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巨潮 WAVE,作者 | 謝澤鋒,編輯 | 楊旭然
" 鐵打的私人飛機,流水的富豪 "。
購買一架灣流 G550 曾是企業家們展示财富和江湖地位的象征——私密的空間,便利的登機手續,比民航飛機更快,奢華得多的享受,這是用錢能買到的最高等級的效率和尊貴。
2017 年,胡潤發布了一份公務機機主報告,其中指出,大中華區公務機的機隊數量爲 466 架。胡潤研究院找到了 164 架公務機,歸屬 114 位華人富豪。馬雲、楊國強、王健林、馬化騰、許家印、李彥宏等富豪都有自己的私人飛機。
然而,僅僅 5 年過後,中國公務機市場跌至冰點,許多富豪先後甩賣私人飛機還債。但由于詢價者寥寥," 打骨折 " 都很難賣出去。
從雨潤祝義财、三胞集團袁亞非、甘肅前首富阙文彬、一度問鼎中國首富的李河君,到團貸網唐軍 、天津權健束昱輝 、南京前首富季昌群,再到當下許家印、楊國強,賣掉心愛的座駕,成爲他們自救的一條路徑。
私人飛機雖是财富沉浮更叠的曆史見證,但對于中國富豪來說,它身上總是萦繞着一種神秘的魔咒。走過烈火烹油的财富爆炸時代,如今,上述的富豪們有些锒铛入獄,有人一夜歸零,有人英雄遲暮。
從創業者到一代枭雄,再到陷入沉寂。他們正親曆着人生的因果輪回,就像飛機的起降盤旋,朝出暮歸。
01 往事
圍繞私人飛機的轶聞趣事,經常成爲 " 吃瓜群衆 " 熱議的焦點。
2017 年,萬達集團少公子王思聰發了一條朋友圈:" 帶可可小公主回北京避避雨 "。周鴻祎 " 頗不識趣 " 地留言問:" 坐飛機讓帶狗麽?"
王思聰回答 " 讓 ",當周鴻祎還以爲購買兒童票時,王思聰說," 不知道,我是私人飛機。" 當年身家 200 億的周鴻祎直接陷入沉默。
而就在前一年,他的父親王健林在接受魯豫采訪時,在私人飛機上打起了鬥地主,連帶那句 " 一個億 " 小目标,都成爲全民熱議的流行話題。
據悉,王氏家族擁有兩架公務機,一架灣流 G550 和一架達索獵鷹 7X,前者是富豪們鍾愛的座駕,後者是達索的旗艦機型,彼時售價都超過 3 億元。
如果說王公子是爲了炫富,馬首富則是爲了節省時間。
2013 年,馬雲受邀前往黑龍江亞布力參加企業家論壇。如果他乘坐民航班機,從杭州到哈爾濱再乘車到亞布力要花費 6 個多小時。他的好友郭廣昌慷慨地借出自己的達索獵鷹 7X,馬雲不到 4 個小時就趕到了論壇會場。回杭後,嘗到甜頭的馬雲立即掏出 5000 萬美元,買了架灣流 G550。
而改革開放後,中國第一個擁有私人飛機的是遠大創始人張躍。早在 1988 年,張躍兄弟靠 3 萬元起家,以無壓熱水鍋爐和燃氣驅動的 " 非電空調 " 創造多個行業第一。到 1997 年,遠大銷售額達到 20 億,利潤 4-5 億元。
張躍所代表的是中國财富炸裂時代的 " 老錢 "。一年後,他豪擲 1200 萬美元購進一架 " 獎狀 EXCEL" 噴氣公務機,以及一架 " 貝爾 427" 直升機。同一年,張躍還考取了中國第一個直升機私人駕照。
據說,巅峰時張躍麾下共計 7 架私人飛機,而那時絕大多數中國人的交通工具是自行車。
富豪圈中最能将私人飛機玩出 " 土豪範兒 " 的要屬愛好大場面的許家印,他旗下共有空客 A319、灣流 G550 和灣流 G650 三架私人飛機。
G650 是 G550 的升級版,價格要比後者貴一個億。而空客 A319 原是民航客機,能乘坐 120 多人,寬度兩倍于傳統私人飛機。
經過許老闆的一番改造,這些飛機内部極盡奢靡——清一色的寬大真皮座椅,配有餐廳餐桌,兩個獨立休息室并設有床鋪,主人房還有獨立衛生間和浴室,這是許家印的私人專屬空間。
