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中國經濟處在疫後恢複态勢,經濟複蘇并未出現預想中的那樣快速反彈,如何評價 2023 年中國經濟運行的态勢?展望 2024 年,消費、房地産、人民币彙率等走勢如何。西班牙對外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夏樂在《有識》欄目就當前一些熱點話題做了分享。他認爲多數城市仍高度依賴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雇員的消費。他們是過去最穩定的消費群體,如果他們的收入受到影響,未來消費能力也會受到影響。對于房地産問題,他認爲市場上多數聲音預計觸底的最快時間是 2025 年,這之後會有一定的反彈。
1、如何看待 2023 年經濟數據?
2023 年 GDP 增長 5.2%,與我們預期一緻。由于 2022 年基數低,隻有 3%,中國在正常情況下應能達到 5% 的水平,但還需關注問題所在。在這張成績單中,問題最突出的,我認爲是房地産,房地産拖累了經濟增長,而其他如消費、制造業投資、基礎設施投資和出口表現還可以,存在着一些亮點。制造業投資非常火爆,制造業的産出如新能源車、光伏、造船和半導體等行業有顯著進步。出口方面,中國去年汽車出口全球第一,造船業出口也在向上攀爬。在進口方面,進口替代現象明顯,像半導體之類的高科技元件已實現國産化。總體來說,這些進步令人高興。
但還有一個問題讓我們有一點憂心。到去年 12 月我們看到 CPI 處于不到 0.5% 的水平,PPI 已經連續很長一段時間都是負值,去年 12 月 PPI 同比下降 2.7%,因此大家就可能會擔心是不是通縮的風險在增加,我認爲管理層應注意這個問題,并随時準備采取貨币和财政刺激措施,以避免經濟陷入通縮。因爲如果發生通縮,再加上房地産部門的困境,将對經濟造成影響。至于政府債務方面,中央政府債務狀況良好,但地方政府債務可能比表面看起來更糟。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大規模削減開支,包括公務員的工資,這導緻許多公務員收入顯著減少。
中國除了一些制造業和有拳頭産業城市,其他城市仍高度依賴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雇員的消費。他們是過去最穩定的消費群體,如果他們的收入受到影響,未來消費能力肯定會受到影響,這也可能對未來經濟産生影響。整體來看,2023 年的經濟數據有喜有憂。喜的是制造業越來越發達,我認爲可以說中國制造業是世界級的,這并不誇張。憂的是房地産、地方政府債務和通縮風險依然存在,意味着未來一年甚至到明年仍面臨許多挑戰。
2、如何看待當前資本市場表現?
股市下跌的問題比較複雜,有時可能找不到具體原因。我個人認爲,從 5.2% 的成績來看,它符合政府對經濟的預期。但從市場的角度看,5% 左右的增長率可能被認爲較低。但我們要實事求是,我記得在 2023 年初,當政府公布 5% 左右的目标時,市場對此有所反應,認爲目标定得較低。特别是與前兩年相比,2020 年隻有 2.2% 的水平,而 2021 年超 8%。現在又回到了 5.2%,這引起了一些擔憂。另外,這可能與政府部門對經濟的預期的表述也有關系。政府部門的口徑是設定了 5% 的目标,結果我們達成了它并稍稍超過,我們應該感到高興。但市場對此不太買賬,可能認爲本來應該有更高的增長,而政府滿足于 5%,未來是否會設定越來越低的目标并滿足于達成。
我覺得整個市場,無論是香港離岸市場還是國内在岸市場,都存在一定的市場情緒,這可能導緻當天的調整。當然,目前外部環境存在不确定性,如美國較高的利率,原本預期 3 月份就降息,但通過對一些數據或者美聯儲官員的發言的分析判斷,降息可能推遲,這不利于中國資本市場。此外,地緣政治問題也加重了中國投資者的擔憂。綜合多種原因,資本市場仍面臨很大的不确定性,市場情緒較弱,信心不足。在這樣的背景下,負面的調整也是正常的。
3、如何看待當前房地産形勢?
