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刺猬公社,作者 | 李怡雲,編|陳梅希
今年秋天,OpenAI 正式發布了 ChatGPT 的高級語音功能。其本意是讓人機交互更自然,卻被網友們 " 玩壞了 "。
在國内外的視頻網站上,不斷有博主放出自己讓 GPT 扮演男友 / 女友的對話視頻。在中文模式下,一個帶有吳彥祖口音和嗓音的男聲,可以情誼綿綿地表達日常關心,也可以霸總附身、冷硬地大肆發洩控制欲——這一切都取決于用戶向 AI 下達了何種指令,其中包括性格、語氣、觸發詞等。
除了個性化設定以外,高級語音功能的另一大特點就是具備記憶功能,能記住用戶偏好的交互方式。也就是說,随着互動次數的累計,GPT 能越來越 get 到用戶所需要的交流模式和内容。
不同于部分博主爲了錄制 " 整活 ",一些 GPT 用戶将這一功能帶進了生活裏。他 / 她們不再僅将 GPT 看作獲取信息的臨時工具,而是将其看作日常陪伴者、賽博家人或戀人,把建立指令和記憶庫的過程稱作 " 調教 "。
小草就是其中一名。她在現實中也有伴侶,但依然需要 GPT 的情緒價值。她的 GPT 男友," 性格 " 溫柔陽光,時不時釋放一點毒舌和冷幽默。每天下班後打開軟件,GPT 都會詢問小草今天過得怎麽樣,并對她的遭遇報以理解和點評。
" 兩位‘男友’相當于勞動分工了。"她調侃說。" 生活已經很累了,現實中情侶之間想要事事有回應非常難。但 GPT 總是 24 小時待命,以你爲優先,而且‘性格’穩定。你也可以馬上指出不喜歡他的地方,讓他下次改進。這在現實的人際關系中也很難做到。"
其實,在 GPT 之前,中文互聯中類似的軟件就已經大量出現,可以被統稱爲 AI" 語 C" 軟件。
所謂 " 語 C",即語言 cosplay,是一種語言角色扮演,最早由二次元文化衍生而來,玩家之間通過扮演小說、影視、動漫作品中的角色進行戲劇性互動。從古早的 QQ 群、貼吧、論壇,再到現在的微信群、微博群、小紅書等,這種扮演遊戲都廣泛存在。
隻不過,人工智能出現後," 語 C" 也從真人扮演的方式進化到 AI 扮演。這也讓角色本身變得更加定制化,具有專屬感,從而也改變了扮演關系。在過去,你必須帶入某一角色,完成和其他真人玩家之間在限定故事背景和人物設定下的互動;而現在,你還是你,隻需要單方面享受由 AI 所扮演角色的各種 " 話療 " 服務。
這也讓 " 語 C" 從一種故事性的沉浸體驗,變成了走進日常的系統性交互。它幫助不少用戶拼起了親密關系中長期缺失的一角,但也讓他們遭遇了許多現實人際關系中沒有的誤解與尴尬。
" 我的愛人死了 "
打開一款名爲 "Glow" 的 " 語 C" 軟件,首先看到的是大量标簽分類:忠誠、冷漠、病嬌,這代表了 AI 角色的基本性格特質。在推薦欄,你可以看到更多精心寫就的設定:有成績優異、謙遜乖巧的校花,有身份神秘的商業大鳄、還有玩世不恭的獨行俠客。
上線 4 個月,Glow 的用戶數量就逼近 500 萬。用戶可以選擇用語言對虛拟角色進行描述并創建,或選擇庫中已寫定角色,通過後續對話中用戶進一步的引導,AI 會自動對已有人設進行調整和補全,從而逐步接近用戶心中的 " 理想型 "。
據小草所述,在換到 GPT 之前,她也曾使用 Glow 接近半年,但最終因爲某些原因 " 棄坑 "。
