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 VOGOO 崔老闆 ,作者崔老闆 于藍兒
不少粉絲覺得孫俪算是娛樂圈一股清流:愛惜羽毛,不作妖,生活簡單,家庭美滿,也沒什麽負面新聞。
可是大家依然對她有些反感,這些反感到底從何而來?
從《甄嬛傳》之後,事業家庭圓滿的 " 人生赢家 ",到現在不管做啥都被質疑,孫俪做錯了什麽?
作者丨崔老闆 于藍兒
本文授權轉載自【 VOGOO 崔老闆】
微信公衆号(ID:cuilaoban01)
未經許可,請勿轉載
蔡康永做了個節目《衆聲》,第一期就邀請了孫俪。
孫俪在圈内向來以 " 穩 " 著稱。蔡康永可能也覺得這是一個穩妥的選擇,沒想到節目播出之後,孫俪被吐槽得很厲害。
《理想之城》之後,很多人吐槽孫俪眼睛凸,甲亢,她在節目裏做了認認真真的澄清,表示自己不是眼睛凸而是眼睛大,還搬出一個醫生朋友做背書,證明自己不是甲亢。
網友也認認真真做了對比圖,表示甄嬛是眼睛大,孫俪是眼睛凸。
采訪中孫俪說 " 現在才知道甄嬛傳這麽火 ",被網友吐槽 " 甄嬛傳的紅利已經吃了十年了,現在才知道它火?"
孫俪說鄧超一天給她打 20 個電話,她被煩到說 " 不要打了,有什麽可說的 ",也被網友質疑很假 " 這倆不早就各玩各了。"
孫俪的翻車也不僅限于《衆聲》。就在前天曬出的陳漫給她拍的一套大片裏,有一張是做瑜伽時的背影,被網友吐槽 " 這不就是普通人的背 "。
《甄嬛傳》之後,孫俪的口碑似乎一路走低。出來參加活動被嘲美貌不再,過度養生;曬生活被噴刻意,演戲被嘲演技,發鄧超被噴假恩愛。
這也讓我很意外。明明孫俪算是娛樂圈一股清流:愛惜羽毛,不作妖,生活簡單,家庭美滿,也沒什麽負面新聞,大家的反感到底從何而來?
從《甄嬛傳》之後,事業家庭圓滿的 " 人生赢家 ",到現在不管做啥都被質疑,孫俪到底做錯了什麽?
隻能說路人緣是一種奇妙的東西。
路人不同于粉絲,不會關注明星的一舉一動。他們對一個明星的好惡,完全憑直覺和常識判斷。
對于路人來講,對明星藝人最重要的印象,一是形象,也就是美不美,精神狀态好不好;二是作品,也就是她的業務水平。雖然未必就是她們的真實狀态,但大衆要的就是一種印象。
譬如張嘉倪,買超出軌之前沒啥存在感,買超出軌之後反而魅力值噌噌噌 up,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爲她美,暗合了大家心裏 " 死了老公更美 " 的複仇大女主人設。
孫俪呢,這些年在這些方面都不盡如人意。
形象上,孫俪曾經很美過。嚴格一點說是 " 靈 "。這種靈不是周迅那種像風像雲一樣的自在靈動,而是清新質樸的水靈。
她原生态的美感類似于《玉觀音》裏的安心,《小姨多鶴》裏的多鶴,水靈靈的。
《甄嬛傳》裏,孫俪到達了顔值巅峰。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功于化妝,弱化了孫俪臉部的骨骼感,輔以輕挑眉内眼線,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了她的神采,前期有嬌羞的閨秀感,後期大氣又有妩媚的女人味,讓人相信就算在 3000 佳麗的後宮,她也能一騎絕塵。
或許就是因爲《甄嬛傳》裏太美,到後來難免有落差。
