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最适宜重溫老劇。
在某視頻平台統計的《春節經典劇集數據報告》顯示,去年春節期間,近 10 億人次重溫經典老劇。在懷舊情緒席卷而來的春節,重溫老劇,成爲一種新的風潮。
提起經典老劇,你腦海中或許會想到被 " 甄學家 " 們盤包漿了的《甄嬛傳》。事實上。在 20 年前,還有一部不遜色于《甄嬛傳》、被稱爲 " 宮鬥劇開山鼻祖 " 的古裝劇——
不少人拿這部劇與《甄嬛傳》相比,兩部都是同類型劇中少見的優秀作品。《甄嬛傳》原著小說作者流潋紫曾在媒體采訪中坦言,自己的創作靈感來自于《金枝欲孽》," 這部劇對我觸動非常大,激發我開始動筆寫自己心中的後宮女人的故事 "。
圖源:《中華讀書報》專訪流潋紫
《金枝欲孽》着眼于清朝後宮女性群像,講述了四位妃嫔玉瑩、爾淳、如妃、安茜爲争寵而勾心鬥角,最終卻落得 " 一場空 " 的悲劇故事。
有網友如此評價《金枝欲孽》," 開山即巅峰,後來幾乎所有的宮鬥劇都受它影響,卻無出其右者。"
如今再度重溫這部劇,發現《金枝欲孽》不僅是簡單的 " 宮鬥 " 故事,後宮女性爾虞我詐的計謀背後,内核是對封建社會的批判。它通過對人性的剖析和洞察,刻畫出了鮮活立體、命運無常的女性群像,所展現的深刻立意,在 20 年後看來仍不過時。
" 宮鬥劇 " 鼻祖:
《金枝欲孽》爲何是開山之作
2004 年 8 月,香港無線電視台推出古裝劇《金枝欲孽》,劇名由 " 金枝玉葉 " 引申而來。" 金枝 " 原意形容花木枝葉美好,後來多指皇族子孫或嬌嫩柔弱的後宮妃嫔," 欲 " 代表欲望," 孽 " 則有孽緣之意。
《金枝欲孽》說的正是一群後宮妃嫔爾虞我詐、争鬥不休的故事:
故事背景發生在清朝嘉慶十五年,此時後宮最得勢的女人除去皇後外,就是深受帝王寵愛的如妃鈕祜祿 · 如玥。恰逢三年一次的秀女大選,貌美張揚的玉瑩和溫柔謹慎的爾淳作爲秀女入宮,一路結識了宮女安茜,以及太醫孫白楊和侍衛孔武,四女二男上演着錯綜複雜的感情糾葛。
四位女主角分别由當時 TVB 力捧的四大花旦黎姿、佘詩曼、鄧萃雯和張可頤飾演,兩位男性主角孫白楊和孔武,也由正當紅的男演員林保怡和陳豪扮演。
演員鄧萃雯、張可頤、黎姿、佘詩曼
以現在的目光來看,這部劇的妝造不夠精緻,細節處理甚至略顯粗糙。但或柔美或張揚的 " 小主 " 們,以自身魅力撐起了這些角色,在觀衆心裏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象。
千禧年後,港劇逐漸式微,這部劇播出後,成爲當年香港電視劇的收視冠軍,突破收視率紀錄并包攬多項大獎,風靡至内地、東南亞等地,引發宮鬥熱潮。
向來以 " 節儉 " 聞名的 TVB,在《金枝欲孽》上投入了不少預算和精力。爲了表現宮廷場景的真實感,劇組改變了傳統的室内拍攝手法,遠赴橫店、故宮等多地取景。
拍攝手法和畫面呈現也經過精心設計,劇中有大量雪景,如安茜和孔武定情、如妃對孔武生情等名場面都發生在雪地裏。橫店影視城是後宮戲的主要取景點,那裏很少下雪,爲了還原雪景,劇組用了大量化肥代替,效果頗爲逼真。
