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雅潔 穿着 " 小香風 " 風格的格子西裝,腳蹬小皮鞋,腰間銀色的皮帶搭扣閃着光,李世忠端着保溫杯,從四川省雅安市名山區的村子裏迎坡而上,隔幾米開外就開始揮手,哈哈大笑着向我們打招呼。
他上坡的速度飛快,很難想象,他是一位年過 70 的老人。
李世忠有着多重身份,村子裏的老村支書,當地農村合作社的理事長,以及當地人津津樂道的另一個頭銜:電商老人。
十年前(2014 年),他抓住中國農村電商發展的曆史元年,成爲當地試水電商的第一人,48 小時引爆互聯網,淘寶銷售超 7 萬元,進賬超 10 萬元。
也是在那一年,阿裏巴巴、京東等電商巨頭開始大規模 " 下鄉 " 活動,農村電商在中國得到前所未有的蓬勃發展。
李世忠也越來越紅,他的社交平台粉絲數,一度超過了 40 萬。
數以萬計的 " 李世忠 " 成長起來,阿裏研究院發布的《阿裏農村電子商務白皮書 2013》報告指出,以阿裏平台爲例,經營農産品的賣家數量近 40 萬,2014 年農産品零售賣家達 75 萬,同比增長近一倍。
在這其中,有一個特殊的組織發揮着 " 軍師 " 的作用,那便是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原中國扶貧基金會,下稱基金會)。
作爲當時國務院扶貧辦主管的中國扶貧公益領域規模最大的公益組織之一,正在尋找中國鄉村振興轉型破局的基金會,來到地震之後的雅安災區,一次又一次的争吵與磨合中,李世忠開始與基金會碰撞出了與衆不同的新靈感。
打響電商第一槍
" 兩個剛畢業的娃娃,懂個啥?"
李世忠如此描述 10 多年前,自己初見基金會人員時的印象。
兩名娃娃試圖說服李世忠,天天跟在他身後分析,認爲雅安市名山區的猕猴桃品質、口感都是上佳,但是沒有打開市場,知名度較低,果農采摘猕猴桃之後,隻會在公路邊擺攤售賣給行人,方式非常原始,議價能力亦是低下。假如能改變銷售模式,試水電商銷售,市場前景一片大好。
在基金會的 " 鼓動 " 下,李世忠不甚其煩。遭不住基金會人士的再三遊說,李世忠決定敷衍一下,首次同意了線上銷售當地産的猕猴桃,讓兩個剛畢業的娃娃幫他搞一回。
上線之前,基金會的兩個娃娃再三向李世忠确認,猕猴桃貨源是否足夠。李世忠大手一揮,你們賣吧,管夠,我看你們能賣多少。
殊不知,他失算了。
2014 年 9 月 10 日 , 基金會幫合作社注冊了淘寶店 , 正式開賣雅安猕猴桃。三天時間内,基金會通過明星轉發、媒體報道、微博引流等互聯網渠道,線上銷售猕猴桃 1 萬多斤 , 實現銷售額 11 萬元。
李世忠大受震動:" 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合作社當年的猕猴桃庫存銷售一空,網上訂單暴漲,他着急忙慌找到基金會的人:" 快停下!我沒貨了!"
他見識到了互聯網的力量,以黃心猕猴桃爲例,當地果農批發價一斤不超過 5 元,互聯網上卻能按照 3 斤 99 元的價格銷售,這其中的利潤翻番及銷售速度深深地觸動了李世忠。
趁熱打鐵,2014 年 10 月 17 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 , 基金會又和淘寶聚劃算平台聯手 , 再次把李世忠的村莊推向網絡,推向市場。
同樣是三天的時間,第二次推廣的銷售額亦猛增到 26 萬元 , 比第一次的兩倍還多。
算下來,兩次嘗試總共六天時間 , 實現線上銷售 37 萬元 , 帶動線下銷售 400 多萬元。
李世忠對這個創下 " 曆史新高 " 的數字記得十分清楚,長期以來,當地猕猴桃産量很大,每年來收果子的各級中間商都喜歡壓價,收購價遠低于大城市超市裏的産品售價。2014 年創下的銷售新高,讓李世忠記了十年整。
彼時,頂層對涉農電商的重視也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2015 年中央 " 一号文件 " 明确提及,在 " 創新農産品流通方式 " 中," 支持電商、物流、商貿、金融等企業參與涉農電子商務平台建設。" 而在 2014 的文件中,僅要求 " 加強農産品電子商務平台建設。"
一名地方商務局人士認爲,進一步在國家政策層面進行明确,将加速農村電商的發展。
國家商務部開始将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範作爲工作重點之一,依托互聯網,探讨構建工業品下鄉和農産品進城的現代農村流通體系,地方政府對農業電商、農産品電商的熱情瞬間被點燃,各地紛紛謀求在淘寶、1 号店等電商平台上開辟地方特産館,以及構建相應公共和基礎設施,并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
降溫
李世忠的成功是偶然嗎?
