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聯社 11 月 9 日訊(編輯 馬蘭)巴拿馬運河是一個工程奇迹。自 1941 年開通以來,其一直是連通太平洋和大西洋貨運要道,但由于厄爾尼諾現象導緻的水位過低,這一運輸通道正面臨幹涸危機。
在水位危機之前,巴拿馬運河每天通過大約 38 艘船隻。7 月開始,當局将船舶數量削減至 32 艘,并不斷警告将進一步控制過境船隻數量。這意味着航運公司被迫面臨運費大幅上漲的困境。
爲了應對船舶的抱怨,巴拿馬運河管理局爲希望盡快過境的船東們組織了 " 插隊 " 拍賣會,将優先過境權利拿出來特别拍賣。
這一拍賣在周三迎來了高潮。據報道,有公司出價 397.5 萬美元來獲得優先過境巴拿馬運河的權利,而這還不包括船舶的常規過境費,後者大概在數十萬美元左右。
據招标文件顯示,赢得招标的公司爲日本的 Eneos 集團,該公司航運部門運輸各種商品,包括原油、液化天然氣、化學品和散貨。
Flex LNG 和 Avance Gas 的首席執行官 Oystein Kalleklev 在周三的電話會議上指出,最新招标讓使用運河的使用費用接近 450 萬美元,很多船舶将無法負擔這一成本。
飙升的成本
Kalleklev 此前表示,他的公司曾在 8 月的一次特别拍賣中決定支付 40 萬美元來插隊通過巴拿馬運河,這讓那批貨物的運輸成本增加了一倍。
他還指出,很多公司支付了超過 200 萬美元的插隊費,有時這些費用被公司自行消化,但也有一些公司會将成本轉嫁到已經受到通脹打擊的消費者身上。
尴尬的是,消費者很大可能不樂意做這個 " 冤大頭 "。Xeneta 首席分析師 Peter Sand 警告,現在可不是疫情剛結束的時候。
他指出,大概一年前,運費即使處在創紀錄的高位,消費者仍會捏着鼻子購買來自亞洲市場的集裝箱貨物,但這種戲劇性可一不可再。美國經濟運行不再火爆,消費者對進口商品的需求已經降低。
但若棄巴拿馬運河改走其它航道,成本同樣會出現大幅上漲。從亞洲到北美的其他海運路線更長、更昂貴,但出現延誤的風險或許會得到降低。
一種選擇是通過蘇伊士運河将南亞與美國東海岸及墨西哥灣連接,另一種選擇是從東亞出發,抵達美國西海岸之後,再通過美國陸路交通将貨物運輸至東海岸地區。
科學家們還擔憂,巴拿馬運河的幹涸或許也不是什麽偶然事件,厄爾尼諾現象變得更加頻繁,這加劇了該航道的不确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