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正站在曆史的十字路口,公共政策正面臨重大抉擇。
最近股市持續陰跌,指數創新低;房地産銷售大幅下滑,金九銀十成色不足,深圳、杭州、南京、北京等熱點城市房價也出現了不同程度下跌;人民币彙率 7.3,北上資金持續賣出。
經濟、股市、樓市、彙率等持續低迷," 資産負債表衰退 " 讨論喧嚣塵上,對投資者信心打擊不小。前段時間去廣東、浙江出差,企業家普遍感到迷茫。當下要防止出現悲觀情緒蔓延和負反饋。
國難思良将,時艱念铮臣。拿什麽來拯救你,我親愛的中國經濟?
百年未遇之大變局,這幾年,确實我們偉大的祖國面臨複雜嚴峻的内外部挑戰:2018 年貿易摩擦,2020 年疫情,2021 年房地産大拐點,2022 年疫情反複,2023 年初經濟短暫恢複後再次持續放緩影響着億萬民衆的生活。
每個人心中深藏着焦躁和不安,經濟複蘇的春天還會來嗎?
作爲一名普通的經濟學科研人員,位卑未敢忘憂國,做了 20 多年經濟形勢分析,之前建言過 " 新基建 "" 放開三孩 "" 新能源 "" 放開經濟活動 "。
悲觀者正确,樂觀者前行。我是一名不可救藥的長期理性樂觀主義者,因爲我們對這片土地愛的深沉。沒有人可以靠做空自己的祖國緻富,越是在關鍵時刻,越要和她站在一起。頂部靠理智,底部靠信仰。
近期深感:當務之急是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政策劑量要足夠大,大力提振信心,凝聚共識,複蘇經濟,一掃陰霾,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全力拼經濟。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
7 月 24 日以來,宏觀政策全面轉向友好,活躍資本市場,優化房地産市場調控,貨币政策降息降準,隻欠财政政策發力,現在以萬億國債發行爲标志,财政政策轉向實質積極,拉開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序幕。
經濟史告訴我們,古今中外,經濟發展好的時候都有一個基本特征:放水養魚,與民休息,減輕稅負,尊重常識,問題導向的實用主義。
我深信,隻要我們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和第一要務,全力拼經濟,出台力度足夠大的大規模經濟刺激措施,提振民營經濟信心,活躍資本市場,促進房地産軟着陸,堅定不移的以經濟建設爲中心,中國經濟有望重新引領全球。隻要我們尊重科學,實事求是,共同努力,深信曙光就在前方!
一、當務之急是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政策劑量足夠大,大力提振信心,凝聚共識,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全力拼經濟,重啓複蘇,中國經濟有望重新引領全球
經濟學有一個著名的 " 隧道效應 ",就是當你開車進入隧道以後,如果在黑暗之中,車子長期停滞不前,你就會變得心情越來越不好甚至沮喪。但是,如果車子能夠動起來,即使緩慢的開始移動,能夠看到隧道盡頭的光,人的心情就會好起來。
從經濟學上講," 隧道效應 " 就是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發展是硬道理,一定要通過發展實現經濟增長,實現就業,讓民衆看到未來的希望,但是一定不能停滞不前,更不能倒退。如果經濟增長持續放緩,各種問題和風險就會暴露甚至激化。
今年初經濟疫後短暫反彈,随後 4 月以來持續下滑。最新公布的 9 月數據顯示,消費、基建投資、PMI 等有所恢複,但房地産銷售投資、出口等大幅負增長,經濟出現短暫築底,但基礎很不牢固。