《安家》裏的房似錦,是第一次崩塌。劇裏她雖然皮膚依然細膩緊緻,五官也沒什麽大毛病,你也不能說她醜,但不修邊幅,眼神疲憊,和甄嬛比起來,确實那種美人的氛圍感消失了。
到了《理想之城》,幻滅感更嚴重。
不能說孫俪的犧牲不大,或者不夠認真。爲了配合建築工程行業女社畜的角色設定,她素面朝天,中性裝扮,踩着帆布鞋,黑眼圈和皺紋都清晰可見。眼睛大得有點吓人," 甲亢 " 之說就是由此而起。劇播出後,孫俪是被噴得最厲害的一個。
當然人都會老,讓一個女明星永遠不老,未免太過苛刻。但我的感覺,大家其實更注重精神氣質。孫俪最明顯的還不是老,而是疲态。
疲态還不同于不美。一個人就算不美,精神狀态好也會讓人覺得清爽舒服。但孫俪的疲憊是寫在眼神裏的。她眼睛裏的靈動沒了。
劇外,她的形象也越來越少有女性特質。《安家》裏就很明顯了。那部劇裏,她整個人的氣質,既讓人感覺不到她是女生,甚至也沒有類似凱特 · 布蘭切特那種 " 攻氣 ",或者桂綸鎂那種清新幹淨的 " 少年氣 ",是一種完全失去了性别魅力的尴尬。要說貼角色呢,女房産中介就都這樣 " 無性别 " 嗎?并不見得。
參照快 70 歲的趙雅芝,雖然皺紋、法令紋一點不少,有時候P圖也P得狠了點,但無可否認她就是有一種美人感,舉手投足間,都讓人覺得精緻、嬌俏,賞心悅目。
好不容易狀态有了,但姿态上又說不出的緊繃。印象很深刻的是,某年嘉人組織合照,孫俪雖然坐在C位,但顯得非常拘謹僵硬,好像不小心走錯了攝影棚被臨時拉來合影。
對比其他風情萬種的女明星,孫俪真的感覺和其他人有壁。
路人的判斷就是這麽簡單粗暴。你狀态好,代表你自洽。代表你有向上的精神和活力。你不美,就是在生活或者事業上有卡點。
雖然有非理性的成分,但有時候也不得不承認,這個判斷标準似乎也有點道理。
不以 " 美 " 著稱的女演員,作品也是一個展現魅力的突破口。好的作品的說服力,比走 100 次紅毯都更管用。譬如吳越,你不能說她美,但你不能說她沒有魅力。
孫俪的魅力也少不了《甄嬛傳》中業務能力的加持。
在《甄嬛傳》中,孫俪的演技可以說算得上爐火純青,幾乎所有的動作和神情都恰到好處。
從剛進宮時的天真嬌媚,到後來的心事重重,再到最後的心機腹黑,隻看眼神,沒有台詞都能看出這到底是哪個時期。甚至随便一個表情包都能精準讀出當時的情緒。
然而《甄嬛傳》之後,孫俪走上了 " 大女主 " 的不歸路。從《那年花開》到《安家》再到《理想之城》,她的角色如出一轍:倔強能幹的女性,被逼到死角後絕地反擊。同質化的形象,劇一開播就知道結局,很難讓人有驚喜。
演技上,更是明顯看到了她的天花闆。
《芈月傳》裏,孫俪很多地方都非常明顯地努力在 " 表演 "。有一種用力過猛的刻意感。
對比吳越表演,你會覺得她是沒有框的,沒有刻意去 " 演 ",她就是那個人物。孫俪則 " 演 " 的痕迹很重。她的框很明顯,當角色突破了她的框架時,她就隻能用誇張的套路呈現。
《芈月傳》義渠君之死名場面。導演鄭曉龍說:" 天啦!她幾乎演出了癫狂的感覺,眼珠子都要掉下來了!" 但作爲觀衆,覺得她演得未免太誇張,無法代入和共情
和甯靜版芈月一對比,孫俪版就算化了厚重的妝,莊而重之地坐在八擡大轎上,也顯得單薄、氣場不夠,還不如甯靜随随便便地往塌上一倚。
就算她非常認真地研究劇本,甚至找來原型,從吃的、穿的、用的方面一比一模仿,也很難把角色演到讓觀衆喜愛信服。
