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前,一個投資人微信群炸開了鍋。
事件始于一位個人 LP,她對所出資且任職的一家知名創投機構發布了一系列 " 控訴 ",随即在創投圈引發了讨論。
尤其她一那句—— "既然做 LP 如此卑微,那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爆發。" 讓人陷入沉思。
目前,雙方沒有針對事件做最新回應。
目睹這樣一幕,想必所有從業者心情複雜。須知道,LP 與 GP 是我們創投行業最重要的參與者,沒有人願意看到雙方走向對立。
但是今年以來,從公開至少看到三起 "LP 下場讨伐 " 事件,從 LP 圈反饋的聲音更是不絕于耳,這一現象足以引起警惕。
下行周期裏,一些以往被忽視的問題漸漸浮現。此時此刻,關于創投行業的信任修複擺上了桌面。
想到今年幾個案例
這并非個例。同樣身爲個人 LP 的劉凱曾向我們分享過自己的遭遇。
2014 年,劉凱出資成爲國内一家知名 VC 機構一期美元基金的個人 LP。如今整整基金期限過去了,回報慘淡——劉凱僅拿回投資本金的 20%。爲此,他多次尋求與該 GP 負責人溝通,但都無果,對方幾乎等于失聯。
根據他的描述,LP 多次要求該美元基金設立專門的對口聯系人員,然而連這一基本要求也被創始合夥人拒絕了。
最新消息是,雙方已經走到對簿公堂的地步。
前幾年在行業高速生長與擴張時期,大家埋頭追求增長而忽視了實操中的一些細節。如今伴随行業急劇收縮,此前埋下的隐患漸漸暴露出來,我們也目睹了不少 LP 與 GP 之間的恩怨糾葛。
今年 8 月,一家小有名氣的雙币基金被 LP 公開質疑,原因是旗下一支成立于 2018 年的人民币基金,六年過去了 DPI 至今依然爲零。
這在 LP 群體中引發共鳴。
" 現在 95% 的 GP 都不賺錢,即便一支 VC 基金虧掉了這期 LP 所有的錢,但他們每年依然可以坐享基金規模百分之二到三的管理費,堪稱旱澇保收。" 一位母基金合夥人說," 而且基金從業人員浪費的情況尤爲嚴重,有些 GP 還存在道德風險,LP 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 投一支基金,證僞時間很長,部分 GP 靠着一期期募集新的基金,潇灑地收割和揮霍 LP 的管理費。" 類似事件頻發,上海一位不願具名的 LP 看得心情複雜,"GP 管理費收着,每年隻給 LP 開開會。要問 7 年之後結果會如何,他們心裏也沒底。"
眼見自己的真金白銀可能收不回來,且并未從 GP 那裏得到應有的平等交流,LP 感到受傷,對一級市場的投資信心也悄然受損。最近聽聞,有的 LP 已經開始付諸行動,或是盤算着提前退出,或是選擇按實繳、實投規模付管理費。
大家都不願看到的一幕
中國創投行業發展以來,GP 與 LP 之間的關系總被津津樂道。
所謂 LP(Limited Partners)即有限合夥人,俗稱 " 金主爸爸 ",是創投機構(GP)的出資人。長久以來,人們總将這形容爲 " 夫妻過日子 " —— LP 給予資金支持,爲前線沙場上征戰的 GP 不斷輸送糧草和彈藥,雙方共享果實。
但走過一個基金周期,LP 與 GP 的關系正在發生微妙變化。
這裏有一個重要背景:眼下,2015 年前後成立的那批基金已經來到交卷時期,LP 對于現金回報的預期也達到了頂峰。但從不少 LP 的反饋來看,即使是知名的 TOP 基金,表現也不如人意,雙方信任逐漸變得脆弱。
" 過去十年,人民币基金和從業人員數量暴漲,但能夠讓一個 LP 在存續期内将全部本金收回,還能得到不錯的回報,并且持續做下來的 GP 鳳毛麟角,尤其是在退出難的當下。" 上海一位人民币 LP 感慨,似乎市面上 95% 的 VC 都不賺錢。
不久前,深圳一家知名家族辦公室合夥人向我們講述:" 這些年投一級市場受傷了,投的 GP 幾乎沒有帶來收益 "。
于是,他們開始約談 GP ——如果 GP 年化率達不到 6%,就要扣管理費,直到扣光爲止。唯有這樣,LP 和 GP 利益才能完全捆綁,才是最底層的投資倫理。
而在經曆了與被投 GP 之間種種不愉悅,劉凱認爲自己現在看待一級市場更清醒了," 在猶豫是否要繼續投資一級,之前仿佛花錢投資 GP 是在養一群所謂的精英。"
LP 愈發謹慎,募資市場變得愈發艱難。華南頭部人民币基金的 IR 負責人曾不止一次地談到——現在出去募資,市場化 LP 的錢太少了。"LP 非常看重、期待 DPI 的實現,但如果退出時間變得更長,回給 LP 的錢更慢,對 GP 來說壓力山大。"
歸根結底
要爲 LP 賺到錢
說到底,業績才是王道,爲 LP 賺到錢才是 GP 生存的第一使命。
" 做那麽多年 LP,我最深的感觸是,一家 GP 的責任心太重要了。" 一位匿名 LP 感歎,這些年見了不少 GP,他們都有魄力和雄心,卻很少有與之匹配的沉下去紮實研究底層資産和底層邏輯的責任心。
" 魄力和雄心是他們的,資金是我們出的。"
最近,元禾辰坤主管合夥人徐清從人民币 LP 角度出發,談到了更深遠的問題。她觀察到,整個中國私募股權投資行業的規則面臨震蕩和調整。在這個時期裏,GP、LP 甚至更上層的機構投資人,需要坐下來共同對行業的規則進行梳理。
此前,達晨财智高級合夥人邵紅霞所言,GP 要以 LP 的心情來對待整個投資,就好像拿着自己的錢在投資——
" 将心比心,每次有項目出問題了,我自己心裏特别難受。"
" 這個行業的信任很難得,但是賺錢才是硬道理,我總是反複地提醒我們團隊,隻有能夠穿越周期的持續回報,才是 LP 給你錢的理由。" 她感慨表示。
下行周期,更要保持敬畏之心。這也給所有 VC/PE 從業者敲響警鍾——用對 LP 的每一分錢,做好每一筆投資。
(文中劉凱爲化名)
本文來源投資界,作者:周佳麗 楊文靜,原文:https://news.pedaily.cn/202309/522876.shtml
【本文爲投資界原創,網頁轉載須在文首注明來源投資界(微信公衆号 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轉載,須在微信原文評論區聯系授權。違規轉載必究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