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去年,摩托車還是年輕人的大玩具,價格一漲再漲。一年過去了,摩托車突然從 " 小甜甜 " 變成了 " 牛夫人 ",旺季反而迎來降價潮。爲何摩托車突然失寵?車圈文化還能火多久?
作者 | 陳法善
編輯 | 劉楊
杜卡迪打五折、降價 10 萬;寶馬水鳥降價 7 萬;川崎 Z900 直降 2 萬;常年加價的雅馬哈不僅平價銷售,還有現車;全球銷冠的本田,部分車型降價幾千,送購置稅;二手摩托價格直接高台跳水 ……
時值初秋,摩托車本應迎來銷售旺季,但在大貿 " 打骨折 "、行業産能過剩、二手準新車激增的沖擊下,市場行情俨然凜冬。
這波降價潮讓不少人始料未及。就在去年,摩托車還是社交平台的流量密碼。抖音、小紅書上人均杜卡迪,徹底帶火了摩托。女騎隻要站在車旁拍個照,就能賺夠流量,收獲大量 " 小心心 ";周末跑山,在山頂來杯現磨咖啡,格調拉滿,發朋友圈又是一堆點贊。
似乎隻要有輛摩托車,就能成爲網紅。不少小白直接喊着 " 趁年輕,騎仿賽,骨頭斷了好得快 ",買車入圈。
2022 年 6 月底,小紅書、抖音上關于摩托車的筆記、視頻播放量分别爲 59 萬篇、557 億次,而到今年 9 月中旬,數據飙到了 201 萬篇、953 億次播放。
但摩托的網紅屬性無法改變其邊緣化交通工具的定位。即便在不禁摩的地區,摩托也不是主流出行方式,保有量甚至遠低于電瓶車,逐漸娛樂化和運動化。因此,當過了風口沒流量了、年輕人成家後想過安穩日子、經濟下滑 " 錢袋子 " 緊了時,摩托的消費優先級就得往後排。
行情逆轉太快,眼下慘淡的生意讓車行銷售叫苦不叠,銷量隻有過去一半。爲了業績,車行相互打探價格,回頭就把售價降得一樣低,被吐槽 " 有點沒底線 "。而一些駕校在前兩年翻新了摩托車考場,如今卻面臨學員大幅縮水、場地閑置的尴尬。
旺季不旺,馬上就到的冬天又是摩托銷售淡季,車企該如何安全過冬?
1、大貿 " 跳水 ",小白 " 退圈 "
常年加價銷售的大貿車,這一次扮演了價格屠夫的角色。
大貿車是指通過正規海關進口、報關手續齊備,并且可以随時上牌過戶的車輛。因爲進口量有限,加上饑餓營銷,動辄十幾、二十萬元的大貿車一直處于摩托車鄙視鏈的頂端,是不少車友心中的 " 白月光 ",加價銷售、訂車等半年成了家常便飯。
但昨天還是 " 小甜甜 ",今天就成了 " 牛夫人 "。大貿車集體 " 跳水 ",也是這次摩托車價格戰的導火索。
春風摩托渠道經理林哲觀察,這輪降價潮在今年 4 月的北京摩博會上,就出現了端倪。凱越在展會上殺瘋了,推出了 450RR,售價 3.58 萬元起,号稱世界上最便宜的四缸仿賽;準公升級的 800X 車型,在圈内被認爲是披着 KTM 外衣的雅馬哈,售價 4.58 萬元起。
" 這價格很野蠻,直接打得現場的競品新車型不敢報價。" 林哲說。
除了價格低到讓人震撼,國産車顔值越來越在線,不少車友認爲,450RR 造型 " 杜裏杜氣 "(造型比較像杜卡迪),簡直不給同行留活路。
而在技術層面,國産摩托也直擊大貿的命門。此前,國産中排量摩托技術水平大多停留在雙缸機層面。例如,250 排量級别銷量常青樹鈴木 GSX、近年來深受年輕人追捧的奔達金吉拉 300 等車型,都采用了 V 型雙缸發動機。
四缸機一直是大排量大貿的重要賣點,如今在一衆國産四缸機的沖擊下,價格 " 跳水 " 就成了必然。
" 雖然從市場反饋看,今年四缸機雷聲大、雨點小,買單的人不多,但大貿切實感受到了壓力,先降爲敬。" 林哲說。
大排降價引發了連鎖反應,中排量摩托跟着降,150、125 小排量同樣不得不降。就連指導價比同級競品更貴,加價賣、訂車等半年成爲常态的雅馬哈,在價格上也顯得沒有過去那麽傲嬌了。
