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勢頭最強的内娛女星是誰?
抛開被韓影捧在掌心上的湯唯不談,那就隻有她了——
趙麗穎。
在行業氣候并不景氣的今年,她接連破局。
從偶像劇中華麗轉身,敢"土"。
豆瓣7.0分的《幸福到萬家》,她扮演一位帶領家鄉緻富的農村婦女。
最近完結的《風吹半夏》穩在8.3,趙麗穎變得更"熟"了。
扮演在改革大潮中豁得出去,敢想敢幹的女企業家。
聽說内娛都忌諱拉踩。
不好意思,今天我非要很沒公德心地拉踩一番——
沒有拉踩,怎麼有傷害呢。
趙麗穎的前一任仙俠古偶的女頂流,楊幂,同期新劇《愛的二八定律》評分僅5.8,口碑熱度雙輸。
趙麗穎的前夫,馮紹峰。
2015年的時候,趙麗穎出演《花千骨》人氣飛升,他則拿到了中法合拍《狼圖騰》男主的大餅。
7年後的今天,趙麗穎的戲路已經轉型到女企業家了,馮紹峰卻走回趙麗穎當年的路——
古裝瑪麗蘇。
暫無評分,網友評價是:沒眼看。
趙麗穎幸運迎來了自己最好的時代。
但趙麗穎也"不幸"。
今年兩部正劇開播後,網友對趙麗穎的期待是——
接班孫俪。
可以嗎?
哪怕趙麗穎已經做到了橫向對比最能打。
但"接班孫俪",可能隻是一場刻舟求劍。
01
和孫俪相比也是有幾分合理的。
沒背景,起點低。
一個曆史性的畫面,當時最紅的電視女演員依萍在台前光芒四射,未來的國産劇一姐正在背後伴舞跑龍套。
比起85花另外幾位,趙麗穎起點低,紅得也晚。
2011年,兩部清穿劇《宮》和《步步驚心》把楊幂劉詩詩捧成了頂流。
2015年,仙俠劇《花千骨》大爆,趙麗穎才正式趕上梯隊。
于她而言,偶像劇帶來的紅利期也是最短的。
17年和18年,是85花謀劃轉型的關鍵時期。
一是她們紛紛奔向30歲,不再适合演偶像劇。
二是市場變了,偶像劇,特别是85花賴以生存的古偶開始走下坡路。
套路固化,觀衆審美疲勞,收視輝煌不再。
85花們亟需證明,她們除了美貌,還有實力;除了偶像劇,還能駕馭其他類型。
但85花呆了這麼久的舒适區,轉型路并不順利。
楊幂。
先是扮醜出演文藝片《寶貝兒》,又是在科幻片《逆時營救》裡一人分飾多角。結果演技被嘲,片子也大撲街。
唐嫣。
押寶現實主義都市劇《歸去來》,結果口碑收視雙撲。
劉詩詩。
颠覆形象出演的犯罪片《心理罪之城市之光》也失敗。
隻有趙麗穎,階梯還是向上的。
2018年,《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正午陽光出品,是很多偶像派轉型路上的重要跳闆,比如胡歌的《琅琊榜》。
《知否》裡趙麗穎演技雖有争議,但好在作品質量上乘,收視亮眼,口碑不俗。
而且,這算是一部大女主之作,一旦成功,對女主加成極大。
《知否》成功将趙麗穎拉出了隻能演古偶的泥沼。
她又乘勝追擊,接演了《迷霧劇場》的懸疑犯罪劇《誰是兇手》。
合作正劇大佬鄭曉龍,在《幸福到萬家》裡扮演一位農村婦女,更進一步剝離了身上的偶像屬性。
縱觀這幾年趙麗穎的路線——
嗅覺敏銳,規劃性強。
古偶式微,她立刻投身古裝正劇。
主旋律正劇興起,她又是演振興家鄉的農村婦女,又是演搭上改革春風的女企業家。
規劃得當很重要,但實現規劃更是需要天時地利人和。
趙麗穎在85花裡算是特别的一個。
她長相不算驚豔,但身上的草根氣息比另外幾位更重。
