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趙子坤
編輯 | 李 原
運營 | 劉 珊
8 月 23 日下午,知乎公布了 2023 年第二季度财報。單純從數據來看,這份财報包含了營收顯著增長、虧損大幅收窄、毛利率提高、付費會員增加等一系列利好消息。
但市場對财報的 " 光鮮 " 并不買賬。
▲(知乎公布财報後的美股與港股表現。來源 / 同花順 APP)
在知乎财報發布當晚,知乎美股跌幅達到了 9.36%,收盤價僅餘 0.9875 美元。而 8 月 24 日上午,知乎在港股市場開盤後,也迅速下跌了超過 10%。
知乎究竟是怎麽了?
知乎的廣告收入被 " 藏 " 起來了
僅從财務數據上看,知乎第二季度的表現似乎可圈可點。
據财報顯示:知乎 2023 年二季度總收入爲 10.44 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 24.9%。淨虧損 2.791 億元,同比大幅收窄 42.7%,毛利率也從去年同期的 47.8% 提升到了 53.8%。
财報指出:知乎盈利能力的增強得益于持續有效的成本控制措施;同時歸功于公司在内容商業化方面的努力,以及雲服務和帶寬利用效率的提高。
而在運營層面,知乎第二季度月平均訂閱會員達到 1400 萬,同比增長 65.3%;月平均活躍用戶 ( MAUs ) 達到 1.09 億,再創新高。
不過在這些看起來頗具 " 迷惑性 " 的多重指标兩位數增長背後,機構、資本和中小股東,卻從财報中透視到了知乎的發展陰霾。
在雪球上,有投資者指出:" 會員增長停滞了,廣告和商業解決方案在下降。除了職業培訓增長,可惜基數太低。"
實際上,如果比照 2023 年知乎的一季報,會發現在二季報中,知乎在最爲重要的用戶和會員層面增長,幾乎沒有多大變化。
今年 5 月 24 日,知乎公布了 2023 年一季報。其中顯示:知乎月活用戶爲 1.024 億,與去年同期的 1.016 億數據相比,增速僅爲 0.79% ——而對比二季報的 1.09 億,知乎的 " 吸粉能力 " 依舊乏善可陳。
而落腳到付費會員層面,會暴露出知乎的更多問題。
據财報顯示,2023 年第一季度中,知乎的付費會員便達到了 1490 萬人,付費會員收入則爲 4.55 億元——而知乎二季報公布的 1400 萬月平均訂閱會員,以及 4.49 億的付費會員收入,與一季報相比,不僅未出現增長,還有所下滑。
此外,知乎的二季報中,收入體系被分爲了四個部分:營銷服務(廣告 + 内容商業解決方案)、付費會員、職業培訓以及其他收入。
▲(知乎 2023 年中報最新營收結構。來源 / 同花順 App)
其中,過去長期擔綱知乎收入重頭的 " 營銷服務 ",即廣告收入比例仍在逐年下降。在最新财報中,營銷服務收入爲 4.13 億元,占比 39.5%。
但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知乎在此處或許玩了一個 " 障眼法 "。
在去年第二季度同期财報中,知乎是将 " 廣告 " 與 " 内容商業解決方案 " 分開計算的。彼時知乎的上述兩項收入分别約爲 2.376 和 2.405 億,合計 4.78 億元——而在最新财報中,知乎将兩部分進行了合并計算,沒有分開披露。但合并後的數字,也僅餘 4.13 億元。
另外要注意的是,2022 年二季度知乎 2.376 億元的廣告收入便已稱不上理想。比起 2021 年同期的 2.483 億元,已出現微降。彼時,知乎 CEO 周源給出的解釋是:下降主要因爲在線廣告行業受到了經濟環境和疫情影響。
而如今,廣告收入的繼續下滑,知乎恐怕也難以自圓其說。
據「市界」此前獨家獲悉,周源已親自接手商業化部門。知情人士透露,知乎商業化成績不理想或是内部調整的原因之一。
職業教育收入能否撐起知乎?
