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筆記俠 ,作者智勇
第二期華夏基石數智時代領導力特訓營熱招中!
報名即送十月管理論壇名額一個!價值 12800 元!
來源 | 筆記俠,管理智慧
咨詢合作 | 13699120588
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圖片來源于 pixabay
編者按:
人這一生,從來都不會一帆風順。我們會遇到無數的挑戰、困難與挫折。
無論是工作中的瓶頸,努力許久卻看不到成果;
還是人際關系的困擾,與他人産生矛盾而不知如何化解;
甚至突如其來的變故,讓我們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亂。
面對這些煩心事,不少人選擇逃避、躺平,然而,若不勇敢面對并解決,人生的難題必将一次次卷土重來。
那麽,如何才能做到不怕事、勇敢面對問題呢?
我們可以學習《毛選》中的這個思維:"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毛澤東的一生,曾面臨無數坎坷和挫折,面對被撤職、被孤立,甚至被質疑,他沒有躲避氣餒,而是默默學習、調研和等待機會。
因爲他相信,事物的發展并非直線上升,而是具有曲折性,因爲我們在某些階段可能會犯錯,導緻曲折出現。
但由于人們天生具備趨利避害的本性,以及對美好未來的向往,就會不斷總結經驗,從而實現整體的上升态勢。
當我們轉變思維,就會發現:人生的所有難題都是暫時的。
今天這篇文章,我們就來拆解《毛選》中的幾個觀點,學習毛澤東在面臨逆境時的思考和方法。
認知力:
所有焦慮,核心是沒抓準主要矛盾
" 花半秒鍾就看透事物本質的人,和花一輩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質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運。"
當我們總是浮于表面的解決問題,沒有抓住本質問題,問題就會一次次出現。
那麽,到底什麽是事物的本質?
毛澤東從矛盾的角度,給本質下了一個定義:
什麽叫本質,隻能說本質是事物的主要矛盾和主要矛盾方面。——《毛澤東哲學批注集》
《矛盾論》告訴我們,事物是由矛盾推動發展的,解決矛盾的過程就是事物發展的過程。
理解和解決矛盾,是應對一切挑戰的關鍵。
很多時候,焦慮來源于我們對矛盾的誤解和逃避。隻有勇敢地面對矛盾,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比如,在面對抗日戰争時,毛澤東運用了《矛盾論》的思想,寫出了軍事政治著作《論持久戰》。
在《論持久戰》一文,毛澤東分爲 2 大部分:
其一,全面分析了中日戰争所處的時代和中日雙方的基本特點,闡述了中國抗日戰争的持久戰總方針,批駁了 " 亡國論 " 和 " 速勝論 "。
其二,将抗日戰争分爲了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敵之戰略進攻、我之戰略防禦的時期;
第二個階段,是敵之戰略保守、我之準備反攻的時期;
第三個階段,是我之戰略反攻、敵之戰略退卻的時期。
這三個階段,是抗日戰争的重要轉折期,而我們的人生也同樣會遇到重要轉折期。那麽,在轉折期,我們應如何決策呢?
還是以抗日戰争爲例,《矛盾論》提到從 " 矛盾發展的不平衡性 " 來分辨主次矛盾,而主要矛盾決定着事物的發展方向。
那麽,決定抗日戰争未來走向的主要矛盾是什麽呢?顯然是中日兩國的力量對比,畢竟力量是決定勝負的最基本因素。
因此,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毛澤東進行了抽絲剝繭的分析,剖析出了核心矛盾:
" 一切想要縮短戰争時間的人們,惟有努力于增加自己力量減少敵人力量之一法。"
那麽,如何增強我方力量?文中分析有兩種方法:
" 第一是中國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第二是國際抗日統一戰線的完成。中國人民的大聯合是主要的。"
如何減少敵人的力量?也有兩種方法:
" 一種是日本國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運動的興起,這是一種被動的手段;一種是我方主動采取手段使其減少。"
《矛盾論》中還講到了 " 矛盾的運動性 ",即要以動态的眼光看待矛盾,當主要矛盾發生變化時,我們也要能提前預見并調整策略。
于是,《論持久戰》一文便運用了《矛盾論》中的方法論,以大量篇幅分析中日兩國的力量在戰争中的持續變化,最終得出結論:
" 中國由劣勢到平衡到優勢,日本由優勢到平衡到劣勢,中國由防禦到相持到反攻,日本由進攻到保守到退卻 -- 這就是中日戰争的過程,中日戰争的必然趨勢。"
正是有如此充實的分析做鋪墊,文中才會駁斥 " 速勝論 " 和 " 亡國論 ",并得出結論:這場戰争的勝利者必将是中國,同時又是一場艱苦的 " 持久戰 "。
回到當下,我們在感到焦慮、迷茫、痛苦時,往往是分不清事物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把事情搞得一團亂遭。
到底,我們應該怎麽辦?