早年一步步靠着跑龍套出身,也讓她身上有一股接地氣的韌性。
與其說趙麗穎的演技多麼好,不如說是比起同期其他女星,她沒有在古偶中陷得那麼深。
所以她能最快走出舒适圈。
但來到其他領域,你就能看到趙麗穎和真正實力派的差距。
比如同年齡段,同樣扮演農村婦女的熱依紮。
所以在趙麗穎投身正劇後,遇到比偶像劇女主複雜得多的人物角色,她往往處于完成任務,卻演不出驚豔感的狀态。
比如《知否》裡,大婚時告别疼愛自己的奶奶,面對害死自己母親的兇手這樣的高光時刻,趙麗穎完全頂不上去,洩了氣,以至于被人吐槽在"發呆""走神"。
85花裡,比起有人已經幹脆擺爛,趙麗穎是有在努力轉型和躍升的。
網友的褒獎中,比起演技本身,更多的恐怕還是"鼓勵分"。
要接班孫俪。
最遙遠的或許還不是演技。
而是"同行"——
趙麗穎幸運有這樣的同行襯托。
不幸的是,她的天花闆也基本被同行限制住了。
02
85花爆紅時,搭上的是偶像劇擴張的大潮。
大量流水線化,粗制濫造,隻顧顔值不顧質量的偶像劇誕生,瞄準青少年群體,輕松就能獲得好的收視。
再加上互聯網的第一波紅利,主演的爆紅變得更加容易。
它們捧人,但一定程度上也"毀人"。
典型,于正趕着拍出來"清宮版流星花園"《宮鎖心玉》,沒人能否認它當年的火。
于演員來說。
此類劇沒有人物,隻有人設,自然也不需要演技。
長得好看,簡單做表情動作就行。
年輕演員演多了,演技沒機會鍛煉成長,天然的靈氣也消耗光了。
李少紅辣評楊幂
從這一點來說,趙麗穎與孫俪比,做小花時都是紅,但獲得的長期價值卻不同。
孫俪剛出道時,趕上的是另一波大潮。
千禧年初,國産劇制播分離改革,開始市場化發展。
民營資本入場,聯合改開後的第一批成長為中堅力量的文藝創作者,大量電視劇雨後春筍一般湧現出來。
那一時期的國産劇有個鮮明的特點——
題材大膽,風格各異。
比如《大明宮詞》。
武則天是玩弄權術的野心家,更是借男寵搔首弄姿,教育女兒的精神導師。
你看到了吧,任何男人,柔媚的,陽剛的,隻要他處在女性的處境裡,他就是個女人。
再比如,孫俪挑大梁的第一部作品,海岩編劇的《玉觀音》。
這是個當今看來尺度令人咂舌的故事。
緝毒女警愛上毒販,糾纏在三個男人之間。
出軌、背叛、複仇……
站在情感、道德與身份的交叉路口,女主的複雜與糾結在如今是絕迹的存在。
遇到這個角色時,孫俪還不滿20歲。
在出道的頭十年。
孫俪的電視劇角色包括,革命年代的成分不好的女青年(《甜蜜蜜》),流落中國鄉村的日本女人(《小姨多鶴》)……
每一個角色,在今天看來都充滿突破。
但抱歉。
當年的觀衆可沒有"突破"一說。
沒有流水線偶像劇的窠臼,多得是如脫缰之馬的新劇,也就無所謂突破。
大家不會因為你接了一個稍微複雜黑暗的角色就另眼相看,隻會在意你對這個角色演繹得到不到位。
孫俪,也沒少被挑剔。
演《小姨多鶴》,觀衆:你不适合。
演《甜蜜蜜》,觀衆:你沒表情。
演了這麼久的電視劇,火了一部接一部,但孫俪愣是沒得到過肯定。
起碼在獎項上。
飛天、金鷹、白玉蘭,重量級的視後沒有她的份,連2012大火的《甄嬛傳》,也因為配音錯失了獲獎機會。
直到2014年,終于拿上視後,孫俪才不再"失眠痛哭"。
對比當下,一個演員獲得肯定實在是太容易了。
隻要ta敢于轉型,隻要ta不懸浮、不面癱,好像就是功德一件。
