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10 月 17 日,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BIS)更新了 " 先進計算芯片和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管制規則 "。這是對 2022 年 10 月 7 日規則的修改和強化。該規則尚處于公示期,将在 30 天後生效。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還将兩家中國 GPU(圖形處理芯片)企業摩爾線程、壁仞科技及其子公司列入了實體清單。
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此舉目的在于強化對中國的芯片制裁,更新的規則中給出的理由是,提高制裁的效果,切斷逃避限制的途徑,确保美國國家安全。
10 月 17 日更新的 " 先進芯片和半導體制造出口管制規則 " 主要新增了三項内容:
其一,把性能密度作爲出口管制标準。禁止對中國出售運行速度超過 300teraflops(即每秒可計算 300 萬億次運算)的數據中心芯片。運行速度在 150-300teraflops 的芯片,如果性能密度超過每平方毫米 370 gigaflops(十億次計算),也會被禁止銷售。
其二,先進芯片出口許可範圍擴大到 40 多個國家。其目的是,防止先進 AI 芯片從其他國家輾轉進入中國。
其三,對 21 個國家提出了芯片制造設備的許可要求,并擴大了禁止進入這些國家的設備清單。此舉旨在限制中國的 14 納米以下先進芯片的制造能力。
10 月 17 日正式公布之前,上述出口管制規則消息已傳聞多日,10 月 16 日,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毛甯在例行會上就上述消息表示:" 中方已經多次就美國對華芯片出口管制表明立場,我們認爲美方應當停止将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停止擾亂全球産供鏈的穩定。中方将密切關注有關動向,堅決維護自身權益。"
英偉達(NASDAQ:NVDA)、英特爾(NASDAQ: INTC)、AMD(NASDAQ: AMD)等企業參與的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10 月 17 日就 " 美國商務部出口管制規則 " 聲明稱,過于廣泛的單邊控制可能會損害美國半導體生态系統,因爲它們會鼓勵海外客戶轉向其他地方。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還敦促美國政府加強與盟友協調,以确保所有公司有公平的競争環境。
業内普遍認爲,美國政府管制規則的更新短期内對産業影響有限,但是從中長期來看,該管制将影響到中國在 AI 競争中的發展速度。一位不願具名的美國律師告訴《财經十一人》,業内正在評估法案的影響範圍。美方的管制風格一貫是選擇性執法,也就是說,盡管法案條文已經落下,但是具體擴展到多大還是要看執法的尺度,而這其中也牽涉到海内外更多博弈。
多位接受采訪的海内外半導體從業者透露,此次法案出台前,業内已經有傳聞美國将升級管制措施,但是,法案的實際内容還是大大超出了業内的預計範圍。
一位資深行業人士表示,對比去年相對模糊、以工藝節點作爲限制依據的管制内容,此次條款的針對性和準确性都更加明确,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全新變化。如此次對高端 GPU 的限制除了傳輸速度還增加了性能方面的管制維度,不僅英偉達等美國企業對華提供特供版芯片将受到限制,同時也意味着對中國企業利用一些其他手段繞開美國管制的空間更加狹小,這些體現了美國在 AI 發展上限制中國的決心。
一、限制收緊
受美國商務部出口管制規則影響,如英偉達的 A100/H100、A800/H800,AMD 的 MI25 系列芯片,英特爾的 Gaudi2 系列數據中心會被禁止出售給中國客戶。
