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家印
恒大開發的第一個樓盤,是金碧花園。
恒大沒有錢買地,從銀行貸款 500 萬,付了土地訂金;
恒大沒有錢施工建設,是靠施工企業代資達到了預售條件;
恒大以每平方米 2800 元的虧本價開盤,兩小時銷售一空,實現銷售額 8000 多萬元,獲得了公司起步發展非常寶貴的第一桶金。
以上近乎呈堂證供的發家史,隻要把 " 恒大 " 替換爲 " 我們 ",便是許家印在恒大創建二十周年慶典會上,當衆所述的原話。
這一串 " 空手套白狼 " 的操作中,既包含了恒大勃興的财富密碼,也埋藏下其忽亡的禍根。自此,恒大走上了靠銀行貸款拿地,無償占用供應商資金,把預售款當資金池的擴張之路。
其後,貪大圖快的許家印,還不滿足于此。以多元化擴充融資渠道,以入主金融機構搭建融資平台,以員工背理财指标發動内部集資 ······ 恒大開啓了中國企業史上罕見的極限融資操作。
9 月 28 日中秋前夕,許家印被依法采取強制措,被迫爲自己的激進冒險畫上休止符。
一夜之間,關于許家印和恒大的種種傳聞,紛至沓來。有人笑稱,全網都在教這位前首富如何做生意;也有人對其奢靡浮誇的生活方式津津樂道。
而喧嚣背後,是 2 萬億級别的債務黑洞,是百萬套房産面臨爛尾,是無數債權人、供應商、業主的血淚彷徨,無語凝噎。
極限融資,實爲龐氏
金碧花園的操作,許家印之所以公之于衆,自然是因爲業内司空見慣,且在當時監管之外。
預售制下,房地産開發商貸款拿地,提前收取購房款,延後支付工程款,階段性獲得大量無息負債,用于滾動開發更多項目,
這種操作方式可以短期内迅速做大規模,但關鍵在于,項目産生的現金流能否覆蓋融資的本金和利息。如果不能覆蓋本息,則隻能靠手頭的資産不斷升值,出售後可以帶來财富的增加來維持資金鏈。
一旦資産停止升值,項目本身的現金流做不到回正,整個模式就變成了靠後面項目回款填補前面項目的窟窿。至此已演變成龐氏融資。
2016 年以前,房産價格總體向上,資産升值掩蓋了這個業界常規融資模式的弊端。
2017 年以後,房地産調控殺招紛至沓來,一二線新房價格隻能跌不能漲,實際上斷絕了靠資産升值維持資金鏈的可能。未能及時改弦易轍的房企,自此走上了龐氏融資的不歸路。
而恒大比其他房企更激進的是,它在項目資金池滾動的同時,又開辟了幾條新的融資渠道。
2016 年,恒大開始進軍金融産業,收購盛京銀行 17.29% 股份,向恒大人壽注資,還上線恒大金服(恒大财富前身)。這些被恒大控盤的金融機構,都成爲了恒大的錢袋子。
依靠萬能險等理财類保險,恒大人壽三年内做到千億資産規模,爲恒大集團旗下的地産及其他業務輸血。
恒大财富則利用自身的強勢地位,給恒大的員工和供應商都攤派理财指标,甚至讓員工發動親友參與。許家印的霸道和恒大企業文化的強勢,令身在其中的人很難說不。
高管也被迫綁上戰車。知名經濟學家任澤平曾以 1500 萬年薪加盟恒大轟動業界, 但他的一部分收入,又通過理财産品回到恒大的資金池。此前媒體報道稱,恒大财富爆雷後仍有大約 300 名離職員工的 2 億元 " 超收寶 " 本金未支付,名單中包括了 2017 年入職的恒大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
在搭建 " 銀行 + 保險 + 互聯網金融 " 的融資平台同時,恒大又開啓了多元化布局。其中恒大冰泉和新能源汽車項目,最爲外界熟知。
在這些競争極其充分的行業,恒大以梁靜茹給的勇氣毅然入局,以大力出奇迹的思路瘋狂砸錢,希望通過飽和式營銷迅速殺出一條血路。
跨界成功本來就難,何況許家印迷之自信之外,另有所圖。恒大各個業務布局,都帶有打開渠道、有利融資的考慮。直至被抓前夕,恒大仍未放棄 PPT 造車、資本市場圈錢的夢想。