數據顯示,三季度 GDP 同比 4.9%,二季度爲 6.3%;9 月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當月同比 2.4%,接近零增長;房地産開發投資當月同比 -18.7%,房地産銷售面積同比 -19.8%,房地産銷售金額同比 -19.2%,均是大幅負增長;9 月出口(以美元計)同比 -6.2%;消費和基建投資略好,9 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 5.5%,8 月同比 4.6%;9 月基建投資(不含電力)當月同比 5.0%,8 月同比 3.9%;值得注意的是,9 月 PPI 同比 -2.5%,連續幾個月負增長,表明很多工業企業處于虧損狀态。
7 月 24 日會議以來,國家出台了一系列降息降準、活躍資本市場、優化房地産調控、提振民營經濟等政策,經濟出現了止跌企穩迹象,但是經濟增速仍然較低,回升乏力。而經濟數據的背後是就業,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命運,穩增長才能穩就業。
因此,當務之急是推出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政策劑量足夠大,大力提振信心,凝聚共識,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重啓複蘇,全力拼經濟。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是應對美國戰略遏制、推動國内經濟結構轉型、實現人民美好生活的根本,隻有在發展中才能化解各類風險。
過去壓制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的主要是四大因素:美聯儲強力加息收緊貨币、房地産市場調整、民營經濟信心不振、股票市場持續陰跌。
凡事物極必反,否極泰來,事物發展到臨界點,事情正在起變化。美聯儲加息已進入尾聲,房地産政策開始松綁回歸常态,提振民營經濟的共識逐步形成,活躍資本市場上升爲重大戰略。深信黎明就在前方。
二、推出力度足夠大的經濟刺激計劃,信心比黃金重要,一鼓作氣
當前複蘇經濟,需要政策劑量足夠大,防止經濟二次回落打擊投資者信心,并有損公共政策公信力。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可以考慮推出 10 萬億規模以上的擴大内需複蘇經濟計劃,其中發放 3 萬億消費券,以數字人民币形式,居民消費 100 元可以抵扣 60 元消費券,消費起來以後,就會帶動企業生産和投資,整個國民經濟循環就活了。對于家庭有撫養老人、孩子的家庭加大支持消費券力度,降低生育養育成本。
推出以新基建、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引領的大規模基建計劃,規模 7 萬億以上,由特别國債作爲主要資金來源,地方配套以土地作爲抵押融資。在内外需收縮背景下,通過積極的财政政策擴大總需求是當務之急。大規模新基建投資短期有助于擴内需、穩增長、穩就業,長期有助于打造中國經濟新産業、新引擎。
近期增發 1 萬億國債傳遞重要信号,拉開大規模經濟刺激計劃的序幕。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發 2023 年國債 1 萬億元,增發的國債全部通過轉移支付方式安排給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災後恢複重建和彌補防災減災救災短闆。全國财政赤字将由 38800 億元增加到 48800 億元,預計赤字率由 3% 提高到 3.8% 左右。表明提振經濟決心很大,财政政策的空間打開,不再拘泥于赤字率,未來貨币政策将配合财政政策擴大内需,刺激經濟複蘇。
7 月 24 日以來,宏觀政策全面轉向友好,活躍資本市場,松綁房地産市場,貨币政策降息降準,隻欠财政政策發力,現在以萬億國債發行标志,财政政策轉向實質積極。
推出大規模一攬子地方化債,爲基建投資打開空間,清理地方政府拖欠企業的工程款等債務,也是救活企業。
貨币政策持續大幅降準降息,直到經濟強勁複蘇爲止,徹底扭轉預期,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在總需求不足、物價低位的情況下,寬松的貨币政策不僅不會引發通脹,如果引導資金流入新基建、新能源、人工智能等領域,還有助于改善中國的供給結構和産業創新。
中國經濟潛力大,韌性強,如果措施有力,将極大的提振各方信心。
