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有人專門收割騙子?大家知道,資金盤本來就是騙局,殊不知,有人竟專門假裝被騙進資金盤裏去撈錢。他們仗着自己深谙資金盤套路,主動尋覓各種 " 盤子 ",靠 " 早進早退 " 策略,趕在 " 崩盤 " 前收割高回報,俗稱 " 撸盤 "。
張水(化名)便是其中之一。年過半百的他沒什麽正經工作,但靠着在 QQ 群、貼吧等地集結人馬,奔赴各個資金盤進行 " 撸盤 ",他也算過得滋潤,是一位名副其實的 " 撸盤俠 "。
視覺中國圖
要想靠撸資金盤賺到錢并非易事,這套 " 生意經 " 張水一開始并不願說太多,直到記者透露出意圖加入其團隊成爲代理團隊長後,他才将如何拉人進群、如何找 " 盤子 "、如何拿 " 首碼 "、如何把握撤退時機等娓娓道來。
其實,撸盤俠并非真正意義上的 " 俠 ",他們看似撸走操盤人的資金,但實際是在将源源不斷的潛在受騙人拉入資金盤,撸走的也是後來者的 " 投資款 "。
如今,随着包裝手段越來越多,資金盤騙局也越來越隐蔽。放眼整個資金盤鏈條,圍繞 " 撸盤 ",已經發展出了一門地下生意,有人源源不斷地制造 " 新盤 ",也有人專門負責發展團隊 ……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肖飒表示,從法律的視角出發,這類 " 盤子 " 項目的法律定性有多種可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三類,即非法集資、傳銷以及詐騙。
一個隐秘的圈子:" 撸盤俠 " 們通過貼吧、QQ 群 " 上車 "
" 新車預熱中 "
" 新車啓動,各位旅客準時上車 "
" 新車,上車吃肉 "……
帖子下面的留言區,是一大堆類似 " 滴滴 ""dd" 等的回複。這不是汽車司機在招攬顧客,這是貼吧裏,資金盤 " 圈内人 " 的接頭暗号:" 新車 "" 有車 " 一般代表發言者有新的撸盤項目," 滴滴 ""dd" 則代表回應者有加入項目的想法。
如果你跟着回複 " 滴滴 ",就會被認定爲 " 自己人 ",很快會有人拉你 " 上車 "。通常,對方拉你 " 上車 " 就是推薦你下載注冊一款理财 APP,讓你成爲其下級用戶。這類 APP 一般很難在正規的應用商店找到,對方給你的往往是一個專有的下載鏈接。
除了貼吧,QQ 群也是 " 上車 " 的陣地之一。在一個千餘人的 QQ 群裏,一群挂着職業裝證件照頭像的人正不停地在群内發布某種理财項目,推薦你下載 APP。
實際上,這類 APP 多半是披着投資理财、衆籌、股權等外衣的資金盤,很多人攜巨款 " 上車 " 卻空手而歸。
盡管如此,還是有人在資金盤中發現了 " 生意 ",并成爲專門的 " 撸盤者 "。撸盤者深谙資金盤套路,他們 " 上車 " 的目的,就是爲了虎口奪食,趁操盤手跑路之前撈上一筆。
比如,有些資金盤 APP 爲了引魚上鈎,往往前幾輪小投資的收益能及時兌現,以此換取投資者的信任,随着投資門檻的逐漸升高,最終會有一輪投資難以收回,這一般意味着操盤方已經收網了。而撸盤者的 " 高明之處 " 在于,在操盤手收網之前,終止續投。
當然,找準時機脫身,是爲了避免成爲接盤俠,也是考驗撸盤者經驗的時候。而一個盤子被撸垮之後,他們又四處尋找新的盤子。這群臭味相投的人聚攏在一起,已經組成了一支龐大的撸盤大軍,藏于互聯網的隐秘角落。一旦有人發現新 " 盤子 ",他們會互相招呼 " 上車 ";當 " 盤子 " 垮掉之後,大家又會作鳥獸散。
而以上,還遠遠不是撸盤生意的全部。看似松散、隐蔽的撸盤圈,實際上暗藏着一條分工明确、各司其職的産業鏈。
一個重要的角色:團隊長帶領 " 撸盤大軍 " 殺入資金盤
所謂資金盤,是指運用直銷倍增的原理,以滾動或靜态的資金流通形式,拆東牆補西牆,用後加入會員的錢支付給前面會員的網絡傳銷模式。資金盤的模式并不能無限膨脹下去,當資金流難以爲繼之前,背後的操盤手就不得不卷錢跑路,而此刻仍留錢在盤中的人,就成了接盤俠。
資金盤的本質是龐氏騙局,需要源源不斷的新資金來續命,吸引新人接棒成了關鍵,因此很多資金盤 APP 設置了拉新獎勵規則。
" 一般這些項目都是金字塔式的,有人跟着做你才有返傭,你後邊拉的人多就掙得多。" 張水在電話裏告訴記者。一般而言,參與者除了通過購買 APP 裏的 " 理财産品 " 獲得收益,還可以推薦新用戶(下級用戶)在 APP 内充值,從而獲得一定比例的返傭,同時下級用戶還可以繼續發展下下級 …… 如此層層積累,逐漸形成金字塔結構。在這個關系金字塔中,層級位置越高,下級用戶越多,往往獲利機會也會越多。
