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車以後 話題】去年 8 月 30 日正式開啓交付,首月銷量即破萬,後續銷量也保持在九千至一萬台區間,理想 L9 的銷量超過了其他全尺寸 SUV 在國内的銷量之和。
可以這麽說,理想 L9 以一己之力發掘了全尺寸 SUV 細分市場的潛力。或許産品經理曾經普遍認爲全尺寸 SUV 脫離了國内群衆對實用性的需求,理應是豪華品牌的專屬,而且從過往銷量也可以看出,它更多承擔着品牌旗艦的象征性意義,并不走量。
理想公開 L 系列産品線當晚,不少業内人士同樣認爲 L8 才是理想未來的銷量主力,L9 的尺寸決定了其主打的市場體量過小,同時由于配置相近,L9 還會被更爲實惠的 L8 分走部分銷量,月銷很難破萬。
後面發生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這大概是在理想 ONE 之後,理想第二次以精準的産品定位赢得市場。理想 L9 以不到 50 萬元的價格,完成了一次突破——原來除了北美,國内的普羅大衆也需要全尺寸 SUV。
" 移動的家 舒适的家 "
産品層面,理想 L9 最成功的是真正實現了 " 移動的家 " 這一理念。當然這是理想汽車一直以來的 Slogan,理想 ONE 也是同樣的思路,隻是受制于生産制造、技術研發方面的水平,不能從産品端完整地表達出來,即便如此也已經做到了月銷破萬。
以往友商在設計家用 SUV 的時候也會考慮家居元素,但僅限于空間大一點,内飾用料、配色溫馨有質感一點,最多是車機可玩性強一點。理想 L9 直接把 " 彩電冰箱大沙發 " 三件套搬進了車裏,這原本是不少豪華 MPV 的舒适性配置,理想把它們優化之後,用在了 SUV 上。
具體來看,理想 L9 取消傳統儀表盤,用 HUD 取代傳統儀表盤的大部分功能;中控區域則滿滿當當地塞下了兩塊 15.7 英寸 OLED 大屏,天窗前配備同規格二排娛樂屏,窄邊框設計 +3K 分辨率,車載大屏總算有了真正的科技感。得益于雙 8155 芯片以及雙 5G 運營商切換功能,車機實際使用體驗也趨近于平闆電腦,卡片式 UI 邏輯清晰、交互流暢,支持安裝 B 站、愛奇藝、QQ 音樂、全民 K 歌等 App,應用豐富程度在車機當中處于第一梯隊。
理想 L9 的後排娛樂屏和傳統豪車的設計出發點有所不同。奔馳 S 級等行政轎車的後排屏幕類似飛機上的娛樂屏,屬于較爲個人化的空間,不具備共享屬性;而理想 L9 的是公共空間,和賽那等家用 MPV 的定位接近,類似家裏客廳的智能大屏,想看電影了就設備投屏大家一起看,想玩遊戲了就接上 switch 一起打。不僅如此,理想 L9 還标配 21 揚聲器全景聲音響,想必在密閉空間裏有不錯的環繞聲體驗;再配上車載小冰箱和幾乎滿配的獨立座椅,一個詞:享受。
把車廂當客廳設計無疑是很大膽的創新,但也招來了諸如 " 僞需求 " 等不少非議。不得不說理想真的很懂部分年輕奶爸——願意花錢提升生活品質,同時熱衷于體驗新鮮事物,理想用産品概念和體驗成功促使這部分人爲了 " 僞需求 " 加錢。
舉個例子,大衆攬境 6 座版頂配定價 39.99 萬,車内空間和 L9 接近,可解決一家人舒适出行代步的剛需,但缺少 " 彩電冰箱 ",智能化水平差距明顯;在此基礎上加 6 萬可得增程式動力 + 家庭影院級别的智能娛樂設備。市場用銷量說明,願意加錢的消費者占多數,尤其是相對年輕的消費者。
像不像買手機的你糾結要不要爲了某個用不上幾次的功能買頂配?
