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頌 4》已經悄無聲息地開播了。
隻可惜,名字還是熟悉的名字,配方早就變了味。
這樣一個大 IP 的續集目前已經播出了十幾集,微博上沒什麽聲浪,豆瓣也是遲遲不開分,在僅有的幾條評論裏,最多的還是 " 看不下去 " 這樣的差評。
人設浮誇劇情狗血,差聲一片還要拍?
《歡樂頌》系列的續集是一起拍攝的,隻是因爲集數太多,被分成了三部。除了去年血撲的《歡樂頌 3》,現在剛開播的《歡樂頌 4》,後面還有《歡樂頌 5》待播,所以三部的角色和整體風格是一緻的。
說到問題還要追溯到第三部,《歡樂頌 3》由于前兩部的主創人員難聚齊,從編劇到演員直接大換血。雖然人物角色要重新塑造,但是編劇找來了《歡樂頌》的原著作者阿耐親自擔任,按道理說應該更能收獲好評。
不過小說是小說,電視劇是電視劇,《歡樂頌 3》終究沒能抓住觀衆的内心,還一緻被吐槽。
首先是人設問題,看過一兩集的人都能發現,重新設計的 " 新五美 " 明顯是要和第一代 " 五美 " 對标的,但是,她們在人設上卻大相徑庭。
江疏影飾演的葉蓁蓁是一名生物科學家,還是個富二代,對标的是第一代 " 五美 " 裏安迪和曲筱绡的結合體,算得上是 " 新五美 " 中的 C 位。但這個人物性格卻被磨平,永遠 " 端着 ",像個各方面都完美的神仙,呈現遠不如安迪立體。
還有不少網友質疑葉蓁蓁的職業設定是否合适,覺得科學家的職業并沒有對角色和劇情起到什麽幫助,同樣是高端人設,可以選擇律師或醫生。
人物設定看起來生硬的同時,五美之間的關系更是十分牽強,幾個人的相識就尴尬到腳趾抓地。
葉蓁蓁爲旁邊合租的三個鄰居科普化學知識,随後就認定了她們是好人,沒事就來串門。
這與第一部中幾人帶點火藥味的相識相比,缺乏趣味性和戲劇沖突,作爲後面幾人深厚姐妹情的鋪墊實在過于牽強。
從整體劇情走向看,《歡樂頌 4》還延續了第三部中狗血的劇情,第三部中完全沒涉及到的露西媽媽突然在第四部中懷孕了,已經年過 30 的露西,母親怎麽也得 50+ 了吧,真的還有可能懷孕嗎?
編劇明顯是爲了加強露西家庭的複雜性,但這種設計脫離現實,很難服衆。
叙事上,《歡樂頌 4》除了狗血的情節,推動劇情發展的就是主人公之間的對話了,時間有限的幾集内容中她們一直在分析,分析露西和她被職場騷擾的李家父子間的恩怨,分析何憫鴻職場被欺負,分析朱喆原生家庭的苦,把電視劇拍得像是一檔訪談節目。
《歡樂頌》系列确實主要聚焦在女性題材上,但是第四部更加放大了女性的困境與反擊,劇中男性角色都是圍繞在五位女主身邊的小人物,這種女性主義的呈現更像是在照搬教科書,爲了宣揚而宣揚。
女性主義的刻畫本來應該是《歡樂頌》的優勢,卻在第四部中被莫名誇大,角色更偏向武力值,而忽視了聰慧勇敢的特質,被網友吐槽成是 " 女莽夫混社會 "。
狗血的劇情和無聊的叙事還不夠折磨觀衆,還要延續都市劇集中常見的套路,比如一開場就是葉蓁蓁反對職場陪酒,簡直俗不可耐。
人設、劇情、叙事都抛在一邊,至少演員的演技要過得去吧?
" 新五美 " 的演技從第三部開始就被诟病,尤其是飾演何憫鴻的張慧雯," 謀女郎 " 出道的她爲了演好這個有點社恐又戀愛腦的角色好像用錯了力,看起來目光呆滞,表情尴尬,連台詞說得也很木讷。
穩坐 " 新五美 "C 位的江疏影,演技上倒是沒有太大争議,不過形象過于固化,她出演的《三十而已》和《歡樂頌》可謂是同一題材,換湯不換藥,再次看到同類型的角色,觀衆們隻會覺得味同嚼蠟。
新五美和原五美在角色設定上硬要對标,也就導緻了這部劇更加難以出圈。
想當初," 原五美 " 中的曲筱绡憑借直來直去的性格可是收獲了不少劇迷,邱瑩瑩咋咋呼呼的行事作風也引發了很大的讨論度。
如今的《歡樂頌》沒有了豐滿的人物和立體的性格,隻剩抓馬的邏輯和不切實際的劇情,實在很難引起觀衆的共鳴。
" 湯 " 和 " 藥 " 都不換,還指望觀衆買單?
