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EV 不積極,思想有問題。
曾經叱咤風雲的日系車,在中國市場如今舉步維艱,他們沒有想到,中國汽車行業向電動化轉型的速度如此之快。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前 5 個月國内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突破 200 萬輛,同比增長 52%,而同期燃油車銷量下滑了 7%。
6 月剛上任的馬自達社長毛籠勝弘公開表示,中國汽車市場的競争遠比想象中激烈,他們在中國的業務會很難。而此前已停産數月的廣汽三菱,非但沒有在 6 月複産,反而于近期開始遣散員工。
加上已經退出中國的鈴木,二線日系品牌如今在中國的處境異常艱難,豐田、本田和日産這些一線品牌的銷量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
EV 暴擊
中國的電動汽車市場發展速度之快,是日系品牌們始料未及的。
美銀證券高管預計,今年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将增長 27%,占新車銷量比例有望從去年的 26% 提升至 32%,一些機構甚至預測未來兩年這一比例将增至 50%。
這對于馬自達這樣的小衆合資品牌來說,影響非常大。截至 2023 年 3 月的上一财年,馬自達在華銷量隻有 8.4 萬輛,同比減少了 50%,2020 年這一數字還有 21 萬輛。
" 中國的電動車市場發展速度非常快,我們在華的銷量和營收都将承受一定的壓力 ",毛籠勝弘成爲馬自達新社長後立即到訪了中國,他承認競争激烈程度遠超想象。
另一個小衆的日系品牌三菱汽車的境況就更糟了。
2019 年廣汽三菱在華銷量爲 13.3 萬輛,2022 年已經跌至 3.3 萬輛,今年前三個月,這一數字隻剩下不到 4 千輛。4 月開始廣汽集團的産銷快報上已經不再單獨列出廣汽三菱的數字。
雖然從 3 月份開始,廣汽三菱退出中國的傳聞就開始出現,但是三菱方面始終不願承認,還表示廣汽三菱長沙工廠計劃 6 月重啓生産。
然而 6 月我們沒有等來廣汽三菱複産的消息,卻在 7 月 12 日等來了一封《緻廣汽三菱全體員工的一封信》。
廣汽三菱在信中稱,産品受市場轉型的影響,銷售遠未達預期,經營陷入困境,6 月份正式進入臨時停産階段,接下來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人員結構優化。
雖然全篇沒有提到是否退出中國市場,但是一切似乎盡在不言中。
不抛棄、不放棄
除了二線日系品牌的日子艱難,主流日系車這兩年也承受了巨大的壓力,本田和日産在華銷量連續兩年下滑,豐田汽車去年也經曆了十年來首次在華銷量下滑。
不過壓力同時也是動力,中國汽車市場的電動化革命剛剛進入第一階段淘汰賽,不想坐以待斃的日系品牌,也開始奮起直追了。
以馬自達爲例,最近幾年它一直在調整在華布局,2021 年 8 月馬自達在華兩家合資公司宣布合并,新長安馬自達成爲了國産馬自達的唯一載體。
針對中國的電動車市場,馬自達計劃明年底推出與長安汽車合作開發的兩款新車,一款純電動車和一款插混車型。馬自達還将在 2027 年推出自己的電動專屬平台。
豐田正在規劃自己的電動專屬平台和下一代電池技術,并計劃明年爲中國市場推出兩款本土開發的電動新車。
日産去年底曾宣布,到 2025 年東風日産将在 9 款車型中,部署包括 Zero Emission 純電和 e-POWER 混動在内的電驅化技術,使電氣化車型銷量占比達到 40%。
東風本田在 7 月 16 日的二十周年主題活動上宣布,2025 年前電動化比例達到 50% 以上,2027 年後不再投放燃油新車,2030 年前累計推出 10 款以上純電車型。
日系品牌的電動車反擊戰已經拉開帷幕了,隻是目前來看,要想與比亞迪等中國品牌抗衡,速度還要快一點,再快一點。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