三、大力提振民營經濟信心,發揮 "56789" 的重大作用,激發市場活力,帶動就業
過去一段時間,網上有一些對民營經濟的錯誤議論,喊打喊殺、離場論,等等。這些錯誤言論,不學無術,破壞我國穩定發展的良好局面,使得民營經濟充滿不安全感,嚴重影響企業信心和投資,影響經濟發展和民衆就業,影響國際形象和外資投資。
曆史證明,如果在經濟領域讓 " 過左 " 的觀念在輿論場上流行,其對經濟的傷害往往會很深,對民衆信心的打擊也最重。
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意義,發揮了 "56789" 的重大作用,民營經濟信心不振将明顯拖累中國經濟,民營經濟信心的提振将極大地有助于激發市場經濟的活力和經濟增長的動能。
7 月 14 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強調持續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加大對民營經濟政策支持力度,強化民營經濟發展法治保障,持續營造關心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社會氛圍。
文件強調,引導全社會客觀正确全面認識民營經濟和民營經濟人士。加強理論研究和宣傳,堅持實事求是、客觀公正,把握好正确輿論導向,引導社會正确認識民營經濟的重大貢獻和重要作用,正确看待民營經濟人士通過合法合規經營獲得的财富。堅決抵制、及時批駁澄清質疑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否定和弱化民營經濟的錯誤言論與做法,及時回應關切、打消顧慮。
加強民營經濟産權保護,加強法治,适當約束地方政府對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正常經營的幹預,将更多領域向民企、外企開放,實施負面清單制," 法無禁止即可爲 ",提升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的安全感以及對未來的信心。
在這裏,緻敬爲經濟、民生和民營經濟發聲的人。不要嘲笑爲民生和社會發聲的人。能勇敢爲民生發聲的人,都不是爲了私利。請保持一種原始的正義感,隻有對國家對人民深摯的愛,才會發聲。
事實上,社會的進步是全民的責任,沒有任何人有能力獨自承擔,也沒有任何人有理由選擇沉默,更沒有任何人有資格坐享其成。因爲,社會問題到來時,沒有人能獨善其身,沒有一片雪花是幹淨的。
相信隻要我們一起努力,尊重科學規律,一定能提振各方信心,複蘇經濟。
四、當下可以考慮大力發放消費券,打通國民經濟循環,幫助部分困難群衆度過暫時性困難,提振民衆信心
當下可以考慮大力發放消費券,目的在于幫助部分困難群衆度過難關、惠民生、穩經濟、提振消費、提振信心。
有三大好處:
第一大好處是有助于恢複居民的消費能力,打通國民經濟循環,消費需求起來了,生産和投資就能夠恢複,經濟就盤活了,這是恢複經濟的關鍵一招。
第二大好處是有助于提振消費信心,增強居民度過暫時性困難的信心,信心比黃金更重要,讓每個人都感到政府的溫暖和關懷,共渡難關,點燃希望。
第三大好處是借此推動銀行數字貨币改革的普及,減輕地方本就偏緊的财政壓力。
一張小小的消費券,既打通了國民經濟循環,又緩解了财政壓力,更收獲了民心和信心,一舉三得。
發放範圍,消費券應覆蓋所有行業、按人均發放,體現普惠性和公平性,可用身份證輔助,帶動全民消費。個别蜻蜓點水式消費券無實質意義。
消費券可以設置補貼率,比如 60%,即消費滿 100 元,使用 60 元,刺激使用,避免儲蓄漏出,真正發揮消費券的作用。
在發放通道上,線上發行爲主、多平台結合,有條件的城市可試點采用數字人民币。線上發放具有 " 成本低 "、" 見效快 "、" 覆蓋範圍廣 "、" 定向精準 " 的特點;發放結束後可定量評估發行效果,形成一套成熟高效的發放标準。數字人民币的發放方式有助于推廣改革。
在資金來源上,可以定向與公開市場操作相結合發行特别國債,中央向地方轉移支付,既可保障消費券發行力度,又可兼顧公平,也不增加财政負擔。
不用擔心消費券會引發通脹。當前物價回落,需求不足,關鍵是穩住宏觀經濟大盤、扭轉市場預期,提振消費已刻不容緩。