不過,近年來知乎的商業化困局,早已不是個新鮮故事。與 B 站、小紅書、豆瓣等平台一起,如何解決 " 内容質量、社區氛圍、商業化 " 這個不可能三角,定期便會在網絡上被讨論一番。
而與相對佛系的豆瓣等平台相比,知乎基本努力 " 踩 " 過每一個近年來的火爆風口,在直播、短視頻、電商,以及最新的 " 大模型 " 領域均有所涉獵,但收效均不理想。
考慮到知乎的廣告增長日漸式微,周源也在持續開掘第二曲線。
據财報顯示,第二季度知乎付費會員收入達到 4.49 億元 ,占比 43%;職業教育收入達到 1.45 億元,占比 13.9%;消費品和圖書爲主的其他收入達到 3790 萬元,占比 3.6%。
其中,職業教育闆塊增長迅猛,達到了 213.3%。财報對此的解釋是:增長原因是知乎進一步豐富了在線課程内容,在線課程收入大幅增長,以及此前收購企業帶來的業務增長貢獻。
作爲本次财報的最大亮點,知乎特别提到:公司 " 社區 + 教育 " 的雙增長曲線持續穩固。其中付費會員收入貢獻值位列第一;職業教育業務實現超兩倍增長。
今年 7 月,周源在 2023 年新知青年大會 " 鹽 Club" 活動演講時表示:職業教育已成爲知乎的第二增長曲線。同時 " 知學計劃 " 已經開始内測,即将對更多有志于提供專業職業教育服務的機構和個人開放。
他談到:" 社區 + 教育 " 并不是簡單的流量關系,而是一個更大的生态,真正的挑戰在于,職業教育行業的數字化程度遠遠不夠,知乎需要用技術能力去提升各個環節的效率。
不過,知乎的這一生态能否長期走通,也要打上問号。
自 2019 年開始,知乎便已有涉足職業教育業務,并先後以聯合運營、自營、外部投資等多種方式,構建起職業教育業務架構體系。去年 12 月,知乎又正式推出了 " 知乎知學堂 " 的獨立教育品牌,面向新職人提供豐富多樣的課程内容。而目前 1.45 億的職業教育收入,還隻能算是不溫不火。
大模型虛火被打回原形
相比之下,付費會員收入是如今知乎更爲核心的押注方向。自 2022 年第三季度開始,付費會員收入便已連續四季度成爲知乎的第一大收入來源。
目前,知乎的付費會員業務——即鹽選會員,包含了電商專享禮券、鹽選故事、專業課程、電子書、心理測試等付費産品。今年 3 月,知乎上線了獨立的 " 鹽言故事 "App,提供專門的故事内容閱讀服務。
對于此次調整,此前有多位創作者向「市界」猜測,知乎爲維護社區氛圍,有意在社區中降低小說内容,修複知乎作爲專業問答社區的 " 調性 " 和社區氛圍,但這也可能會減少一部分知乎社區原有活力。
畢竟,相比于成熟的網文平台、專業閱讀 APP,知乎的故事内容吸引力能持續多久,仍有待考量。而如上所述,如今付費會員收入出現了下滑,對知乎來說也不是一個樂觀的信号。
那麽,如今如火如荼的大模型,是否會成爲知乎的下一張船票?
今年 2 月,ChatGPT 的熱潮剛開始時,知乎曾因手握國内大模型語料而備受關注。彼時,得益于 AIGC 概念爆發,2 月 7 日,知乎美股曾一日之間大漲 31.69%。北京時間 2 月 8 日,知乎港股也同步收漲 39.57%,盤中一度大漲達 57%,盤中股價最高達 36.6 港元,創下了港股上市以來最高股價。
順勢之下,知乎一度積極入局了大模型 " 軍備競賽 ",并通過聯合研發與戰略投資的方式與國内大模型團隊 " 面壁智能 " 達成了深度合作。
4 月 13 日,知乎正式發布 " 知海圖 AI" 中文大模型,内測首個站内大模型應用功能 " 熱榜摘要 ";随後,又發布了大模型智能應用功能 " 搜索聚合 "。知乎方面表示,經過測試,在特定場景中,知乎與面壁合作自研的大模型與 GPT-4 相比達到了持平的效果。6 月初,知乎 CTO 李大海宣布兼任面壁智能 CEO。
不過,随着大模型概念逐漸地冷卻,知乎的股價也正在一步步被重新 " 打回原形 "。
從财報中看,知乎研發費用從 2022 年同期的 2.236 億元僅微增至 2.362 億元,也由此可以看出,知乎更希望的是利用較少、較優性價比的資源進入戰局。
不過,随着 AI 對原生社區的介入程度加深,AI 對内容創作的影響,是否會沖擊到知乎社區的原創内容和創作者的地位;兩者的關系如何平衡,也仍是知乎要權衡如何投身 AI 内容社區之前,需要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