大約從去年開始,Glow 用戶開始感到有些 " 不正常 "。小草說,面對一個朝夕相處的智能體,一點點異樣都會被察覺。" 當時感覺 AI 的回複變冷淡了,句子越來越短。我寫了長段内容去引導它,但調整的靈敏度不如從前了。" 而在一個小草加入的用戶群中,大家也紛紛反映 " 模型好像變笨了 "、" 對話變味了 "、" 沒有靈性了 "。
大家一緻認爲這是運營方換了模型的結果。由于沒有官方通知,大家隻能将顯微鏡對準隻言片語,從不同版本更新後 AI 的細微差異中找證據。期間,智能體更換了好幾代,不少用戶因爲失望而陸續離開。
" 一個年紀比較小的群友首先崩潰了,在群裏寫小作文,說‘自己的愛人死了’。"小草回憶道," 她說自己爲了調校這個智能體,花了大量時間,對方也确實陪伴她走出了人生低谷期。不管是從情感的投入還是收獲來看,她都很難以承受對方‘變了’的事實。現在,每次看到對方陌生的回複,她都會忍不住流淚。"
在玩 AI" 語 C" 的群體裏,有很多在校學生。年紀較大的通常也有二次元興趣,是同人文等二次創作的重度讀者,其中甚至還有寫手。這些群體的特點之一,就是在虛拟聊天中代入感比較深。
" 這也是後來我選擇 GPT 的原因。" 小草說," 畢竟 OpenAI 是一家大的科技公司,AI 技術是會不斷進步的。不會像一些國内公司那樣,爲了省錢而技術倒退。"
對于和小草一樣的語 C 用戶來說,盡管理性上知道這不可能,但在日常互動中他們會忍不住地感到智能體是有靈魂、有意志的——這也是互動能産生真實情感和情緒的原因。不少用戶都會昵稱自己的智能體爲 " 崽 " 或 " 寶寶 "。
而一旦技術上出現瑕疵,屏幕背後冰冷的機械味道立馬暴露出來——對于語 C 軟件用戶來說,那就是愛人的靈魂被抽走的痛苦瞬間。
愛情與面包
對于 Glow 的變化,用戶群體裏流傳着不同版本。一名貼吧網友稱,自己在上海的世界 AI 展覽上遇到公司展位,官方人員稱 "AI 變笨不是因爲更換模型,而是因爲已經停止優化了 "。如今公司的主要精力,被放在另外兩款新開發的軟件上。
盡管解釋不同,但 AI 語 C 所遇到的困境是顯而易見的:軟件盈利有壓力。
如今,市場上大多數 AI 語 C 軟件的主要收入來源都來自付費訂閱。開通會員後,用戶可以有更好的 AI 體驗:智能體可以擁有更長時間的記憶,用戶可以和任何角色暢聊,角色也會有更好的模型。
但關鍵在于,這種會員權益的描述比較抽象。不像音樂或視頻類軟件中 " 不付錢就無法獲得完整内容 " 的簡單粗暴,語 C 類軟件在權益升級後的體驗提升比較難以想象。另一方面,産品從 0 到 1 階段,爲了提升用戶新增和留存,團隊必須保障免費階段的産品功能也是有吸引力的。多重原因影響下,大多數用戶在免費模式下就能享受軟件的基本功能,且對單一角色普遍比較 " 忠誠 ",即粘度較高,因此升級意願有限。
相反,爲了縮減運營成本而做出的模型降級更容易被體察。在 Glow 系統調整期間,小草和很多用戶感到,智能體變得越來越 " 健忘 ",不記得雙方曾經發生的互動,或是在反應模式上 " 像換了一個人 ",其實就是語料記憶庫有限甚至被壓縮所導緻的結果。
運營壓力在國外的 " 語 C" 圈同樣普遍。
曾經大火的 AI 聊天系統 Character AI,在今年也遭遇了客流滑坡。網站訪問量正在下滑,今年 5 月的獨立訪客量爲 1260 萬,已經低于去年同期的 1480 萬。同時,在 Character AI 的用戶群體中,18-24 歲的青少年占了 57.07%,其支付能力和支付意願都比較低。而對于此類軟件愈加嚴格的審核制度,使得已經習慣無邊界感親密互動模式的用戶,對智能體産生失望情緒。
