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年,一名 51 歲的中國女子和一名 38 歲的日本女子,在日本一家超市外大打出手,還引來了警察。
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二人動手打架竟是爲了争搶紙尿褲。
彼時," 中國人争搶紙尿褲 " 的新聞屢見不鮮,一度導緻日本的紙尿褲脫銷。而日本商店櫃台上 " 每個家庭限購一包 " 的中日雙語貼紙随處可見。

誰能想到僅僅幾年,用戶 " 心頭好 " 的紙尿褲卻成了投訴頻發的重災區。
最近 315 曝光紙尿褲存在 " 邊角料翻新 " 等現象,連不少大牌都被點名。一時間很多人發出絕望哀嚎:不知道要買什麽品牌,對行業更是一場嚴重的信任危機。

就在人們紛紛把希望寄托在國外品牌、醫用品牌甚至是小米時,誰也想不到就在中國福建的泉州,靠紙尿褲竟然悶聲發大财。
不僅産品到國外狂賣老外百億。2024 年福建紙尿褲出口占全國 60%,一些國家經銷商搶貨堪比春運。
還捧出了要上市的巨頭。泉州的舒寶國際最近二次遞表沖 擊 IPO,你可能沒聽過這個名字,但它卻承包了俄羅斯一半超市貨架。

在 " 投訴重災區 " 還能做到讓老外瘋搶。泉州可以說真是有點東西。
血汗工廠到大牌釘子戶,花 30 年逆襲
然而早在 30 年前,泉州的地位還完全不是如此。
作爲國際巨頭 " 打工仔 ",用一個詞形容就是:憋屈。
當時紙尿褲行業還是幫寶适、好奇等洋品牌壟斷,用技術優勢和品牌溢價,把中國工廠直接摁在産業鏈最底層。
"8 億片紙尿褲換一張洋品牌授權書 ",就是當時泉州代工廠的恥辱寫照。

一方面,代工利潤薄如刀片。泉州工廠每生産一片紙尿褲利潤僅 0.1 元,僅夠 " 養活工人 "。更諷刺的是,貼牌後洋品牌售價卻能直接翻 3 倍。
另一方面,設計和原料渠道都被卡脖子。不少核心制造材料要依賴進口,人們對洋品牌也有光環濾鏡,重要話語權始終被外國大牌掌控。
然而洋巨頭們想不到, 看似聽話的小弟竟有一天 " 不再忍 " 了。
從 2010 年開始,陸續有企業做出一個狠心決定:砍掉 80% 代工訂單,要自建無紡布生産線!

不得不說,這一刀砍斷了洋品牌的 " 吸血欲望 ",也砍出了中國制造的尊嚴。
但一開始,這一決定幾乎沒人看好。一是這些中國小工廠們在業内是個小透明,沒有品牌知名度,很多消費者也不認;二是定價難設定太高,但價格設低利潤又低很難賺到錢。
一開始确實很難,有廠家嘗試走商标授權的路子,燒錢不說品牌還在别人手上,失敗後最終放棄。最後企業們決定死磕一條最難的路: 自造品牌。

幾乎是地獄級的難度下,泉州人們卻硬是闖出了一片天。
首先,他們找到了一個小切口:鑽洋大牌的空子。
在個人護理衛生領域,很多人雖然認外國貨,但這些年洋大牌們的價格水漲船高,也是苦價格久矣。
比如有 " 紙尿褲界愛馬仕 " 之稱的日本幫寶适,這些年價格越來越貴的同時容量卻越來越少。從最初的 36 片悄悄縮減到 32 片。

這也動搖了很多過去非進口不買的人。同樣這也是泉州人的機會。比如利澳開始自研無紡布生産線,單片成本壓到 4 毛。
光有性價比隻能吸引用戶。如何做到薄利多銷,企業們又盯上了一個新大腿:電商平台。
2019 年,泉州很多商家開始嘗試入駐拼多多、淘寶等。沒想到直接挖到了 " 大金礦 "。
有的品牌第一年就狂賣 5000 萬,用 "7 毛錢一片 " 硬剛洋品牌 3 元霸權,質量卻完全不輸大牌。有人抱着試試的态度,體驗後卻驚呼 " 比進口貨更軟更透氣 "。

這一次沒人看好的嘗試,竟讓泉州紙尿褲的市占率從 5% 直接飙到 20%。
捧出不少巨頭,最挑剔的老外都來瘋搶
很多人想不到,曾經的國際代工廠泉州,這些年不僅在國内來個大反轉甚至還殺到了國外。
除了之前說過的舒寶國際,如今泉州還批量走出越來越多的紙尿褲黑馬:如利澳、宜嬰、布班迪等,一個個專治國際大牌不服。
比如利澳成了東南亞 " 紙尿褲大哥 "。旗下的優厘在菲律賓、越南等國家,實現年銷 40 億,甚至風頭蓋過了幫寶适。

