衆所周知,韓國綜藝節目向來是要尺度有尺度,要創意有創意。
像之前和大家聊過的《新晉員工誕生記》、《火之島生存戰》,在題材吸睛的同時還能兼具内涵。
最近,一部網飛推出的韓綜将視線聚焦到 " 網紅經濟 ",請來 77 名韓國網紅參加網絡版 " 大逃殺 "。
五輪挑戰之後,最能吸引流量的選手将赢得 3 億韓元獎金。
爲了取勝,每個人都爲了博眼球而無所不用其極,尺度刷新下限——
簡單來說,這是個針對網紅的生存遊戲。
到場的 77 名網紅,涵蓋旅行、運動、美食、遊戲、美妝等各種領域,過氣藝人和擦邊博主也來者不拒,粉絲數量就是入場券。
在入場介紹環節,已經能看到一番群魔亂舞的場面。
有穿着惹火的時尚網紅,有濃妝豔抹的美妝網紅,有人來瘋的搞笑網紅,有跳大神的占蔔網紅,當然,也有靜靜站在那就能吸睛全場的顔值網紅。
對大多數國内觀衆來說,可能 77 人裏也就認識曾經靠《原來是美男啊》等偶像劇火過一陣的張根碩。
不過明星轉戰網紅賽道,倒也是常見的事。
在入場時,每個人都會戴上項圈,顯示自己在社交媒體上的粉絲數。
這個數量意味着身價,比如全場身價最高的韓舞博主 Sia,擁有 2750 萬粉絲,要知道韓國總人口也才 5100 多萬。
看到這個數字,一些粉絲較少的網紅忍不住感歎了:" 有種被脫光光的感覺 ",
有人直接吐槽這比賽不公平,還有人本來自我感覺不錯,可是一對比差距,覺得自己變成了" 賤民 "。
赤裸裸地用金錢來标價每個人,難免讓人感覺不适。可以說節目一開始就戳破了那些光鮮亮麗的說辭,直擊網紅經濟的本質。
不過,身價也不是一成不變的。
每輪挑戰過後,被淘汰的選手身價歸零,歸零的身價根據成績被晉級選手瓜分。
就在網紅們還在相互客套時,屏幕冷冰冰地宣布了比賽開始。
在第一輪比賽中,每個人手裏有 15 個贊,15 個踩,大家互相點贊點踩,兩小時後公布結果,淘汰 47 人,留下 30 人。
這規則看着簡單,但真玩起來,還真是反轉不斷。
一開始,大家都像沒頭蒼蠅,隻顧着滿場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博主,互相點贊交好,仿佛粉絲見面會現場。
如果遇到不熟悉的博主,可以用手機掃一下對方脖子上的項圈,觀看介紹短片,也有人根據短片質量判斷要不要給對方點贊。
但友好的氛圍很快就結束了。
時間一分一秒過去,這畢竟是個比賽。在場者很快分出了幾個陣營,最先意識到 " 不公平 " 的,是長視頻博主。
由于内容屬性區别,這類網紅普遍粉絲比短視頻博主少。
于是他們開始暗自抱團,給彼此點贊,并且商量好都去給粉絲較多的短視頻博主點踩,先把排名靠前的投出去。
相對于小團體派,也有個人行動派。
有個高爾夫球博主,走位十分風騷。他的策略是到處找人要贊,如果對方不給,他就給人點踩。
遇到軟柿子,人家就給他點贊了;但一個兩個還行,走了一圈之後他就吃了癟,終于有人不滿他到處威脅人的做法,号召大家一起給他點踩。
除此之外,還有表演節目拉票的和煽風點火的。
有個短視頻博主到舞台中間跳了段舞,使出渾身解數,本想拉票,卻換來一連串踩。
這倒不難理解,因爲這種場合就是槍打出頭鳥,越出風頭,越容易招人反感。
還有個長視頻博主,本職是個導演,也做過節目策劃。他覺得自己深谙節目制作的邏輯,于是跑到舞台中央發表了一通演說。
他說自己剛跟張根碩聊天的時候,聽到他說短視頻博主都被高估了,同意的都給他點贊,不同意的随意點踩。
聽到這話的張根碩一臉懵逼,因爲他沒有說過這樣的話。
難道這才第一輪,就要開始耍陰招?