一名基金會人士回憶 10 年前的探索,認爲中國鄉村需要探索的,要是可持續的有效模式 , 而不是追求一次性賣空猕猴桃的庫存。
李世忠的初次試水,開始逐漸暴露出以合作社爲單元 , 隻經營季節性單品的缺陷。他自己分析,這兩次猕猴桃網絡銷售的成功 , 得益于新聞媒體的報道和明星轉發帶來了較大的流量。因爲水果品質好 , 有些人成了合作社淘寶店的粉絲。但是因爲合作社的猕猴桃貨源已經售罄 , 等到用戶吃完第一批果子準備第二次下單的時候 , 發現想要的産品已經斷供了。
李世忠好不容易積累起來的粉絲,在第二年果子上市前漫長的空檔期中,慢慢流失。
與此同時,基金會投入的大量資源和流量也被浪費了。基金會人士認爲,事實證明 , 這種方式不适合網店運營特點 , 也不能充分發揮基金會的資源優勢。
雖然電子商務看似簡單 , 但是不可能指望貧困地區的貧困戶靠自己的能力獨立運營網店。
根據基金會的調查報告顯示 , 農村做電子商務做得風生水起的往往還是返鄉青年或者是能人 , 對一般農戶而言 , 唯一的改變可能僅僅是換了一個經銷商而已 , 他們還是隻能作爲原材料的供應者 , 向網絡經銷商們提供貨源 , 他們的市場地位并沒有發生實質的變化。
要想充分發揮基金會的優勢 , 通過電子商務幫助更多的貧困社區、貧困農戶對接市場 , 就必須建立統一、可持續運營的農産品公共品牌 , 并建立專業化的品牌運營隊伍。
上述基金會人士認爲,隻有如此,才有可能充分整合市場資源優勢 , 服務于不同貧困社區。
在猕猴桃試水過程中 , 基金會曾嘗試使用其機構品牌爲農民産品做背書 , 這種方式雖然效果明顯 , 但是如果要爲更多農産品背書 , 存在諸多合規性問題和技術障礙難以解決。畢竟幫農民賣農産品也是銷售行爲 , 若農産品發生質量問題 , 會給基金會品牌帶來不可逆的傷害。
新的瓶頸
多年過去,李世忠開始面臨新的難題。
雖然與以往的産品流通方式相比 , 互聯網交易平台讓生産者得以近距離接觸到消費者 , 最大限度地減少中間環節 , 降低中間成本, 爲建立合理的農産品定價機制、鼓勵農民生産優質産品創造了可能性。
但這僅僅是一種理論上的可能性。
李世忠的鄉村實踐證明 , 如果不改變傳統的以農戶家庭爲單元的農業生産經營方式 , 讓一家一戶的小農戶直接面對市場 , 那就既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質量問題 , 也無法解決契約精神問題 , 以及相關的信任、規模等問題 , 這種可能性就難以實現。
李世忠認爲,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隻有通過合作社,以合作社爲基礎和平台對接市場 , 才能實現鄉村資源的高效配置。
這與基金會的思路形成共振 , 基金會善品公社(發端于 2015 年的基金會電商扶貧品牌,聚焦農産品上遊深耕、品牌運營和市場整合)的運營邏輯輪廓初顯。
和李世忠合作的基金會人員,分析了當時貧困戶的實際情況和電子商務的特點 , 将電商扶貧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歸納爲三大瓶頸 : 質量瓶頸、規模瓶頸和信任瓶頸。不解決質量瓶頸 , 電商扶貧品牌就不可持續 , 随時可能崩潰 ; 不解決規模瓶頸 , 電商扶貧經營就難以提高效率 , 獲得競争力 ; 而不解決消費者信任瓶頸 , 貧困戶即使能生産出來好産品 , 也難以得到合理的價格。
這三大瓶頸 , 任何一個不解決 , 電商扶貧就是一句空話。
而以合作社爲基礎、以市場爲導向的鄉村發展方法 , 正是破解電商扶貧瓶頸的有效途徑。
在基金會 " 軍師 " 的啓發下,李世忠制定出了最新的合作社制度方案,他把制度方案打印出來,裝裱成框,一項項向記者展示自己的 " 成果 "。
李世忠有着宏大的目标,新的一年,他想建立起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 , 通過農戶之間的監督制約與獎懲規則 , 實現農戶自我約束與管理 , 從根本上解決質量控制問題。
同時,通過合作社制度設計 , 建立能人的激勵機制和農戶的帶動機制 , 整合鄉村資源 , 實現村民抱團合作生産經營 , 解決規模問題和共同發展問題。
十年的碰撞與合作,李世忠對基金會的功力也有了深刻的認知,他的心願是,能繼續給他這個老農民機會,搭上基金會善品公社公共品牌的便車,爲合作社生産出來的優質農産品進行背書 , 幫助當地村民獲取應得的市場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