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宋笛 2 月 22 日,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二十四屆年會上,北大博雅特聘教授,北大國發院經濟學教授姚洋接受了經濟觀察網的專訪。專訪中,姚洋分析,中國經濟潛在增速仍在 5.5% 左右,因此,2024 年 GDP 增速目标應該設定在 5% 以上,可以是 5% — 5.5% 這個區間。
要實現這一目标," 三駕馬車 "(消費、投資、出口)各有側重。姚洋預計,2024 年消費和出口将持續增長,但增速難以出現大幅度提升,要實現全年增長目标,投資的作用很關鍵。在投資中,地方政府發揮着重要作用,但在目前地方政府債務承壓、能力收縮的情況下,經濟增長也會面臨壓力。
因此,姚洋建議可以先給地方政府 " 減減壓 ",讓地方政府能夠比較充分地發揮其在經濟中的作用。" 我們可以給地方政府發 4 萬億元資金作補充,剛好把疫情中地方政府增加的 4 萬億赤字填平,減輕地方政府的債務,讓地方政府輕裝上陣。" 姚洋說。
姚洋提示,過去地方政府在經濟中發揮的作用過于顯著,但要削弱這一職能,隻能慢慢來,不能讓地方政府的經濟角色突然 " 失能 "。
經濟觀察網:兩會召開在即,你覺得 2024 年的 GDP 增速目标應該定多少?
姚洋:要制定目标,首先要确定中國的潛在增長速度是多少,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算法。我認爲 GDP 潛在增速基本上還是在 5.5% 左右,所以我們是沒達到潛在增速的。
如果要給政府提建議的話,我覺得不要提一個 "5% 左右 ",因爲今年要以增長爲主,能不能提 "5% — 5.5%" 區間目标,就是必須超過 5%。
提這樣的一個目标,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要實現我們的長期目标,比如 2035 年要實現人均 GDP 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GDP 總量相比 2020 年就需要翻番,計算下來這些年的平均增速應該是在 4.7% 左右。但是過去幾年平均增速是不到 4.7% 的,現在需要趕一趕,如果前面幾年都不能達到平均 4.7% 的增長,後面就更難了,所以我認爲增速目标還是應該定高一點。
經濟觀察網:要實現這樣的目标," 三駕馬車 " 中哪一個面臨壓力比較大?
姚洋:先看出口,去年最後幾個月出口已經實現正增長,今年應該會繼續小幅度增長,增幅預計很難超過 5%;再說消費,我們很難把需求增長的希望全部放在消費上,因爲消費的增長最終需要靠收入增長,但收入短期内是很難增長起來的。2023 年有人估算,消費增長達到 9%,今年很難再有顯著提高。算來算去,最好的方法還是讓政府花錢。政府花錢了,也就給整個市場注入了流動性,注入了需求,經濟就轉起來了。
地方政府支出能力很強,是我們經濟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目前我們的财政收入大概是中央拿一半、地方拿一半,地方還有很多非稅收入。當然目前受到房地産市場的影響,可能少了一些;中央的錢,又有 80% 通過轉移支付等方式返還給了地方政府,所以從支出來看,地方政府的支出占到 85%,中央隻占 15%。
根據我們的研究,地方政府在經濟中主要發揮兩方面作用:一方面,地方政府會創造需求,本身就是一個大的需求源;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有放大效應,比如有的企業拿下來地方政府的采購項目,就更容易在市場上融到資。此外,地方政府的投資會形成資産,資産用來抵押可以再借出錢來,還有金融方面的擴張效果。
因此,當地方政府面臨收縮的時候,整個經濟可能會不可避免地出現收縮。
經濟觀察網:但目前地方政府受債務限制較多,我們也看到最近出台了一些約束高債務地區政府投資的政策。
姚洋:這也是我要說的,我覺得現在政策目标比較多。比如我們今年經濟增長目标的權重是比較高的,但也不意味着其他目标的權重就變低了。這種情況下,很多政策都是 " 猶抱琵琶半遮面 ",擔心一執行擴張性政策,地方政府又會亂借債。房地産政策也是這樣,一方面反複強調要給不同類型的房地産企業放貸,另一方面又要做白名單。出台一個政策後,又出台一個政策,把上一個政策 " 往回拉 ",所以我覺得今年要實現 5% 以上的增長還是有難度的,還要再努把力。
經濟觀察網:從這種情況出發,你覺得政策的重點應該是什麽?
姚洋:我覺得首先要給地方政府 " 減減壓 "。地方政府壓力比較大,疫情期間,地方政府赤字增加了 4.2 萬億元,現在有種說法是要 " 勒緊褲腰帶 ",但有些地方對這個的理解是比較片面的,對債務的态度也是非常謹慎的。
實際上,對我們國家來說,目前經濟增長速度低于潛在增速,意味着債務可以轉化成實際産出,有了對應物就不會造成通脹。
再進一步,地方政府債務的形成原因是複雜的,不能采取一種 " 誰家的孩子誰抱走 " 的态度,還是需要更高層面下定決心,對地方政府債務進行一次整體清理。
我們看到,目前一些 " 分類管理 " 的方式,實際上也是企圖找到一個多目标的平衡點。
經濟觀察網:那你認爲更 " 當下 " 的解決方法應該是什麽?
姚洋:我覺得當下就先别管債務問題,先救地方政府一把。我們也不用像美國一樣印那麽多錢,我們就發個 4 萬億元給地方政府做補充,剛好把疫情赤字的 4 萬億元填平,減輕他們的債務,讓地方政府輕裝上陣,釋放活力,推動經濟增速靠近 5.5% 的潛在增速。
經濟觀察網:但地方政府的債務也确實是個問題,今年将會啓動 " 新一輪财稅體制改革 ",你認爲應該如何進一步管控地方債務的增長?
姚洋:我提的方案就是進一步發揮地方人大的作用,把地方人大的财政權做實了,把所有地方的資産、負債都納入地方人大的預算和決算管理,讓地方人大來監督,我覺得會有效約束地方債務擴張。爲什麽我們中央的赤字那麽多年一直在 3% 這條 " 紅線 " 以下,因爲它還是有人大約束的。
現在地方債管理自上而下是比較難的。很多地方并不清楚自己欠了多少款。我前不久去一個内陸省,他們核算地方債核算出來 3 萬億元,但也有人說不止,因爲核算隻核算到市,下面還有縣、鄉,更何況下級行政機構也不一定說實話。他們也在猜,你是要懲罰我還是免我債務,如果懲罰我,我就少報點;如果免我債務,我就多報點。
經濟觀察網:地方政府投資的空間還大嗎?
姚洋:我覺得是有的。我們老說沒有投資機會,以北京爲例,四環外有非常多可以再好好建設的地區。再比如老舊小區改造、安置房建設等。發達國家也都是經曆過這麽一個高速建設時期。
當然,現在地方政府在經濟中扮演的角色确實有點過重,但是要讓地方政府退出這個角色,需要緩慢過渡,不能讓地方政府的經濟角色突然 " 失能 "。
經濟觀察網:你是怎麽理解目前中國企業大量 " 出海 " 的現象?
姚洋: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也需要政府鼓勵和引導。之前我看到一家汽車企業在意大利設了廠,基本上是進入了西歐的心髒地帶。
在新能源汽車、自動駕駛等很多領域,中國企業在全球都非常有競争力,在一些領域甚至是領先的。所以,我對中國經濟本身是一點擔心都沒有,中國經濟本身勢頭還是很猛的,隻是在一些政策、思路上需要進一步優化和調整。
有些政策落地的時候力度太強,出現問題又往回收,但對經濟的負面影響已經造成了,在這方面需要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