關于房地産問題,從價格和開工量兩個方面來看,認爲今年就能到底的想法可能有些樂觀。近期我與其他的首席經濟學家一起在上海開了個會,大家對房地産問題的困難有一定的共識。有人認爲說上邊可以出台一些比較有力的政策,就所謂的 " 大招 ",也有人認爲要單純依賴房地産自己的市場機制來調整。盡管大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普遍認爲房地産問題可能在未來一到兩年内無法完全解決,大家預計觸底的最快時間是2025年,這之後才會有一定的反彈。但是,個别城市可能不一樣,對于一線城市,比如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由于之前價格過高,供給沒有明顯過剩,可能過一段時間,大家發現因政府賣地少,房地産商樓盤建得少,無法滿足剛需,可能會提前出現反彈,在很多二三線城市,房地産确實存在供給過剩的問題,因此這些市場的出清可能需要更長時間。然而,由于我們是一個統一大市場,在很大程度上購房者的情緒是相互影響的。當看到北京、上海的房價下跌時,這些小城市的民衆可能也會感到害怕,不敢去購房,這也是一個很麻煩的問題,這也是爲什麽盡管房地産市場的已經調整很久了,但仍需要更長時間來解決問題。
此外,中國的房地産問題與海外有很大不同。很多開發商,尤其是民營開發商,現在面臨資不抵債的問題。他們的欠款可能會影響上下遊企業,這使得問題更加複雜,整個房地産市場的調整時間變得更長,過程也更痛苦,因此,我們對房地産市場的調整時間不宜過于樂觀。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我希望在中央政府的層面上能夠出一些 " 大招 ",以快速解決房地産中的一些不必要的問題。當然,市場的部分可以慢慢調整,但有些問題不是市場可以自己解決的,例如,現在看來房地産開發商的舊有開發模式有很大的扭曲,需要外部強力進行校正,然後再讓市場去慢慢調整。因此,我個人還是希望政府能夠采取一些 " 大招 ",特别是針對房地産市場。
4、如何看待産業鏈的轉移 ?
現在産業鏈外移主要是由于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一些擔憂,導緻一些國際企業采取 " 去風險 " 或 " 近岸外包 " 等措施,将原本在中國布置的産業鏈外移。這種外移不僅涉及企業工廠的外移,還包括要求提供商将自己的部分産能、車間也一起遷移。例如,蘋果要求其在中國的供應商跟随它前往印度,因爲蘋果有一個長遠的目标,希望在印度顯著提升其生産量。在方向上,大家讨論最多的是近岸外包,其中拉美的墨西哥、亞洲的越南和印度是比較容易受益的地區。然而,我們的研究發現,歐洲的一些國家,如波蘭和西班牙,這些已經是相對高收入的國家,也可能從産業鏈外移中受益。
對于中國的影響是什麽?我們都希望這些産業鏈能夠留在國内,因爲過去制造業的顯著進步和今天世界級的制造業體系,主要得益于我們一直在做相關的工作,"learning by doing"," 幹中學 ",我們通過學習他人的東西,得出自己的技術,如此,我們在全球産業鏈上不斷向上攀爬,這也是中國制造業過去成功的關鍵所在。如果說人家把部分工廠搬走,那對我們的未來發展進程确實有一定影響。此外,這對于就業也有重要影響。過去,許多勞動密集型産業在中國雇傭了大量工人,包括紡織和電子行業,比如說富士康,這些企業對于國内的就業問題起到了很好的幫助作用,如果産業外移,不可避免地會有所影響。最後,我們的一些技術也會受到影響。我們知道,當你會做一樣東西時,周邊的其他産業可能會慢慢興起,形成了一個産業聚集的現象。這其中也包括我們自己研發的一些高精尖技術。因爲我們有制造,所以會形成很多積累,包括管理技巧和經驗。除此之外," 幹中學 " 也會幫助我們形成很好的技術。然而,在産業外移的過程中,這些技術恐怕也會不可避免地向外轉移,因爲很多時候産業外移會帶走中國的員工。
這些其實都是一些不利的方面,但目前從國内管理層對于産業外移的态度來看,還是比較寬容的。我認爲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爲很多時候産業外移并不是中國本身的問題,而是企業需要遷移,如果中國不允許多這些企遷移,那麽這些企業可能面臨沒有工作的困境,而如果允許企業向外遷移,這些企業可能在海外開辟出新的天地。此外,很多時候企業并不是将所有生産線都轉移出去,隻是部分轉移。