另一個品牌宜嬰,在俄羅斯被寶媽瘋搶年銷數億;布班迪也成爲隐形冠軍,2 年網上銷售額翻 10 倍。很多品牌甚至還做到了反向收割:
哪怕賣 2 元一片,價格是國産 3 倍,老外仍搶到斷貨。重新上演十幾年前洋大牌在中國的待遇。
泉州紙尿褲們,憑啥就能逆天改命了?
1. 把用戶痛點當 " 聖旨 ",反攻日本大王。
過去,紙尿褲一直是日本人驕傲的 " 土特産 "。
然而這些年,日本紙尿褲巨頭的日子卻越來越難過。近年來花王紙尿褲電商渠道産品被爆 " 真假難辨 ",花王也在渠道上自救過,但是一直不太奏效。

與之形成明顯對比的是,越來越多的中國同行開始卷質量。 紙尿褲的核心技術是芯體。 一直以來,紙尿褲主要用的是木漿,國産同行就開始死磕複合芯體技術,讓紙尿褲進一步具備輕薄,吸水後整體膨脹、不易斷層、芯體不起坨。
中國同行們集體發力的後果就是,直接把日本紙尿褲大王花王逼退中國。一開始很多夫妻店不賣花王,最後甚至逼得花王在 2023 年宣布:直接停止在中國生産紙尿褲。

2. 把不起眼的紙尿褲當黑科技卷。
光有核心科技還不夠,還要做到超預期。
在紙尿褲上泉州人也會使用當地的 " 狠活 "。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老祖宗的配方就是良藥。比如爲了改善嬰兒‘紅屁屁’的症狀,就把當地人愛用的茶油添加到紙尿褲中。

根據不同的國家地區人群,還會對症下藥。
比如看到東南亞濕熱的現象,泉州有企業就火速定制 " 竹纖維透氣款 ";針對俄羅斯冬季寒冷氣候,還特意開發加厚型紙尿褲。
所有的狠活都是從用戶真實痛點出發,而不是爲了做噱頭,才能拿下外國市場。 連日媒都高呼:
中國紙尿褲,要将日本貨 " 擠下神壇 "。

越是不起眼的 " 小生意 ",越該下狠功夫
很多人都有疑問,爲什麽幹出紙尿褲産業的偏偏是泉州?
畢竟一直以來,一提泉州人們第一印象都是旅遊城市。有源自印度的濕婆廟、來自阿拉伯商人營建的清真寺……再或者,就是服裝、鞋靴行業等代工地。

但無論旅遊還是鞋服,都沒法在國内做到一哥地位,更難以幹成地标性産品。這兩個領域實在太卷。
泉州也意識到,要想在城市産業競争中立于不敗之地,必須要找到自己的獨門絕技。
爲此,泉州将産業推向高端化,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它不是嘴上說說,而是全城人的 All in。
爲了做好紙尿褲這個産業,當地官方會砸錢建百萬平的工業園區。
與其他以某個産業發家的城市一樣,泉州也要做到全産業鏈 " 我全都要 "。30 多年來,已經擁有 數千家母嬰相關企業,年産值數百億。 就拿一個細節來說:上下樓就是産業鏈,無紡布廠、吸水樹脂廠、包裝廠全在幾公裏内,成本再砍 10%。

都知道個護品牌最重要也是消費者最重視的基本功,就是衛生。
行業形象從 0 到 1 建立需要幾十年的時間,但形象崩塌往往隻有一瞬間。
一些同行還在用醫療廢料翻新紙尿褲、菌落嚴重超标就爲了降低成本,很多泉州企業之所以敢砸百萬級滅菌設備,檢測标準比國标還要嚴格,背後也是有更多降低成本的産業鏈底氣兜底。

正是前期花大力的投入,從 22 年以來連續三年,泉州市工業投資規模都超過千億。在工業技改投資方面,三年平均增速保持在 20% 以上。
這也有了紙尿褲産業的集體被托舉,甚至一戰成名。
如今,泉州紙尿褲能在海外揚眉吐氣,靠的不是性價比路線而是高逼格路線。
比如紙尿褲賣到了東南亞,産品供不應求。" 以前在泉州單片賣一塊錢,在東南亞賣兩塊錢都有人搶着要。"
這些年,很多城市都在拼 AI、拼機器人,仿佛誰錯過未來的 AI 風口就是錯過大商機。
但其實類似泉州這樣,靠把某個傳統甚至冷門産業做好悶聲發大财的城市不在少數。
就像東海的水晶,同類的水晶在東海批發價是大概 1200 元一公斤,挑貨 2200 元一公斤,賣到海外至少翻 5 倍。

這也進一步證明,從來沒有過時的産業,隻有不專業的思維。泉州用超乎所有人想象的逆襲證明:
小生意藏着大金礦,但前提是 " 用真心換真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