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月 23 日," 研究生去集市擺攤賣菜半天收入千元 " 的話題沖上微博熱搜。
不得不說," 研究生 "" 擺攤 "" 半天收入千元 " 的詞彙連在一起,的确很有話題度,尤其是當青年群體在 " 脫不下的長衫,放不下的筆杆 " 與 " 心安理得擰螺絲 " 的巨大參差之間迷茫、焦慮之際,其中的争議可想而知。因此,有不少網友在評論區稱,要開始鼓勵脫長衫了嗎?
但研究生去集市擺攤賣菜,就真的隻是擺攤嗎?事實并不全然如此。
視頻中的吉康平是湖南農業大學的一名碩士,他從本科的時候就開始了自己的賣菜之路,與蔬菜打交道已經有六七年之久。賣菜的緣由是做科研需要種菜,除去供科學實驗用的一部分,他将剩下的蔬菜和菜苗拿到集市上賣。
如今,研究生畢業的他,當上了基地指導員,還開起了生鮮店,拓展了社區團購、餐館、家庭配送等業務。吉康平說道:" 我現在碩士畢業了,導師還有一些蔬菜基地,他們平時負責指導,我們包銷售。其實主要是幫助銷售,提供給别人技術指導。平時,我也會去各個集市擺一擺。"
顯而易見,吉康平的擺攤賣菜,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擺地攤。從一開始的集市擺攤到如今的開菜店、當團長,他走的其實是一條創業之路,充分利用了自己的專業知識和學校資源。更不用說,在集市上半天賣了 1000 多塊錢更多是巅峰時的收入,中間還要刨除人工和原材料等成本。
可以說,吉康平的成功是有天時地利人和等多重因素加持。有意無意忽略其創業的前因後果,将之簡單化爲擺攤賣菜,并以碩士生擺攤賣菜賺取高收入來營造噱頭,這樣的 " 毒雞湯 " 無怪乎年輕人不願意喝。但回顧吉康平與蔬菜打交道長達六七年的經曆,在 " 孔乙己文學 " 盛行的當下,其中不乏一些優秀的品質和人生态度值得探讨。
毋庸置疑的是,吉康平的創業與他多年擺攤經曆對市場的充分了解脫不了關系。導師優質選育的蔬菜和菜苗固然是可以仰仗的資本,但最重要的還是他願意放得下面子,俯下身來貼近生活,用自己的雙手創造價值和收入。其實,一些被看輕的行業同樣蘊含着無限的機會和潛力,關鍵是看你願不願意嘗試。
當初那個二十歲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吉康平走進集市擺攤賣菜時,我們無法知道他是否糾結過 " 身上的長衫 "。但可以肯定的是,辛苦打拼并擁有了自己的店鋪和生意的吉康平可以自豪地說,自己并沒有脫下長衫,因爲他所學的知識沒有荒廢,他也沒有辜負自己的人生。
讨論吉康平的經曆,并不是說每個人都應該效仿他。隻不過在個人選擇多樣的當下,哪怕是覺得再不可思議的工作,都可能是年輕人正在嘗試的人生道路。不管是在寫字樓裏辦公,還是在菜市場上打拼,隻要是堅定不移地追求自己的生活,用定力和堅持打破職業偏見,活出自己想要的人生,都值得點贊。堅定地走自己的路,做一個長期主義者,或許你會發現,糾結是否脫去 " 長衫 " 并沒有太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