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大學畢業生來說,不論何等簡曆,簡曆都是他們通向未來人生的敲門磚。但有這樣一家企業卻将大學畢業生求職簡曆當成了公司的賺錢工具,這家企業就是 " 知名 " 互聯網公司 58 集團。
網易财經近日從 58 集團内部獲取的資料顯示,58 集團假借招聘之名,收集學生簡曆,高價賣給培訓機構,後者以此聯系學生群體賣課轉化客源,58 集團從中收取返傭。據悉,在 58 集團出售的大學畢業生簡曆中,單份簡曆報價在 30-2000 元不等,其中博士生簡曆價格高達約 1500 元 / 份。
在巨大利用驅使下,年輕求職者的隐私流入市場成爲交易物,大量學生群體個人信息成爲 58 公司牟利 " 工具 "。據悉,借此方式 58 集團一年多牟利超 200 萬元,近 20 家企業向其合作采購簡曆,包括某巨頭物流公司、飲料行業獨角獸及企政單位。對此,有律師表示," 倒賣 " 簡曆行爲或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及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
虛設職位收集簡曆
據了解,58 集團打包售賣的簡曆均來自新華英才招聘平台,該平台是由新華網聯合 58 集團旗下中華英才網共同打造的就業服務平台,專門面向學生群體。其官網顯示,目前該網站由中華英才網運營,而中華英才網在 2015 年被 58 集團收購。
已離職的 58 集團員工張三向網易财經透露,"58 平台的系統是針對藍灰領用戶群體,在該平台上傳的個人簡曆信息是有加碼保護的,58 平台内部無權查看,簡曆直接流入用戶所投遞的企業,但新華英才網招聘系統後台數據的基本信息是沒加碼的,58 方可直接調取用于售賣。目前,新華英才庫内共有近 200 萬份簡曆。"
上述人員指出,58 集團與新華網合作的新華英才招聘平台主要針對的是校園群體,爲了快速收集更多的簡曆,58 方面便将原本挂在 58 同城中的藍領 top 企業職務信息虛設挂在新華英才網中,因爲職位本不存在或早已停止招聘,大學生在投遞簡曆後并不會被企業聯系。
據介紹,58 方面出售畢業生簡曆主要以兩種形式打包售賣:一是按群體數量,二是匹配合作機構要求的畫像類型(專業、院校、年齡段、學曆等)篩選後打包,簡曆售賣單價也不同,單份簡曆報價在 30-2000 元不等,平均報價爲 140-250/ 份,博士生的簡曆價格近 1500 元 / 份。
此外,除向教育培訓機構售賣畢業生簡曆外,58 公司還向包括物流公司、飲料企業及企政單位出售藍灰領群體的簡曆,部分價格在 100-500 元 / 份。
網易财經還了解到,除了上述渠道,58 還在其微信小程序和公衆号的推廣信息内進行簡曆收集,通過宣傳各大企業的職位信息,或打着 " 限時免費秋招訓練營 " 的由頭吸引大學生們。
賣簡曆一年收入超 200 萬元
另一位曾任職銷售崗位的 58 集團前員工李四向網易财經透露,和 58 合作采購簡曆的企業主要涉及教育培訓機構,此外還包括物流、食品、出行、健身等行業。"2020 年 10 月,校園項目企業數規模達到 700+(在英才發布招聘信息的企業),2021 年 10 月至今,覆蓋校園簡曆合作已知企業數近 20 家,期内營收金額高達 200 萬元,覆蓋簡曆數約 30 萬份。僅 2023 年上半年,就有近十家企業與 58 集團合作采購簡曆,共計實現營收 100 萬元左右,預估售出超 2.9 萬份簡曆 "。
據李四介紹,教育培訓類企業是目前 58 集團簡曆售賣項目最大的 " 金主 "。涉及最大交易金額的是某教育培訓機構,該公司與 58 簽署的框架協議爲 1500 萬。
網易财經今年 6 月獲得的多份 58 集團相關簡曆出售合同顯示,目前與 58 集團達成上述簡曆出售的合作企業包括多家耳熟能詳企業,行業涵蓋快遞物流、食品飲料、網約車出行、線下健身等。
如上海逐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一起求職網和 58 集團今年 2 月簽訂了 24 萬元的框架協議,實際消耗金額爲 10.9 萬(回款)。按簡曆 40 元一份的單價計算,該項目目前已賣出 2725 份簡曆。
天眼查顯示,一起求職是一個大學生在線求職教育平台,面向大學生提供求職服務以及培訓課程,該項目品牌隸屬于上海逐元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據李四介紹,上述合作的教育培訓機構在 58 同城平台和新華英才中都有賬号,隻是在 58 平台上傳的用戶簡曆通過專爲企業建立的系統單向流入企業方,而在新華英才的簡曆不通過企業系統,而是 58 方直接導出成線下表格對接給企業。" 因爲中間可做成本價,賺取更多錢,例如一個項目能賺 100 萬,自留 20 萬,然後将 80 萬攤到簡曆成本。其中與一起求職的合作也是這個對接方式。"
同時,企業方無法在 58 平台中發布不合規的信息,但可以找 58 内的相關運營團隊,該團隊通過額外收取服務費的方式幫助企業優化文案,将信息上傳至平台。" 比如某教育培訓機構,其以兼職及實習生的名義上傳招聘信息,但應聘者收到的電話是花錢培訓、免費領取課程(轉化付費進行溝通)"。