困難是暫時的,前景終将是光明的。
五、是該大力提振股市了,改變融資市爲投資市,一定要讓投資者賺到錢,股市自然就會繁榮發展,這個時點可以考慮建立平準基金大舉入市
近期股市持續陰跌,外資持續賣出,對投資者信心打擊不小。
8-10 月監管層出台了降印花稅、限制減持等利好措施,但仍未止住股市下跌,近期反而創新低。股市如果持續下跌,将導緻居民财富縮水,拖累消費和投資者信心,需要引起高度重視,防止引發負反饋。
7 月 24 日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 要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 "。
活躍資本市場十分重要,有助于居民财富效應拉動消費,進而帶動生産和投資,打通國民經濟循環,同時對于促進科技創新和高質量發展也将起到重要支撐作用。
是該大力提振股市了:
具體而言,其實大力提振 A 股的辦法很簡單,就兩條,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複蘇經濟,股市是貨币的晴雨表,平準基金進場。股市起來以後,财富效應,帶動消費,進而帶動生産和投資,國民經濟就循環起來了。
建立幾千億規模以上的平準基金,市場如果跌破關鍵點位,入場救市,起中流砥柱、定海神針作用。現在這個點位,估值低,平準基金進場有助于托底市場信心,發揚價值投資,長遠來看收益不菲。平準基金在國際上有很多案例,是指政府通過特定的機構以法定的方式建立的基金。這種基金可以通過對證券市場的逆向操作,比如在股市非理性暴跌、股票投資價值凸顯時買進;在股市泡沫泛濫、市場投機氣氛狂熱時賣出的方式,達到穩定證券市場的目的。平準基金的資金來源來自國家财政撥款、向參與證券市場的相關單位征收等。
活躍資本市場,提振投資者信心,根據我近十年券商工作經驗,根本上就是把股市從融資市變爲投資市,這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過去把股市當成上市公司融資圈錢的市場,有些公司把投資者當成韭菜,天天各種套路割韭菜,什麽奇葩的操作都有,不少大量公司上市前各種财務粉飾,上市後沒幾年就披星戴月,滋生腐敗和内幕交易,而且長期以來融資額遠遠大于分紅額,大量抽水,肯定傷害投資者信心。以後必須徹底從觀念上改變融資市,樹立投資市的制度設計,一定要讓投資者賺到錢,上市公司分紅少、破發、破淨一律不得減持,直到把公司經營好爲止,嚴懲财務造假,實行集體訴訟減少小股東的維權成本,懲惡揚善,等等,如此,隻要保護好投資者利益,讓投資者有賺錢效應,股市的繁榮發展完全可以期待!
尊重市場、相信市場,摒棄工具性目的,讓市場自身規律起作用。應當堅持投資與融資并重的市場發展理念。如果市場得以健康、充分地發展,那麽監管部門期待的資本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的目标便能更好的實現。
推動資本市場配套改革,多管齊下淨化市場環境。完善信息披露,提升上市公司質量,強化投資者信心。信息披露是注冊制的核心,監管部門應當強化對發行方信息披露的引導與規範,倒逼中介機構壓實責任,企業規範運營。同時,證監會與上市委、重組委也應當對發行審核工作展開抽查,确保發行人、投行、交易所履行各自職責。
推動公司法、證券法、刑法等法制配套,完善集體訴訟制度,加大懲處力度,整治資本市場亂象,不斷推進退市常态化。作爲注冊制的重要配套,退市制度是資本市場優勝劣汰的強有力保障,可以使資金流向優質企業,同時倒逼上市公司時刻保持警醒并規範資本運作。2022 年 A 股退市 50 家,其中強制退市 42 家,退市常态化初步顯現,但退市比例與發達市場相比仍然差距巨大。
六、大力穩樓市,全面取消限制性措施, 促進軟着陸,化解風險
二季度以來經濟明顯下滑,很大程度上跟房地産市場轉冷有關。房地産是國民經濟第一大支柱行業,2022 年房地産業增加值爲 7.3 萬億元,占 GDP 的 6.1%,房地産關系 60 多個行業、關系幾千萬人就業,穩樓市有助于穩經濟、穩就業、防風險。
" 房地産長期看人口、中期看土地、短期看金融 "。近年房地産迎來人口大周期拐點,城鎮化接近尾聲,供求基本平衡,房價上漲預期得以扭轉,未來房地産調控的目标從防止漲價轉向防止硬着陸、促進軟着陸。
