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F1 的比賽中,落後的賽車會緊跟前車,借助前車産生的低壓尾流獲得更大的推力,伺機等待超越。商業市場亦是如此,從追趕到伴行再到超越,後來者依舊可以實現跨越領先。
過去的 40 餘年時間,從 CRT 到 LCD 再到現在的 MLED,中國品牌成爲全球電視市場的主導。現在,同樣的故事也在智能手機市場上演。從屏幕、影像再到系統,中國手機廠商硬核技術創新進入井噴期,步入全面跨越時刻。
一個明顯的信号是,過往在新品發布的 PPT 上,看到的多是對标蘋果以及三方技術的堆砌。現在,在高密度的研發和技術的沉澱下,多方面領先已成爲常态,不僅有自研影像、屏幕,更有系統層面的生态級跨越。
當然,跨越也需要勇氣和技術的基底。如果說華爲鴻蒙以及星閃等技術的推出,代表着中國手機品牌有能力引領,那麽小米澎湃 OS 和小米 14 系列的發布,則代表着中國手機品牌的全面跨越。從驗證、發展到引領,完成生态級跨越後,一個全新的小米正出現在大衆面前。
先進創新井噴,國産手機超越蘋果
2007 年,第一代 iPhone 發布,開啓了智能手機的新時代。往後的十餘年時間裏,智能手機進入到高速增長的賽道,催生出許多品牌的誕生。據 Counterpoint 統計的數據,在 2017 年鼎盛時期,全球智能手機市場 700 多個品牌互争雄長。
順勢下,大環境下的向好,創新力會被放小。當潮水退去,差距當即顯出。近幾年,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增長逐漸見頂,用戶換機周期也被拉長至 43 個月,無法滿足市場對更高規格、設計、品牌價值與生态系統整合需求的品牌一個又一個落幕。統計顯示,2017-2023 年六年時間,全球近 500 個智能手機品牌淡出市場。
面對諸雄征戰以及多變的亂局,唯有站在應對市場技術轉型的最佳位置,才能保證不掉隊。可以看到,以小米、華爲爲代表的國産品牌,經曆過多年與蘋果的對标後,走出了自己的創新之路,完成了從追趕到平齊再到跨越的轉身,成爲手機市場技術叠代的重要推動力,領跑在行業的第一線。
目标是動力,也能激發出潛力。就像雷軍此前說的那樣," 目标的力量是讓你飛速成長,從而超越自我 "。這兩三年,在蘋果擠牙膏式升級 iPhone 時,國産品牌先進創新井噴,在屏幕、影像等多方面實現了趕超。
衆所周知,現在的手機性能更強、功能更多、屏幕更大、邊框更窄,但随之也變得更脆弱,單單是換屏的費用就令很多消費者頭疼。據了解,iPhone15 Pro Max 的換屏費用超過了 3000 元,和一部中端旗艦機的價格相當。相比較下,小米則是從産品出發,通過自研創新,重新定義了手機的可靠性。
剛剛發布的小米 14 系列,搭載了自研的小米龍晶玻璃,在石英砂中加入特殊粉料配方,進一步提升了硬度。爲了讓屏幕玻璃不易碎裂,小米借鑒了陶瓷的微觀結構,阻斷裂紋擴散的同時,還能保證超高的透明度。不僅如此,在行業還在爲了直屏和曲屏的方向相争時,小米龍晶玻璃解決了全等深微曲加工難題,四邊四角連續相同彎曲半徑,兼顧直屏的視覺享受以及曲面屏的順滑手感。
屏幕上的可靠,給了消費者高度的安全感,而影像能力上的跨越,則是國産品牌對 iPhone 的一次全面領先。上個月,就在蘋果将潛望式長焦作爲 iPhone 15 Pro Max 的核心賣點時,殊不知國産手機在 4 年前便已實現相關技術的突破,小米、華爲等多個品牌旗艦均已搭載更高變焦倍數的潛望式長焦。
另外,與傳統相機品牌的聯名優化,也讓國産手機在駕馭光的能力上超越蘋果,小米 14 更是實現了移動影像光學的跨越式升級。據介紹,小米 14 全系應用了新一代 Summilux 高速大光圈鏡頭,由小米與徕卡聯合研發,綜合計算光圈和像素尺寸後,小米 14 比 iPhone15 Pro 進光量大 20%,小米 14 Pro 比 iPhone15 Pro 進光量大 52%,即便是在複雜的場景下,也能精準地捕捉光。
一步跨越,十分技術
每一次跨越的背後,都有着某種必然的因果。在消費電子市場,無數個案例都在表明,技術力是主導産業發展和行業地位的關鍵。面對波動,存活下來的密鑰也唯有持續保持創新力,确保自己能夠不錯過掌握下一代技術的機遇。
可以看到,這兩年國産手機品牌硬核創新成果不斷,從鴻蒙到衛星通信,再到小米 14 系列實現對蘋果的跨越,這一切正是來自對未來技術的主動探索和擁抱。一步跨越,十分技術,從屏幕到影像再到系統等多層次的創新,每一次微小的提升,背後都是長期技術投入的結果。
市場研究機構 Canalys 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第三季度小米高居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的第三位,國産品牌的第一名。從創業公司到全球化上市科技企業,小米堅守對技術的投入,用初創的十年時間,驗證了自身商業模式的正确性。新的十年,還将加大底層技術的深耕,目标成爲全球新一代硬核技術領導者。
做一家 " 先進有實力 " 的全球化中國科技企業很難,小米的目标很大,提出這個目标也需要很大勇氣,但在技術投入上的沉澱和長期主義,也讓這個目标變現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數據顯示,自 2017 至 2022 年,小米研發投入年複合增長率達到 38.4%,2023 年全年的總研發投入将超過 200 億元,2022-2026 研發投入将超過 1000 億元。截至目前,小米技術研發進入 12 個技術領域,包括 5G 移動通信技術、大數據、雲計算及人工智能等。在軟件系統、電池管理、顯示技術、自研芯片等領域,實現了關鍵的突破。
