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體會到什麽是 " 前人拔樹,後人暴曬 "。
最近接連幾起造假事件被曝光,本以爲這些事件至多會讓高校對中國學生的材料審核更爲嚴格,但沒想到,造假之風竟直接堵死了一條國際生的升學之路。
近日,澳門大學宣布因政策調整,自 2025/2026 學年起,将暫停招收内地非高考學生的本科入學申請。
這也意味着,凡是内地戶籍學生,将無法再通過 A-Level、AP、IB 等國際課程體系成績申請澳門大學,即使是香港 DSE 或境内學校的 OSSD 體系也都被排除在外。
高考成爲了内地學生通往澳門大學的唯一 " 獨木橋 "。
國際生的升學路越走越窄
澳門大學從 2021 年起接受内地非高考生直接申請本科課程,包括現正就讀内地或海外學校持國際課程成績(非高考成績)或持公開考試成績的内地戶籍高中應屆畢業生。
對于不同的國際課程體系,澳門大學有具體的分數要求。例如:
SAT 成績需達到 1190 分及以上(以 1600 分爲滿分标準);
ACT 成績需達到 24 分及以上;
A-Level 考試需要至少 3 門 AL 科目成績(不含中文 / 英文);
IB 要求完成 " 大學預科國際會考證書 " 課程,并取得證書資格。
另外,還需滿足基本的英語能力要求。托福需 79 分及以上,或雅思總分 6.0 及以上,且各單項成績不低于 5.5 分。
整體來看門檻不算高,不少學生甚至将澳門大學視爲一所 " 保底校 "。
相比之下,通過高考成績申請澳門大學的門檻卻高得多,
學生需達到所在省市的本科第一批錄取分數線以上;
外語語種必須爲英語,且同年高考之英語科成績須達 110 分或以上(以英語單科 150 分制計算,其他計分制将以此比例調整)。
一直以來,國際課程是很多内地學生想要 " 逃離 " 高考申請港澳高校的一條 " 捷徑 "。
随着非高考生的申請路徑被堵上,2025-2026 申請季開始澳門大學隻能通過高考這條獨木橋。
這一變化對目前準備國際課程申請澳門大學的學生簡直是晴天霹靂。
爲什麽遭殃的是國際生
澳門大學針對内地非高考生的招生政策實施不過三年,第一批學生尚未畢業,就已匆忙取消了這一政策。
不少人猜測,這一調整背後可能與澳門大學對非高考生的學術表現存疑有關。
雖然目前暫未得知,澳門大學招生政策改變的具體原因,但可以确定的是,近年來頻繁曝光的港澳高校造假事件是一個重要導火索。
近年來,保錄取和僞造學曆的黑色産業鏈在留學市場上屢見不鮮,其盛行的背後,不僅是黑中介的推波助瀾,也暴露出港澳高校申請流程中的漏洞。
一般情況下,内地學生的學曆真實性可通過 " 中國高等教育學曆認證 " 服務核實,包括核查簽證、出入境記錄以及學校資料。
港澳地區高校在錄取内地學生時,也會借助該系統确認内地畢業證書的真實性。
但是最近頻頻爆雷的事件中,造假的大多數是自诩海外學校的學生。
港澳地區高校基本都是申請審核制,由學生自行寄送成績單和申請材料,這背後就有很多可操作空間。
因爲核實海外學曆通常耗時較長,甚至有些海外學校對認證郵件完全不回複。
這一信息滞後和盲區被不法分子鑽了空子。無論是中介僞造,還是自己 P 成績單等材料的造假行爲都已經有新聞曝光。
比如,海外大學通常以全英文授課,因此入學時的語言要求如托福或雅思可能被免除。
部分港澳高校也沒有強制要求畢業證明或成績單由畢業院校通過官方郵件提交,學生可自行郵寄紙質版本。
正因如此,近年來港澳高校不得不采取更多審查措施。
最近就有學生收到香港中文大學的郵件,要求申請人提供紙質的雅思成績單。
但是審查每一份申請人的材料也給學校帶來更大的壓力,他們必須要在短短的申請季内審核材料,無疑加大了招生官的工作量和壓力。
澳門大學通過統一要求高考成績作爲唯一錄取标準,一方面借助學信網的認證能力,精準核實學生的成績和身份。
另一方面,這種方式有效避免了申請材料造假的可能性,同時大大簡化了學校的審核流程,節省了大量人力成本。
高考作爲全國統一考試,标準明确、選拔公平,以其成績作爲錄取依據,不僅減少了争議,還能篩選出具備學術能力的優秀學生。
雖然這一政策對國際課程的學生來說顯得不近人情,但從高校的角度來看,這是一種務實且高效的解決方案。
造假的代價
這一事件再次刷新了大家對學術誠信的認知,同時也用一種很 " 現實 " 的方式告訴我們:不誠信行爲的代價可能比想象中更沉重!
在澳門大學調整政策後,不少原本計劃用 DSE 成績、IB 成績、A-Level 成績等國際課程成績申請的學生受傷最深。
他們中的很多可能早已爲這些課程體系投入了大量時間與精力,如今卻無緣這一升學路徑。
但對高考生來說,這或許是個意外的利好,未來澳門大學可能會面向内地高考生提供更多名額。
而且報讀澳門大學并不影響報考内地大學志願申請及錄取。
至于澳門科技大學、澳門理工大學和澳門城市大學等澳門高校,乃至香港地區的高校是否會效仿澳門大學的做法,目前還不得而知。
但是高考作爲全國範圍内最具公信力的選拔方式之一,成爲更多港澳高校招生政策的參考依據的可能性也非常大。
這一政策調整或許隻是一個開端。造假、保錄取的鍋,終究還是全部中國學生來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