爲彰顯自己的豪氣,許老闆還不忘在機身噴上 " 恒大 EVERGRANDE" 的字樣,讓全世界領略恒大雄風。
許家印的私人飛機
當然這架飛機還有别的用途,2011 年 8 月,爲了趕上與皇馬的友誼賽,許老闆安排專機,把打完比賽的李章洙和 11 名主力球員連夜接回廣州。此後,裏皮、斯科拉裏上任以及亞冠比賽,許家印的專機頻頻出鏡,賺足了眼球。
這樣幹過的還有曾擁有蘇甯、國米兩大足球俱樂部的張近東、天津權健的束昱輝等。
不論外界如何議論指摘,但私人飛機帶來的爆棚的 " 虛榮心 ",讓它的主人變成全社會矚目的焦點,富豪們無不心馳神往。畢竟,這是财富繁榮時代的一個印記。
02 魔咒
走過财富急速膨脹的鍍金年代,私人飛機帶來的榮耀,變成達摩克利斯之劍式的魔咒。
經曆三年疫情,加上地産、互聯網等行業遭遇嚴監管,整體來看,富豪們的财富大幅縮水。胡潤公布的《2023 全球富豪榜》,是曆年來洗牌最劇烈的一次,其中 445 個富豪落選,中國落榜人數最多,達到 229 人,占比超過一半。
" 受災 " 最嚴重的要屬房地産、家居等相關産業,面對如大山一般的巨量負債,地産大佬們開始甩賣私人飛機還債。許家印在 2021 年 10 月賣掉了手裏的兩架灣流,趕在寬限期倒計時結束前,還了兩筆美元債。最後擺上貨架的,就是那架 " 豪出天際 " 的 A319。
10 月 13 日,有消息稱," 宇宙第一房企 " 碧桂園的掌門人楊國強計劃賣掉兩架私人飛機,其中一架已經成交,另一架待售。
媒體對楊國強出售私人飛機的報道
2016 年,楊國強以 " 提高工作效率 " 爲由,以 2.8 億元和 1.2 億元競得空客 A318 和灣流 G550 兩架飛機。那是碧桂園最風光的時候。而如今,小時候沒有鞋穿的楊國強,老了也沒了私人飛機。
如今,私人飛機不再是高貴身份的象征,更像是一塊燙手山芋。
私人飛機不僅價格極爲昂貴,運營、維護費用更是不菲,買得起也很難養得起。購進一架飛機之後,企業家們沒有運營權和管理權,需要交由專業的托管公司負責。
以灣流 G550 爲例,一年的托管費爲 500 萬元,維修費用一年 2000 萬,維護修理費高達 3300 萬 / 年(約飛機價格的 10%),在國内機場停一晚需要繳費 1-2 萬,國際航班 2 萬 / 晚。
此外,還要給機組人員支付薪酬,一名機長的工資約 2500-3000 元 / 小時,副機長 1500-2000 元 / 小時。如果按照一年飛行 300 小時計算,每年的既定成本就高達幾千萬。所以,近五年來,國内商務飛機展覽門可羅雀,私人飛機的價格一再被 " 打骨折 ",而即便如此也很難賣出去。
如今神秘的魔咒反複應驗,而越是高調炫富,結局就越是悲涼。
地産界裏的奧園、蘇甯、中弘、銀泰的飛機都賣了,泛海的盧志強兩年内先後出手三架灣流。萬達公子哥的達索獵鷹掉價不少,今年初才飛去了美國。創辦 P2P 平台團貸網的 85 後唐軍,也曾擁有兩架私人飛機,如今他已身陷囹圄,等待他的是 20 年的牢獄之災。
就連第一位購買私人飛機的張躍,已經很久不再乘坐公務機,遠大也像一位過氣的明星,風光不再。
最令人唏噓的要屬南京。2017 年時金陵城裏三位富豪擁有私人飛機,分别是雨潤系祝義财、蘇甯張近東、三胞袁亞非,如今全都分崩離析,巨債壓頂。
還有兩位被胡潤遺漏的南京機主,分别是豐盛控股季昌群、金盛集團的王華,前者深陷債務危機,股價跌倒了 0.015 港元,後者則因爲涉嫌猥亵私人飛機上的韓國女乘務員,被韓國永久禁止入境。如今,兩人均已銷聲匿迹。
曾經耀眼奪目的私人飛機,紛紛進入司法拍賣的程序。甘肅前首富阙文彬爆雷,原本屬于他的灣流 G550、灣流 G450 最終以 1.23 億元的超低價被拍賣。
