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東進場,創始人退任董事會主席。
2024 年即将收官之際,聖諾醫藥 -B(02257.HK)宣布換帥。
12 月 23 日,聖諾醫藥發布公告稱,陸陽自 2024 年 12 月 20 日起退任董事會主席、總裁兼首席科學官職務,獲任爲公司榮譽首席科學官,專注于美國的商業策略。另外,陸陽将留任公司非執行董事及董事會提名委員會成員。
這則公告的落款人爲 " 黃夢瑩 ",這是陸陽的接棒者之一。根據公告,黃夢瑩(現爲本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已獲委任爲董事會主席,自 2024 年 12 月 20 日起生效。
早于今年 11 月 6 日,潘洪輝已接替陸陽成爲新任 CEO,彼時陸陽還留有首席科學官職位,而在此次公告裏,首席科學官的前面添上了 " 榮譽 " 二字。
12 月 23 日,對于後續是否會減少精力投入到聖諾醫藥的具體運營上,時代财經聯系陸陽,其給出了肯定的回答。
從 2007 年先于中國創新藥浪潮前創立,到 2021 年頭頂 " 中國小核酸藥物第一股 " 光環在港交所上市,再到如今董事會換帥、管理團隊大洗牌,聖諾醫藥的一系列變動不免讓市場唏噓。
在今年 7 月舉辦的一場生物醫藥行業晚會上,陸陽作爲嘉賓高歌了一曲《等待》。彼時,聖諾醫藥正處于資金鏈瀕臨斷裂的危機時刻,在外界看來,陸陽過于高調。
時至今日再回頭看,或許彼時陸陽已經有了全身而退的想法,一曲高歌或是如釋重負。
截至 12 月 24 日收盤,聖諾醫藥報 3.38 港元 / 股,距離今年年初的股價已經跌超 90%,總市值僅剩 3.555 億港元。
" 白武士 " 救場
今年 4 月份,因董事薪酬金額出現大增,聖諾醫藥招緻投資者不滿。盡管彼時聖諾醫藥在公衆号當即澄清,解釋了高管薪酬增長的原因,但這仍然難以抵擋市場對其窘迫資金狀況的質疑。
Wind 數據顯示,聖諾醫藥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從 2022 年年末的 1.05 億美元銳減至 2023 年年末的 0.24 億美元,在超 60 家港股 18A 生物醫藥企業中排名倒數。
作爲一家尚處于臨床階段的創新藥企業,如若沒有新的資金補充,恐怕管線開發、公司日常運轉等均難以順利推進。
陸陽曾在接受時代财經采訪時坦然指出,聖諾醫藥在試圖 " 開源 "、" 節流 ",前者期望開拓 BD(商務拓展)合作,後者則是通過降低高管薪酬以及減員等來實現。相比于節流,開源顯然更爲重要且迫切。
BD 成爲開源的主要方式。從公告來看,聖諾醫藥前後披露了兩次 BD 合作事項。一次是授予華蘭生物(002007.SZ)RV-1770 在中國開發和商業化的獨家權利,不過并未披露具體的交易金額。第二次是通過 NewCo 模式,與 GoreRangeCapital 合作成立合營企業 SagesseBio,共同推進局部脂肪重塑産品的開發。不過此次 NewCo 也需要新成立的公司完成融資,方可達到付款條件。
2024 年中報顯示,聖諾醫藥的負債淨額爲 1780 萬美元,而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則僅有 770 萬美元。
沒有等到 BD 的拯救,聖諾醫藥等來了一位 " 白武士 " ——潘洪輝。10 月 3 日,聖諾醫藥宣布,公司與認購人潘洪輝訂立認購協議,潘洪輝計劃按認購價每股股份約 3.36 港元認購約 1753 萬股,相當于經配發及發行認購股份擴大的已發行股本約 16.7%,所得款項總額約爲 5890 萬港元。此次交易完成之後,潘洪輝成爲公司主要股東。11 月初,潘洪輝取代陸陽,成爲公司新任 CEO。
資料顯示,潘洪輝曾就職于默克、海正藥業等多家公司任高級科學家、首席科學家等職位,2018 年在中山創辦中山康天晟合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 " 康晟生物 "),擔任 CEO。樂純生物官方微信公衆号顯示,2023 年,樂純生物全資收購康晟生物,潘洪輝擔任樂純生物首席戰略官。
天眼查顯示,今年 4 月下旬,潘洪輝退出康晟生物高級管理人員名單,并不再擔任公司負責人(法定代表人等)職務。
對于潘洪輝是否仍在樂純生物任職一事,今年 11 月,陸陽告訴時代财經,"(潘洪輝)在(樂純生物)應該沒有任職了,後續會全力投入聖諾醫藥。" 截至目前,潘洪輝尚未在公開活動中以聖諾醫藥 CEO 身份出席。
時代财經了解到,目前潘洪輝已經主持聖諾醫藥的工作。
管理層大洗牌
自潘洪輝入局聖諾醫藥後,圍繞管理層的調整亦随之啓動。
繼在今年 5 月中旬辭任首席戰略官後,10 月 22 日,戴曉暢辭任聖諾醫藥執行董事及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成員。
盛慕娴則于 10 月 29 日與陸陽一同辭任調查委員會成員(與公司認購基金購買私募債的發行人可能違約相關),并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辭任獨立非執行董事、董事會審核委員會主席兼成員以及董事會提名委員會成員。目前,該調查委員會由于常海及黃夢瑩組成,由黃夢瑩擔任調查委員會主席。