回想《歡樂頌》第一部,在國民齊追的熱門劇集裏算得上是标志性存在。生活化的叙事節奏和風格迥異的人物個性收獲了一衆粉絲,觀衆們也不由地期待起了第二部。
而第二部的反響卻大不如前,被吐槽劇情太過狗血,第一部的輕松風格看起來有點浮躁,就連觀衆們喜歡的曲筱绡也被嘲諷 " 太咋呼了 "。
明顯走了下坡路的《歡樂頌》系列或許應該及時懸崖勒馬,放棄續拍,又或許該痛定思痛,重振旗鼓,至少那時候的 IP 熱度還有餘溫。
不過制作方還是沒舍得放棄,聚不齊原班人馬,就換了全新主創繼續演,勢必要把這塊招牌 " 傳承 " 下去,沒想到最後收獲的隻有罵聲一片,甚至有觀衆當即表示:" 但凡你換個名,我也不會看不下去。"
全新主創倒是把第二部浮躁、咋呼的槽點蓋住了,卻直接沒什麽特點了。
第一部裏的海歸女霸總安迪和劉濤的氣質十分吻合,說話做事都不過腦子的邱瑩瑩也和楊紫本人大大咧咧的性格重合,讓觀衆看着貼臉又帶感。
新角色中餘初晖的人物設定是個大美女,交大畢業,走到哪兒都能吸引别人的目光。而她的扮演者李浩菲卻不太站得住腳,至少跟演她好姐妹的楊采钰比遜色一籌。
選角不合适直接導緻的就是 cp 嗑不起來,還記得前兩部裏王凱和王子文的 cp 感可是全劇的一大看點。
新的 cp 出鏡率最高的就是窦骁和江疏影了,可是倆人一點也看不出來 cp 感,首次出場更像是兩個世界。
《歡樂頌》從第一部開始就是以都市女性群像作爲中心題材,這麽說來,這四部似乎都沒有跑偏,隻是第一部于 2016 年開播,至今已有 7 年時間,不少女性群像劇在近些年蜂擁而起,讓觀衆們看得視覺疲勞。
都市女性群像放在前幾年,可以說一直是創作者和觀衆偏愛的題材,爲了在同類型中突出破圈,不少作品嘗試了新的人物角色關系。
比如,《二十不惑》的主角團是大學舍友,年齡和人生經驗都差不多,然後她們在工作後開啓合租生活,遇到的情感和職場困難都是同步進行;
《三十而已》裏的三位女生,顧佳和鍾曉芹是大學同學,王漫妮是在生活中剛好和她們有交集時,才慢慢加入。
而《歡樂頌 4》仍在用第一部延續下來的鄰裏情變姐妹情,放在現在看,多少有點不切實際,加上人物關系連結的太過生硬直接降低了觀衆的代入感和共情能力。
畢竟在現實生活中,鄰裏之間的矛盾不要太多 ...
正午陽光向錢看了?
罵成這樣,制作方似乎還沒有放棄,下一部《歡樂頌 5》已經拍好了,正在等待播出 ...
《歡樂頌 4》尚且如此,還有人期待《歡樂頌 5》嗎?
《歡樂頌》作爲正午陽光出品的劇集,一直都備受關注,就算劇情偶爾出現了問題,觀衆們還是會選擇給正午陽光賣個面子,再堅持着看兩集。
但是目前看來,這一次《歡樂頌 4》很難翻盤了,甚至還帶壞了正午陽光的名聲。
要說爲什麽《歡樂頌》從第二部開始口碑直線下滑,卻還要堅持拍下去,原因還是顯而易見的。
首先,制作方不願意随手放棄一個已經有了這麽大名氣的 IP,畢竟第一部的影響力還在持續,現在依然是很多人的下飯劇。
也有可能《歡樂頌》的制作方初心是希望原版人馬能夠延續下去的,但畢竟劇火了,主創的資源和時間都已經不在掌握範圍内,隻能另辟新路。
爆火 IP 原有的故事模型已經固定,套用模式化的拍攝套路總比創作新人物、思考新人物關系要容易得多,還能借機打一把情懷牌,何樂而不爲呢?
想法很性感,但現實很骨感,《歡樂頌 3》很明顯就是想展開新的故事又想用舊的招牌,結果隻能顯得拼湊感很強。
其實影視劇販賣情懷,《歡樂頌》也不是第一個了,《愛情公寓》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愛情公寓 123》大火之後,又接連拍攝了第四部、第五部還有電影版,最終也都面臨了主創湊不齊、劇情發展太随意的吐槽。
其次,《歡樂頌》系列作品有着當下話題度最高的女性主義,這也是制作方不會輕易放棄的一大原因,一群素不相識的陌生女孩 girls help girls 的行爲才更能展現出女性之間互相治愈的魅力,引起女性觀衆的共鳴。
然而制作方押錯了寶,女性主義的紅利已經快被消耗殆盡。
正如女性主義的紅利快被近五年的作品吃光一樣,很多影視劇續集爛到掉渣也是因爲它可能更适用于某個時期。比如《歡樂頌 1》就被幾年前的觀衆誇很輕松、很有生活氣息,而過了沒一年,《歡樂頌 2》就被批浮躁,引入的新人物也油膩浮誇。
選擇拍攝續集一般都意味着第一部有着不錯的反響,而對觀衆來說,自然也會在無形中提高自己的期待值,所以如果制作方依然按之前的老套路走,不随着期待值提升自己的水平,那也無法收獲如之前一樣的掌聲。
最後,現在的 IP 劇越來越多,制作方的初心也越來越不純,看到觀衆們認可的題材就要緊抓不放,一味地追求關注度和話題度,不考慮故事延續下去的價值,隻會自砸招牌。
最重要的是,《歡樂頌》系列的滑鐵盧似乎已經讓 " 正午陽光,業界良心 " 的金字招牌不複。在《歡迎光臨》《縣委大院》《相逢時節》等劇播出時,網絡聲量和話題度就早已沒有辦法和《琅琊榜》《僞裝者》相比。
一直以高質量高品質著稱的制作公司,現在卻過于依賴于商業化的改編,挖掘完一個 IP 的所有剩餘價值,甚至不惜搭上自己的口碑,真的劃算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