所以很多時候産業外移是無奈之舉,但也有人認爲這是有益的溢出。在這種情況下,明顯還是有限的。我這裏提個醒,看到産業外移時,要考慮到不同的背景,有些外移是海外的供應商要求,這是沒辦法的事,我們不應該加以太多限制。但同時,我們也要思考爲什麽有些中國企業要到國外發展,是否與環境有關。我和一些朋友讨論過這個問題,他們認爲在中國搞創新後很快就有仿制者,所以花很多錢搞創新,開發出新品,如果在中國創新并推向國内市場,由于中國強大的産業聚集效應,競品很快就會出現,如果專利和知識産權保護不夠充分,就會導緻價格被壓得很低,企業利潤微薄。所以有些企業采取這樣的策略:開發出非常好的産品,不在中國發布和生産,而是選擇在海外生産。因爲在海外競争較少,企業可以先賺一些利潤。等到海外競争加劇,利潤下降後,再考慮回國與同行競争。
大家說的所謂的 " 卷 ",國内就非常卷,針對這樣的問題,我覺得就需要好好考慮爲什麽會這樣?政府到底能夠做些什麽?能夠讓這些企業不把自己的生産移到海外,讓他們本土創新,本土進行生産,本土進行銷售。我認爲對于不同的情況,我們的政府需要有一個比較全面的研究,然後再推出有針對性的政策。就像我所講的,它關系到就業、産業的升級、技術的不斷進步,所以還是希望政府能夠對這樣的事情做更多的研究,然後再推出一些有針對性的措施。
5、如何看待 2024 年人民币外彙走勢?
人民币在 2023 年确實面臨了很大的壓力,彙率一度貶值超 7.3,接近 7.4,這是疫情期間創造的曆史最低點。政府不希望出現大規模貶值,形成惡性循環,導緻資金大量流向海外,增加新的貶值壓力。在這樣的情況下,有關部門開始發力外彙市場,但介入的時間不是很長,随着市場對美聯儲貨币政策預期的變化,壓力得到緩解。從全球角度來看,去年影響各國彙率的最大因素是美聯儲的加息。一些國家跟随美聯儲加息,其貨币表現相對較好。而中國、日本等執行獨立貨币政策的國家,由于相對寬松的貨币政策,其貨币在去年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貶值,其中日本貶值幅度更大。
總體來看,貶值壓力主要與美國的貨币政策有關,因爲彙率是相對價格,受到他國經濟情況的影響。但是這個問題在今年應該會有所緩解,盡管市場對美聯儲的降息預期有所推遲,但已意識到加息可能接近尾聲,降息隻是時間問題,要看美國未來經濟走勢如何。去年 11 月開始,市場情緒有所恢複,人民币出現一波升值。
在今年,中國的貨币政策變化将對人民币彙率産生更多影響,因爲市場對美元的預期已經相對一緻,對于中國,需要關注是否有意想不到的變化,這也是我參加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得到的感想。關于降息,大部分經濟學家的預期是存在的,因爲中國目前面臨通貨緊縮的風險,這還沒有實現,但是風險在不斷增大,這種情況下我們的實際利率偏高,所以有必要對利率進行一定的調整。經濟學家們的意見通常很難達成一緻,但在貨币政策上,大家普遍認爲可以通過降息和其他貨币寬松方式進行調整,這是一個難得的共識。因此,我認爲今年實現降息的可能性非常大,這将對經濟産生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降息可能會導緻彙率受到負面影響,因爲美國可能保持相對較高的利率環境,導緻息差進一步擴大,資金外流壓力加大。然而,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中國無論是彙率、股票市場還是房地産市場,信心不足是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疫情後經濟反彈不強勁,大家對經濟前景比較悲觀。如果降息能夠有效,将有助于挽回經濟下滑的壓力,提升大家對經濟未來的信心,這将支撐資産價格,對彙率、房價和股票價格都有正面作用。因此,這兩種力量之間的拉扯将會持續存在。政府需要權衡這些因素,制定合适的貨币政策,以保持經濟的穩定發展。
我個人還是認爲這種信心的正面力量會更強,原因在于美國的降息是可以預期的,它今年降了之後,明年還會降,所以在這樣的大的環境下,我們判斷人民币可能會有一定的升值,當然這個升值的幅度可能不會太多,我們到年底的預測是以美元來計,将到 1:6.9,現在大概是 1:7.2 左右的水平,也就是說從現在到未來應該還有 3 個點的小幅升值,我們也猜想升值可能在下半年出現,原因在于上半年無論是中國的降息還是美國的降息,即便發生,次數應該也比較少,大勢還沒有完全确定。如果中國在降息之後,能夠把自己的經濟預期提升起來,那麽下半年再配合美國的這種降息,應該說對于我們的彙率是有很好的支撐作用,這種升值絕大可能會發生在下半年。
6、從國際經驗看一個國家如果進入人口負增長狀态會有哪些影響?對刺激生育有什麽建議?