孫俪的"不幸",就是她處在一個無法出頭的年代。
就算她演得再好,一說起"演技派"也沒人會想到她。當然是首先想到鞏俐、周迅這些電影咖啊。
當時的電影仍然是對電視劇降維打擊一般的存在。
更殘忍地說。
電視劇和電影本身就有一道坎。
電影演員可以向下兼容,電視劇演員卻很少有躍遷成功的。
國産電影被四旦雙冰壟斷了最好的資源,留給孫俪的,隻剩下《機器俠》《越光寶盒》《畫壁》這樣的爛片。
不然,就是灰頭土臉地給大花們鑲邊作配。
于是,孫俪不再戀戰,選擇回歸。
遇上了她演藝生涯裡最重磅的作品,《甄嬛傳》。
2010年左右,恰好是電視圈需要用人的時候。
國産電影的"大制作"概念,也被用到了國産劇上。
大女主這一概念,應運而生。
有趣的是,《甄嬛傳》選角時,鄭曉龍本來是想找周迅來演的,但那時周迅已經專心演電影,闊别電視圈很久了。
有實力的當紅女演員紛紛投身電影,小花們的演技又不夠。
孫俪的回歸,解了燃眉之急。
孫俪沒有一個衆星拱月的環境,她永遠在努力冒頭,大家挑來挑去,總覺得她不夠出色。
而現在的環境是,望眼欲穿,隻要看到有人剛準備起身的姿勢,就迫不及待地指過去——就你了。
于是。
選出來的是頂流,卻再也不是"孫俪"。
03
這十年來,最捧人劇,毫無疑問是《甄嬛傳》。
無可匹敵的國民度與造星能力。
讓女主孫俪一舉坐上頂級電視女星的寶座。
沒有姓名的新人一舉成名。
過氣港星内地翻紅。
萬年配角的資源直線飛升。
更重要的,也是後來很多爆劇無法做到的——長期保值。
即使過了十年,它依舊被反複觀看,解讀,讨論。
在明星動辄塌房牽連作品的今天,網友們最怕的就是《甄嬛傳》下架。
其實當年《甄嬛傳》還未播出時,網上罵聲一片,覺得演員太老、太醜。
但《甄嬛傳》的價值是時間賦予的。
大女主劇的成功,又依托于女主塑造的成功。
甄嬛塑造的最大亮點,其實并不在于她最後的勝利,而是她的所作所為是一種真實的成人邏輯。
她的一切行為不再被強行合理化與美化,而是被賦予了悲劇屬性。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
《甄嬛傳》裡,很多人喜歡華妃、皇後、安陵容這樣的反派。
卻真情實感讨厭甄嬛這個女主。
是的,《甄嬛傳》成功的點在于,敢于讓觀衆厭惡主角,共情反派。
很多時候,導演并不掩飾甄嬛的虛僞和不堪。
她最終一步步變成了自己最厭惡的那種人。
在原作升級爽文的基礎上,故事的内核其實被主創改換了。
這是個包括皇帝在内,每個人的悲劇。
你說《甄嬛傳》真的有多深刻嗎?
其實,它隻是不加掩飾地演出了每個中國人都能切身體會的陰鸷底色。
你可以帶入到被社會的捶打,自己身邊的辦公室政治。
這,才是大衆在一個時代最為津津樂道的話題。
反之,會是主題先行下人物邏輯的無法自洽。
當年随着甄嬛熱,雖然也有不少批評聲,但仍沒能阻擋它一路發酵成為一代國民經典。
《甄嬛傳》的幸運在于。
它誕生在了一個野蠻生長的時期,具有意外性。
因未曾想到它所能引發的效應,得到了許多豁免。
也因它引發的效應,成為一種教訓。
不然可以對比它幾年以後的姊妹篇《如懿傳》,經曆了如何漫長的難産才得以面世,上星改網播,網播又下架。
我們愈發珍惜《甄嬛傳》,是因為愈發意識到不會再有《甄嬛傳》。
如果不再有《甄嬛傳》。
别說趙麗穎無法接班孫俪。
孫俪還能做回她自己嗎?
