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藍字 "TMC 動力 " 關注我吧
2022 年錯失百萬輛産銷量規模之後,廣汽本田 2023 年銷量再次下滑至僅有 64 萬輛,比 2022 年減少 10 萬輛,一夜之間跌回到了 2016 年。
看回廣汽本田的 2016 年,豪華品牌讴歌正式國産,皓影和型格兩大本田全球戰略車型還沒有發布,缤智、鋒範和飛度等車型幾乎全系熱銷,成爲行業标杆車企之一。
廣汽本田在 2020 年達到巅峰銷量 80.89 萬輛,未能實現 2017 年設定的宏偉目标,随後停止了持續多年的銷量增長,2022 年再次被阻擋在百萬輛規模門前。
2023 年是廣汽本田的産品大年,有雅閣、皓影和缤智等全新換代車型,新增了在中國市場銷量迅速上升的插電混動車型,在推動奧德賽等車型出口海外市場的同時,開建年規劃産能達到 24 萬輛的新能源車專屬工廠。
然而,據廣汽本田公布的銷量數據,2023 年僅有雅閣、皓影和型格等三款車型的月均銷量超過 1 萬輛,年度累計銷量分别爲 17.12 萬輛、13.28 萬輛和 13.02 萬輛。
本田在全球市場的戰略車型就是雅閣、CR-V 和思域等三款車型,在北美市場更是遙遙領先的存在。
廣汽本田再也不是曾經那家随便一款車型就能熱銷的車企。
三大代表車型,雅閣加上與 CR-V 同源的皓影,以及與思域同源的型格,組成了廣汽本田最強團隊。
廣汽本田未來或許無緣百萬輛産銷量規模,但讓三大車型成爲細分市場的銷量冠軍,或許是廣汽本田應該牢牢堅守的唯一目标。
不同于大衆和豐田有豐富的全球車型,對于本田來說,無論加速推出中國市場專屬車型還是新能源汽車,都無法望其項背,維持小而美的精緻,或許才是其應有的追求。
對比豐田在中國市場還有普拉多和雷克薩斯等未來發展可能,本田已經無力對抗,但對比東風淪落爲僅靠軒逸兩代同堂苦苦支撐,它還有更多的機會。
當廣汽本田隻剩下三款車,它在中國市場就無敵了。
作爲中高級轎車市場的常青樹,即便面對廣汽豐田凱美瑞換代之際的降價沖擊以及自主新能源汽車向上的跨界沖擊,全新雅閣的市場表現超越了大衆邁騰和帕薩特。
2023 年推出插電混動雅閣浪費了廣汽本田過多的精力,也算是一次難得的嘗試,而 2024 年的改款和升級将讓雅閣實現再次上市,這或許就是本田中國市場新戰略的正式落地。
規劃産能達到 24 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專屬工廠,将在 2024 年投産首期 12 萬輛産能,e:NP2 極湃 2 和廣汽埃安技術的新能源汽車将陸續投産,助力廣汽本田實現全擎動力産品矩陣。
堅守雅閣、皓影和型格等三大戰略車型月均銷量 1 萬輛的底線,同步推進插電混動車型的普及,再加上純電動汽車的小嘗試,廣汽本田的 2024 年即便是維持 60 萬輛的規模,有望活得比其他大部分車企都滋潤。
擺在廣汽本田面前還有一個更大的機會,那就是海外市場。
在自主品牌強勢集體出海的背景下,本田早已在全球關停工廠、收縮戰線,意味着這些市場将從本土生産轉爲海外供應。
多年的制造經驗和強大的成本控制、讴歌豪華車認證的生産品控,再加上富足的産能和便利的物流體系,海外市場怎麽看都應該是廣汽本田往後的發展重點之一。
接手本田在中國的出口制造基地之後,廣汽本田的目标已經不僅僅是日本市場,更是近在眼前的東南亞市場和新能源汽車蓬勃發展的歐洲市場。
股比開放政策已經落地,廣汽集團和本田技研組建新的合資公司,實現 " 全球本田廣本造 " 的行業佳話,已經不再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
一汽大衆和上汽大衆的超大體量規模就像是合資車企的死亡誘惑,它們都爲了百萬輛産銷量規模忘記了自己曾經的追求,最終以失敗告終,比如福特、現代和标緻等車企正在重新定位中國市場,不再追求百萬輛規模。
在三菱退市、馬自達沉淪和日産邊緣化之後,本田更應該知道無法在中國市場撐起與大衆和通用的規模,甚至不得不讓出 " 日系汽車中國市場代言人 " 的稱号。
大衆不是應該追求的目标,豐田的潛力也不是其所能比拟的,銷量規模回到 2016 年的廣汽本田,正在撥開迷霧,看清眼前無奈的現實,卻可以重新開始打造自己的無敵之路。
當廣汽本田在中國市場僅剩下三款主流戰略車型時,或許就是廣汽本田重新崛起的時刻,這才是本田應有的樣子。
全文結束!
如果覺得寫得還行,點個贊或者 " 在看 " 吧
有不同意見或其他想法,發個評論一起交流
由于公衆号規則修改,還請給我加個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