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藍鲨消費,作者 | 陳世鋒,編輯 | 盧旭成
今日(10 月 12 日),十月稻田正式在港交所敲鍾上市,開盤價 16.6 港元,截止發稿上漲至 17.4 港元,市值超過 185 億港元。
公開資料顯示,十月稻田是中國廚房主食食品企業。據弗若斯特沙利文資料,按 2022 年收入計算,十月稻田在中國預包裝大米、雜糧及豆類及籽類市場參與者中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爲 2%。
同時,在中國廚房主食食品收入前五名中,十月稻田是 2020 年 -2022 年收入年複合增長率最快的企業—— 2020 年 -2022 年十月稻田的營收分别爲 23.27 億元、35.98 億元和 45.33 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 39.57%。
迄今爲止,中國糧油賽道中,能夠上市的企業并不多,僅有金龍魚、京糧控股、西王食品、北大荒等寥寥數家,中糧福臨門至今仍然在努力沖刺上市的道路上。十月稻田如何能夠率先登陸資本市場?
啓承、紅杉、雲峰 " 重注 "
十月稻田的創始人王兵夫婦,從東北大米貿易生意起家。在此過程中,逐漸構建了相對完善的采購、加工、銷售等東北稻米産業鏈。
近年來,随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許多人偏向于口感更好的大米主糧。而中國東北在大米種植方面具有良好的自然地理環境,尤其是五常地區是中國最知名的優質水稻産區。地處北緯 45 度,水稻灌漿期的大晝夜溫差比同緯度其他地區高 5.5 ° C,約 140 天的糧食生長周期,讓這裏生長的作物積累了更多營養與風味。
從東北大米的産銷開始,王兵夫婦在兩個方面進行改進:第一,堅持隻賣新米、現磨現售,做高端大米,并以小包裝爲主,滿足日益增長的城鎮人口的需求。第二,從京東平台開始,将自有品牌十月稻田搬上電商渠道銷售。彼時,京東、天貓等亦在線上商超發力,希望引入高端的大米品牌,豐富自己的貨架,十月稻田得以在電商渠道突飛猛進。
衆所周知,糧油賽道是一門重投資的生意,需要強大的資金支撐。十月稻田打響品牌後,頻頻獲得資本關注。2020 年,十月稻田獲得啓承資本 3 億元 A 輪投資,啓承資本的背後有京東的支持。2021 年,十月稻田完成由紅杉中國和雲峰基金領投的 B 輪 14.5 億元投資,紅杉中國是數一數二的明星資本,而雲峰資本則是由馬雲和虞鋒創辦。随後,黎瑞剛的 CMC 資本、中東财團等也紛紛投資入股。2023 年 2 月,十月稻田獲得上市前的最後一輪融資—— PJSC 間接全資附屬公司 MIC 以 2.86 億元人民币收購了十月稻田約 2% 的股份。由此推算,當時十月稻田估值約爲 145 億元人民币。
十月稻田上市,王兵夫婦是最大受益人。招股書顯示,在上市後的十月稻田股東架構中,王兵先生,直接持股 20.57%;王兵、趙文君夫婦通過十月衆鑫,持股 9.79%;王兵夫婦擔任十月金豐普通合夥人,持股 36.14%;王兵夫婦通過直接、間接方式,合計可行使 66.50% 的投票權。以目前的 185 港元市值計算,王兵家族的财富超過 123 億港元(約合 115 億人民币),榮登東北富豪榜前十。
啓承、紅杉、雲峰、CMC 等一大波投資機構也從中受益。其中,作爲十月稻田最大的外部機構股東,啓承資本持股 11.86%,短短三年時間,投資回報超過 10 億元。
崛起:産品、渠道、供應鏈
除了雄厚的資本加持外,王兵夫婦也采用了一些措施加強産品、供應鏈和品牌建設。
在産品方面,十月稻田堅持以東北大米爲主,并向多品牌、多品類發展。2020 年 -2022 年,十月稻田大米産品銷售額分别爲 18.71 億元、28.92 億元和 36.22 億元,占當年營收的比重分别爲 80.4%、80.4% 和 79.9%。
招股書顯示,十月稻田的大米是通過三個品牌來銷售的,分别爲十月稻田、柴火大院和福享人家,主要是爲了滿足不同層級的消費者需求。同時,十月稻田的産品線還從大米擴展到了雜糧、豆類、幹貨等品類,繼續在優質主糧賽道上深耕。