增程式——銷量 " 靈藥 "
實事求是地講,在攬境和 L9 的選擇題裏,增程式也是一大決定性因素。
理想作爲早期 All in 增程式的品牌,曾經遭受不小的非議,最廣爲流傳的是大衆 CEO 炮轟增程式技術,稱其爲 " 最糟糕的方案 ",但這絲毫不影響理想 ONE 以增程式爲賣點攫取市場份額,甚至在 21 年 11 月銷量超過大衆品牌中大型 SUV 之和,讓李想有底氣在微博上回嗆。
這大概是工程師思維和市場思維的碰撞實例。技術端和市場端是截然不同的兩個評價維度,增程式的争議就在于這兩個維度的評價分化嚴重。
由于結構相對簡單,技術含量也相對較低,增程式處于新能源技術的 " 鄙視鏈 " 底端,但增程車可上綠牌,大部分限牌城市可送牌照,車主可免購置稅。
即便抛開政策因素,和純電車對比,增程車城市内可純電行駛,用車成本也不算高,長途行駛無續航焦慮,标準的 " 既要又要 ";和 DHT 插混車對比,增程式動力造價低,但效果類似。
享受天時地利的增程式幾乎不可能賣不好。不難發現,22 年的新能源市場掀起了一股增程熱潮,包括長安深藍、AITO 問界、哪吒、零跑等多家車企規劃了增程式新車,連吉利雷神混動也将營銷重點從 3 擋 DHT 轉變爲可增程混動系統,可見增程式的市場認可度。
市場思維的産物未必是 " 好 " 的産品,但大概率會是受歡迎的産品。
回到理想 L9,1.5T 四缸增程器總算不再是競争對手的 " 把柄 ";電驅方面,L9 搭載前後雙永磁同步電機,電動機總功率 330kW,總扭矩 620N · m,官方百公裏加速 5.3s;續航方面,L9 搭載來自甯德時代的 44.5kWh 三元锂電池包,CLTC 續航 215km,支持快充。
紙面數據上,理想 L9 做到了品牌旗艦應有的水準,動力充沛,純電續航足夠城市通勤,實際駕駛體驗凸顯了純電驅動的優勢,動力輸出平順線性,但部分車主表示如果切換至燃油模式,還是能明顯聽到增程器的聲音,不過振動控制得不錯,乘坐體驗舒适。
站在話題中心
産品做得好是關鍵,說得好同樣關鍵。人們常說黑紅也是紅,在這個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年代,流量和曝光至關重要,而自帶話題性的頭部新勢力品牌憑借新營銷思路的加持,最不缺的就是流量。
姑且不談理想在 L9 上市前持續造勢,單就理想 L9 上市發布會當日,無論你是否關注汽車新聞,應該都從微博了解到了理想旗艦 SUV 上市的消息——全網同步發布理想 L9 相關内容,微博首頁刷屏式更新。此爲理想汽車聯手微博打造的 " 新車發布黃金 36 小時計劃 ",平台方給予足夠大的流量傾斜,配合分階段、分領域的話題引導,給本就是熱點的事件再添一把火,成就全網爆款。
理想 L9 上市的社交媒體營銷思路,的确領先了行業一個身位。
細看微博刷屏的内容不難發現,當晚發布理想 L9 相關内容的博主絕不局限于汽車圈,科技博主也是一大主力,另有部分時尚區、生活區博主加入其中,甚至 " 來總 " 本人都爲 L9 連發多條微博,大家從各自的專業視角産出内容,百花齊放。
這是新勢力品牌在營銷端的一大共性,合作博主的領域明顯更加發散。一是因爲産品本身的屬性不同,新勢力在智能化方面走得更遠,例如車機已經向消費電子産品靠攏,這本就是科技博主的專長,他們能做出更爲專業且和汽車博主有差異化的内容;二是新勢力有意識地加強對于用車全周期體驗的宣傳,非汽車博主可以從普通消費者視角提供更有代入感的測評。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一旦成功破圈,新車将進一步搶占輿論陣地。雖然 " 破圈營銷 " 也會帶來部分負面輿論,但新勢力品牌快速發展,離不開跨圈營銷的作用。
寫在最後
敢做,會做,更會說,是我對理想 L9 最直觀的感受。新勢力車企從最初的野蠻生長,到如今的初見規模,的确給汽車行業帶來了一股 " 新鮮空氣 ",在産品規劃和營銷方面有不少新穎的思路值得傳統車企研究借鑒;當然,新勢力也在車輛機械素質、生産質量把控等傳統領域一直向老牌車企取經。如此良性循環,最終使得新能源汽車行業穩步前進。
喜歡理想 L9 的請點" 贊 + 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