配樂《詠歎調》亦成經典,沒有一句歌詞,旋律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腦海裏油然而生一種畫面:巍峨莊嚴卻也充滿壓迫感的紫禁城裏,無數後宮女人的悲涼與孤單。
學者孟梅認爲,正是因爲《金枝欲孽》的播出,影視界才逐漸明晰了 " 宮鬥劇 " 的概念:僅指以後宮爲主戰場,以皇後嫔妃之間的争鬥爲主要叙事線索、後妃的成敗直接影響劇情走向的電視劇。
在此之前,香港古裝宮廷劇以 " 人物戲說和輕喜劇 " 爲主,大多數宮廷劇都有過于淺薄化、娛樂化的特點。
1997 年歐陽震華、關詠荷主演的《醉打金枝》
而當時内地流行的宮廷劇,要麽是以《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爲代表的曆史正劇,要麽是以《康熙微服私訪記》《鐵齒銅牙紀曉岚》爲主的古裝喜劇。共同點是:都是男人戲,以男性爲叙事主角,女性角色隻起到點綴作用。
在《金枝欲孽》中,真正的主角,不再是作爲九五至尊的皇帝,而是後宮裏的嫔妃們。展現她們的笑與淚,才是故事的主線脈絡。
身在深宮,命不由己,深深地體現在每個角色的命運上。
即使地位尊貴如皇後,時時刻刻都存在生存危機,她不僅要平衡各方勢力,拉攏人心,爲自己籌謀,也小心維護着自己日益衰老的容顔,生怕惹皇上厭棄。
皇帝訓誡皇後," 朕可以廢掉你這個皇後 "
最受寵的如妃,多年來翻手爲雲覆手爲雨,最終也難逃被皇帝厭棄,打入冷宮的命運。
年輕的秀女沅淇,隻因被皇帝多看了兩眼,便被自己的姐妹設計陷害,被發配邊疆,病死在流放的路上。
" 主子 " 們都活得如此艱難,更遑論後宮裏的底層。《金枝欲孽》的可貴之處在于,講述嫔妃争鬥的同時,不忘描述太監宮女們的故事,讓觀衆得以看見他們如蝼蟻、草芥般卑微的命運。
宮女素櫻臨死前還在爲烏鴉擔憂
宮女素櫻開局被賜死,她沒做錯什麽,隻是在如妃早産的當天,有隻烏鴉打碎了宮裏的送子觀音,被視爲不祥之兆,她恰好站在那,被無辜牽連。
宮女主管安茜,前期因不肯在宮鬥中站隊,被如妃懲罰許配給太監鄂公公,命令她與鄂公公對食,斷了她出宮的念想。
她們的遭遇,像是證明,在深宮,卑微低賤的身份是原罪。
《金枝欲孽》披着宮鬥的皮,卻以底層人物和女性悲劇爲裏,并不旨在談情說愛,而是展現出了人性的掙紮和命運的殘酷,讓觀衆看到了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也爲後來的宮鬥劇奠定了 " 鬥 " 的基礎。
這部劇之所以能成爲全民爆款,學者劉毅還總結出一個原因:它将古代宮廷故事與香港民衆的職場生存現狀,做了嫁接式創新。
不少觀衆從劇中看到現實職場的殘酷," 平時做事謹慎小心,朋友間不信任,人與人的口是心非 …… 如同在一個現代公司裏,人人都想往上爬,頂不住的人隻有離開。"
鮮活立體的女性群像:
她們不是好人,也不是絕對的壞人
和如今被熱議的多數宮鬥劇不同,《金枝欲孽》不是一部 " 爽劇 ",也沒有開挂的 " 大女主 "。
幾位女性主角中,除了如妃身居高位,其它三位女主角:玉瑩、爾淳和安茜,争鬥多年,最後也隻是 " 貴人 ",無人位列嫔妃,在等級森嚴的後宮中,位置不上不下。
相較傳統港劇裏 " 非善即惡 " 的女性塑造,這幾位女性角色,有着更完整、更善惡難辨的特征。