考慮到房地産市場供求關系已發生明顯變化,此前限購、限貸、限價等七限八限政策,是兩三年前房地産過熱時出台的,世易時移,形勢已變,這些限制性措施應适時退出,防止房地産硬着陸風險。
近期房地産政策開始調整優化、轉向友好,事情正在起變化,房地産政策正迎來曆史性拐點。
7 月 24 日會議提出 " 适應我國房地産市場供求關系發生重大變化的新形勢,适時調整優化房地産政策 ",明确穩樓市基調。。
7 月 27 日,住建設部表示,進一步落實好降低購買首套住房首付比例和貸款利率、改善性住房換購稅費減免、個人住房貸款 " 認房不用認貸 " 等政策措施。
8 月 25 日,住建部、央行、金融監管局推動落實購買首套房貸款 " 認房不用認貸 " 政策措施。
8 月 31 日,央行、金融監管總局發布通知,降低存量首套房貸利率,首套和二套最低首付比政策下限統一爲不低于 20% 和 30%,這意味着熱點限購城市二套房首付比下調 10%-40%;二套住房貸款利率政策下限由不低于 LPR 加 60BP 調整爲不低于加 20BP,大幅下調 40BP。
9 月以來,沈陽、大連、南京、青島、福州、鄭州、合肥、武漢等全面取消限購。
穩樓市的關鍵:促進市場信心恢複、銷售回暖、支持優質房企,改善地方土地财政、房企資金來源,帶動投資和産業上下遊改善,用時間換空間,這是治本之策。
短期,支持剛需和改善型需求,各地開展自救、促進軟着陸:增強 " 三支箭 " 實際落地效果,促進三好生融資,推動并購重組;下調首套房貸款首付比及貸款利率以支持首套剛需;下調二套房首付比以支持改善型需求;适當調整普通住房認定标準、首套住房認定标準;對低收入家庭和應屆畢業生的租房支出給予适當補貼,并擴大受益人群;放開二線城市外地首套購房限制、降低落戶門檻,提高公積金貸款限額或允許提取未納入貸款額度計算的公積金餘額付首付;一線城市可以考慮先放松郊區的限購,順應人口往都市圈流入的基本規律;降低各項交易稅費。
長期,通過 " 城市群戰略、人地挂鈎、金融穩定、租購并舉 " 等構建新發展模式。
相信經過一系列實質有力的措施,一定能提振樓市信心,促進房地産長期平穩健康發展,爲中國經濟複蘇貢獻重要力量。
七、宏觀上是數據,微觀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歡離合,悲觀者正确,樂觀者前行,世界終将屬于理性樂觀主義者
這是公布數據的日子,是無數個平凡日子的一天,照例會有很多的點評、解讀和分析。
但是,在這個特殊時期,我想寫點什麽,寫在時代的黑闆上,寫在厚重的大地上,以此來記錄一代人的沉思。
做了 20 年的研究,越來越感到經濟形勢不簡單是一個冷冰冰的枯燥數據,宏觀經濟也不簡單是微觀的抽象集合,它們的背後是一個個有溫度的家庭,一個個活生生的人,是我們每個人的身影。
經濟數據如果好一些,剛畢業的大學生就可能追逐自己的夢想,建築工人就能給家鄉的老人孩子郵寄生活費,大廠的碼農就能繼續編出創新的代碼,小酒館的老闆就能喜迎八方來客。
宏觀上是數據,微觀上是多少家庭的悲歡離合,宏觀上是數據,微觀上是無數人的汗水、淚水、奮鬥、失敗、夢想、希望和光!
這一串串數據的背後,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和命運。我深信這些數據是有溫度的,有情感的。
當下這個形勢,建議經濟學者、科學家、媒體人盡可能實事求是,盡可能建設性,或實際做點什麽,以不負幾千年來讀書人的士大夫精神。
我們經曆過無數次的戰争、危機、瘟疫和蕭條,在人類社會的至暗時刻,總有人站出來建立願景,經營希望,點燃未來,激發勇氣。
悲觀者正确,樂觀者前行。每一個推動社會進步的人,都必将赢得榮耀。每一個爲夢想而戰的普通人,都是自己生命中的英雄。
我深信,隻要我們全力拼經濟,把發展放在首要任務,出台力度足夠大的措施,提振市場信心,一定能一掃陰霾,走向複蘇之路。
展望未來,我們選擇深愛自己的祖國,深信時代的進步。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不放棄底線和夢想。即使遇到再大的困難,也要勇敢前行。世界終将屬于理性樂觀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