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嘉慶年間,江夏人陳芝楣這個窮秀才隻身來到南京,找準嶽父借錢,準備參加鄉試。
但是,事與願違,不僅沒有解決燃眉之急,準嶽父還雪上加霜。
陳芝楣的準嶽父是一個鹽商,家裏自然是不缺錢的,但是,想借錢是有條件的:" 小陳呐,雖然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但是,我這個女兒,從小被我寵壞了,兒大不由爺啊!她不想嫁到外地去……你看…… "
鹽商拿出來 1000 兩銀子,推到陳芝楣面前,眼巴巴地看着他。
陳芝楣自從父親去世後,家道中落,也是看透了世态炎涼,鹽商的話一開頭,他就知道對方什麽意思。
陳芝楣拿出來一張婚書,這是臨出門前母親交給他的," 如果他家不肯借錢,還提出要退婚,你就把婚書還給對方,也不要收他們一兩銀子。"
想起母親的話,陳芝楣站起來," 既然緣分已盡,自然也沒有找您借錢的道理,告辭!"
鹽商看了一眼桌上的銀子,陳芝楣搖搖頭:" 無功不受祿!" 轉身離去。
陳芝楣大老遠去一趟南京,不但沒有借到錢,還把沒過門的老婆給退了。
陳芝楣一個人失魂落魄地在南京城轉悠,轉到釣魚巷,正好碰到出門送客的名妓李小紅。
" 公子請留步!" 李小紅看到陳芝楣雖然有些憔悴,但是依然不失英爽,充滿了書卷氣,料想他遇到什麽難處,有心想結個善緣。
陳芝楣停下腳步,轉身看着眼前的美女:" 姑娘有什麽事嗎?" 知道自己窮秀才一個,美女叫住他,肯定不是把他當作恩客。
李小紅上前說道:" 如果公子不嫌棄,請來院中喝杯茶。"
陳芝楣搖搖頭 " 在下今日有所不便…… "
李小紅再次邀請說:" 看公子神色,便猜想公子遇到難處,請到院中一叙。"
陳芝楣也不再不好意思,随李小紅進院,聊了自己的遭遇。
李小紅跟陳芝楣一番交談,看陳芝楣氣宇軒昂、才學廣博,覺得這是一個潛力股,于是,李小紅拿出來 500 兩白銀," 陳公子一定要趕快回去參加鄉試,相信一定會有出頭之日,這點盤纏贈送給公子。"
陳芝楣的燃眉之急解決了,對李小紅一番感謝,表示自己有朝一日,一定不負今日贈銀之恩,絕不做鹽商那種背信棄義之人。雖然沒有頹喪之氣,但是,依然對鹽商父女的作爲憤憤不平。
李小紅對陳芝楣一見傾心,自己這個身份将來最終的歸宿不是找個人嫁了,就是孤老終死,所以,她毫不忸怩地對陳芝楣說:" 你也别對那家耿耿于懷,如果不是他們嫌棄你,我還遇不到你呢,天涯何處無芳草,公子何必對往事耿耿于懷?如果公子不嫌棄,可願意接受我這個風塵女子高攀…… "
陳芝楣趕忙說道:" 李姑娘說哪裏話?姑娘這番高義,超過那些身份光鮮者百倍,能夠相識已是人生幸事,姑娘蕙質蘭心,傾心在下,在下三生有幸。願與姑娘共結連理,此生不離不棄。"
陳芝楣很痛快地跟剛認識沒半天的名妓李小紅閃婚了,當然,隻是訂立婚約。
再說這陳芝楣,雖然是一個窮秀才,但是也足夠争氣。回去之後,當年就考中了解元,第二年,參加會試高中探花。
接下來,道光即位,增加恩科,而陳芝楣奉命作爲江南副主考,又來到了南京。
這個時候,當年鹽商的女兒早已經聽說陳芝楣的事,郁悶而死。而這個鹽商,因爲自己和女兒的勢利,又悔恨又擔心。
陳芝楣畢竟是官了呀,自己當年落井下石,難保有一天人家不找自己算賬啊!鹽商整天發愁怎麽跟陳芝楣緩和關系,本來兩家關系也是不錯的啊,畢竟都到了定親得的那一步了。沒想到他一時鬼迷心竅,把好端端的一門姻緣給毀了,自己的女兒沒了不說,還得罪了一個如日中天的年輕官員。
鹽商嘀咕着 " 真是越來越沒魄力啊,終歸還是錯過了!"
原來,陳芝楣的父親曾經在這個鹽商家裏做幕僚,陳梅芝十八歲那年考中了秀才,到南京看望父親。鹽商見陳芝楣這個秀才,眉清目秀,氣宇軒昂,應該會很有出息,特别看重他,就上趕着把女兒許配給他,雙方很快就定下來婚約,交換了婚書。
但是沒想到,第二年,陳芝楣的父親因故去世了,他的家境慢慢就變得窘迫起來。陳芝楣要參加鄉試,沒多少錢,隻能聽母親的話,來到準嶽父這裏求助,借點錢救救急。
沒想到,鹽商不僅不借錢,還逼着陳芝楣退婚,這可不就把陳芝楣給得罪死了嘛!
鹽商發愁的時候,有人告訴了他一個緩解關系的辦法。
鹽商這才得知,原來陳芝楣當日在南京跟李小紅訂婚了,李小紅從那日起已經閉門謝客了。
鹽商最終花了一千兩白銀,爲李小紅贖身,并認作幹女兒,并且掏出十萬兩白銀作爲嫁妝,爲陳芝楣和李小紅舉行了婚禮。
而幾年之後,陳芝楣更是紅得發紫,已經升官爲兩江總督,帶着李小李小紅上任。
鹽商的腸子都悔青了,莫欺少年窮啊!鹽商終歸還是鑽到錢眼裏了,倒是這李小紅,慧眼識人,也給自己找到了稱心如意的歸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