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北省邯鄲市肥鄉區初一學生王某某遭 3 名同學殺害并埋屍引發輿論廣泛關注。
3 月 18 日河北邯鄲肥鄉區警方表示,案發後,肥鄉區公安分局迅速啓動了命案偵破機制,成立了由 60 多人組成的專案組偵辦此案。目前,屍檢已結束。
河北邯鄲肥鄉區警方表示,初步認定 " 邯鄲初中生被殺案 " 是一起有預謀的犯罪案件。
看看新聞 Knews 記者重走四人當天行動路線發現,埋屍地距離受害者的家距離足足有 12 公裏,且較爲偏僻。從受害人的家騎電動車需要近 50 分鍾才能到達。
王某某的父親王士坡稱,孩子從沒提過在學校裏被欺負。他說孩子曾發朋友圈稱 " 夢見從學校樓頂上跳下來 "。
王士坡回憶,兒子在案發前還在家收拾屋子,并打電話給他問要不要留冰箱裏的菜。家人一度擔心王士坡精神會垮掉,但他表示現在還沒有到脆弱的時候,等給兒子讨回公道再躺個三天三夜。
王士坡說出事的第二天早上,他第一時間去營業廳補辦電話卡,重新登錄了孩子的微信,随後查看了交易記錄,發現最後有一個 191 元的轉賬記錄。他當時還納悶,爲什麽跟對方不是微信好友,但孩子的轉賬記錄裏面有他,"估計是把孩子殺害以後,他們把孩子微信删了。"
王士坡表示," 跟孩子說 18 歲去當兵,他非常高興。還給他看閱兵的視頻,看軍人走姿,跟他聊未來。但現在什麽都不用了 ......"
嫌疑人爲何如此冷漠
專家:失去共情能力
被害人姑姑在采訪中也提到,在他們一開始找到其中一名犯罪嫌疑人時,他很淡定在玩遊戲,還提供錯誤的信息誤導調查。
爲何這些孩子在實施犯罪後還能如此表現,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陳雙紅認爲,失去了共情能力是這些孩子犯罪的關鍵。
現實生活中,家長要時刻關注孩子在學校活動情況,以免失去最佳觀察時間。
對于未成年人犯罪的懲誡,一直頗受關注。2020 年 12 月通過、2021 年 3 月 1 号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将最低刑事責任年齡由 14 周歲降至 12 周歲。這也是我國自 1979 年以來第一次向下調整刑事責任年齡。不過,近年來一些涉及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尤其是惡性犯罪行爲的曝光,使得如何進一步加強對未成年人犯罪的懲處力度的公共讨論,一直未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