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 MEGA 與問界 M9 是典型的 "2024 之車 "。
兩款車集各自公司的最優質資源和技術于一身,他們不僅向外标榜各自的技術和實力,也決定公司的銷量上限,進而做技術下放、輻射兩家公司未來 3-4 款車型的産品表現。
兩車售價也高度相似:問界 M9 售價 46.98-56.98 萬元,理想 MEGA 售價 55.98 萬元。因此,即便一個是 MPV 車型,一個是 SUV,同樣具有一較高下的必要。
作爲旗艦車型,兩款新車都是 " 荷槍實彈 " 上場:問界 M9 上搭載了華爲光最新的智慧大燈、鴻蒙系統 4.0、ADS 2.0 及途靈底盤;MEGA 則升級了 5C 超充技術、雙腔空氣彈簧、鉑金音響等。
PowerOn 在實際體驗後發現,理想與問界對産品的思考也有所不同。
MEGA 将市場對純電車的空間和續航追求,針對性放大;問界 M9 反而成爲更适合駕駛者的車輛,在車輛的細節上更是如此。
理想 MEGA 實拍
MEGA:大空間下的舒适性優勢,M9:有限空間的平衡術
車内舒适度最直接的體現便是空間。
問界 M9 第三排空間的表現在 SUV 車型裏可以算作優異,在駕駛座與二排乘客都是正常坐姿下,三排仍然可以擁有合适的腿部空間。不過由于二排座椅距離較近,成年人需将扶手收起方能進出自如。
值得一提的細節是,問界 M9 在三排頭枕特意做了加高設計,舒适性上加分不少。而在座椅空間外,滿座情況下,後備箱仍然擁有比較合适的空間,足夠擺放 2-3 人份的行李。有限空間内,問界 M9 很好地平衡了舒适性與實用性。
問界 M9 車内空間
但這些空間平衡的藝術,在車身更大 MEGA 面前都不需要。
MEGA 的二排座椅空間非常寬敞,冰箱的開啓并不影響腿部擺放。同時,身高 185cm 的成年男性在三排依然可以獲得優秀的腿部空間。并且,三排乘客進出過程中,二排座椅無需做任何調整,甚至乘客也無需做任何肢體避讓。
有更大驚喜的是 MEGA 的後備箱,三排座椅正常使用角度下,MEGA 後備箱仍然可以放置四個 28 英寸、外加兩個 20 英寸行李箱。在乘坐的舒适性上,MEGA 顯然超越了 SUV 車型,而在 MPV 車型的競争中,MEGA 對三排乘客與後備箱空間的重視,也讓其家用屬性更加突出。
理想 MEGA 車内空間實拍
與乘坐舒适性不可分割的是濾震效果和 NVH,MEGA 的表現也相當出色。
PowerOn 在普通山路橫向體驗了理想 MEGA、奔馳 V260 及豐田埃爾法,幾款車第三排的乘坐體驗大相徑庭。
時速 60-80km/h 的情況下,豐田埃爾法的路面反饋非常強烈,同時,車内噪音過大,第一排與第三排幾乎不存在對話的可能性。奔馳 V260 的體現稍好,但通過較大的路面不平時,乘客乘坐會有彈跳,與新能源高端車型相比仍有較大距離。
而理想 MEGA 在同一路段的表現宛若跨時代,18 英寸的輪胎選擇、米其林新一代靜音胎、以及整車 NVH 的控制,車内音量實測隻有 60 分貝左右。并且全程沒有彈跳現象,懸架垂直調節迅速且到位,雙腔空氣彈簧與 CDC 可變阻尼器給 MEGA 帶來了很好的濾震效果。
MEGA:底盤不足智駕補,M9:駕駛感接近豪華車
不過,MEGA 面臨着更複雜的駕駛難題。
一是橫縱向的控制上不盡如人意,由于車身更長重量更大,MEGA 在提速與刹車時,車輛點頭擡頭較爲明顯,即使輕踩刹車,也能清晰感知到慣性從後至前的傳遞過程,這是大車的通病,而在理想 L 系列上也存在着相似的問題。在三款 MPV 橫評中,MEGA 的側傾也更爲明顯。
二是停車技術門檻提高。車長超過 5 米 3 的 MEGA,僅僅配備了 18 英寸的輪胎,普通轎車或 SUV 的停泊邏輯并不适用于 MEGA。
PowerOn 的實際泊車體驗也不算順利,常規的 B 柱對齊前車車尾、向左前方将車輛擺放至合适斜角的方法并不适用于超大型 MPV。MEGA 過長的車身使得道路左右兩側可運動空間變小,較難将車輛擺放至合适的泊入角度;泊入過程也容易導緻車頭尚未進入,車尾已經觸碰路肩的情況。
不過,理想用智能駕駛彌補了駕駛的困難。在側方車位及斷頭路車位的智能泊車體驗中,理想很明顯比人類司機更加從容,人類司機需要思考與多次擺車,而理想智能駕駛從容地一把泊入,并且已支持智能泊出。這樣的智駕能力,很大程度緩解了泊車焦慮。
理想 MEGA 車位實拍
另外,爲了追求乘坐舒适性,MEGA 減弱了加速踏闆前段的腳感反饋,微小幅度輕踩時車輛并沒有速度體現。挪車情況下,駕駛感受不夠松弛。同時,由于 MGEA 輪胎尺寸小,方向盤很容易打出 " 風火輪 " 效果,對普通駕駛者而言的駕駛難度并不算小。
