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知網 4 月 22 日消息,在中國中小企業協會指導下,中公教育聯合國内部分标杆企業正式啓動了 " 未來鄉村計劃 "。計劃将聯建共建新時代示範村,以貫穿全國各地的線下網點和線上平台爲學習載體,服務國家鄉村振興重大戰略,力争 3 年内培訓鄉村治理骨幹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人才 500 萬人。
啓動儀式上,中公教育發布了鄉村振興數字黨建雲平台、融合新課程體系及首期 " 未來鄉村計劃 " 項目合夥人招募計劃。
中公教育董事長李永新談到:" 過去兩年,中公教育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尤其是去年下半年,讓我們看清了自身的短闆和劣勢,也幫我們打開了思想之窗。今年 2 月份,公司的教學及運營已全面正常,傳統業務得到恢複,新業務成效顯現。随着新組建的創新戰略研究院引領決策,多項重塑式改革加速推進,公司同步啓動了業态模式的整合優化,推動教研鏈、人才鏈、産業鏈、創新鏈全面升級,向職業培訓 2.0 再出發。"
中公教育成立 20 多年來,至今業務覆蓋招錄考試培訓、學曆提升、職業能力培訓三大闆塊的 100 多個細分賽道。
01
向職業培訓 2.0 再出發,推出 " 未來鄉村計劃 "
李永新在會上指出:" 在新興技術革命和産業變革影響下,傳統産業正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向延伸拓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現代技術與傳統學科專業領域交叉融合,成爲高層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新趨勢。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爲 3 億農村勞動力開辟了廣闊的就業前景。"
李永新透露,在中公近幾次的戰略分析會上,大家都認爲要緊緊抓住 " 天時地利人和 " 的曆史機遇,聯合各行各業、整合優勢資源,集中力量爲農村地區培養一大批鄉土人才,就能培植出高技能人才生根發芽的厚土。爲此,中公教育人奔赴到鄉村振興一線,以趕考之心開啓下一個高光十年。
李永新還提到了對疫情對經濟的影響感同身受,他說:"過去兩年,中公教育遇到了很大的困難,尤其是去年下半年,讓我們看清了自身的短闆和劣勢,也幫我們打開了思想之窗,看到了嶄新的風景。那段時間,我常常思考’鳳凰涅槃 ; 的情景,‘涅槃’是爲了獲得更強的生命力,找到新的發展空間。但如何找到能夠真正适應市場需求、能夠帶來長遠利益的戰略轉型的方向、升級的方式,才是‘涅槃’的價值所在。"
李永新提到,今年 2 月份,中公教學及運營現已正常,傳統業務恢複,新業務成效顯現,基本盤得到鞏固。随着新組建的創新戰略研究院引領決策,多項重塑式改革加速推進,中公同步啓動了業态模式的整合優化,推動教研鏈、人才鏈、産業鏈、創新鏈全面升級,向職業培訓 2.0 再出發。
對 " 未來鄉村計劃 ",李永新提出四個字:情、義、謀、行。情,即要有家國情懷 ; 義,即要胸懷 " 國之大者 "; 謀,即要 " 先謀而後動 "。行,即要躬身實踐。
中公教育 " 未來鄉村計劃 ",3 年内培訓鄉村治理骨幹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人才 500 萬人,以聯建共建新時代示範村爲抓手,積極落實國家數字鄉村發展工作部署,用好自身的 " 雙師課堂 " 等數字化平台,展現職業教育龍頭企業責任擔當和專業水平。