梁庭彰亦于 11 月 30 日辭任董事會秘書、授權代表及法律程序文件代理人,取而代之的是袁潤廷。
根據公告,袁潤廷于 2021 年 9 月加入聖諾醫藥,擔任财務經理。
12 月 5 日,黃敏聰辭任非執行董事以及董事會審核委員會成員,自 2025 年 1 月 1 日起生效。
此外,12 月 13 日,聖諾醫藥還更換了核數師,起因指向聖諾醫藥的億元理财爆雷事件。
今年 7 月 8 日,聖諾醫藥公告稱,公司已認購 TradArtFlagshipInvestmentSPC 的獨立投資組合共 2000 萬美元(不包括交易費用,折合當前彙率約 1.45 億元人民币),截至公告日期,已贖回 20 萬美元。" 公司董事會最近獲基金的投資經理知會,由于基金所投資的私募債的發行人可能違約,預計基金的資産淨值将發生重大不利變化。"
随後聖諾醫藥成立了審核委員會。對于此次投資事件,公告提到,德勤作爲核數師有責任全面了解其性質、調查程序及迄今爲止的發現,并評估其對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止年度聖諾醫藥綜合财務報表審核之計劃審核程序的性質、時間及範圍的影響。
2024 年 10 月 31 日,德勤向聖諾醫藥提出增加費用的建議,原因系 " 由于其預期有關該事件(指上述投資事件)的額外審核工作 "。然而,雙方未能就 2024 年審核的審核費用達成協議,德勤決定辭任聖諾醫藥核數師。
與德勤 " 分手 " 後,聖諾醫藥找來了中彙安達會計師事務所有限公司(下稱 " 中彙安達 ")填補核數師的空缺。中彙安達将任職至公司下屆股東周年大會結束爲止,這一合約自 2024 年 12 月 13 日起生效。
風口下的隐憂
在今年下半年舉辦的某次生物醫藥産業大會上,包括聖諾醫藥和國内兩家成立不到 5 年的小核酸藥物企業在内,三家公司的高管均提到小核酸藥物企業面臨的難題,尤其是在當前生物醫藥行業已深陷寒冬的前提下,顯得難上加難。
公開資料顯示,小核酸藥物主要通過堿基互補配對原則作用于細胞内的 mRNA(信使核糖核酸),通過調控蛋白質的表達,實現治療疾病的目的,傳統的小分子化藥和抗體類藥物主要作用于蛋白質,成藥靶點受限,小核酸藥物靶向 mRNA 的機制,爲新藥研發提供了大量豐富的候選靶點。
近年來,小核酸藥物研發和臨床治療取得了多項突破性成果,成爲生物制藥領域的新風口,尤其是今年 10 月,Micro RNA(微小核糖核酸)發現者斬獲 2024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小核酸藥物再一次站在了聚光燈下。
東吳證券研報顯示,截至 2024 年 10 月 13 日,全球已經有 17 款小核酸藥物獲批上市(包括 siRNA(小幹擾 RNA)和 ASO(反義寡核苷酸)藥物),另有 5 款處于上市審批階段,24 款處于 III 期臨床階段,研發熱度相對較高。
" 小核酸藥物是有前景的,也是值得關注的。至于聖諾醫藥(的風波)會不會影響投資人在看小核酸藥物項目時的考慮,我覺得還是有影響的。現在小核酸藥物多數針對罕見病,還存在商業化的問題。" 高特佳投資業務合夥人于慶貞博士告訴時代财經。
具體到已獲批上市的藥物中,于慶貞博士進一步對時代财經指出," 用于治療 5q 脊髓性肌萎縮症的 Spinraza2023 年全球銷售額 17 億美元,排名第一。Spinraza 在美國的标價爲每次注射 11.8 萬美元,第一年的治療成本達到 70.8 萬美元,之後每年爲 35.4 萬美元。該藥于 2019 年中國上市,參考價格爲 69.7 萬元一支,在 2022 年 1 月 1 日納入國家醫保後,降至 3 萬元一針。考慮到适應症人群患者少,因此小核酸藥物在中國的商業化是否成功,還需要時間驗證。"
STP705 和 STP707 是聖諾醫藥兩條頗爲重要的管線,也是聖諾醫藥成立 17 年後的兩項重要成果。
隻是,在進度上,聖諾醫藥并未能讓市場滿意。2024 年中報顯示,STP705 用于治療鱗狀細胞原位癌和用于治療基底細胞癌兩個适應症的研究均處于臨床 II 期,另一項用于脂肪塑型的适應症則處在臨床 I 期。STP707 用于治療多發性實體瘤亦在臨床 I 期。
在生物醫藥行業," 十年 " 常常作爲一個研發刻度,時至今日,聖諾醫藥走過 17 年,無論是哪一種因素影響了具體的進度,聖諾醫藥的管線開發時長均遠超出 10 年。
何時才能實現商業化零的突破,這或是市場對聖諾醫藥的最大疑問。陸陽曾對時代财經提到,資金、公司的技術創新等均是影響管線開發進度的重要因素。
結束風波不斷的 2024 年,2025 年聖諾醫藥能否在新管理團隊的帶領下得以重振,仍是未知數。
" 我經曆了太多生物技術公司的起伏。大家都有此起彼伏,隻要不要死掉就可以。" 陸陽于今年 6 月對時代财經如此說道。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時代财經 APP"(ID:tf-app),作者:文若楠,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