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豪希望人們在森林裏能聽到更多聲音
24 歲的阿豪剛過完生日不久,如今他的身份是成都市蒲江縣橘子星球農場的 " 二代目 ",兩年前從英國留學後回鄉,2022 年 6 月接手了這片 350 畝農場。
26 歲的林燒在當地小有名氣,不僅是許昌市 5 家養老院的院長,還在互聯網上坐擁兩百萬粉絲。去年娶了媳婦的林燒已然成了同齡人眼中 " 家成業立 " 的榜樣。
在很多創一代看來,創業是他們人生中挑戰不可能的逆旅。這些年輕的創二代們不同,他們被某些偶然或必然的力量裹挾入場,在喧嘩的叫好聲或拉扯中,塑造着屬于他們的時代精神。
在全民立人設的時代,自我符号化
2023 年 1 月 20 日,阿豪完成了自己設定的階段性小目标:5 個月内微信視頻号粉絲數超 10 萬。除了視頻号,阿豪還開通了小紅書、抖音等社交平台賬号。在徹底蛻變成一名合格的農場主之前,他要讓自己先火起來。
阿豪畢業于英國紐卡斯爾大學市場營銷專業。2020 年回國後,到一家老牌原木家具廠就職新媒體崗位,積累了一些短視頻傳播和直播經驗。
在阿豪的短視頻裏,他把粉絲稱爲 " 精神股東 ",讓粉絲們參與農場的改造、經營、文化設計。父親、奶奶和牧羊犬的偶爾出鏡在消費者心中快速制造出記憶點。這樣的互動方式博得了粉絲的好感,每一條視頻下面的留言都超過千條。
99 年留學返鄉創業者、350 畝農場主理人,虧損千萬農場的拯救者,這些标簽讓看過視頻的人很快記住了這個小夥子。除了把鮮明的個人形象展現在公衆面前,去吸引大衆關注,阿豪也在真的做事情:爲了做出森林學校大門想要的效果,阿豪和他的家人們可以用一整天穿梭在深山裏,隻爲找一些粗細合适、光滑無刺的藤蔓;" 假扮 " 花卉大商去花市砍一天價,這樣可以在預算内多買一些花苗裝飾公共空間。
改造前的成都市蒲江縣橘子星球農場
阿豪調侃說,他和老爸的分工還處在他動嘴,父親動手的階段,但很快的,他會把老爸留下的 " 爛攤子 " 真正接起來。
2020 年 7 月 8 日,林燒在抖音發布了第一條和養老院有關的短視頻 " 在養老院問什麽是愛情 ",随後發布的 175 條視頻獲得了 5153.8 萬點贊。" 在養老院的一天 " 系列視頻,讓林燒累積了 250 萬粉絲。
林燒曾就讀于河南大學播音與主持專業," 從小的夢想是當一名主持人 ",成爲人群中的焦點。" 林燒 " 本命樊金林,取 " 燒 " 字是希望像木頭一樣燃燒自己。
林燒的一系列短視頻中,率先火出圈的梗是 " 石榴煎酒 "。視頻的主角是林燒的親奶奶、85 歲的老人家安鳳英。奶奶當了一輩子教師,住在孫子開的養老院裏。去年 7 月,林燒給奶奶錄了一段做數學題的視頻:"16-9,6-9 不夠,借 1,等于 16-9 …… " 奶奶的河南方言 "16-9" 随即被網友們戲稱爲 " 石榴煎酒 ",單條視頻點贊 273 萬。
在老人心中的林燒還擔當着平衡者的角色
和阿豪親自出鏡不同,林燒視頻裏的主角是住在養老院裏的老人們。在他的鏡頭中,老年人們談人生感悟、組隊打遊戲、蹦迪、喝奶茶、吃火鍋……這種反差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林燒的目的不僅僅是吸睛那麽簡單," 我想用鏡頭把老年人和社會重新連接起來。打破人們對養老院的刻闆印象,去思考衰老、死亡的意義,啓發人們重新定義養老問題。"
後經濟時代,用戶更注重體驗
阿豪的農場占地 350 畝。是父親在 2014 年承包下來的,前後投入了兩千多萬。疫情三年下來,用阿豪的話說是 "70 後審美,19 年拆除,當初幾十人的團隊隻剩下老爸和奶奶,曾經生機勃勃的農場剩下兩隻羊駝、六隻鴨、四隻鵝、十幾隻雞和一隻孔雀。"
從一開始瞧不起這個農場,到在老爸的 " 蠱惑 " 下投身其中,一個一個解決遺留問題。
阿豪和父親一樣,認準了的事,就要一頭紮進去,父子倆被鄉村旅遊的前景吸引。但是問題也擺在那:大部分老闆都是 70 後,缺乏審美,很多農場做成了大型農家樂,沒有特色;沒有持續運營的内容,也不懂社交,複購率很低,用戶粘性也很差;生态農業更是一個大坑," 我爸前後投入了 500 萬,沒能找到專業的人,種的菜基本養蟲吃。"
面對這些問題,2021 年 5 月開始,阿豪回到家鄉與父親共同經營起農場。
