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日,就在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抵達基輔之時,俄羅斯國防部宣布,俄兩架圖 -95MS 戰略轟炸機在日本海中立水域飛行超過 7 小時。
岸田文雄成爲二戰後,首位訪問活躍戰區的日本首相。
這是一次事先沒有宣布的訪問。周一,這位日本首相還在印度跟莫迪拉關系,公開行程上寫着他将從新德裏 " 直接返回東京 ",但并沒有,他随後飛往了波蘭,并在波蘭登上了前往烏克蘭的一列火車。
日本廣播協會(NHK)駐波蘭的記者在波蘭鄰近烏克蘭的普熱梅希爾鎮(Przemysl)拍到視頻顯示,岸田文雄周二早上在這裏登上了一列火車。其他七國集團(G7)領導人以前也是在這個車站乘坐火車前往烏克蘭的。
從地圖上看,普熱梅希爾距離烏克蘭的利沃夫不遠。
岸田文雄計劃在基輔與澤連斯基會晤後,于周三返回波蘭,在那裏,他将會見與烏克蘭相鄰的東歐前線國家的官員,以 " 加強雙邊和幕後的國際合作 ",然後于周四返回東京。
日本外務省周二在突然宣布此次訪問的聲明中說,岸田在基輔期間将向澤倫斯基傳達日本和其他 G7 國家 " 對烏克蘭的團結和堅定的支持 ",同時 " 堅決反對俄羅斯的侵略和以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企圖 "。
上個月,美國總統拜登訪問基輔也是突然宣布,那次也是拜登自俄烏沖突爆發以來對基輔的首次訪問。
自拜登訪問完烏克蘭後,很多媒體都透露說,岸田 " 更焦慮了 "。因爲在 G7 國家裏,俄烏沖突這一年來,隻有日本領導人沒有訪問過基輔了。
但其實,岸田政府對烏克蘭的一顆心,早就有所表達了。俄烏沖突爆發後,日本立即加入西方盟國的行列,對俄羅斯實施制裁,向基輔提供支持。比如向烏克蘭人提供防禦設備和庇護措施,不過,由于日本戰後憲法的限制,日本至今沒能對烏克蘭提供軍事支持。
最有儀式感的一件事,莫過于作爲 G7 的輪值主席國,岸田選擇在今年的 2 月 24 日,烏克蘭沖突一周年的紀念日,組織了一場 G7 領導人的線上峰會,而主題就是援助烏克蘭。日本承諾向烏克蘭提供 55 億美元的人道主義援助,是東京此前對烏克蘭危機捐款的 4 倍。
接下來,今年 5 月,日本要在廣島主辦 G7 峰會,據說岸田文雄正在考慮邀請澤連斯基參加。
" 當我看到試圖通過武力單方面改變現狀的現實時,我想東亞可能會成爲下一個烏克蘭," 他在俄烏沖突一周年時這樣解釋一個亞洲國家對烏克蘭的特别關注。
但這個理由很牽強,無非是跟着美國渲染 " 台海一旦開戰 " 的劇本。能說出來的往往不是真正的理由,岸田力挺烏克蘭,真正的理由更可能是下面這些:
第一,因爲俄羅斯占着南千島群島(日本稱北方四島),所以日本站烏克蘭。
第二,向美國大哥表忠心,鞏固自己在西方集團中的地位,同時向亞洲其他國家顯示日本在亞洲的特殊地位:我不跟你們混,我跟他們混。
第三,趁亂就把自己的軍費增加了,國防戰略擴大了,向着自民黨突破和平憲法、成爲所謂 " 正常國家 " 的目标邁進了。
第四,現在岸田在國内支持率并不高,安倍被刺的同情分也消費得差不多了,岸田需要在國際政治舞台上刷點存在感,給日本人民一點民族自豪感。
第五,這屆日本政府既不準備徹底承認曆史錯誤,也不準備接受中國日益強大的事實,那麽隻能狐假虎威,跟美國互相利用,給中國制造點麻煩。
去年 12 月,日本政府在新安保戰略中明确寫道,中國對日本構成了 " 有史以來最大的戰略挑戰 "。随之而來的,是日本宣布了幾十年來最大規模的軍隊改革,并設定到 2027 年将國防開支增加一倍,達到北約标準,即占 GDP 的 2%。
就在那一刻,中國人明白了,日本的目标何止是 G7 裏體面的東道主,他這是要當北約成員國啊!可能他們設想過擔任 " 北約亞洲分舵主 " 的職位。
岸田文雄是外相出身,可能爲了展示自己的強項,最近幾天他一直在進行外交閃電戰,在新德裏會莫迪,還在東京會見了與他們的前任相比對華态度都有些差别的韓國總統尹錫悅和德國總理朔爾茨。
周一,岸田在訪問新德裏期間宣布了一項在印太地區投資 750 億美元的新計劃,這被廣泛認爲是爲了加深與南亞和東南亞國家的關系,并 " 抗衡中國的影響力 "。
在這裏,要奉勸遠在基輔的岸田一句:再怎麽折騰,就算你年年在 G7 裏評先進,你的國家也搬不到大西洋邊上去,日本永遠在亞洲,永遠在中國旁邊,在俄戰機俯瞰範圍内。
把你的鄰居當敵人,這是個方向性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