但事物仍按自身規律發展,多元化沒有成爲恒大新的融資渠道,反而極大消耗了本就入不敷出的資金。
随着資金壓力日增,恒大旗下金融平台和内部集資,回報逐步升高,項目年化 15% 比比皆是,後期已到 20% 以上。
這麽高的回報從何而來?地産項目本身利潤日益稀薄,隻能靠資産升值,靠來一輪大放水,靠通脹來稀釋債務。
2008 年,資金鏈瀕臨斷裂一度要跳樓的許家印,等來了 " 四萬億 ",成就了日後的中國首富,世界 500 強。2018 年後的許家印,除了期待 yesterday once more,已無其他可能。通過龐氏融資,撐到奇迹來臨,大概是他最後的希望所在。
随着融資利率越來越高,債務窟窿越來越大,好賭的許家印,各種極限融資操作之下,其賭徒本色暴露無遺。
而預售制自帶加杠杆功能,購房款缺乏有效監管,加上企業操控金融自融等弊端,也被恒大的龐氏融資加倍放大。
奢靡浮誇,成就其狂
作爲企業家中的頂流,許家印一向不缺乏關注。
事業大成之後,許家印日益注重外界形象,對負面新聞有 " 零容忍 " 的要求,爲此甚至每年投入數十億用于品牌公關。恒大爆雷之前,在機構媒體的公開報道中,鮮見恒大及許家印的負面。
順便說一句,作爲其龐大的應付賬款中的一部分,這些錢裏有不少變成了媒體的壞賬。
早年帶着醒目的奢侈品牌标志參加兩會,爲他赢得了 " 皮帶哥 " 的外号。自此他在公衆場合轉爲低調,但民間始終流傳着他的各種故事。
其中某些做派不乏有意爲之的成分,向周邊傳遞其實力雄厚的信号。
登城樓,買飛機,贊助足球隊,跟女明星的绯聞," 後宮團 " 的傳言,在不同的受衆眼中,一定程度上可以提升信用等級。
而爆雷後流傳出來的各種段子,勾勒出一個比 " 霸總文學 " 不遑多讓的霸總形象。
有些段子,經向恒大内部人士求證,并非虛構。
一位從媒體轉型到恒大集團的高管曾向我透露,老闆給他打電話,響三聲不接,再接起來就會被破口大罵;響到四聲以上不接,老闆挂掉,下次開會時當衆罵。老闆精力還特别旺盛,平時加班到十一二點是家常便飯,半夜打電話也不稀奇。
我不由得問,那你洗澡時怎麽辦?他笑笑:在家裏就讓老婆拿着手機,站在浴室門口;在外面就用幹毛巾包着手機,帶進浴室。
他還說,自己有筆股權激勵解禁後想套現一部分,小心翼翼跟老闆提及,當場被罵得狗血噴頭。老闆帶着大家賺錢,但也嚴格控制着高管們的精神和金錢。
這家十幾萬人的萬億商業帝國裏,許家印就是皇帝一般的存在。
在《恒大報》上,許主席接見相當級别的領導,架勢十足。
網絡上有一份 EXCEL 表格,記載了恒大高管接待标準和注意事項,其奢靡程度,令網友隻能感歎 "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
因爲某張照片上顯得精神不佳,爲了證明其健康,專門舉辦一場籃球賽,讓許家印榮膺 MVP。結果因表演過于浮虧,招來網友群嘲。
花 1 個億買深圳灣一号次頂層,又想把頂層也買了,因爲:" 我卧室上面不能有人。" 霸總文學的愛好者看到這,怎麽會不 high。
爲父親大肆修墳,爲自己提前立碑,這些帶有年代氣息的舉動,則在提醒着他成長的時代背景,及個人的底層認知。
一個河南的孤寒少年,從内地國企骨幹到深圳的小業務員,下海經商,适逢其會,不但成了中國首富,還是全球第一家隻用 20 年就登上《财富》500 強榜單的房地産企業,許家印曾經創造出了輝煌的商業成就。
2016 年,許家印攜恒大港股上漲十倍之勢,登頂首富寶座。有财經媒體人譽之曰 " 恒而不倒,大而愈強 "。殊不知,滿招損,謙受益。天欲其亡,必令其狂。追求恒久之志,毀于貪大圖快之心,終成黃粱一夢。
結局早已注定,隻是代價過于沉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