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雪豹财經社,作者:魏琳華,題圖來自:AI 生成
在 " 金三銀四 " 的招聘季中,社交媒體上分享 offer 信息的 " 求助帖 " 比比皆是。帖子一般隻披露公司名稱和薪資區間,模糊具體崗位,作爲判斷是否值得去的衡量标準。
2024 年畢業的 985 碩士生白丁(化名)一口氣曬出了自己在秋招、春招拿到的 15 個算法相關崗位的 offer。" 趕上了大模型的風口,各家企業給的都很大方。" 白丁在帖子裏寫道,他拿到了此前自己難以想象的薪資:最高的一個 offer,年薪達到 80 萬。
評論區裏,有人質疑他的經曆是編的;有回帖者是博士,對比下來覺得薪資 " 被倒挂 ";還有人借機請教實習技巧。
"2024 年,是最好進入大模型算法崗位的一年。" 一條帖子的标題這樣寫道。少數人在下面贊同,多數人則抨擊它 " 煽動焦慮 "。
在乘着風口起舞的故事裏,有人手握多個 offer,才畢業就能拿到接近百萬的年薪;有人一周投了 400 多份簡曆,卻隻接到零星的面試邀約。
一個兩級分化的求職世界,正在向人們呈現它不那麽理想的一面。
" 在模型風口起飛的豬 "
今年剛畢業的白丁戲稱自己是一隻 " 在模型風口起飛的豬 ",回顧校招的種種經曆,他把自己斬獲大量 offer 的原因之一歸結爲運氣。
白丁原本的擇業方向是傳統的算法應用崗位,比如搜索推薦。還在讀研期間,白丁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研究領域比較小衆,很難找到對口工作。
ChatGPT 的爆火改寫了他的就業路徑。
這一年,似乎所有公司都在關注 AI,而 " 每一家公司都缺少做大模型的人 "。
走出校門的應屆生,是大廠們掐尖的開始。一些大廠早就對 AI 技術人才開設單獨的招聘渠道,比如百度 "AIDU 計劃 "、美團 " 北鬥計劃 "。今年,騰訊 " 青雲計劃 " 也單獨辟出 AI 大模型招聘,宣稱擴招幅度超過 50%;字節旗下豆包大模型團隊設立 "Top Seed" 種子計劃,把目标對準了應屆博士生。
在大廠擔任算法工程師的羅星(化名)也決定在今年換一份工作。比起前年的 " 被迫跳槽 ",這一次,他明顯感覺到就業環境的回暖。
從崗位數量上來說,可供投遞的崗位肉眼可見地變多了。羅星告訴雪豹财經社,這些新的工作崗位大多來自大模型相關崗位。羅星的一位師弟是今年的應屆博士生,通過某大廠的人才計劃,已經拿到了年薪近 100 萬的 offer。
自 2022 年底因 ChatGPT 的火爆刮起的 AI 旋風,催生了大量新的工作崗位。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4 年一季度就業大數據洞察報告》顯示,當季,國内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相關職位數同比暴增 321.7%。其中,50 萬以上的高薪段增速最快,超過 500%。
從 AI 領域新增職位分布來看,技術類職位占據主流。算法工程師以 19.30% 的比例高居榜首,産品經理和自然語言處理位居第二、第三。
狹窄擁擠的賽道被新的機會擴寬,白丁順勢調整了就業方向:全力攻向大模型。
機會源源不斷。畢業之前,白丁拿到了包括百度、字節、阿裏等多家大廠的 15 個 offer,開出的年薪區間在 50 萬 ~80 萬之間。留給白丁反選的空間充足,在同一家大廠中,他甚至拿到了來自多個不同部門的 offer。
羅星也在經曆兩周的連續面試後,陸續拿到 6 個大廠 offer,年包金額在 70 萬 ~80 萬。最終,他選擇南下奔赴一家位于杭州的大公司。
" 别家給得起的,我們都給得起 "
百萬年薪背後,大廠有一套嚴苛的篩選标準:在專項招聘計劃中,碩士、博士學曆是多數企業的基本門檻," 超級學霸 "" 競賽高手 " 是加分項。
" 感覺大廠算法隻招前 5% 的研究生 ",就讀于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生斯曼(化名)告訴雪豹财經社," 大廠對算法的要求實在太高了。"
事實上,在字節 "Top Seed" 招聘計劃的宣傳片中,一位業務負責人已明确表示:" 我們需要前 5% 的人,去完成 95% 的人無法完成的事情。"
即将在今年 9 月畢業的斯曼正在備戰秋招。她在社交平台上抱怨進大廠太難。在評論區,她收到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聲音。一種聲音告訴她,今年秋招是進入算法行業最容易的一年;另一種聲音則說,如果沒有出色的條件,今年進入大廠基本沒戲。
