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學裏有講到,氫氣與氧氣結合産生化學反應最終生成水。将氫氣作爲動力能源,汽車能夠實現 " 零排放 ",這就是豐田 Mirai 驅動的工作原理;豐田 Mirai 于 2014 年誕生,是世界上首批量産的氫燃料電池車,第二代車型在 2020 年完成了升級,在 2020 東京奧園會和 2022 北京冬奧會都有參與接待工作。第二代 Mirai 在各個維度都進行了升級優化,性能、質感、安全性都得到了較好的提升,今天我們就近距離地體驗一番第二代 Mirai。
動力有條不紊駕乘舒适
第二代 Mirai 使用了全新的燃料電池系統,綜合性能更好、機械結構體積更小、續航能力也更加實在。第二代 Mirai 的燃料電池系統由燃料電池、燃料電池升壓轉換器和動力控制單元組成,其實就是氫氣與氧氣反應的過程中産生電能,系統将這些電能傳輸給驅動電機使用,從而驅動汽車行駛。
第二代 Mirai 的燃料電池的體積功率密度達 5.4kW/L,最高功率 128kW。上一代車型的燃料電池升壓轉換器的動力 MOS 電子晶體管使用矽(Si)材質,而第二代 Mirai 使用碳化矽(SiC),傳輸的損耗更小、通斷的動力更快捷。
基于 TNGA GA-L 平台打造,第二代 Mirai 的空間布局同樣得到了不錯的升級,前置後驅的布局讓其保持了 TNGA 架構寬車身、低重心風格,前後比重 50:50。其中,儲氫罐的數量也由上一代的 2 個增加到如今的 3 個,放置在中央通道内、後排座椅下方以及後備廂下方。
第二代 Mirai 的驅動電機布局在後軸上,最大功率 134kW ( 182PS ) ,最大扭矩 300N · m,最高時速可達 175km/h;與其匹配的是全新的锂離子電池,效率更高、重量更輕、體積更小,官方稱标準版續航達 750km,高配版續航達 850km,可實現充氫氣 3min,行駛 781km(NEDC)。
不過,由于國内加氫站的産業還在成長階段,大部分的加氫站隻能加 35Mpa 的氫氣,而 Mirai 的官方标定則建議在 70Mpa,兩者有着較大差距,所以我們這台試駕車在 " 滿氫 " 狀态表顯續航隻有 432-485km 左右。
談到駕駛感受,第二代 Mirai 給人最大的印象就是佛系與沉穩,行駛起來有着 C 級車甚至 D 級車的優雅與寫意。電機能夠爆發出 300N · m 的最大扭矩,不過對于 1.9t 的第二代 Mirai 來說,推重比并不理想,當然在起步階段,第二代 Mirai 由動力電池提供驅動力,還算比較輕松。
正常行駛的工況下,第二代 Mirai 由燃料電池系統提供動力,駕駛感受與純電動汽車差别不大,沒有了内燃機的噪聲,剩下的就是甯靜與恬适。前面提到,由于動力輸出比較佛系,第二代 Mirai 最佳的打開方式是悠哉悠哉地駕駛,享受當下的舒适與平順。
在加速過程中,除了有燃料電池系統的動力之外,驅動電池也會提供一部分的動力,以便更好地提速。起步、提速甚至是急加速,第二代 Mirai 的表現都比較不錯,能夠做到動力流暢、輸出有條不紊。不過在轉向、變道、掉頭的情況下," 大車感 " 就有所呈現,幸好第二代 Mirai 采用前置後驅的布局,儲氫罐又布局在車身的中間位置,使得其重量分布比較均衡,轉向和行駛的穩定性不錯。
第二代 Mirai 的操控屬于沉穩型,其轉向并沒有很濃的 " 電子味 ",阻尼比較細膩,轉向手感不錯;轉向力度少少偏重,能夠提升高速行駛的穩定性。同樣表現沉穩的還有兩個踏闆,其中加速踏闆也是偏重的設定,頗有運動型的味道,制動踏闆的腳感相對偏輕,但依舊有沉穩的味道。
第二代 Mirai 提供了 ECO、NORMAL、SPORT 共 3 種駕駛模式,老實說這 3 種的駕駛模式區别并不大,就是運動模式下,起步階段的動力會迅捷一些,其他工況下的表現都是如開頭所說的 " 佛系 ",也許是第二代 Mirai 體量的緣故,其動态表現需要符合車型的定位。
前面提到,第二代 Mirai 基于 TNGA GA-L 平台打造,同平台的還有雷克薩斯 LS、LC 等車型,可見第二代 Mirai 的定位之高,因此它也在一定程度上繼承了雷克薩斯 LS 的底盤性能,采用前 / 後多連杆的懸架結構,面對颠簸的路面,第二代 Mirai 都能夠處理幹淨,濾振比較細膩。不過我們這台試駕車在 100km/h 巡航的時候,會産生一些不明原因的振動,或許是輪胎動平衡的問題,亦或許是 100km/h 左右的時速引起某些部件共振的問題。
全新燃料電池系統工作時的噪音非常小,再加上全方位的隔音設計,使得第二代 Mirai 擁有較爲出色的隔音降噪水平,在嘈雜的城市當中關上車窗,車廂立即安靜下來。沒有的内燃機的噪聲之後,人的聽覺對環境噪聲、胎噪以及風噪都特别敏感,而第二代 Mirai 的隔音并沒有令人失望,隻有在高速巡航時才會有略微明顯的風噪傳入車廂,試駕當天是下雨,雨水擊打車窗的聲音也能被較好地隔絕。
