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藍字 "TMC 動力 " 關注我吧。
廣汽三菱一封給全體員工的信,讓其登上了熱搜,這或許是三菱汽車曆史上最受中國用戶關注的一次,隻可惜這也宣告廣汽三菱即将正式退出曆史舞台。
合資車企曾經被稱爲跨國車企的代工廠,在自主品牌向上和電動智能化的背景下,部分合資車企解散、出售,還有成爲了自主品牌的代工廠,真是時代的巨大反差。
由于全新車型歐藍德銷量不佳,位于湖南長沙的廣汽三菱工廠持續處于停産狀态,股東雙方需提供 18.84 億元的資金來支持其正常運作,如今三菱或許會成爲又一個退出中國市場的跨國品牌。
雷諾 - 日産 - 三菱聯盟在中國市場風雨飄搖,雷諾和三菱在中國市場毫無存在感,而東風日産僅靠一款軒逸吊命,真是同病相憐的難兄難弟。
相比廣汽菲克長沙工廠的一地雞毛,廣汽三菱被廣汽埃安接盤,或許不是廣汽埃安的第一選擇,卻是廣汽三菱唯一也是最好的選擇。
雖然還未正式公布,我們了解到埃安的項目組已經正式進駐廣汽三菱,準備将這座 20 萬産能工廠改造成爲其第三工廠。
據我們收到的最新消息,内部代号爲 "ACS 項目 " 的廣汽埃安第三工廠已經正式啓動,廣汽三菱生産線的改造已經開始。
沖壓、焊接、塗裝和總裝車間的相關招标工作已經告一段落,比如濟二中标沖壓機改造、北鬥負責焊接生産線改造、五洲大氣社負責塗裝生産線改造、彌榮負責總裝機能線及檢測設備改造,新工廠将在 2024 年初正式投産。
與此前接收原廣汽菲克廣州工廠不同,除了現成的工廠、生産線和員工之外,埃安有望同時拿下廣汽三菱投資 6.7 億元建設,擁有造型試驗室、EMC 試驗室、新能源試驗室、綜合試驗室、試制車間和科研樓的研發中心。
自研電動智能汽車生态、雙品牌和兩地生産,對于埃安來說,沒有一件事情是容易的,而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原本就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從率先發布純電專屬平台、打造純電動汽車專屬工廠,再到新能源汽車銷量位居中國前三,埃安成功打造了中國汽車轉型升級的成功模闆。
AION S 和 AION Y 持續引領細分市場,埃安旗下高端豪華品牌 Hyper 昊鉑的首款量産車型——昊鉑 GT 剛剛正式上市,也啓動了出海計劃,以雙品牌、雙工廠和雙市場全力推動 IPO 上市計劃。
埃安 2023 年的産銷量目标爲 60 萬輛,全新建設的第一工廠和改造原廣汽菲克廣州工廠而來的第二工廠,标準年産能爲 40 萬輛,以埃安翻倍式的銷量增長速度,現有兩座工廠将無法滿足埃安 2024 年的發展規劃。
據悉,埃安計劃到 2025 年實現百萬輛産銷量規模,接盤廣汽三菱成爲其第三工廠,可以消化廣汽集團過剩的燃油車産能,還能在快速增加産能的基礎上,增強研發能力。
中國汽車 2023 年上半年累計零售銷量爲 952.4 萬輛,同比增長 2.7%,自主品牌市場占有率上升至 50%;新能源車上半年零售銷量爲 308.6 萬輛,同比增長 37.3%,其中自主品牌 6 月新能源車滲透率已經提升到 58.8%,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
以 AION S 和 AION Y 兩大系列車型爲主力,埃安 6 月份銷量繼續超過 4 萬輛,同比增長 86.7%,2023 年上半年累計銷量 209,336 輛,同比增長 109%,位居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第三。
作爲中國第 2000 萬輛新能源汽車的代表車型,昊鉑 GT 的正式上市和交付,開啓了埃安 5 萬輛月銷量的新目标,60 萬輛年銷量的目标指日可待。
完成埃安和昊鉑雙品牌布局之後,埃安以泰國市場爲開端,建立東南亞總部和首座海外工廠,正式開啓出海之旅。
再見三菱,你好埃安!
在昊鉑 GT 上市發布會的群訪會中,埃安總經理古惠南說過,中國車企好不容易在新能源車賽道有引領世界的機會,大家應該珍惜中國汽車工業每一個在世界上的領先和進步。
中國汽車工業的崛起充滿艱難險阻,從跨國車企一手掌控,到如今自主品牌向上,以及在電動智能汽車市場的絕對主力,這正是自主車企果敢和自信的表現。
中國汽車市場從此不再有合資和自主之分,能否深度了解并及時響應用戶的需求,推出高價值的産品,這才是車企的劃分标準。
全文結束!
如果覺得寫得還行,點個贊或者 " 在看 " 吧。
有不同意見或其他想法,發個評論一起交流。
由于公衆号規則修改,還請給我加個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