劇裏的大多數女性角色,出場便各懷鬼胎,秀女玉瑩和爾淳一開始就是虛情假意的姐妹,内心欲除對方而後快。
玉瑩雖是湖廣總督之女,母親卻隻是第四房小妾,在府中受盡苦楚。玉瑩看似地位尊榮,實則在家族中舉步維艱。剛出場時,她性格張揚,胸無城府,被 " 好姐妹 " 傻傻陷害。
正當觀衆爲她的 " 胸無城府 " 揪心時,才發現,玉瑩并不傻,隻是 " 扮豬吃老虎 ",爾淳設計陷害她,她很快就識破,隻是假裝愚鈍,将計就計;後期,爲了陷害宮鬥對手爾淳和安茜,她甚至不擇手段,利用深愛自己的孫白楊。
玉瑩不擇手段的背後,不隻爲了權力地位,也是爲了母親," 孝 " 是玉瑩争鬥的原動力,隻有她在後宮站穩腳跟,母親才能在府裏過上養尊處優的生活。
佘詩曼演的爾淳,表面乖巧溫順、含蓄内斂,實則步步爲營。她在幼時被太監徐萬田收養作義女,從小接受秘密訓練,力求獲得皇帝恩寵。徐萬田看似對她恩重如山,實際隻把她當作安插在後宮的棋子,幫自己壯大宮中勢力。
她不動聲色接連陷害玉瑩、共同進宮的淑甯,又參與謀害如妃。但她争鬥的目的卻是爲了情義,報答義父對她的恩情,爲此,她甘願搭上前途和性命。
嚣張跋扈的如妃,看上去最像反派,開場賜死宮女,設計陷害其它嫔妃。
狠辣起來,親生女兒也成了她争權奪利的工具。在女兒早夭後,她用暖水壺烘暖小格格的屍體,在皇帝面前做戲,隻爲博取眼前人的同情," 隻有讓他親眼看見小格格臨死前的一刹,親手摸過小格格死後餘溫,他才會永遠記得這一幕,永遠記得他欠我鈕钴祿如玥 "。
但她亦有脆弱可悲之處,女兒去世後,她在雪地裏放聲痛哭,徹夜抄經祈福,甚至想拿自己的命換孩子的命。争來鬥去,最後依然逃不了失寵的結局。
唯一能算 " 好人 " 的角色,隻有宮女安茜,她爲人謹小慎微,八面玲珑,從不做虧心事。皇後和如妃都想拉她進入自己的陣營,她隻想熬到 25 歲平安出宮,和奶奶相聚。不想卷入後宮無謂的争鬥中。
但随着皇後和如妃的鬥争白熱化,爲了拉她入局,皇後害死她唯一的親人,逼得安茜最終走上了複仇之路。爲此不惜背叛愛人和朋友,成爲自己從前最痛恨的人。
後來的不少宮鬥劇,都不難看到《金枝欲孽》角色搭建的影子。《延禧攻略》就曾被指多處 " 緻敬 "《金枝欲孽》;《甄嬛傳》的角色設定,也能看出流潋紫受這部劇影響頗深:表面慈悲的皇後,實則是陰狠毒辣的最終 Boss,盛氣淩人的華妃,像極了嚣張跋扈的鈕祜祿如玥。
有所不同的是,這部劇裏,嫔妃們爾虞我詐的背後,不是爲了奪得帝王的寵愛,純粹隻是爲了向上攀爬。《金枝欲孽》中的嫔妃小主們,從未對皇上生過半分旖旎心思,争寵從來隻關乎地位,無關愛情。
宮鬥劇裏,沒有赢家
《金枝欲孽》其實是個徹頭徹尾的悲劇故事。
性格各異的 " 金枝 " 們,被終生囚禁于紫禁城中,金光璀璨的衣物首飾,代表着家族榮光,也成了永遠束縛她們的枷鎖。
想要愛的,愛而不得;想往上爬的,粉身碎骨;想看看外面世界的,永遠看不到了。越是想要抓緊什麽,越得不到什麽。
每個人的命運,大有 "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幹淨 " 的悲涼之歎。
" 宮鬥 " 的元素貫穿這部劇的始終,也引起了觀衆對宮鬥的思考:
無休止的争鬥,真的有意義嗎?