SILENT DYNAMISM 理念設計
相比第一代車型,第二代 Mirai 的定位以及造型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第一代 Mirai 的造型設計可爲相當超前,定位爲類似普銳斯的緊湊型家庭轎車,不過外界對此造型并沒有太買賬。來到第二代車型,整體的設計更有親和力,更容易讓消費者接受,其定位也直接變身爲傳統日系豪華轎車。
盡管第二代 Mirai 的造型親民了不少,但其設計也屬于較爲新穎的一類,修長的車身顯示了其豪華的定位,采用 "SILENT DYNAMISM" 理念設計,出挑的前大燈一直延伸到輪眉中間,超長的發動機蓋把乘員艙往後壓縮,這種布局現在看來可以說是任性的,再加上性感的轎跑式大溜背,簡直令人挪不開眼睛。
第二代 Mirai 前臉采用豐田家族的 X 型設計,下方碩大的梯形進氣口爲全新燃料電池系統提供新鮮的空氣,橫向設計元素采用槍灰色塗裝,前唇搭配了鍍鉻裝飾,整體比較協調、高級。值得一提的是,空氣被集成在進氣口的催化劑型過濾器過濾,捕獲三氧化硫、一氧化二胺以及 PM2.5 顆粒物等。
從前臉看,第二代 Mirai 與凱美瑞頗有相似之處,同樣是 " 大嘴 " 設計,兩側的大燈都比較修長,不同的是,第二代 Mirai 采用分體式大燈設計,上方爲日行燈以及遠近光燈,下方爲轉向燈,雖然分體式設計在時下比較常見,但出現在豐田的車型上就比較意外了,可見第二代 Mirai 設計之大膽。
第二代 Mirai 長度将近 5m,軸距超過了 2.9m,妥妥的是龐然大物,不過從設計布局來看,前排位于車輛的中間位置,留給後排的空間并不算太充足,而且後排還布局了儲氫罐、電機、電池等,不過總體而言,第二代 Mirai 的設計還是比較吸引人眼球的,優雅的溜背讓其展現出這個時代已不多見的舒展之美。
第二代 Mirai 用上了貫穿式尾燈設計,雖然整體的造型并不算出彩,但線條貼合車身的弧度,效果比較和諧、整體性很好,點亮之後有一定的辨識度。
進入第二代 Mirai 的車内,可以感受到濃濃的 " 雷味 ",與雷克薩斯 ES 的内飾設計如出一轍,不同的是,第二代 Mirai 的内飾除緞面鍍鉻裝飾外,還全新開發出紫銅飾件,柔軟材質和金屬感裝飾物搭配,營造溫馨且富有現代感的内飾空間,整體更有豪華感,材質也更加豐富。
方向盤采用豐田最新樣式,手感比較出色,多功能按鍵的操作邏輯與豐田其他車型的一緻,左邊按鍵負責儀表,右邊按鍵負責中控屏的多媒體系統和駕駛輔助系統。
既然是 TNGA 架構的車型,第二代 Mirai 也用上了最新的液晶儀表顯示樣式,8 英寸 TFT 彩色儀表能夠顯示豐富的行車信息,如平均能耗、能耗實時情況、主動安全系統等等。另外,第二代 Mirai 還配備了大型彩色擡頭顯示器,可以将必要的行車信息(車速、導航線路、車道偏離預警等)投射在駕駛員前方視野處。
第二代 Mirai 全系标配 12.3 英寸中央顯示屏,提供導航、收音機、藍牙音樂、百度 CarLife 等功能,當然空調系統的調節參數(溫度、風量、座椅加熱 / 通風等)都可以顯示,不過沒有用上豐田最新的車機系統,略顯可惜,界面 UI 比較老舊,讓人提不起興趣。
第二代 Mirai 在前排布局了手機無線充電功能,但體驗并不好,底部的防滑設計做得不夠到位,而且充電感應的靈敏度有待提升,還不如中央扶手箱内的兩個 USB 充電口好使。
全系标配 JBL 音響系統,試駕全程我們都聽流行和搖滾音樂,整體的感覺挺不錯,音色比較好,低音也比較沉和勁。
第二代 Mirai 采用全真皮座椅,座椅造型比較貼合身體,支撐比較到位,主副駕都支持電動調節、座椅通風加熱,不過坐墊較短,對大腿的承托并不到位。
後排座椅的材質與前排一緻,不過由于中間地台凸起比較厲害,後排可以看作是兩座布局。後排配備獨立的空調系統,座椅支持通風 / 加熱功能,還提供了把手、後排遮陽簾以及 USB 充電接口等,配置還是比較齊全的,不過後排空間則比較緊湊了。
由于驅動電機、電池以及儲氫罐等布局在後軸上,後備廂容積受到一定的影響,但幸好第二代 Mirai 的車型足夠大,其後備廂依舊保持了不錯的容積水平。
總結
第二代 Mirai 在設計、定位、配置、性能以及安全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升級,但由于目前氫能汽車的産業還在緩慢發展當中,技術還不算很成熟,因此設計與功能之間的拉鋸戰依舊熱烈。因此,在我看來,第二代 Mirai 的到來更像是豐田向我們展示它在氫能汽車方面的研發與實力,随着相關政策的配套與落地,相信氫能汽車将會迎來産業升級和高速發展,咱們拭目以待吧。
(圖 / 文 / 攝:太平洋汽車 黎嘉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