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最近微信又改版啦
爲了不錯過我們每天的精彩推送
邀請大家動動手指,跟着下圖步驟
把丁香媽媽公衆号設爲星标 ⭐️
下面一起來看今天的文章吧~
3 歲之前,是寶寶成長發育、心智開啓的關鍵時期,這段時間裏,面對寶寶不同的發展階段,媽媽們難免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
丁香媽媽幫大家梳理了寶寶成長過程中的十個關鍵時間點,總結了寶寶 3 歲前的注意事項。
從出生開始
幫寶寶補充維生素 D
圖片來源:站酷海洛
充足的維生素 D 能幫寶寶提高對鈣的吸收能力。
權威機構 AAP 建議:新生兒出生後數天,即可開始補充維生素 D。
維生素 D 的天然食物來源比較有限,吃維生素 D 制劑是幫寶寶補充 維生素 D 的好辦法。
對于 1 歲内的寶寶來說,每天攝入 400 IU 的維生素 D 很有必要。
1 歲後,維生素 D 的推薦補充量爲每天 400~600 IU。
我國居民普遍缺乏維生素 D,日常飲食也無法滿足我們的需要量,所以我們建議持之以恒地補充維生素 D,補到地老天荒都可以哦。
4~5 個月開始
訓練寶寶的抓握能力
寶寶不經意的抓、握都是對世界的探索,嘗試刺激寶寶的手掌,訓練寶寶主動抓握物體,能提高寶寶雙手的靈活性和協調性,幫助寶寶大腦得到更好地發育。
從寶寶四五個月大開始,爸媽就可以有意識鍛煉孩子抓握東西的能力。抓握大人的手指,抓握不同質地的玩具或物品,都是很好的訓練方法哦。
5~8 個月開始
幫寶寶養成刷牙的好習慣
寶寶的口腔清潔,要從出生以後就開始,即使那時候還沒有長牙。
媽媽可以用幹淨的紗布沾水幫寶寶擦拭口腔粘膜,保持口腔清潔的同時,還能及早發現寶寶的口腔有無發育異常。
當寶寶長出第一顆乳牙後,家長就要開始幫助寶寶刷牙了,選擇軟毛牙刷和含氟牙膏,每天 2 次。刷牙是預防齲齒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等寶寶更大一點,就要培養寶寶自己刷牙的習慣了。但這個過程比較漫長,通常要等到 7 歲之後,至少寶寶能夠自己系鞋帶了,才說明 Ta 的精細動作能夠獨立刷牙,在這之前,都需要家長幫助寶寶完成刷牙工作。
6 個月以前
盡量做到純母乳喂養
母乳的成分最符合寶寶的營養需求:
蛋白質種類易于寶寶的消化吸收;
脂肪含量高能提供寶寶所需的大部分能量;
含有的免疫因子還能降低寶寶生病的幾率。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6 個月内純母乳喂養是最佳的嬰兒喂養方式。嬰兒添加輔食後,母親最好能持續母乳喂養至兩歲或更長時間。
堅持母乳喂養,不僅對寶寶好處多多,還能增進母子感情、幫助媽媽更快地恢複身體哦。
6 個月之後
給寶寶添加輔食
根據中國營養學《7~24 月齡嬰幼兒喂養指南》的建議,寶寶在滿 6 月齡後就要盡早添加輔食了。
由于消化系統還沒發育完全,過早的添加輔食會對寶寶的腸胃造成負擔,引起寶寶消化不良,甚至會影響寶寶的發育。
如果添加過晚,可能會錯過添加輔食的「窗口期」,導緻寶寶進食困難,有些寶寶還會出現緻嚴重的貧血甚至發育落後的情況哦。
8 個月起
培養寶寶自主進食的習慣
當寶寶開始對大人吃飯感興趣時,就預示着寶寶想要自己吃飯了。
大多數寶寶在 8~10 個月左右,會出現自主進食的願望,比如搶勺子、喂飯時搖頭躲開等,家長應該适時引入手指食物,輔助寶寶喂飽自己。
經過手指食物訓練的寶寶,到 1 歲左右就可以開始學習使用勺子,1 歲半到 2 歲就能夠掌握自己吃飯了。
家長要給寶寶鍛煉自己吃飯的機會,如果一直喂飯,寶寶就會養成依賴的習慣,學會自己吃飯的時間相對要晚一些。
1 歲左右,幫寶寶徹底戒除
奶睡、夜奶的習慣
幫寶寶戒除夜奶能降低寶寶患齲齒的風險,還能讓寶寶和媽媽都擁有更好的睡眠。
讓寶寶嘗試自主入睡,有利于建立良好的進食和睡眠規律。
根據 AAP 的觀點,6 個月以後就可以開始培養寶寶的睡眠習慣了。讓寶寶嘗試自主入睡,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作息規律。
1 歲之後,夜奶會增加齲齒的風險,尤其是配方奶喂養的寶寶,需要積極的戒除夜奶;對于母乳親喂的寶寶,需要媽媽識别安撫性母乳還是饑餓性母乳,并且和兒保醫生讨論利弊後,決定是否戒除夜奶。
1 歲之後
幫寶寶戒除奶瓶
早日幫寶寶戒除奶瓶,可以降低寶寶患齲齒的概率,減少牙齒咬合的問題,也能讓寶寶的口腔肌肉得到鍛煉,幫助寶寶口腔更好地發育。
寶寶出生後 6 個月,家長就要逐漸引導寶寶使用帶吸管或吸口的杯子了。
根據 AAP 的建議,18 個月之前就該徹底戒除奶瓶了。
2 歲開始
給寶寶進行如廁訓練
美國兒科學會(AAP)表示,大多數嬰幼兒在 18~24 個月大之間會出現排便意識,但也有一些寶寶比較晚,直到兩歲半左右才會這種感覺。
一般來講,2 歲開始培養寶寶自己上廁所是比較合适的,同時,家長也要确認寶寶出現了以下這些如廁信号,再開始練習:
每個寶寶開始學會上廁所的時間不同,并且差異很大,家長一定要循序漸進、順其自然,不能過度勉強寶寶,更不要去責怪寶寶,必須要等寶寶完全準備好再開始訓練。
1 歲半以後
再給寶寶接觸電子産品
過早接觸電子産品,會影響寶寶的視力發育,也不利于大運動的發展。
長期看電視手機、缺乏與家長的語言溝通,寶寶會出現語言和情感發育遲緩的情況。
● 美國兒科學會建議
小于 1 歲半的嬰幼兒,不适合使用電子産品,2~5 歲兒童,每天對着屏幕的時間不得超過 1 小時哦。
養育寶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除了這十條之外,家長們還要多多關注寶寶的心理需求,對寶寶來說,陪伴才是成長過程中最好的禮物。
本文專家
周瑩
審核專家
上海交通大學附屬醫學院臨床醫學碩士
卓正醫療兒科醫生
策劃制作
監制:阿童木
排版:月餅
題圖來源:站酷海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