《安家》裏的房似錦被诟病僵硬,不自然,尴尬。《理想之城》裏,被吐槽隻會瞪眼,演技退化到還不如楊超越。
能看出她有敬業的精神和突破的決心,《理想之城》素顔出鏡甚至讓她興奮,因爲她想學蔣雯麗,或凱特 · 溫斯萊特,素面朝天也能塑造出優秀的角色。但事實上呈現出的人物,卻是毫無魅力可言。
孫俪和自己的團隊把這次口碑崩塌歸結爲 " 觀衆接受不了真實的東西 "。其實可能沒這麽簡單。
之前姚晨演《潛伏》,形象算不上好看吧?但她就是演活了翠平。這個人物生動了,立住了。
再比如說吳越,她在《掃黑風暴》裏演的賀局,也跟 " 美貌 " 這兩個字沒啥關系。但看她演戲的時候非常過瘾。矛盾、糾結、隐忍、愧疚,每一種情感都被她絲絲入扣地表現出來了,能讓人感同身受。
《大明風華》裏怼天怼地的太子妃,一個類似醜角的配角,也被吳越演繹得可愛有趣,反而成了全劇最亮眼的人物之一。
能理解每個演員都會遭遇瓶頸期。對抗瓶頸期,每個人都會有不一樣的做法。譬如湯唯是直接消失,放空自己。而孫俪的做法是,盡力營造 " 雲淡風輕 " 感,盡力營造一個挺成功、挺圓滿的形象。
連我這個完全不關注她微博的人,都知道她熱愛養生、每天練習書法、瑜伽,學大提琴就順便考了個級,給孩子讀繪本,順便跨界做了主編,就連吃菜,都要自己整個大棚出來。
至于她和鄧超的那些事,更是被磨到耳朵起繭了。
可見她發了多少微博,曬了多少日常。這反而給人一種 " 認真地松弛 " 的感覺。日程表排得滿滿,事事都要出成果,反倒讓人覺得焦慮和疲憊。
給人的感覺是,她做這些事的目的不是真的爲了放松,而是爲了求認可,讓大家誇贊她的自律和能幹。
真正雲淡風輕的人不是這樣的。真正雲淡風輕的人,譬如王菲,不去強調自己是什麽,也完全不在意自己是什麽。你能感受到她不太關心别人的評價,隻在乎自己的感受。
孫俪呢,給人一種,不在乎自己的感受,隻在乎别人的評價的感覺。
而且她的精神狀态和身材也和她 " 養生達人 "" 瑜伽達人 " 的人設相去甚遠。
當所有這些 " 不合理 " 堆到一起的時候,質疑聲自然開始出現。
隻能說大衆的感知比想象中更敏銳。你不能裝成自己不是的樣子。
至于孫俪爲什麽會用這種不讨巧的方式來證明自己,我猜測是因爲她過分在意 " 我是誰 "。
從孫俪過往的采訪裏看,她是一個非常嚴謹,非常有秩序感,甚至可以用 " 嚴苛 " 形容的人。
鄧超曾經曬出過她的台詞本,上面用各種顔色的記号筆,以及各種便簽做滿了記号,一絲不苟。我看到的時候也挺震驚的。娛樂圈的人給我的感覺都是随意、天馬行空,想不到有人會用這麽認真,甚至有點 " 笨拙 " 的方式來做這樣的工作。
拍《甄嬛傳》的時候,導演鄭曉龍說沒見孫俪完整吃過一頓飯,吃兩口就走了,說自己要回去背台詞。
她背台詞的時候,還不止看自己的部分,别人的部分也要一起背過。某次看到網上有一個跟孫俪一起工作的演員講,拍戲的時候一個小配角在現場把台詞忘了,孫俪流利地替他背出來了。
私下生活裏都一樣。俞白眉描述自己在她們家聚餐:甭管誰來,甭管多熱鬧,聊到 9 點,孫俪永遠是,對不起,你們接着聊,我要跟孩子睡覺了。雷打不動。
連鄧超找孫俪出演自己電影的女主角,都得先跟她的文學統籌聊劇本,團隊覺得劇本 OK,她才接,之後跟經紀人走流程,一整套。" 因爲她接戲的秩序就是這樣。"