在供應鏈方面,十月稻田專注于從中國優質糧食産品采購原材料,比如東北的大米,内蒙古的小米等,并戰略性在東北和内蒙古布局五個生産基地:沈陽新民(大米、雜糧、豆類、幹貨),五常(大米)、松原(大米半成品)、通河、敖漢(雜糧)。同時,十月稻田還會根據原材料的季節性靈活調整采購時間,通常會在九月至年底将主要采購新鮮水稻,并與供應商建立良好的夥伴關系。
此次 IPO 募資的金額中,十月稻田預計将其中的 35% 用于增強與供應商的合作,進一步加強公司的采購能力,30% 用于産能擴建、現有産線升級、增加倉儲物流覆蓋地區以及爲公司業務擴張相關的生産活動提供資金,足見其在供應鏈方面的重視程度。
近年來,從電商發展壯大的十月稻田也開始重視其他渠道的覆蓋,比如社交電商平台和社區團購平台,以及線下在線下商超渠道中迅速擴張,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對 NKA 和 LKA 的滲透。招股書顯示,2020 年 -2022 年,十月稻田線上渠道的銷售占比已經從 79.4% 下降到 69.3%,而商超、直接客戶和經銷渠道的占比則逐年提升。
能否成爲下一個金龍魚?
在資本和電商紅利等共同作用下,2020 年 -2022 年十月稻田的營收分别爲 23.27 億元、35.98 億元和 45.33 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 39.57%,遠高于同行(金龍魚、北大荒)等 10-20% 的年增速。上市後,借助二級市場的東風,十月稻田能否創造更大的奇迹?
從體量上來看,盡管十月稻田在中國預包裝大米、雜糧及豆類及籽類市場參與者中排名第三,市場份額爲 2%。但放眼整個中國糧油市場,十月稻田的營收或許并不大。從 2022 年營收情況來看,金龍魚廚房食品的營收高達 1571.32 億元,十月稻田還不及其一個零頭。誠然,金龍魚主打食用油,但在米面賽道上也能輕松碾壓十月稻田。而縱觀國内其他同行 2022 年的營收,京糧控爲 128.58 億元,西王食品爲 60.71 億元,均超過十月稻田。
值得一提的是,糧油賽道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強如金龍魚等巨頭也會面臨增長壓力。2023 年上半年,金龍魚廚房食品實現收入 735.24 億元,同比下滑 3.43%,在成本降低的情況下,最終毛利率還降了 0.49%。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糧油行業準入門檻低,規模企業衆多。金龍魚在我國雖然是頭部糧油企業,但它的市占率卻沒有高到足以 " 壟斷 " 的地步,魯花集團、中糧集團等企業也是糧油行業的佼佼者,此外國内市場還存在衆多小型廠商。
其次,糧油行業易受到上遊原材料和政策的雙重影響。盡管金龍魚在上遊供應鏈已足夠深入,但卻并不能阻礙小米、大豆等原材料的上漲,另一方面,由于糧油涉及到國計民生,終端零售價格的上漲易受到宏觀政策的影響。在此情況下,一旦采購原材料的成本上漲,終端價格卻不能随意上調,可能會擠壓企業的利潤空間。
爲了獲得更高的利潤,金龍魚往往會利用自己的規模優勢做期貨,但投資畢竟有風險。2022 年,金龍魚在公告中就指出,利潤下降是因爲 " 爲套保大豆相關業務的衍生金融工具産生了一些損失 "。簡單來說,金龍魚玩金融玩砸了。
根據十月稻田招股書,2020 年 -2022 年,十月稻田的毛利率分别爲 17.4%、14.9%、17.2%,比金龍魚廚房食品的毛利率(2022 年爲 6.68%)高出不少。金龍魚、福臨門等巨頭如今依然采用 " 低價戰略 " 進一步搶占市場,在此情況下,十月稻田相對友商的 " 高毛利 " 是否可以繼續?
尤其是從目前來看,金龍魚已經在糧油賽道具有廣泛的知名度,而十月稻田則必須在廣告營銷方面繼續投入。據其招股書,十月稻田的銷售成本中,除了員工成本外,平台服務費、廣告及展覽費的開支是最大的兩項開支。2020 年 -2022 年,平台服務費分别爲 0.93 億元、1.24 億元和 1.32 億元,占總營收的比重分别爲 4%、3.4% 和 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