在《甄嬛傳》播出後的十年間,很多劇在試圖重現甄嬛式大女主,卻沒有一部劇敢直面甄嬛這個女主的内核。
因為大女主,也被規定成了一種既定的樣子。
即使是鄭曉龍本人企圖複制《甄嬛傳》的《芈月傳》。
即使是孫俪本人,在《甄嬛傳》之後,接的一直是各種背景下的大女主劇。
古裝,都市,現實主義……卻再沒有一個能達到甄嬛這樣的效果。
因為一猜,就知道她們大體是什麼樣子。
成年人世界裡權力的邏輯,知人論世的洞見,成年人不加粉飾的悲劇,還能寫進劇本嗎?
那不如轉向低幼的,人畜無害的情節。
對于趙麗穎來說。
她的事業還會往上走,但這條路難以通向《甄嬛傳》一樣的飛升。
區别就在于——
現在一部劇也許能收獲熱度、掌聲、好評。
但有哪一部劇,還能讓觀衆喜愛到連續十年不斷重刷?
當電視劇隻剩下"好"。
"好"也就變成了一次性的。
沒有了相互矛盾的對立面,作品也就不會有常看常新的角度。
《幸福到萬家》,脫胎于《秋菊打官司》。
一個相似的故事伊始——村婦要告村支書。
但二者的後續走向與主旨内核堪稱背道而馳。
必然,它不會成為一部能引起廣泛共鳴的經典。
《風吹半夏》呢?
用當下的眼光看,它當然還算一部制作認真精良,口碑尚可的國劇。
一方面,《風吹半夏》的确觸及到了幾分市場經濟改革初期的時代脈搏。
但另一方面,它又困在幾種矛盾的力量中——
"帶血的第一桶金",和積極健康的女企業家;主角的求新求變,和變革中因為"分家不均"被抛棄和遺忘的工人;勵志的創業故事,和不足為外人道的内幕關系……
這些棘手的矛盾,在當下影視劇環境中幾乎是不可解的。
其實和《甄嬛傳》一樣,《風吹半夏》也在某種程度上,改換了原著的内核。
但《風吹半夏》是怎麼改的呢?
原著的名字,叫做《不得往生》。
許半夏做鋼鐵生意時,發家的第一桶金,是靠故意污染漁民的灘塗換來的。
為了讓漁民隻把地租給她,她想出了這個帶血的方法。
因此,當地的老人罵她"不得往生"。
許半夏當時隻覺得可笑,顧好今生就行了,誰還管往生?
直到她的好友因為污染患上白血病,她才懷疑是不是報應。
不得往生的意思在于。
許半夏為代表的一代創業人,看似勵志的故事背後,或許帶着悲劇性和原罪。
但到了劇裡,女主變得何其無辜。
這損招,是她朋友想出來的。
事後,她又用金錢加倍補償了村民,顯得高尚而正确。
讓毫不知情的她,可以永遠純淨無暇地站在光明下面。
人物的深度與廣度,也就止步于此。
前面說,《甄嬛傳》的幸運在于其生在一個野蠻生長的時候。
有意思的是,《風吹半夏》原本的劇名,也就叫做《野蠻生長》。
隻可惜,野蠻與黑暗,都隐在風裡了。
所以。
趙麗穎走出了偶像劇大女主的套子,但套子外面,也包裹着另外一個套子。
而趙麗穎和孫俪之間,無法交鋒,也沒有接班。
因為班,早就不是那個班了。
今日打工人:M就是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