2022 年底,浙江車友方迪想買一輛 150 級别的雅馬哈 NMax 代步,走訪了多家門店均被告知,想要早點提車,就得加錢,要不然就老老實實排隊,至于什麽時候能提車,連車行也不能确定。最後,方迪退而求其次,購買了國産的豪爵 UHR。如今他再去詢價,一些雅馬哈門店不僅有現車,也不用加價了。
一車行負責人對《豹變》表示,消費者普遍買漲不買跌,價格越跌,越不看車,越是漲,就越加價買。國産車售價本來就不高,降價不算厲害,進口車都在幾萬幾萬的降。
此外,新入坑的玩家減少,也動搖了摩托價格的根基。據多位業内人士觀察,年輕人作爲買車的主力,入坑熱情已經開始消退。2021 年底,爲了應付猛增的考試人數,溫州一處摩托車駕培考場進行了翻新擴建。當時,摩托駕照的考證周期大概兩三個月,但目前,進度快的 10 天左右就能拿到證。
新手小白追求的是玩樂,摩托并不是他們必買的剛需品。一些人買車就圖個新鮮,新鮮勁一過,由于受不了摩托車的風吹雨淋日曬,就開始張羅着賣車。在互聯網大廠上班的 95 後萬鵬,新買的仿賽隻在郊區開了一次,全程不到 100 公裏,就受不了腰疼、脖子疼、胳膊麻,挂閑魚賣掉了。在閑魚上,3 個月、1000 公裏以内的準新車比比皆是。
因此,當人們消費更克制、二手準新車爆棚時,摩托就成了被砍掉的對象。長期從事摩托駕駛培訓的賈哥就建議,如果不着急買車,就先等等," 現在買,兩萬、三萬打水漂,錢再多也不是這樣花的 "。
2、明年市場會起來,但厮殺更慘烈
行情趨冷,已經影響到從業者的心态。
上述車行負責人表示,現在同行會更關注競争對手賣什麽價,回去也把自己的售價調低。" 指導價一樣,但實際售價會有差别,商業競争,這種情況不可避免。" 他說。
行情的極緻變化,讓近期舉辦的重慶摩博會成了觀察後市的重要窗口。降價是本屆摩博會的關鍵詞。
在這一輪降價潮中,首當其沖的是仿賽、巡航、拉力等玩樂屬性更強的跨騎車型,偏實用的踏闆受沖擊較小。但在摩博會期間,光陽 S350 降價 5000,價格來到了 3.5 萬元,而在此前不久,一些地區光陽經銷商爲了去庫存,直接将 5 萬元的光陽 S400 打六折出售。在國内大踏闆領域,光陽市場占有率較高,價格也較爲堅挺,這或将成爲踏闆降價的導火索。
目前,賽克龍 RT1 踏闆已經跟進降價,150 排量,搭配 ABS、TCS、脈沖啓動等配置,價格低至 1.36 萬元,已經逼近本田一些 125 排量踏闆的售價,而後者基本不帶這些安全配置。
摩托短視頻博主王濤認爲,在寶馬 C400X 打七折、降價 2 萬,光陽開啓 " 放價 " 模式下,雅馬哈等品牌踏闆将隻有 " 銷量崩盤 "" 價格雪崩 " 兩種出路。
不過,也有不少業内人士認爲,價格戰打到這個階段,暫時會告一段落。在重慶摩博會上,一些車友認爲會降價的車型,并沒有 " 放價 ":錢江賽 800,售價 5.3 萬元,沒有如車友預期降到 4 萬出頭;标志姜戈,搭載水冷 150 發動機,售價 2.28 萬元,與之前基本持平;雅馬哈 Tracer 9GT 直接逆勢漲價。
長期關注摩托車的博主犀牛認爲,現在不是發布新車型的好時機,價格定高、定低都很難說,因此不少品牌隻亮相、不發布,處于相持觀望階段。
" 今年剩下的時間,品牌方估計不會有大動作,不太會出現一下降價好幾萬的事。市場到這個節點,消費者想買就買,不買廠家就留着慢慢賣,等明年三四月,再觀望下行情做決定。" 犀牛說,"消費者要不要再等等,就看是不是真想騎車。不想騎、不買最省錢,一下能省好幾萬。"
林哲對此持相同觀點:" 今年哪怕不要錢,銷量也就那麽回事了,明年再拼刺刀。" 作爲摩托上市企業,春風動力在今年密集補全車型,以覆蓋更多價格區間:2022 款 250SR 售價 1.8 萬 -2 萬元,2023 款将入門版價格下調至 1.6 萬元;450SR 車型,造型更酷的單搖臂版價格不變,雙搖臂價格下調。
" 現在摩托消費趨于理性,明年市場會起來,但肯定殺得很慘烈。" 林哲說。
3、" 機車文化 " 會降溫嗎?