英偉達 10 月 17 日發布公告稱,公司部分芯片超過某些性能阈值(包括但不限于 A100、A800、H100、H800、L40、L40S 和 RTX4090)。許可要求可能會影響公司及時完成産品研發、支持現有客戶或向受影響地區提供服務的能力。如果客戶需要許可證要求管制産品,公司可能會爲客戶尋求許可證,但不保證美國政府會授予。考慮到全球對英偉達産品需求強勁,預計不會對财務業績産生短期有意義的影響。
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的先進芯片和半導體制造管制規則在 2022 年 10 月 7 日最早頒布,當時主要包括兩項内容:其一,限制先進芯片對華出口。其中包括英偉達的 A100/H100 系列 AI 芯片;其二,限制對華半導體制造設備出口。其中包括限制中國制造出 14 納米以下的邏輯芯片。
上述管制規則頒布後,英偉達的 A100/H100 芯片被禁止供應中國市場。英偉達 A100/H100 芯片是目前全球性能最強的數據中心芯片,專用于自動駕駛、高端制造、醫療制藥等 AI 推理或訓練場景。
英偉達爲代表的美國芯片企業并不願意就此失去中國市場的份額,并根據美國商務部的出口管制規則針對中國市場推出了降低網絡互聯速度的 AI 芯片 A800/H800。其性能峰值和 A100/H100 一緻。由于網絡互聯帶寬更低,A800/H800 訓練 AI 大模型的時間将顯著變長。不過,A800/H800 在中國市場仍然被公認是用于 AI 訓練 / 推理的最佳數據中心芯片。
2023 年 AI 大模型技術流行,市場對英偉達算力芯片的需求急劇攀升。在美國,包括微軟、特斯拉、Orcale 等在内的美國企業均在組建萬枚 A100/H100 芯片的數據中心集群。
在中國,包括阿裏、字節跳動、騰訊、百度等雲計算廠商,聯想、新華三等 ICT 解決方案商,小鵬在内的汽車廠商也在大規模采購 A800/H800 系列芯片。A800/H800 目前處于供不應求狀态,《财經十一人》從多家服務器廠商了解到,目前英偉達的 A800/H800 芯片訂單已經排期至 2024 年的年中。
今年 8 月,權威媒體報道稱,包括阿裏、騰訊、字節跳動、百度等在内的中國企業共訂購了 50 億美元的 A800 芯片,預計 2023 年 -2024 年交付。如果按照一枚 A800 芯片單價 10 萬元(人民币)計算,中國市場對 A800 芯片的需求量超過 5 萬枚。
一位芯片技術人士評價,美國商務部最新的這版出口管制規則中,芯片性能密度的條款尤爲嚴苛。這堵死了美國芯片企業用其他技術策略爲中國市場提供專用産品的可能性。他認爲,如果隻限制峰值性能,芯片企業還可以針對中國市場推出性能功耗低的小體積産品,再通過高速連接的方式組成集群。最終實現預期中的集群性能。但芯片性能密度的條款把這條路給堵住了。
一位半導體投資人告訴《财經十一人》,此次管制升級後,未來管制範圍内的芯片進入中國市場的難度将變大,這些芯片的價格也會水漲船高。《财經十一人》了解到,法律界普遍認爲,這是限制邏輯的一個重要變化。
二、國産芯片公司影響有限
國内華爲昇騰、摩爾線程、壁仞科技雖然宣布推出了理論性能能夠對标英偉達 A100 的 AI 芯片,但在實際場景中的運行性能仍有待觀察。即使如此,摩爾線程、壁仞科技此次仍被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
對于壁仞科技和摩爾線程來說,被列入實體清單意味着如果無法獲得許可,不僅無法進口美國的技術或産品,也無法使用基于美國技術或設備的晶圓廠爲其代工芯片。
10 月 17 日晚,摩爾線程發表聲明稱,關注到美國商務部于當地時間 10 月 17 日将摩爾線程列入 " 實體清單 " 的消息,對此表示強烈抗議。摩爾線程表示,目前公司正在與各方積極溝通,對于該事項的影響正在評估。壁仞科技也表示,公司對美國商務部此舉表示強烈反對,将向美方有關政府部門積極申訴,并呼籲美國政府重新進行審視。
摩爾線程成立于 2020 年 10 月,是一家以全功能 GPU 芯片設計爲主的芯片公司。摩爾線程的一位人士告訴《财經十一人》,在今天上午,公司已經就此事召開了全員大會。管理層在内部釋放的信息是,盡管此事有影響,但是對公司經營整體影響仍舊可控。目前,除了高端 GPU,摩爾線程也在加大投入能更快産生營收的新産品線。