會上,包括貴州省黔南州羅甸縣麻懷村、湖南省婁底市新化縣油溪橋村、福建省甯德市福安市坦洋村與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四港村在内的各方與中公教育正式簽署了戰略合作,成爲中公教育 " 未來鄉村計劃 " 的首批合夥人。
02
圍繞鄉村振興發布融合新課程體系
圍繞鄉村振興,中公教育研發了黨建學習産品,主要包括鄉村振興數字黨建雲平台和鄉村振興融合課程體系。
黨建雲平台是依托中公教育數字黨建雲平台開發的産品。能夠遠程進行相關鄉村黨建活動的雲管理和鄉村黨建工作能力的培訓。平台結構包含 " 一雲三庫五系統 ",其中 " 黨建雲 " 爲基礎平台," 黨員行爲庫 "" 黨員信息庫 " 和 " 教育資源庫 " 爲主功能庫," 黨員在線教育系統 "" 基層黨務管理系統 "" 大數據檢測分析系統 "" 智能化互動交流系統 " 和 " 黨建工作知識指導系統 " 爲主要場景應用平台。
(中公教育黨委書記餘紅衛)
根據中公教育黨委書記餘紅衛介紹," 黨建雲平台 " 具有四大優勢,能夠實現一雲通辦:
一是鄉村黨建場景全覆蓋。從黨支部選舉到發展黨員跟蹤,從黨員當日教育到黨課學習,均可提供智能化支持 ;
二是鄉村黨建标準化。鄉村黨建活動的各個範本、流程、要求均有文件依據和參照示範場景,既能依照也能創新,界面友好。
三是黨建活動一網通。爲了解決鄉村黨建活動場地分散,數據掌握滞後,跟蹤督導不便,通過黨建數字地圖、數據交互,實現上下級黨組織的活動融通聯通,一體化建設,實時管控督導,對于聯建共建都能提供實時便利的智能化支持。
四是黨建課堂延伸化。利用雙師課堂将優質教育資源輸送到田間地頭,通過一線輔導員督促落實教學計劃,确保培訓質量。
根據餘紅衛介紹,中公教育鄉村振興融合課程體系涵蓋兩大方面,一是鄉村治理骨幹,二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人才。
該課程體系的最主要特點有四個 :
一是融合化。新課程從内容上融合了政策、理念、思維、能力、創意等内容維度的培訓學習,從師資上融合了黨政機關、科研院所、技術能手和培訓機構的教學資源,從方法上融合了理論學習、經典導讀、實踐教學、案例研讨、實證分析等方法,從領域上融合了三大産業、五大振興各方面的熱點問題。
二是體系化。新課程按照鄉村五大振興體系建設構建教學内容。每個振興的專題下,按照重點課題設置。如産業振興設計三個産業領域相關專題 ; 人才振興以鄉鎮村黨政人才、産業發展人才、公共服務人才相關能力結構爲主要培訓目标。凸顯了知識、能力和領域的相關性,教育培訓規律的科學性。
三是模塊化。新課程能夠根據具體需求進行組合,快速形成适合不同培訓目标、不同經驗層次的培訓對象需要。如對鄉村技術能手的培訓,可以選用鄉村情懷、鄉村實用技術、鄉村産業經營最新案例等課程,編制技術能手實訓進階課程。如對鄉鎮村黨政幹部培訓,選用理論學習、經典導讀、案例教學、黨建實務等課程,編制鄉鎮黨政幹部快速進階課程。
四是前沿化。課程選用世界一流大學案例式、PBL 式、探究式等最新的教學模式,借鑒 985、211 和省級以上黨校應急管理情景模拟實訓室等方式,研發出最新鄉鎮建設的現實案例,而且對于鄉鎮現代規劃、鄉村人文環境、鄉村文旅文創等前沿學科進行應用型培訓。
餘紅衛談到:" 我們希望新産品通過線上雲學習、雲讨論、雲答疑、雲指導,将培訓深入到田間地頭,将解決鄉村振興實際問題的方案寫在鄉村的大地上。下一步,我們也将繼續跟進鄉村振興的理論和實踐需求,不斷進行個性化定制和版本升級,在仿真、實踐、智能方面進行更深層次的開發,進一步打造高水平的鄉村振興品牌。" ( 多知網 Aish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