長期的投入,也讓小米在知識産權領域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突破。截至 2023 年 3 月 31 日,在 5G 領域,小米全球授權專利數超 3.3 萬件。與此同時,多年來,小米還一直在推進高端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深耕基礎研發,引入院士專家團隊、牽頭 3C 智能制造創新聯合體。截至 2023 年 6 月,小米的研發人員數超 1.6 萬人,占員工總數近 52%。
從第一代小米旗艦機,到小米 14 系列,每一代的創新突破,都成爲小米技術力的最好答卷。 兩年前,雷軍宣布,小米高端手機正式開始對标蘋果,向蘋果學習。在超高的 " 研發密度 " 下,小米 13 系列便在屏幕、影像等方面實現局部超越。
2023 年,小米先進技術跨越式井噴期到來,小米 14 系列實現了對蘋果的全面跨越。更爲重要的是,全新小米澎湃 OS 的發布,也讓小米完成從 " 手機 X AIoT" 到 " 人車家全生态 " 關鍵跨越,引領行業進入 AI 萬物互聯時代,成爲中國科技領跑全球 " 第二條路 " 的引領者。
小米的生态級進化,中國手機廠商的全面跨越
發現,是一項無止境的任務。當下,網絡技術正處于一個升級換代的時刻,這一次的革新也将引領 AI 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新的時代,往往伴随着新的需求,同樣也需要一個新的數字底座。
AI 萬物互聯時代,誰控制了操作系統,誰就掌控了未來的主動權。但是,做系統不易,它不單純是技術的問題,更是對創新和生态能力的考驗。如果說硬件上的超越,代表了小米的技術力,那麽小米澎湃 OS 的落地,則是小米全面跨越的真正信号。
在今年的年度演講上,雷軍指出," 隻有認知突破,才能帶來真正的成長。" 從硬件創新到生态級跨越,小米澎湃 OS 成爲全球第一個 " 人車家全生态操作系統 "。這一步升級,也代表着中國手機品牌的全面跨越。
值得一提的是,小米的操作系統之路早在 13 年前便開啓。2010 年,小米的第一款産品 MIUI 正式誕生,成爲小米探索操作系統的開端,得到了全球累計超 10 億用戶的認可,更有粉絲将友商的手機刷成 MIUI,隻因順暢的體驗。
之後,随着 IoT 業務的啓動,小米先後發布了 IoT 設備連接協議和自研的 Vela OS,後者的裝機量已達 2000 萬台以上。到了 2019 年,小米開始并行研發純自研通用系統 Mina OS。2021 年,小米官宣造車,又開啓了車機 OS 的研發。
AI 萬物互聯時代,需要的是一個統一的底層操作系統。發展至今,小米也已經擁有了跨 200 多個品類的巨大智能生态,因此統一系統是一道必做題。換句話說,告别 MIUI,縱有萬般不舍,也是爲了更好的開始和生态的崛起,而小米澎湃 OS 就是爲 AI 萬物互聯而生的操作系統。
2021 年,小米決定統一 MIUI、Vela、Mina、車機 OS 四個系統的軟件架構,操作系統底層合并完成。10 月 26 日,小米澎湃 OS 正式發布,基于深度進化的 Android 以及自研的 Vela 系統融合,徹底重寫底層架構,成爲未來百億設備、百億連接的公有底座。雖說隻是打磨了 2 年,但小米澎湃 OS 從 2017 年就開始布局研發,凝聚了數千名工程師研發探索的心血,既能用在智能手機上,也能用在智能汽車和百億 AIoT 設備中。
除了在人車家全生态的打通,小米澎湃 OS 的領先還在于與自研 AI 大模型的深度融合,使其可以實現自感知自決策的互聯互通體驗。這也是小米澎湃 OS 架構設計之初,就明确的四個目标之一。借助 AI 賦能,成爲整個生态的 " 智能大腦 ",爲用戶提供主動服務。
需要指出的是,小米 AI 大模型不是噱頭,而是長時間真金白銀投入後的成果。小米 60 億參數的自研大模型已經實現了端側部署運行,部分場景性能媲美極大參數量雲端大模型。過去 6 年,依靠 3000 多人團隊的共同研發,小米 AI 技術已全面賦能了從手機、汽車、AIoT、機器人等多個業務闆塊。
融合了 AI 大模型後,小米澎湃 OS 自此重塑系統應用,HyperMind 能夠通過 AI 能力自主理解用戶的使用偏好和生活習慣。比如,系統會根據用戶的出行時間點自動生成相應的通勤建議。當多場景以及高頻率的使用後,AI 大模型加上萬物互聯的能力,會讓小米澎湃 OS 打破生态連接隔閡,在人車家全閉環場景下更懂用戶。
回顧小米 13 載發展史,敏銳的嗅覺,讓小米抓住了每一次發展浪潮。對技術投入的長期主義,使得小米的軟硬件能夠快速落地。AI 萬物互聯時代到來之際,小米又一次成爲領跑者,借助澎湃 OS 鏈接萬物的能力,拓寬了智能世界的邊界,引領萬物互聯生态的深度進化。這是别的操作系統做不到的,也是難以企及的。小米的這一次跨越,也成爲中國科技在全球崛起的高光時刻。
雷軍說過," 隻有養成終身學習的習慣,才能應對未來所有挑戰 "。小米澎湃 OS 的生态級跨越隻是開始," 人車家全生态 " 還将釋放出更大的動能,更多的跨越時刻也将一一湧現。(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