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德國豪華汽車制造商寶馬、奔馳、奧迪陸續對外公布 2023 年上半年财報,三家車企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
營收方面,上半年寶馬、奔馳、奧迪分别爲 740.7 億歐元、757.6 億歐元、341.7 億歐元,分别同比增長 12.4%、6.0%、14.4%。利潤方面,寶馬、奔馳、奧迪淨利潤分别爲 66.2 億歐元、104.9 億歐元、34.7 億歐元,其中奔馳同比增長 7.0%,寶馬和奧迪分别同比下滑 50.0%、30.7%。
綜上不難看出,奔馳在 BBA 中的表現是最亮眼的,營收和利潤均實現增長,且明顯高于寶馬和奧迪,而奧迪營收僅奔馳、寶馬一半,就連淨利潤也大跌 30.7%。
寶馬利潤暴跌腰斬,但另有原因,主要是由于華晨寶馬并表導緻稅率較往年更高。2022 年 2 月,寶馬集團斥資 37 億歐元收購華晨寶馬 25% 股權,持股比例由 50% 增至 75%,而上半年淨利潤下滑,主要原因是重大收購導緻投資收益急劇上升後的正常回落。當然,如果寶馬在 2023 年能夠保持正常穩定經營狀态,理論上 2024 年也不會再次發生利潤大幅下滑的情況。
新能源汽車快速增長導緻寶馬被迫對傳統燃油車加大促銷力度,也是寶馬利潤下滑的主要原因之一。寶馬 CEO 奧利弗 · 齊普策 ( Oliver Zipse ) 曾表示," 寶馬集團足夠強大,可以在不訴諸折扣的情況下保持競争力 ",但從國内在售車型的定價策略來看,寶馬電動車在國内已經遠低于同級别燃油車的終端售價,這也側向證明了寶馬電動車在中國市場的競争力不足。
三家車企的表現差距進一步拉大,除了自身原本的市場份額與毛利水平差異之外,還與各家對當前由燃油車轉型新能源車的戰略認知差異和轉型力度差異之下對傳統車型的促銷去化力度有關。
銷量方面,寶馬集團上半年全球銷量 121.49 萬輛,同比增長 4.7%,其中純電動車型銷量爲 15.29 萬輛,同比增長 101.5%;奔馳位列第二,上半年全球銷量爲 101.92 萬輛,同比增長 5%,其中純電動車型銷量爲 10.26 萬輛,同比增幅 121%;奧迪墊底,銷量爲 90.71 萬輛,同比增長 15.5%,純電動車型交付量爲 7.56 萬輛,同比增長 51.2%。
随着全球電動化轉型升級加速,德系豪華三強繼續加碼布局,但從方方面面來看,奧迪的競争力明顯不及奔馳,寶馬,而奧迪逐步落後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這也是奧迪近期大力度與中國電動車企開展技術合作意圖實現技術與市場追趕的主要原因。
寶馬計劃今年純電動車型将是其主要銷量增長點,純電動車型将占到集團全球年度總交付量的 15%。今年下半年,寶馬第三款國産純電動車型 BMW iX1 将在沈陽投産,BMW i5 将于明年實現國産。寶馬計劃從 2025 年下半年開始投産新世代車型,在随後的 24 個月内将有至少 6 款新世代車型實現量産。齊普策表示,電動化轉型是穩定和平衡的發展,爲了保持競争力需要保持高效率并做好平衡。
上半年,奔馳投放了全新 EQS 純電 SUV、全新 EQE 純電 SUV。按照其計劃,今年将向中國市場投放 6 款全新純電車型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從全球布局來看,梅賽德斯 - 奔馳計劃于 2030 年前實現全面純電動做好充分準備,并緻力于最晚到 2039 年實現乘用車新車産品陣容在全生命周期内的碳中和。
奧迪方面則表示,首款 PPE 平台車型 Q6 e-tron 今年下半年将亮相,新車先期将以進口方式引入中國市場,随後将在奧迪一汽新工廠投産;未來五年電動化和數字化領域的投資約爲 280 億歐元。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 7 月奧迪和上汽集團進一步深化現有合作,雙方将通過共同開發,快速、高效地拓展高端市場智能網聯電動車産品組合。作爲規劃的第一步,奧迪将通過推出全新的電動車型,進入此前在中國尚未覆蓋的細分市場。
在電動化時代,面對特斯拉等的沖擊,随着電動車市場占比的推進提速,作爲傳統燃油車頭部企業的 BBA 可以憑借自身多年以來所構建的産業鏈與供應鏈,市場網絡優勢,采取技術合作、并購等方式迅速獲取電動車技術資源,實現向電動車的快速轉型與調整,以鞏固自身在汽車領域的傳統優勢地位。
汽車行業關注 人氣汽車新傳媒
每天分享有價值的汽車新聞
汽車人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