結合《矛盾論》,可以分爲 3 步:
首先,要明白我們經曆的迷茫、焦慮和痛苦本身就是矛盾的一種表現。接受矛盾的存在,不因爲遇到問題而過度驚慌或自我否定。
例如,當我們在職業發展中感到迷茫,不知道該選擇穩定的工作還是追求充滿挑戰的新機會時,要認識到這種糾結是正常的,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可能面臨類似的矛盾。
其次,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深入探究我們所面臨的迷茫、焦慮和痛苦的獨特原因。
如果是工作上的壓力導緻焦慮,就要分析是工作任務過重、人際關系緊張,還是職業發展遇到瓶頸等具體情況。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解決辦法。
最後,在衆多矛盾中,找出起主導作用的主要矛盾。
比如,當我們同時面臨經濟壓力、家庭矛盾和健康問題時,要分析哪個問題是當前最緊迫、對我們影響最大的。
如果經濟壓力是主要矛盾,那麽就集中精力解決經濟問題,通過提升職業技能增加收入、合理規劃開支等方式來緩解壓力。一旦主要矛盾得到解決,其他矛盾也可能随之緩解。
行動力:
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标準
看到矛盾,抓住主要矛盾,就能解決問題嗎?
如果沒有行動,也無濟于事。
正如清華教授彭凱平所說:所有的焦慮、徘徊、恐懼,其實隻有通過行動才能解決。躺在床上,躲在家裏,在那胡思亂想,沒有任何意義,也沒有任何作用。"
1.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
行動之前,一定要先做調查研究。如果沒有這一步,做再多也是盲目的。
毛澤東在《實踐論》中指出:一切真知都是從直接經驗發源的。
調查研究,看似費時費力,但隻有置身事内,接觸事實真相,有條有理地開展調查研究工作,才更易貼近問題本質,從而得出較爲可靠的結論。
所謂 " 有條有理 ",用毛澤東的話說就是:
" 第一步,是開始接觸外界事情,屬于感覺的階段。第二步,是綜合感覺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屬于概念、判斷和推理的階段。"
" 我們不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隻是瞎說一頓。"
2. 唯有實踐,才能解決一個個難題
" 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複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的内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知行統一觀。"
《實踐論:論認識和實踐的關系——知和行的關系》
多數人總想先提高認知再行動,卻陷入理論準備而遲遲不行動,最終蹉跎人生。
其實,對普通人來說,行動就成功了一半。
因爲一個人的認知,永遠不會有完全準備好的時候,你以爲的高認知,在投入行動之前,在實踐檢驗之前,都是浮雲。
倘若不是生死攸關的大事,那就先幹起來再說。
我們活了數十年,對于過好這一生所需的基本道理,大多數人其實都有所知曉。然而,我們最大的阻礙在于拖延與猶豫,難以邁出關鍵的第一步。
若不行動,知與行便無法交互,如此一來,不但無法解決問題、改變人生,認知也難以真正提升。
所以,不要去糾結如何提高認知,隻要奔着把事做好、把問題解決清楚,幹着幹着就通悟了。
心力:
堅信一切困難都有解決之道
當我們既抓住了主要矛盾,也開始實踐解決問題時,還會遇到一個問題:你的心理能量(心力),能不能支撐你走到底?
比如,任正非在最初創辦華爲時,就想着 " 世界通信制造業三分天下,必有華爲一席 "。這個想法不可能在短期實現,一定有着漫長的時間周期。
這個過程,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和挫折,考驗的就是一把手的心力,以及團隊的向心力。
而早期的紅軍,也是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當時,黨内和軍隊的一些成員,不服管,不守規矩,還有官兵打罵士兵的舊軍閥氣息沒有根除,整個組織呈現出一種思想混亂、十分松散的狀态中。
1929 年底,毛澤東、朱德、陳毅等人在古田舉行了中共紅軍第四軍第九次代表大會,也稱古田會議。
在古田會議上,毛澤東貢獻了獨到思想并提出切實可行的措施。然而,當時的真實情況是紅軍依舊十分弱小,國民黨反動派正準備對紅軍進行閩粵贛三省 " 會剿 ",敵軍從四面八方逼近,呈合圍之勢,氣勢洶洶。稍有不慎,弱小的紅軍便随時有覆滅的可能。
在強大的反革命勢力面前:
紅軍該往何處去?
紅旗還能打多久?
革命還有前途嗎?