她有一個随身攜帶的記事本,被鄧超稱爲 " 神奇的本子 ",上面記錄着她每天要做的事:工作、聚會、孩子們的安排,和鄧超的行程。和蔡康永的那期節目,蔡也幾次提到,她 " 愛準備 "" 有嚴格的時間表 "。
她有很強大的理性,做任何事都必須得經過精密的計算,直到完全不出現任何錯誤。
這是典型的 " 完美主義人格 "。重視細節、規劃和準備,希望把事情做到盡善盡美。
苛求完美,注重細節,執行力強,這些都是優點。但完美主義者最大的問題就是,她們生活在一個并不完美的世界。
想要有分秒不差的秩序感,需要耗費巨大的心理能量。尤其是除了管好自己,還想要同時安排好别人。想想都覺得累。
想要穩穩的幸福也難。
印象中鄧超和孫俪就沒有過啥矛盾。在孫俪的微博裏,她們一家人永遠是和和睦睦的狀态。夫妻舉案齊眉,孩子可愛孝順,尤其是鄧超,簡直是 24K
純金好老公+好爸爸,黏完老婆黏孩子。
偶爾一次也就罷了,每天都是這樣,倒被網友玩成了梗。
坊間一直有流傳她和鄧超兩個人早就 " 各玩各的 ",不是大家壞,而是他倆呈現出的完美婚姻狀态,過于反人性。
我們更願意相信争吵不斷,無數次鬧到快離婚,又無數次和好的婚姻。反倒是走過 10 幾年,一直風平浪靜的婚姻不太可信。
更别提演藝事業。突破瓶頸需要努力,更需要一點天賦,以及一點天時地利人和。
當發現事态失控的時候,完美主義者傾向于給自己套上一個完美的面具,盡力讓大家認可面具的完美,而不是去解決問題。
這可能才是孫俪真正的問題所在。作爲一個依賴秩序的完美主義者,她解決問題的方式是收斂的,内縮的。不是去直面問題,而是縮回到一個安全的殼裏。
你能感覺到她把自己藏在一個 " 假面具 " 後面了。她現在的一切努力,已經偏離了軌道——
不是讓自己變得更好,而是兢兢業業地維護這個假面具,讓大家的評價變得更好。這讓她現在的一切行爲都顯得非常擰巴。
人生就是無法盡善盡美的。苛求完美,反而讓自己陷入更大的失落和遺憾的怪圈。
《衆聲》裏,孫俪提到丁黑導演說了一句話點醒了她。
丁黑說的這句話是 " 大成若缺 "。
一個人,一種事情,一種生活,永遠沒有完整的、圓滿的狀态。完美代表着沒有驚喜,也沒有生命力。
在這個所有人都在追求 " 完美 " 的世界上,最有意思的一點是:" 不完美 ",恰恰是一個人最大的魅力所在。
譬如郝蕾。你不能說現在的她有多美,演技有多好,甚至代表作能想起來的都寥寥。可是她就是有一種奇怪的魅力,愛她的觀衆,十年前和現在都不少。
細想,這種魅力,可能來自于那些真實和随性呈現出的舒展。
她胖了但她不掩飾,她不紅但她不苛求。
她也不演無瑕疵大女主,她所有角色都是有缺點,有瑕疵的。這些缺點和瑕疵的角色,反而成就了她的魅力。
希望孫俪真的能卸下一點 " 完美 " 的負擔。要知道人生本來就前途莫測,未知才是必然。
用不着被所有人認可,沒必要當什麽都正确的 " 人生赢家 "。說到底 " 圓滿 "" 正确 " 不是個必需品,讓自己過得舒服才是。
某種意義上,她能不能突破自己的瓶頸,就看她能不能忘掉那個 " 安全的 " 框架,把關注點真正放在 " 自己 " 身上,尊重那些粗糙、不完美,卻有生命力的毛邊。
過于追求 " 安全 "" 正确 ",不過是給自己畫地爲牢。何況安全和正确,本來就是無聊無趣的代名詞。
對孫俪來講是,對普通人來講也是同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