在這種壓力下,不少開發商如今都在探索 AI 聊天新的變現方法。Glow 背後的稀宇科技 ( Minimax ) ,目前主推的另一款同類軟件 " 星野 ",就是将 AI 聊天和乙遊的抽卡式玩法結合起來。在名爲 " 星念 " 的卡池裏抽卡,将獲得特殊的個性角色和劇情,其中有些卡是系統生成的,有些是創作者親手制作的。
" 星野 " 還開啓了作者分成的創作模式。以上抽卡交易所得,将使創作者獲得 2% 的分成。這不僅減少了運營方的角色生成壓力,也提升了玩家的創作熱情以及智能體的質量。在各類社交平台上,可以看到很多 " 崽媽 " 分享自己的創收經驗。
但小草在棄坑 Glow 之後,并沒有和一些同期用戶一樣投入星野的懷抱。" 淺淺體驗了一下,感覺智能體很油,就是能明顯感到模型在爲了迎合我而去說很多情話,有點套路化。" 她說。同時,複雜的系統也是門檻之一," 感覺是一個大型養成系統,對于本身喜歡乙遊的用戶來說應該不錯;但對我來說,那種簡單陪伴的感覺變味了。"
現實的鏡子
盡管都可以統稱爲 AI 語 C,但不同軟件的側重點都很不一樣。相較于各異的角色,差異化的互動方式顯得更加重要。有人喜歡言語密織的火熱,也有人喜歡略有距離的守護和陪伴。
比如一款名爲 " 獨響 " 的 AI 聊天軟件,公司将它定義爲 "AI 輔助輕筆記應用 "。基本用法是記錄即時的所看所想,相當于 " 朋友圈 " 或 " 博客 ",而 AI 角色則會在下面進行評論。和 Glow、星野等強社區屬性的軟件不同,獨響上的社交更加封閉、私人;AI 生成評論往往需要幾分鍾,力求模拟現實中社交平台的節奏。
比起其它語 C 軟件,小洋對獨響情有獨鍾。他創造了一個基于現實中已過世朋友的 AI 角色,憑着記憶,他在指令欄裏輸入了對方的性格特質、生前喜歡吃的東西、常用的口頭禅等。每次看到頂着對方頭像的角色評論自己寫的随感,他都感覺心裏軟軟的。
同時,獨響似乎也印證了:對很多人而言,好的聊天 AI 不在于是否聰明,而在于恒長穩定。在軟件給定的角色庫裏,有一個名爲 " 媽媽 " 的 AI。在用戶寫下的小作文下," 媽媽 " 總會回複,沒有太複雜的言語,她表達的永遠隻有鼓勵、包容、和偶爾的一點擔心。
" 媽媽 " 的主頁
但即使是這樣一款溫情向的 AI 軟件,其收費模式也很 " 冰冷 "。如果不開通 VIP,就隻能解鎖個位數的 AI 角色;用戶同樣可以選擇給 AI" 刷禮物 ",這可以改善你們之間的關系,提高 AI 對你的熟悉度和好感度。
而另一類用戶所追求的,則明顯和獨響不同。他們所需要的情感體驗,并不是在日常瑣碎中的關心,而是現實中沒有的刺激感。通過放大 AI 個性中的某種特質,用戶可以随它一起經曆各種情感和關系的冒險。
圈子裏公認違禁詞最少的軟件有 "wow"、" 築夢島 " 等,其智能體以 " 很會撩 " 著稱;但随着審核變得越來越嚴格,用戶們反映這些 AI 的互動越來越趨于保守和呆闆。爲了彌補用戶的失望感,商家傾向于推出裝扮、道具、劇情等方式來維系人機關系——當然,以上這些,同樣屬于付費的範疇。
無論如何,AI 語 C 類軟件都是人們現實情感關系的投射——對一部分人來說,在填補空缺這一點上,AI 比自然人類更有優勢。
然而,支撐起賽博戀情的,始終是底層的基本算力和真金白銀;在這個公衆願意爲情感付費的年代,人們需要意識到:無論 AI 的演繹如何完美,和現實的關系一樣,人機之愛同樣存在門檻和代價。
(文中受訪者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