從全球角度來看,許多國家已經進入了老齡化社會,并出現了人口負增長的情況,包括日本、歐洲和韓國。以日本爲例,雖然人口負增長對其經濟産生了負面影響,但這種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可能被誇大了。除了人口負增長,日本還面臨其他問題,如泡沫破裂和不正确的政策,這些都對其經濟狀況産生了負面影響。因此,不能簡單地将經濟問題歸咎于人口負增長。相比之下,歐洲的一些國家也出現了人口負增長,但對經濟的破壞程度沒有日本那麽大。
人口負增長對經濟的影響主要來自兩個方面。首先,随着老年人口不斷增加,而年輕人口不足,會導緻生産者數量減少。同時,消費者數量相對增加,給養老金系統帶來巨大壓力。因爲工作人口減少,需要撫養的人口增多,現有的養老金體系可能會出現問題,這會給國家财政帶來較大負擔。這種影響在出現老齡化和快速老齡化的社會中是普遍存在的。
另外,人口負增長會導緻社會創新活力不足。大家通常認爲年輕人更具有創造力,當一個社會有更多老年人的話,就有一種所謂的 " 暮氣 ",整個社會的創新能力和活力可能會受到影響。此外,還可能有勞動力不足的問題。但是我覺得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可以通過自動化和智能化來解決。但總體來說,人口負增長可能會對社會創造力帶來影響。我們知道現在的經濟最重要的發展動力是生産率的提高和創新性。中國制造業之所以發展得這麽好,很大程度上是我們在 " 幹中學 ",在不停地創新,所以人口負增長可能對于這方面有很大的影響
目前也不能說人口負增長的趨勢就确定了。我認爲無論是 2022 年還是 2023 年,大家多多少少對于生育的選擇是受到疫情影響的,那麽到 2024 年我想可能會有一定的恢複。但是從長遠來看,由于之前的這種獨生子女政策,導緻育齡婦女越來越少,這可能進一步加劇人口負增長的趨勢。那麽這對于未來的生育率肯定是會有一定影響。從政策角度來講,如何能夠對沖,或者說是如何來鼓勵生育,我相信,不單單是對于中國,應該是對于全球都是很重要的話題。對于中國來講,我覺得還是有一些空間的,比如說我們可以用智能化、自動化替代勞動力。在養老金方面也需要進行一定的改革。現在中國的退休人士的年齡在全球來講是相對比較低的,特别是跟發達國家相比,美國退休年齡六十七歲,很多歐洲國家退休年齡也超過六十五歲。
在創新能力方面,中國的好處是人口基數大。有一千萬人創新和有一億人創新,這不是一個概念。我們參與創新的人數其實要遠遠高于其他國家,所以我們要提高個人的能力,增加人口的素質,增強他們參與創新的能力,如果外邊再有好的環境,那麽我相信中國應該還是有很多機會的,畢竟我們的人口基數很大,不到 1000 萬的出生人口其實是很多國家人口的總數。
以日本爲例,日本在 2012 年時,還是日本前首相安倍在的時候,就推出了一些鼓勵生育的政策,比如說對于育齡婦女的補貼,建幼兒園等,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那麽在政策這樣的杠杆調節之下,至少抵禦人口問題對于經濟的沖擊,讓它最小化,應該說是非常有希望。特别是中國還是發展中國家,是中等收入國家,那麽還是有很多空間來發展經濟。所以如果政策得當的話,我想人口問題對于我們中國經濟的影響應該沒有想象的那麽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