正是上述原因,有的撸盤者爲了拿到更多的返傭,做起了 " 團隊長 " 的角色。在一個幾百人的小群裏,張水是群主,也是所謂的團隊長——帶團隊的撸盤者。跟圈子裏千人群比起來,張水的團隊并不算大,圈内甚至有人自稱 " 萬人團隊長 "。
團隊長有機會從項目方那裏拿到 " 首碼 ",這或許才是團隊長的最大動力。" 網上這些項目都是資金盤,沒有幹長久的。一般一個項目(生命周期)就兩三個月。有一年的,是分期做的,也是忽悠人。你要做首碼,說真的,剛一出來,你還有可能掙到點。" 這是張水總結出來的經驗。
所謂 " 首碼 ",即資金盤 APP 爲首批用戶所生成的邀請碼。一般而言,用戶在注冊這類 APP 時,必須要填寫推薦人(上級)所給的邀請碼,成爲推薦人的下級,才能注冊成功。持有 " 首碼 " 的用戶,則位于金字塔式關系結構的塔尖位置。
團隊長把撸盤者們聚集到一個群裏,至于他們願不願意參與,是另一回事。正如張水所言," 有的人不一定跟你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能力,對吧。"
另一方面,撸盤者們也害怕命短的資金盤。" 我每次投資一個平台,沒半個月就關網了,要不就是提現不了。" 一位撸盤者在群裏這樣吐槽。
延長一個資金盤的生命周期,關鍵在于穩住撸盤者們對它的信心。如果大家覺得某個資金盤不安全,都不願投入資金,那麽資金流不斷也得斷。因此,團隊長需要盡力在群内宣傳項目的 " 高大上 ",同時避免群内出現對資金盤不利的 " 負能量 "。
熟悉套路的撸盤者,有時會配合團隊長爲項目叫好,扮演起氛圍組的角色。比如在群内分享投資收益或者順利取現等消息,以釋放項目在正常運作的信号。而一旦有群成員唱衰項目,會立馬被團隊長以違反群規爲名踢出群聊。不過大多數情況下,爲了 " 安全 " 起見,這樣的群聊往往會直接被設置爲 " 全員禁言中 " 的狀态,隻有群主和管理員有發言權。
一條完整的産業鏈:技術方開發 APP,項目方設計 " 遊戲規則 "
有了團隊長,資金盤 APP 得以像病毒一樣傳播擴散,一傳十,十傳百。然而一個更深層次的問題是,資金盤 APP 是從哪裏冒出來的呢?真正的操盤手是誰?
身爲團隊長的張水透露:"APP 是項目方的,他們這個項目出來之後,就找團隊長合作。"
在貼吧,有人專門打出資金盤類軟件開發的小廣告,對接項目方。
由此,一個圍繞撸盤的閉環産業鏈浮出水面。
在圈内人看來,根據 " 遊戲規則 " 的不同,資金盤習慣被區分爲分紅盤、衆籌盤、互助盤等多種類型。這些規則主要由項目方設計并發起;技術方則根據該規則開發 APP;團隊長的分工則是提前培養團隊,最後帶領團隊資金通過 APP" 入池 "。
一家提供資金盤 APP 開發服務的工作室,在了解客戶需求之後,報價 "8k"(即 8000)。" 包首月高防服務器、蘋果安卓雙端、域名 ",首月之後,還需要繳納運營續費,一個月幾百元至上千元不等,高防服務器更貴。
工作人員提供了一款 " 分紅模式 " 的 APP 樣品,方便客戶預覽。《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管理員賬戶登入該 APP 後台管理系統後,出現在眼前的是一列導航欄,分爲 " 用戶管理 "" 系統管理 "" 商品管理 "" 訂單管理 "" 财務管理 " 等幾個選項。
管理員可以在 " 用戶管理 " 頁面中查看每個注冊用戶的賬号、團隊人數、推薦人、餘額以及代理層級等信息,也可以給每個用戶手動充值,甚至删除用戶;在 " 系統管理 " 頁面中,管理員可以自定義 APP 的背景、Logo、頁面标題,以及直推獎勵、代理收益比率、提現手續費等内容。在 " 商品管理 " 頁面中,管理員可以自行編輯、上架或下架商品 ……
由于經常和項目方打交道,對方稱:" 這種項目兩三個人就可以合夥,找幾個團隊長就可以開幹。" 問及是否 " 安全 " 時,對方坦言服務器 IP 是國外的。
不過," 技術方—項目方—團隊長 " 的合作模式并非一成不變。近日,圈内有技術方試圖跳過項目方環節,直接與團隊長對接,并頻頻發出招募團隊長的廣告:" 全國招募團隊長 …… 我們是技術方,與團隊長直接合作省掉了項目方這一中間環節,團隊長就相當于項目方,團隊長主動權會更多 ……"
一個顯而易見的騙局:" 撸盤 " 狂徒爲何難收手?
