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領導最怕的是什麽?幹得不好被上面批,被下屬架空,下屬明裏暗裏搞事……對一個領導來說,最悲哀的莫過于被下屬威逼利誘、被下屬踢下台吧!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開篇就用這麽一個殘酷的史實告訴我們:小心你的下屬!
大家好,本文是專欄《領導要讀 < 資治通鑒 >》的第 1 節,本專欄預計寫 108 節,子霄将會以領導視角,站在領導的立場,爲你解讀《資治通鑒》中的謀略智慧以及領導需要注意的點,爲你拆讀領導搞人搞事的道法術。
司馬光從諸多的曆史事件中,選擇以 " 三家分晉 " 作爲開篇,那真是大有深意啊!
《資治通鑒》開篇:周威烈王 23 年(公元前 403 年)初命晉大夫魏斯、趙籍、韓虔爲諸侯。
司馬光以這樣一句話作爲《資治通鑒》的開篇,其實又何嘗不是在告訴我們領導,一個非常重要的教訓:領導不能破壞規矩。
對領導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危險的信号,韓趙魏爲什麽從大夫晉升爲諸侯,因爲他們的實力強了:尾大不掉,權大欺主,有了自立山頭的實力。
當時的晉國國君,已經拿他們沒有辦法了,周威烈王一樣拿他們沒辦法,所以,這三家那是連威脅帶恐吓,迫使周威烈王不得不下發了這樣一條人事任命。
但是,作爲周威烈王,他應該下發這樣的任命嗎?不應該!
一旦有了這樣的不好的開頭,以後結果往往不太好。就像有個能力強的下屬跟你要權力,比如說他可以跟客戶降低折扣不需要請示你,他可以上下班遲到早退不需要跟你解釋……這絕對不是好苗頭,我勸你也不要開這種口子。
其實,之前已經有周王做出了示範。
《資治通鑒》後面有一段,臣光曰:昔晉文公有大功于王室,請隧于襄王,襄王不許,曰:" 王章也。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惡也。不然,叔父有地而隧,又何請焉!" 文公于是懼而不能違。
以前晉文公對周室有大功,請求周襄王允許他死後以天子的規格入葬,周襄王并沒有允許,反正我就是不同意,這是制度,你非要這麽幹,反正你也有自己的地盤,我也不用給你劃塊地,你随便!但是,晉文公卻并沒有這麽幹。
爲什麽春秋霸主晉文公沒有私自做主呢?沒人承認,有什麽意義,你在家裏讓人喊你皇帝有什麽意義?
但是,周威烈王卻并沒有吸取前輩的成功經驗,反而答應了韓趙魏三家大夫的無理要求,封他們爲諸侯。
這其實也要告訴我們領導:不要自己先破壞規矩,尤其是向一些強勢的下屬妥協,這隻會讓你的局面更加糟糕。
所以,下屬做違反規矩有違制度的事,我們一定要從領導者的角度去思考問題:
一、規矩不能壞,口子不能開,一旦你開的這個口子後邊可能會有無數的麻煩,所以,一定要堵住口子。
二、下屬挑釁你,你可能一時拿他沒辦法,但是你不能服軟。隻要你站在正義、大義的一方,就算下屬比你強,他也得聽你的,他不聽你的那就是他的問題,你隻需要等待機會,隻要你的實力成長起來,總有收拾他的時候,到時候,你會有一堆的證據和充足的理由,誰也攔不住你!他能力再強,後台再硬,你一樣能動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