阿豪在農場裏進行調研
阿豪把自己歸于極度 " 内卷 " 的一代。從小就在與别人的對比中充滿焦慮的長大。" 留學後,開始思考學習和人生的意義。" 阿豪希望他的農場能爲孩子們和年輕人多創造一些 " 留白 "," 當眼睛和心靈不被機械式的生活填滿,才能裝下有生命力的東西。"
阿豪規劃的第一步,是在農場裏建一所森林學校。" 我希望孩子們在這裏能聽到很多種聲音。" 不單是美景、美食,阿豪希望通過他的重新設計,能夠讓走進農場的人們對生活的小世界産生興趣,有意識地把看到的、感受到的講出來,幫助孩子們形成獨立思考和叙事。
林燒的養老院同樣屬于子承父業。他的父親是當地較早從事養老服務的人之一,對政策解讀、經營管理、社會化合作有豐富經驗。在父親的支持下,林燒大學期間考取了養老從業相關證書,大學畢業後,開始籌建新型養老院。2020 年 10 月,林燒獨立設計、裝修、運營的福瑞園養老院開張。
2022 年初,林燒先是接收了當地兩家敬老院,又在父親退休後,接手了他此前工作的養老院。林燒手裏運營着五家養老院,有 300 多位長者在其中入住。
從小學到高中,林燒一直是班長。在他看來,一所養老院和一個班集體很像,周圍都是性格各異的夥伴,每個人藏着不易覺察的壓力和煩惱。" 想知道一家養老院好不好?老年人的感受最重要。" 林燒說,要想快速判斷一家養老院是好是壞,看一看院裏面老人的表情就知道。" 發自内心的笑會像一束光,一下子就能擊中人的心,那些眼光讓人感覺暖洋洋的。"
怎麽能讓老人真的開心?除了通風明亮的房間、各類智能設施、專業的護理團隊,最重要的,是讓老人們不和社會脫節,找到他們的價值感。在林燒的養老院裏,身體健康的老人們很容易找到 " 年輕的感覺 ",老人們相互教授使用智能手機、彈吉他、吃燒烤、玩劇本殺、組隊打王者榮耀。
老人遠遠地目送着家人離去
去年 5 月,林燒營建了第一所 " 免費養老院 ",他租了 1000 餘平方米場地,重新裝修,配備 50 張床位。" 老人可以免費入住,隻要配合拍視頻,流量收益将用于養老院經營。" 除了給老人們一個歸宿,更重要的是," 很多老年人渴望了解年輕人的東西 ",我要幫助他們感覺到自己有價值,對社會有幫助。
創業是與周圍人關系的再造
阿豪知道自己做的事情,不止賺錢和振興家族那麽簡單。讓他在質疑聲中堅持下來的,是在生活之外,尋找人生的意義感。他知道,意義從來不是虛無缥缈的人文精神,它來自人和人關系的構造。
2023 年,阿豪招募了 6 名團隊成員,分别擔當環境設計、美工、新媒體等職能。他在學着與新夥伴相處、協作,越來越感到團隊配合和默契至關重要。
和新團隊相比,父親是他目前爲止唯一的合夥人。阿豪能感覺到,随着歲月增長,過去習慣了對他呼來喝去的老爸,會偶然間表現出對兒子的某種依賴。父子二人的溝通越來越平等,越來越民主的老爸正學着用數據說話,憑市場反饋決策,傾聽用戶的聲音。
比如,在爲農場設定新的 Slogan 時,老爸想到的是 " 探索未知 ",阿豪希望用 " 世界偏愛沐浴在自然裏的孩子 ",解決分歧的辦法是兩人專門錄了一期視頻,分别闡述了爲什麽這樣去選 Slogan,讓粉絲投票,最終粉絲們認真的給出了 300 多條建議,把父子倆的想法融合在一起。
自從視頻小火了一把,找到阿豪父子的人越來越多。春節期間,阿豪最忙碌的是和各種各樣的人在線上和線下見面,聊他們對于農場的規劃,聽取各方面的建議。
農場計劃在今年 3 月開園營業。阿豪現在每天做的事情,是和工人們加班加點做最後的整理工作,更新農場的視覺形象和導視系統,更換指示牌、門口廣告和燈旗。而他的森林學校在 2 月 25 日迎來了第一批小主人。童話村莊、泥巴廚房、昆蟲旅館、自然音樂廳、五感花園……這些設置讓孩子們興奮不已,阿豪說,當他蹲下來,去和孩子們交流,那些目光能治愈所有。
林燒的注意力則在長輩們身上。在林燒看來,老人怎樣度過晚年是每個家庭的命題。在中國的傳統觀念裏,子女陪伴照顧既是孝道也是傳統,送父母去養老院從來不是首選。
不少老人曾主動來找過林燒。裏面什麽階層、什麽身份的人都有,大學教授、鄉村老人都會遇到同樣的人生課題。還有一些老人不願跟随子女們移民海外,希望落葉歸根,能一直住在林燒的養老院裏。" 我們對住進這裏的老人隻有一個條件,就是要全家人的養老觀念一緻。老人願意來,子女願意送。唯有這樣,老年人才有可能充分舒适、獨立且有尊嚴的生活。"