國家網信辦曾通報這樣一則典型案例:2022 年 4 月,廣西壯族自治區張某某下載了 " 中郵證券 " 仿冒 APP,跟着微信群裏的 " 老師 " 進行投資操作。一開始投入了 10 萬元,盈利後又追加了 30 萬元,結果發現投資持續虧損,張某某打算将剩餘的錢提現,但多次提現失敗,且平台催促其繼續追加投入。張某某察覺異常,随後平台無法訪問。
在記者的調查中,年近七十的芳萍不久前被拉進一個項目群,她也見過類似的案例。
" 前幾天有個人讓我做一個項目,我沒做。他說‘姐,可掙錢了,你下載個 APP ’,還把我拉到一個 QQ 群。" 結果第二天早上,芳萍一看,那平台就打不開了,而那個 QQ 群也解散了。據說,當初拉她進群讓她做項目的人,也虧了 3 萬多。
在撸盤人看來,一個 " 盤子 " 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遲早要跑路,問題隻在于時間的早晚。提前收手的人,或許能夠止損,而晚逃的人,就會不幸淪爲接盤俠。
韓鳴(化名)便是受害者之一,他稱自己損失了幾萬塊錢。" 團夥可多了,就以行騙爲主。他們的套路又是股權又是基金,而且承諾高額回報。你投吧,投了過段時間就沒有了。" 他說。
" 項目模式太多了,甭管什麽項目,做前期容易賺。你等做上一兩個月你就該撤。因爲它等不了那麽長時間,就關網跑路了。" 張水說," 不可能大家都賺。你願意給就給,這不在乎自己的判斷力了嘛 "。
顯然,就如同張水一樣,明白這一點的撸盤人并未能金盆洗手。在這片灰黑地帶,目前已經聚集了一群規模龐大的撸盤大軍。
值得注意的是,在撸盤大軍中,有一批被稱爲 " 零撸黨 " 的 " 保守型投資者 ",他們深谙撸盤套路,專門尋找可以不用投入本金的項目。比如,有的 APP 隻通過拉新就可以得到獎勵,即使項目方跑路,也不用擔心資金受損,而被拉入夥的新人,其投資的資金就極有可能打水漂。不過,即使是 " 零撸黨 ",在賭徒心理的驅使下,也未必能及時 " 止損 "。
" 大家都知道資金盤是一個龐氏騙局,爲什麽還有那麽多人要玩?" 在知乎上,一名用戶抛出了這樣一個問題。
該問題的評論區,有人詳細地描述了撸盤人的心态:" 都有僥幸心理,都覺得自己不會是最後接盤的那個。當輕松賺了 1 萬,會想賺 2 萬;賺了 2 萬,想再賺 5 萬;賺了 5 萬,那就再投一波,賺個 10 萬 …… 人的貪婪是無止境的,直到最後被收割才幡然醒悟,但已經血本無歸。有的人就說了,我就投一次,賺點就撤。那麽,就算你撈了一筆‘下車’了,當你看着後續還在不斷擴大的盤子,你确定你能忍住不再動心嗎?操盤手就是利用了人們的這種心理,不怕你賺錢,就怕你不進場。"
" ‘撸盤’狂徒們通常抱有僥幸和賭博心理,企圖在擊鼓傳花停止前安全‘下車’,而此類項目則抓住了他們的心理弱點,在項目跑路的前期不斷讓散戶們以盈利的方式嘗到甜頭,再找準一個時機進行‘收網’。" 易觀分析金融行業高級咨詢顧問蘇筱芮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微信采訪時表示。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肖飒在接受記者微信采訪時也表示,這類人一方面是缺乏相關的法律知識和生活常識,因此,在面對 " 盤子 " 項目時難以分辨其真實性,或者能夠分辨其真實性但自信不會因此受損。另一方面,他們往往存在僥幸心理,或者賭徒心态,在明知項目存在較大風險的同時,認爲自己有着 " 豐富的經驗 " 或者 " 高超的能力 ",能夠及時止損并從中獲利。因此,他們往往 "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但實際上,他們時常也會遭遇重大損失,而且從結果上講無疑更助長了 " 盤子 " 項目的進一步擴張。