這是當時紅軍内普遍存在的悲觀想法。
時任紅四軍第一縱隊縱隊長的林彪,便是這種悲觀想法的典型代表。他覺得紅軍奪取勝利的希望渺茫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林彪很迷惑,不知道該怎麽辦,但看到毛澤東那種 " 敵軍圍困萬千重,我自巋然不動 " 的堅定意志和狀态,他又有些好奇,想請教請教毛澤東,了解了解他的所思所想。
于是,1930 年的 1 月,林彪以新年獻詞的名義,給毛澤東寫了一張賀卡。内容大緻是在問:我們所從事的革命事業,還有希望和前途嗎?
毛澤東意識到,想要提振紅軍的信心和士氣,一次古田會議,還遠遠不夠。
接下來,還應更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古田會議的成果,讓紅軍做到不畏強敵,站穩腳跟,看到希望,突破重圍。
不然,被悲觀情緒缭繞的隊伍,戰鬥力必然大大降低。
雖然當時毛澤東與林彪住的很近,但他還是決定以信件的形式,認真回複林彪,實際上,也是在認真回複紅四軍中的每一位成員。
這封信,毛澤東寫了 7 千多字。
全文可以分爲 3 個部分。
首先,淺析當時局勢,指出中國革命的特點,中國革命力量存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其次,進一步深入分析當時時局,尤其是中國的政治形勢,從革命的主觀力量、客觀情況、反革命的力量等角度切入,揭示中國革命高潮有迅速到來可能的底層原因;
最後,基于上述種種分析,給出了困境之下的應對之策。
關于應對之策,主要有 3 方面,即:
避免盲動主義,不要犯 " 革命急性病 ";
避免一味地悲觀,陷入投降主義、逃跑主義的泥淖;
根據實踐總結出的經驗教訓,采取相應好的對策,比如采取 " 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 " 的遊擊戰術、通過建立根據地,波浪式推進紅軍和根據地的發展等。
總的來說,這封信的行文邏輯,就是 " 發現問題 - 分析問題 - 解決問題 " 的過程。
經過缜密細緻的分析之後,在這封信的末尾,毛澤東還不忘詩意地寫道:
" 我所說的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絕不是如有些人所謂 ‘有到來之可能’那樣完全沒有行動意義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種空的東西。
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對于這段詩意的升華,如果進一步地精簡,就是 8 個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毫不誇張地說,這封信猶如革命道路上精疲力竭時的一針強心劑、黑暗中的一束亮光、茫茫大海上永遠向前的指南針。
那麽,對于普通人來說,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應如何思考?
首先,不消極對待。通過克服一個個小困難,提升自我效能感。
其次,不放過機遇。偉大人物之偉大,在于關鍵時刻能勇敢機智地抓住機會,改變處境乃至曆史。
若隻是等待,即使有餡餅也砸不到自己。條件是自己創造的,形勢是自己營造的。
最後,不動搖信念。
人最怕的是遇到挫折和困難時懷疑自己,不相信自己。但我們要明白:所有事不是急躁能做好的,要有很大的堅持性和忍耐性,才能達到最後的勝利。這個等待過程是痛苦的,而轉折往往是在最後的堅持中。
結語
認知力讓我們能夠洞察事物的本質,抓住主要矛盾,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關鍵。
當我們遇到困惑時,要學會運用《矛盾論》的思想,不驚慌、不自我否定,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找出主要矛盾并全力解決,這樣才能使其他矛盾随之緩解。
行動力是實現目标的關鍵。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我們要深入了解事物,通過實踐去檢驗真理。不要陷入理論的準備而遲遲不行動,要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心力則是支撐我們走到底的力量源泉。在追求目标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困難和挫折,此時我們要堅信一切困難都有解決之道。
最後,隻要持續做好這 3 點,相信在曲折的道路後,我們必将迎來光明!
參考來源:
1.《困境中的毛澤東,從來不妥協》,陶然紀;
2.《80% 的人都不知道,毛選中藏着人生轉折的答案》,栩然說;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
第二期華夏基石數智時代領導力特訓營熱招中!
報名即送十月管理論壇名額一個!價值 12800 元!
開班時間
10 月 25-27 日 中國 · 北京
報名條件
本課程适合有意提升數智化領導力的企業一把手及中高層領導者
報名方式
請聯系助教老師填寫報名表并提交。報名确認後,将收到課程入學通知書及相關資料。
課程費用
1.5 萬 / 人。課程費用包含學費、教材費及參訪交流等相關費用(不包含學員交通住宿等個人消費費用)。
證書頒發
課程結束後,完成全部學習任務的學員将獲得課程結業證書。
報名咨詢
富老師:13699120588 柳老師:15202171854
喜歡這篇文章
請爲我點贊和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