在養老院裏,有的老人不愛社交,一整天都在屋子裏看書、看電視、睡覺;也有的老人很愛玩,有自己的朋友圈,愛聊八卦、講笑話。他尊重每個人的個性和生活方式。
養老院裏的長者們在組隊打電競
林燒團隊裏有個特别的行動小組,由 95 後的年輕人構成,他們當中有人學心理專業,有社工專業,還有新媒體專業的,這些年輕人進駐到養老院裏,陪老人聊天的同時,觀察和記錄老年人的生活習慣、個性和社交圈,再形成一份份養老檔案。" 養老院不單是照顧,還要能幫助老人打開心結,讓他們自由表達,在回望人生中獲得滿足感。"
在和這些老年人,他們的子女們相處的過程中,林燒慢慢找到了一種相對合适的距離感,讓他們感到安心、親切、信任。
将自己的處境和周邊世界連接起來
對于阿豪來說,留學的那段經曆,不止是教給了他多少市場營銷方面的知識技能,而是點燃了他内心的價值關懷,将個人的境遇與公共問題結合起來思考,去尋求答案。
在留學之前,對阿豪來說,價值和意義都是有範圍的,好比設定 " 做成都最有趣的農場 " 這樣一個目标。經過學習和市場洗禮,阿豪相信判斷的标準在于 " 隻要做有價值而正确的事情。"
" 對我來說,農場越來越是一種生活态度,是一個人找到生命在自然裏怎樣安置的方式。" 阿豪每周都有合作夥伴來農場探訪,洽談合作和共創,從森林學校開始,草坪音樂會、研學旅行定制、蒲江農産品推廣,阿豪通過自媒體将這樣信息發布出去,尋找志同道合的夥伴一起共建有機農場。" 當把這些講得具體之後,大部分人都喜歡聽,因爲它變成了故事。"
而故事留在人們腦海裏,生出一種新的生活感。
對于 2023 年,阿豪的計劃是用生态農業、近郊旅遊和森林教育先把農場盤活,盈利的話,50 萬就算做一個圓滿小目标。他和父親續簽了土地租賃協議,按照約定,他們還将擁有這片土地 29 年的使用權。
在未來,這裏将變出一片生态蔬菜種植示範園、兩百畝柑橘桃李生态果園、千百塊一米菜園。小朋友們可以來參加春秋季森林課、昆蟲課、蜜蜂課、冬夏令營等好玩的課程化活動。阿豪還希望能開辟出一處 " 鄉村振興 " 電商人才培訓基地,讓想學習新媒體的人們,可以到農場學習并直接在平台上實踐。
林燒忙碌着他網紅養老院遊戲戰隊的組建,還有探店養老院的視頻。他手裏有數十個賬戶的運營,他的願望是打造出一流的養老知識分享 IP,爲願意投身這個行業的後來者提供一手經驗。
目前經營着的 5 所養老院,每月固定成本支出在 20 萬左右,主要用于工資發放和設備維修。林燒說,他短期内不考慮融資,也不打算以加盟的方式去經營,他希望他的新模式能夠支撐和反哺養老院,讓一些經濟上不寬裕的老人繼續住下去。
林燒說,很多年輕人根本不考慮進入養老行業。一方面是傳統上認爲這類工作 " 沒那麽體面 ";另一方面會擔心因爲進入這個行業而遠離年輕人的社交圈。創業的話,新手的試錯成本也很高。恰恰因爲這些,林燒才願意不間斷的進行知識分享,把一手經驗和行業的真實樣貌傳遞給年輕人和創業者。
林燒的 " 免費養老院 " 的住戶也越來越多。住在這裏的老人要願意出鏡分享,平常會參與短視頻劇本的拍攝。老人們相當于加入進一個創業團隊裏,用工作所得賺取入住費用。林燒希望用這種方式讓老年人持續接觸新事物,和年輕人一樣,學習新技能,勝任略有難度的工作,降低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率。
林燒說,他希望有機會嘗試一種有中國特色的有機養老模式。
一代又一代的創業者們以他們的行動及相互關聯,參與着現實和曆史的建構。米爾斯在《社會學的想象力》中說:" 個人隻有通過置身于所處的時代之中,才能理解他自己的經曆并把握自身的命運,他隻有變得知曉他所身處的環境中所有個人的生活機遇 , 才能明了他自己的生活機遇。"
面對社會結構的急劇變化,如何處理個人生活中面臨的生存狀态、需求以及困惑,如何找到人們所珍視的價值以避免焦慮的滋長,則是擺在每一個人面前更大的課題。
和上一代人相比,這群創業的年輕人更具備相應的認識自我、诠釋自我的能力,他們更有機會成爲社會權利、社會主張的聲張者,成爲推動社會自我變革的主體。而這些思想和現實經驗相結合的實驗,是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