這些女性角色無論是輸是赢,似乎都不快樂。
劇中有一幕,宮女安茜成爲貴人後,玉瑩、爾淳和安茜三人的鬥争到達了白熱化階段。
玉瑩得知爾淳愛慕太醫孫白楊,而孫白楊卻喜歡自己。她便設下陷阱,傳信讓孫白楊和爾淳私會,栽贓他們有私情,又故意透露給安茜,安茜向來不願連累無辜之人,她賭安茜會去救人。
爾淳和安茜因故均未到場,玉瑩謀劃失敗。爲了計劃不被暴露,轉而想毒害孫白楊。
最終,孫白楊明知眼前是毒藥,甘願爲玉瑩咽了下去,玉瑩被他打動,放棄這次謀害。
表面上看,玉瑩輸了,爾淳和安茜赢了。然而,對于爾淳和安茜,前者失去了愛情,後者認爲自己逐漸失去良知。宮鬥中,每個人都費盡心思想要 " 赢 ",赢的滋味,卻也并不痛快。
宮鬥劇裏,從沒有真正的赢家。
後宮女性的厮殺和仇恨,不過是封建制度和父權社會下滋養出的龐然怪物。
好在幾位女主角最後都經曆了自我覺醒,不再争鬥,而是嘗試彼此成全。
這在當時頗爲難得,20 年前的電視劇,很少有女性互助的情節,尤其是以 " 雌競 " 爲主的宮廷劇裏,女性角色常常會爲了某個男人争鋒相對。《金枝欲孽》少見地拍出了女性之間從敵到友,最後甚至甘願爲對方犧牲的情感變化。
如妃一開始針對安茜,曾試圖将她嫁給太監爲妻,最後卻願意成全她和心上人孔武,甚至放他們離宮,自己孤身留在深宮中繼續和皇後争鬥。
自 16 歲進宮,如妃隻學會了謀算人心和争鬥競逐,站在宮牆前哀歎" 不愛宮牆柳,隻被前緣誤。花開花落自有時,總賴東君主。"這句詞原本指代歌妓仰人鼻息不能自主的命運,卻也道出了如妃的悲劇,進入後宮大半生,命運早已不由自己做主。
爾淳愛孫白楊,卻成全他和自己最大的死對頭玉瑩。最想離開紫禁城的安茜,死在了離宮的路上,出宮之前,她把唯一活着離開紫禁城的機會給了爾淳。
最後,爾淳帶着所有人的希望離開了紫禁城。曾經的死敵們都化成紫禁城的故土,她背負着所有人對自由的渴望和夢想,終于走出了這座困住後宮女人的圍城。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聯系删除
" 能離開是最好的 ",飾演如妃的演員鄧萃雯曾在采訪中說到,"《金枝欲孽》裏,除了皇後,每一個女人都希望離開宮廷,而不是希望能待到最後成爲勝利者。"
她認爲,宮鬥劇裏很少有愛和真正的自省,所以才會有鬥争和攀比。
誠然,《金枝欲孽》是部典型的宮鬥劇,講述的卻不隻是宮鬥,還有女性對自我命運的抗争,以及她們彼此之間時而摻雜嫉恨,時而真摯盼望對方好的複雜情誼。
爾淳離宮前,安茜對她的那句叮咛,至今依然言猶在耳:
" 從今日以後,爲自己而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