壁仞科技創立于 2019 年,是國産高端 GPU 芯片明星公司。四年來共獲得超過 50 億融資,投資方包括啓明創投、IDG 資本、高瓴創投等。在 2022 年 3 月,估值已經增長至驚人的 172 億。
《财經十一人》了解到,壁仞科技目前準備登陸港股市場。一位接近壁仞科技的 FA(風險投資财務顧問)人士告訴《财經十一人》,壁仞科技目前芯片量産和營收狀況都不夠理想,業務發展速度也不及預期,之所以能夠赴港股上市,是因爲港交所在今年正式實施了面向專業技術公司的上市規則 " 第 18C 章 "。這大大降低了硬技術公司的上市門檻。
《财經十一人》了解到,港交所爲了吸引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硬件等特定行業公司赴港上市,降低了企業上市所需要達到的營收門檻,更關注企業的估值和研發投資金額占比。也就是說,未能盈利,但具潛力的科技公司也能上市融資。
對于 GPU 企業來說,芯片研發隻是第一步,接下來的供應鏈配套和生态配套是産品商業化的重要影響因素,一位資深半導體投資人認爲,國内在 2020 年左右該賽道曾經迎來民營企業創業高潮,但是發展至目前,能夠産品量産者寥寥無幾,更不用說對标英偉達。從這一角度來說,此次限制升級對這些公司影響有限,甚至比不上資本泡沫退潮的影響。
三、美國芯片企業提出擔憂
美國商務部對華芯片制裁一直采取 " 許可證 " 策略——美國芯片産業鏈上下遊企業對華對外出售産品需要經過通過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頒發的許可證。
也就是說,美國政府在管制美國芯片企業出口時,美國企業同樣也會因此業績受損。目前,英偉達、英特爾、AMD 等芯片廠商約 50% 的收入來自數據中心芯片。數據中心芯片最大市場是美國和中國。
中國市場長期是美國芯片企業在美國以外的最大市場。《财經十一人》統計了 2022 年英偉達、英特爾、AMD 三家主要數據中心芯片在中國大陸地區(含中國香港)營收占比分别爲 21.4%、27.2%、22.1%。
整個中國大陸地區市場的實質營收貢獻遠大于财報數據。多位服務器廠商人士對《财經十一人》表示,中國台灣地區的 PC 企業,如華碩、技嘉、微星等,集成了英偉達的芯片,大量最終客戶仍在中國大陸地區。如果按照中國大陸地區、中國台灣地區兩個市場合計統計,英偉達、英特爾、AMD 在中國市場的營收占比分别爲,47.3%、40.3%、32.1%。
美國政府對中國芯片領域的制裁引發了美國芯片企業的擔憂。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SIA)企業營收占美國半導體行業的 99%,占全球芯片公司營收近三分之二。其中的成員包括英特爾、英偉達、高通、AMD、Ampere 等數十家企業。美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10 月 17 日就美國商務部工業和安全局的出口管制規則發布聲明稱,正在評估更新的出口管制對美國半導體行業的影響。聲明内容顯示:
" 我們認識到保護國家安全的必要性,并相信維持健康的美國半導體行業是實現這一目标的重要組成部分。過于廣泛的單邊控制可能會損害美國半導體生态系統,而不會促進國家安全,因爲它們會鼓勵海外客戶轉向其他地方。因此,我們敦促政府加強與盟友的協調,以确保所有公司有公平的競争環境。"
今年 8 月末,英偉達管理層在 2024 财年二季度(2023 年 5 月初 ~7 月末)的投資者電話會議中直言,中國市場需求占英偉達數據中心收入的 20%-25%。從長遠來看,禁止向中國銷售先進數據中心芯片的管制措施一旦實施,将導緻美國失去在全球最大市場之一競争和領先的機會。
截至美國東部時間下午 4 點收盤時,英偉達股價下跌 3.2%,收盤價爲 446.0 美元,總市值 10852.7 億美元。英特爾股價下跌 1.4%,收盤價爲 36.1 美元,總市值 1510.2 億美元。AMD 股價下跌 1.2%,收盤價爲 105.1 美元,總市值 1698.7 億美元。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财經十一人 (ID:caijingEleven),作者:吳俊宇、顧翎羽,編輯:謝麗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