摩托圈的特色之一,是車友們周末相約一起跑山、到網紅店打卡。如今摩托車行情慘淡,機車文化是否會轉冷?多位受車友熱捧的網紅店店主表示,店内生意暫時沒受影響。
陳帆是溫州一家網紅咖啡店店主,在當地機車圈小有名氣。通常,咖啡與西式甜點是固定搭配,但陳帆反其道而行之,店裏賣得最好的是接地氣的麥餅。這是當地家喻戶曉的中式糕點,有盤子那麽大,約一厘米厚,夾心通常是梅幹菜或鹹菜 + 五花肉。
又苦又鹹的搭配原本很違和,但在車友們自發打卡、發朋友圈的推薦下,成了車友到當地必打卡的項目。跟陳帆的咖啡店類似,在溫州洞頭的海邊、西部的澤雅山區,也有多家咖啡館成了車友駐足休息的熱門選項。
店主們反饋,來店裏打卡的除了摩托車友,還有不少自行車友、郊區遊的普通遊客,車圈氛圍依然濃厚。
" 女騎 " 也是車圈公認的流量密碼,美女博主們穿着熱褲和吊帶,露出大長腿,跨坐在酷酷的摩托車上,少女心跟機械感形成強烈反差。短視頻博主痞幼,靠摩托後座帶男粉絲迅速走紅,成了抖音頂流之一。
在這股風潮的帶動下,2022 上半年,北京摩托車駕照報考人數超過 12 萬,約占駕考總量的 45%,其中,女性占比近一半。
90 後女騎梁悅對《豹變》表示,喜歡摩托車,是因爲逍遙自在,半夜跟朋友一起去海邊看滿天星辰,又能把車裝點成自己喜歡的樣子,有點可愛。雖然車子在降價,但遇到喜歡的車型,該換還是會換,如果條件允許,直接入手,同時擁有,大不了後面再賣。
據她觀察,有退圈的車友,但數量很少,摩托通勤比汽車方便多了,沒事晚上還能溜達溜達。
前述車行老闆也對《豹變》表示,真正愛摩托的人,不太會退圈。換車主要有兩個方向,一是追求更大排量,還有就是換實用小踏闆," 騎士的最終歸宿是踏闆 "。
面對不利的市場環境,除了降價搶客戶,也有車企培育自己的車圈文化,增強用戶粘性。9 月初,春風動力時隔三年重啓 " 春風日 " 活動。
" 與其花百來萬參加摩博會,還不如加點錢辦好自己的‘春風日’,反正今年該發布的車型之前都已經發布了。" 賈哥說," 而且在摩博會第一天,在别的品牌發布新車時,春風直接官宣跟雅馬哈成立合資公司,直接把摩博會的風頭給搶過去了。"
随着更多新車型上市,車企們愈發面臨僧多粥少的局面,屆時除了考驗價格,也考驗車企文化的吸引力。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林哲、方迪、王濤、陳帆、梁悅、萬鵬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