果不其然,這番發言結束後,導演和他都收獲了不少踩。但他沒想到的是,導演其實幫了他一把。
因爲導演突然開悟,節目組在公布規則的時候,并沒有說計分方式,隻是大家默認點贊會加分,點踩會扣分,畢竟誰也不想被别人讨厭。
但在他看來,網紅的價值依賴于存在感。有人點踩,同樣說明引起了他人的關注,就像我們常說的,黑紅也是紅。
所以他認爲,贊和踩不會互相抵消,最終的計分方式是看二者總和。
這一把,導演賭赢了。
到了第二輪,選手隻剩下 30 人。比賽方式是 30 個人同時開直播,根據 60 分鍾内的平均觀看人數進行淘汰。
前 5 名直接晉級,後 5 名直接淘汰,中間 20 人進行下半場比拼。
在下半場則隻看實時觀看人數,每 5 分鍾同時産生一名晉級者和一名淘汰者。
有直播經驗的博主很快意識到,别看上下半場都是比觀衆數量,但規則不同,策略就得改變。
60 分鍾時長取平均人數的上半場,考驗的是整體内容和節奏把控,5 分鍾一淘汰的下半場,考驗的是即時吸睛能力。
簡單來說,上半場的重點是留住觀衆,可以把包袱留到最後,把觀衆吊着;下半場得不斷放大招,有什麽活兒上來就開整。
這場挑戰也非常刺激,爲了抓住眼球,每個人都不得不突破下限,有的扮醜、有的擦邊,那尺度放在内娛都不敢想。
而從網紅們的賣力整活中,觀衆其實能站在第三者的視角,直觀地看出人性共通的欲望無非食色性也,以及窺私欲,或者說得好聽點,叫好奇心。
上一輪中秀了一把的導演小哥,這波繼續發力。
他本身是個幕後工作者,顔值和粉絲基礎在一衆對手裏不占優勢,但他很了解網友們的沖浪心理,認爲自己隻能靠窺私欲取勝。
于是,他在直播前突然下架了自己頻道的所有視頻,吸引了一波關注。
直播開始後,他便告訴觀衆,隻要大家留在這裏,他就每過 10 分鍾回答一個隐私問題。
觀衆想知道他做網紅的收入,他就把銀行卡收支都貼了出去 ……
總之,第二輪裏能晉級的人都相當豁得出去。
這個節目最犀利的地方,就是它把網紅經濟中 " 娛樂至死 " 和将人物化的本質直觀地展現在所有觀衆面前,你批判它,也消費它,即使明知這是一種荒謬,卻仍然加入了這場狂歡。
此外,從涵蓋各個領域的網紅身上,也能管中窺豹地看出一些互聯網環境以及當代社會的特征。
譬如從性别角度,你會發現女網紅不論哪個賽道,整體顔值都很高,許多人即使在擅長的領域做到了拔尖,還需要具備顔值優勢才能吸引關注,這從側面體現着社會對女性提供觀賞功能的期許。
從内容角度,長視頻博主的焦慮感也很明顯,他們認爲自己提供的内容價值更高,卻不如短視頻博主秀個身材、整個活兒能吸睛,但對此無能爲力。
在意識到這些個人無法改變的因素時,有人會選擇順應環境,給觀衆想看的,也有人仍然想保有一定底線。
這些迥異的個人選擇,成爲節目中狹小卻真實的閃光點。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不論你是厭惡還是享受這樣的互聯網文化,節目本身并不批判或贊揚什麽,它隻是呈現。
也許在比賽結束之後,敗下陣來的選手會比冠軍更加吸粉,
就像那個項圈上不定時跳動的數字一樣,沒有人的身價永遠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