後者還補充說,大廠招人的标準至少是 " 雙 985 學曆、需要有頂會頂刊論文 "。這令斯曼感歎,能發出頂會論文的,基本上是 " 讀博也會被搶着要 " 的尖子生。
白丁回憶,和他同批面試的不乏更加優秀的候選人,他們可能有七八篇頂會論文," 但這也并不足以确保一定會通過篩選 "。
一位獵頭告訴雪豹财經社,就大模型算法工程師的校招崗位來說,大廠開出的月薪在 3 萬 ~6 萬的區間;對于社招崗位,基本能夠給到約 40%~50% 的漲幅。
以學曆、實習 / 工作經曆、科研成果和項目經驗作爲标準,企業給出的 offer 有明确的分層。
最高一級的 offer 來自于各個大廠設立的頂級人才計劃。以華爲 " 天才少年 " 計劃爲例,最低檔約在 80 萬,高一檔的能翻番到約 150 萬,最高檔則達到了 200 萬 / 年。
在校招方面,即使同一崗位,也被分爲三檔:SSP(Super Special Offer)、SP(Special Offer)和 " 白菜 offer"。
不同檔次之間,薪酬拉開了極大的距離。白丁拿到的多個 offer 都屬于 SSP,年薪約 70 萬。他有一位學長選擇了同一家大廠入職,年薪隻有 40 萬,差額接近一半。" 以阿裏爲例,算法崗的白菜價在 40 萬左右,算下來一個月到手也就是 26k。" 白丁補充說。
雖然這些 offer 多以面議的方式制定薪酬,無法得到準确的區間,但 " 高薪 " 是宣傳的标配。美團 " 北鬥計劃 " 在校招海報上高調宣稱:" 别家給得起的,我們都給得起。"
多位獵頭告訴雪豹财經社,掐尖的人才 " 一個月至少能拿到七八個 offer"。羅星的經驗是," 當 HR 知道你手裏還握着其他大廠的 offer,他們一般會重新定薪。"
砸不出水花的 472 次投遞
頂尖人才同時手握多張通向金字塔的門票。然而,被争搶的人永遠是少數。
即将碩士畢業的斯曼已經在今年的秋招季感受到了陣陣寒意。短短一周的時間裏,她總共投遞出了 472 份簡曆,但當周内得到的回複隻有 30~40 個,收到的面試邀約僅爲個位數。
" 一開始以爲簡曆出了問題,最後發現是人出了問題。" 斯曼自嘲。她不敢投遞大廠的人才計劃,自覺機會渺茫。
從去年秋招到今年春招,即将在今年畢業的研究生車文(化名)把能投的互聯網大廠、車企投了個遍。" 剛開始我以爲至少能進中廠,後來發現幾乎不可能。"車文說。
他投出去的簡曆,要麽沒有通過初篩,要麽在至少 3 輪的面試環節被刷下來。一年下來,他隻拿到了理想和華爲的 offer,但因爲薪酬沒有達到自己的預期,也都被他放棄了。"21k,連本科生也能拿到同樣的待遇。" 車文有些失望。
一小部分求職者乘着 AI 的風口起飛,但另一面是,即便是知名高校的應屆博士生,拿不到心儀 offer 的也大有人在。獵聘的數據顯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崗位急增 300% 以上,但求職人數增速則超過了 900%。崗位有限,求職依然面臨着僧多粥少的問題。
多位求職者告訴雪豹财經社,普通規模的公司缺乏算力資源,創業公司又不具備穩定性,所以大多數人的目光都聚焦到了大廠上。
大廠的人才缺口依然存在,但這些空出的席位甯願保留,也不會輕易放出。羅星入職後,自己所在的部門仍在持續招聘," 雖然招人的意願比較迫切,但要找到合适的人并不容易 "。最近三個月,他的部門隻有一位候選人入職。
白丁感覺,和去年相比,大模型相關崗位的人才面試門檻變高了。沒有相關的經驗,甚至連在大廠找一份對口的實習工作都很難。
多位獵頭告訴雪豹财經社,在校招階段,學曆、科研成果是衡量人才的關鍵指标,碩士是基本門檻,頂尖崗位則隻要博士學曆;對于社招來說,公司還要考察個人項目經驗和招聘需求的匹配度。
離畢業的日子越來越近,斯曼來來回回又修改了好幾版簡曆,她把項目經曆整體細化了一遍,并且準備多看一看研發、測試、機器人方向的崗位。斯曼也不再像以前那麽挑公司了,她一邊學習新内容,一邊把能找到的崗位海投一遍。
車文則堅持上一年的目标,依然在算法、自動駕駛等方向尋找機會,并準備投入即将開啓的新一輪秋招。" 改變不了環境,我能做的隻有繼續投簡曆。" 車文說。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雪豹财經社,作者:魏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