問界 M9 實拍圖
問界 M9 的駕駛感受明顯更加高級。加速踏闆腳感非常接近奔馳 EQ 系列,跟腳但不激進,柔和但精準,擡頭點頭現象也比 MEGA 減弱許多。
在高速體驗中尤爲明顯,在 80-120km/h 的行駛中,問界 M9 的加速平順,車身擺動小穩定性好,可以說 " 不知不覺速度就到 120 邁了 "。常規的車型、常規的輪胎尺寸也減弱了問界 M9 的駕駛難度,對燃油車用戶,尤其是大型燃油 SUV 用戶來說,更容易接受。
在時下消費者非常看重的城市導航智能駕駛領域,問界 M9 的表現也已趨成熟。PowerOn 在成都太古裏路段及城區高速均體驗了華爲 ADS2.0 版本的城市 NOA,在行人穿梭的鬧市路段,問界 M9 的處理宛若老司機。
理想也在全力追擊智駕進度,路口掉頭觀察來車等操作已十分優秀,但仍存在一些基礎問題。例如,在三亞海棠區道路的城市 NOA 體驗中,理想 MEGA 存在識别但未避讓行人、狹窄路口選擇等待而非繞行等情況。顯然,理想智駕的追趕效率還需進一步加強。
MEGA: 更清晰的顯示,M9:更大的屏幕
二排屏幕也是兩部旗艦車型有趣的差異點。
問界 M9 直接将 32 英寸的投影幕布搬進車裏,即使在第三排觀影,也不存在看不清屏幕字樣的可能,用戶廣泛擔心的投影幕布穩定性也無需擔心。但投影儀分辨率略低的問題确實存在,在陰天白天情況下,畫面整體過曝感很重,觀看影片時聲音來源主要是二排空間,整體沉浸感不足。另外,問界 M9 二排投影幕布的開啓與一排座椅存在沖突,駐車狀态下使用更爲合适。
左爲理想 MEGA,右爲問界 M9
理想 MEGA 則搭載了一款 17 英寸的二排屏幕,升級到了三星第四代 OLED 技術,分辨率達到 3K,同時還支持杜比視界與杜比全景聲。與投影技術相比,MEGA 在烈日下也能保證觀影效果,并且屏幕開啓并不影響駕駛,在便利性上更勝一籌。不過在第三排正常乘坐姿态下,字幕及畫面細節的觀看局限性比較大。
一款追求更大、更新的技術與産品形式,一款則意在提升品質,這兩款車型在二排屏幕上的選型,傳達了不同的品牌意圖。
MEGA: 忠誠于大家庭,M9:科技人群的标榜
MEGA 極具争議的外觀讓其成爲馬路上的焦點,在 PowerOn 的試駕體驗中,對 MEGA 側目的路人不在少數,停車狀态下甚至有路人上前表示想要體驗,獨特的外觀勢必會爲 MEGA 帶來一部分用戶。外觀之外,MEGA 從産品到營銷的指向性都是家庭,點對點解決了大家庭用戶的痛點問題。
PowerOn 在家庭用車消費的調研中發現,家用大車的購車決策中,爲了考慮老人與小孩,上下車與後排進出的便利性是用戶關注的重點之一。
而無論是二排上車處長扶手的設計,還是通過一二三排座椅的不同組合折疊創造的不同空間形态,都透露着 MEGA 從家庭出發的産品定位。這是一輛爲中國大家庭而生的産品,可以預見到理想瞄準的用戶群體對 MEGA 的滿意度會比 L 系列更高。
但這些優勢也造成了局限性,對夫妻、小家庭、車位困難家庭與新手司機友好度并不高,以及隻有純電也将提高一部分消費決策門檻。
理想 MEGA 車内座椅組合
問界 M9 的綜合屬性更強,增程純電雙動力選擇拓寬了用戶邊界,并且無論外觀還是内飾設計,都同時照顧了單身與家庭消費者,兼顧了家用及商務屬性。
此外,問界 M9 在細節中傳達的是其對技術的追求,比如二排扶手可跟随座椅角度自動調節,比如根據對向來車自動調節遠光範圍的智能大燈。
令人驚喜的是 M9 的底盤素質,脫離直白的配置堆疊,開始投入到需要時間與作品積澱的底盤領域,一腳 " 電門 " 便可以感受到華爲與賽力斯對汽車制造的用心。
選擇科技路線的問界 M9,産品指向性遠不如理想 MEGA,消費者既可以用其滿足家庭出行,又可以用于工作商務。
問界 M9 車内實拍圖
作爲理想旗下首款純電車型,MEGA 必須一鳴驚人,從外觀造型看,MEGA 已初步完成這一目标。
通過 L 系列抓住家庭消費者的理想,還需借助 MEGA 進一步突破塔尖市場,成爲各價位 " 家用車 " 的标杆品牌。MEGA 所展現的體驗與家庭友好度,足以成爲理想的底氣。
但問界 M9 肩負的,則是華爲智選車生态賦能的角色。這注定了其無法針對特定人群需求來塑造産品,M9 需要更強的綜合屬性,需要堆砌更多黑科技來展示肌肉,以此吸引更多車企合作。因此問界 M9 展示的并不是體驗,而是其技術的邊界。
MEGA 與 M9 奠定了理想與華爲智選車新一代産品的基調,也吹響了真正的較量,毫無疑問,這場戰火也将在雙方後續的下放車型中燒得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