但與之相對應的,宗慶後、任正非、雷軍等這些大佬隻坐經濟艙。任正非還曾經表示,華爲隻有技術人才能坐頭等艙,沒技術的靠邊站," 包含我。"
03 敗走
公務機市場于 1995 年在中國萌發,2008 年之後随着經濟的快速發展,進入真正的高增長階段。當下,随着富豪身價大幅縮水,以及全社會倡導勤儉節約,公務機市場經曆了一輪過山車的輪回。
首都機場早在 2008 年就建立了公務機候機樓(FBO),但在 2009 年,有數據顯示,當時的中國隻有 30 來架私人飛機,而且大部分是航空公司的。
到了 2010 年,這個市場逐漸向高空起飛。曾在雷神、龐巴迪任職的廖學鋒,創辦了中國公務機航空集團,專注于把全世界的旗艦機賣給超級富豪和明星大腕們。
2017 年,胡潤的報告表示:" 按企業家購買能力來講,中國公務機市場應該有 1900 架的規模,而現在隻有 400 多架,還有 1500 架的差距。"
一年後的 2018 年,中國老闆擁有的私人飛機數量就上升到 600 架。那段時間是中國公務機的黃金年代,灣流、達索、龐巴迪紛紛進入中國市場,在北京國貿三期、銀泰大廈等頂級寫字樓設立辦公室。
市場的繁榮,也催生出金融租賃、航空公司租售等新的生意。民生金融租賃應該是最早進入這一領域的金融機構。
據說,當年民生董事長董文标邀請王健林、史玉柱、盧志強、張近東等人一起去内蒙吃烤全羊,席間順帶賣起了飛機:你們一人一架吧。
後來,他還對媒體公開表示:" 有房有車那不叫高端客戶,有私人飛機的才是高端客戶,我讓史玉柱、馬雲等坐上私人飛機,這東西‘上去了就下不來了’。"
航空公司中最早打起公務機主義的應該是海航的陳峰,早在 1994 年,他就創建了金鹿公務。
和許家印一樣,陳峰重新定義了什麽才叫 " 豪華 "。2016 年,當一架由 " 夢想客機 " 波音 787 改造的公務機降落海南後,全球最豪華私人飛機的讨論便可以結束了。
網傳海航當年波音 787 改造的公務機
這架飛機價格高達 3.25 億美金 ( 23 億元),光改裝費就高達 1 億美金,原本可以搭載 300 人,改造後僅乘坐 20 人,超五星酒店的裝修,雙人洗漱設備,内部面積有 220 平米,相當于一個五室三廳大平層,超寬大床……據說,它會是陳峰和集團高端客戶的專屬座駕。
而如今,海航集團原來的超級富豪們紛紛落馬,海航加入方大集團後,厲行節儉,倡導艱苦奮鬥,向廉價航空轉型。
時隔五年,中國公務機市場經曆了 " 從哪裏來回哪裏去 " 的輪回。廖學鋒表示,最高峰時,大中華區有 600 多架私人飛機,今年上半年中國内地私人飛機仍在淨流出,隻剩不到 185 架。與此同時,灣流、龐巴迪都已經撤出了中國。
04 寫在最後
從底層奮鬥 " 揭竿而起 ",要的不過是揚名立萬後的萬衆矚目。
擁有自己的私人飛機,穿着錦衣華服,走下私人舷梯的刹那,萬人敬仰,鮮花簇擁,這一幕不僅是富豪們的心醉神馳,也是每個普通人夢寐以求的場景。
但正應了那句話——中國沒有 " 老錢 ",更多的是 "easy money,easy go"。
私人飛機從輝煌到敗走中國,背後是一個時代的崩塌。
誠然,我們不能将企業家的失敗歸咎于某個物件,但作爲财富和身份最爲極端的物化象征,私人飛機在中國走向衰敗不是偶然,也不是簡單的水土不服。
公務機的繁榮源于 2018 年前後中國經濟的瘋狂,也源于富豪們前所未有膨脹起來的野心與榮虛心。但時下當所有一切都沉澱下來,一個讓所有窮人、富人都能意識到的問題便出現了:
真的有人需要私人飛機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