一些專家的看法:資金盤本質仍是擊鼓傳花
當一個 " 盤子 " 垮掉之後,新的 " 盤子 " 又接着成立,如此循環往複,就像在生産線上被不斷制造出來的産品一樣。盡管項目方、團隊長等花言巧語,容易讓人輕信,但在業内人士看來,這類 " 盤子 " 并非難以辨别。
肖飒認爲,這類 " 盤子 " 項目爲了吸引投資者加入其中,有着明顯的特征和套路:
一是高收益、高回報。此類項目往往會基于投資者高收益,誘導投資者投入更多資産,或者拉入更多投資者參與其中。
二是通過使用大量金融術語或者仿冒高端産品、公司進行虛假宣傳,爲了凸顯可信度。此類項目往往會在外皮上進行包裝,使自己對普通民衆而言顯得 " 高大上 ",從而引誘不知情民衆加入其中。
三是鼓勵拉新。爲了擴大自己的集資數額,該類項目往往會以各種手段鼓勵老用戶推薦新用戶進入項目,并根據推薦用戶的數量給予老用戶一定的回報。
四是提現限制。爲了防止用戶得到回報後立刻提現,此類項目往往會對提現進行限制,隻允許符合特定條件的用戶提出現金。
蘇筱芮也認爲,這類 " 盤子 " 項目通常有如下特征:一是片面強調收益,刻意隐瞞風險;二是網站運行不穩定,或是在正規應用商店難覓蹤迹;三是商業模式不透明,收益從何而來語焉不詳;四是習慣通過拉人頭方式引人入局,且其公司背後的運營、高管團隊成員等信息均無從知曉。
" 這種‘盤子’沒有明确的商業模式,本質是擊鼓傳花,引誘後續的‘接盤俠’入局,當擊鼓傳花遊戲進行不下去時,正在‘接盤’的散戶就會遭遇資金損失。" 蘇筱芮表示。
肖飒則表示,從法律的視角出發,這類 " 盤子 " 項目的法律定性有多種可能,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有三類,即非法集資、傳銷以及詐騙。
" 這種‘盤子’項目之所以難以持續,是因爲從本質上而言,項目方難以确保能夠對每一位參與者完成其許諾的高收益。盡管在初期,由于不斷的資金流入以及其可能的投資手段,能夠保證對初期參與者的承諾的兌現,但是随着加入者的增多,以及總資金規模的擴大,其需要兌現的金額的規模也越來越大,最終必然使其無法償付所有參與者的金額,故而隻能‘跑路’。" 肖飒補充。
記者手記:" 撸盤 " 小心自食惡果 理财仍需走正道
這篇報道背後的準備工作足足有一年多,從我第一次調查這種資金盤開始 ……
最初,我以爲這群參與者隻是純粹的受害人,被巧立名目、承諾高收益的 " 理财産品 " 所引誘。但随着調查的不斷深入,我發現他們的真面目并非如此,其實他們之中有的明知這是騙局,卻還在往裏鑽,讓人驚掉下巴。
他們集結于貼吧、QQ 群,一旦發現 " 新盤 ",就會互相招呼,然後一起 " 殺進去 "。就像賭博一樣,資金盤不可能讓每個參與者都賺錢,但是這群賭徒已經沉迷其中不能自拔。更讓人吃驚的是,在 " 撸盤 " 的背後,還有專門發展客源的團隊長,開發 APP 的技術方,設計 " 遊戲規則 " 的項目方,俨然已是一條成熟的産業鏈。
" 撸盤俠 " 實際上也是資金盤騙局的幫兇,涉嫌違法犯罪,也要當心自食惡果。又逢 "3 · 15",如果你身邊有不幸落入理财資金盤騙局的,請及時提醒他們不要輕信,而要通過正确的渠道進行理财;如果你身邊也有這樣的 " 撸盤俠 ",也一定勸他們早日收手,通過合法途徑賺錢才是正道。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