值得注意的是,網易财經獲得的 58 集團相關内部郵件顯示,上述向培訓機構出售大學生求職簡曆的合同,還通過了 58 集團内部人力資源部和法務部的層層審核。
律師稱上述公司行爲可入刑
上述模式下,58 集團不僅正常收取入駐平台開賬号的企業傭金,還能通過賣簡曆牟利,與培訓機構合作的過程中還可在對方成功轉化客源後賺一筆返傭。且其中涉及一個法律風險,若用戶投遞了某家企業,但該企業并未和 58 集團簽訂 bpo(待招業務),那 58 方是不能觸碰 c 端用戶的,在未告知的情況下用了别人資源,屬于一戶多賣。
對此,上海大邦律師事務所律師遊雲庭表示," 這些簡曆的出售,如果未經簡曆所有者許可的,則侵犯其個人信息,司法解釋規定,簡曆的數量如果超過 5000 條的,則涉嫌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出售者可以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且這個案子裏的出售方(58 集團),是提供服務時獲取的個人信息,所以要從重處理,隻要出售超過 2500 條的,就涉嫌犯罪了。
其還指出,如果購買者不明知的,不一定構成犯罪,但如果購買者明知,這些個人信息沒有合法來源,也購買了,則涉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罪,這個同樣是 5000 條的入罪标準。
上海正策律師事務所的魏強律師表示,出售簡曆平台與采購方的合同簽署、群裏溝通記錄、導表對接交易的行爲均可作爲第三方倒賣信息的行爲的判定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十條、第二十一條,任何組織、個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傳輸他人個人信息,不得非法買賣、提供或者公開他人個人信息;不得從事危害國家安全、公共利益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
個人信息處理者委托處理個人信息的,應當與受托人約定委托處理的目的、期限、處理方式、個人信息的種類、保護措施以及雙方的權利和義務等,并對受托人的個人信息處理活動進行監督。受托人應當按照約定處理個人信息,不得超出約定的處理目的、處理方式等處理個人信息;委托合同不生效、無效、被撤銷或者終止的,受托人應當将個人信息返還個人信息處理者或者予以删除,不得保留。未經個人信息處理者同意,受托人不得轉委托他人處理個人信息。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第五十一條 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獲取數據,開展數據處理活動排除、限制競争,或者損害個人、組織合法權益的,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處罰。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法規定,給他人造成損害的,依法承擔民事責任。違反本法規定,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爲的,依法給予治安管理處罰;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畢業生投遞簡曆還需強制關注公衆号
據爆料,英才校園的招聘公衆号目前有近 200 萬粉絲,用戶若通過公衆号投遞簡曆,在顯示投遞成功後會用戶就直接關注了該公衆号,是強綁定的關系,不會給用戶提供是否關注的選項及提示,用戶對此也并不知情。
此外,新華英才的學生資源一部分來自于和中華英才網的合作,借其背書招企業方進來(to b),以及通過自建與合作的校園渠道獲得院校資源,還有一部分則是依靠央國政,銀行,金融,互聯網等行業内知名企業來吸引,在每年的春招和秋招季能吸引近百萬份簡曆,其中以應屆畢業生爲主,這部分粉絲是 " 強綁定 " 關系,從後台看,公衆号粉絲活躍度在 70-80%,相當于七八成都是活粉。
從法律角度看,這種 " 強制綁定 " 的行爲存在違法之嫌,我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規定:" 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通知、聲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費者權利、減輕或者免除經營者責任、加重消費者責任等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規定,不得利用格式條款并借助技術手段強制交易。"
遊雲庭律師表示,若無提示而使消費者關注賬号,侵害了消費者的知情權。
國家網信辦出台的《互聯網用戶公衆賬号信息服務管理規定》顯示,平台未經用戶同意不得強制關注其他賬号。其中第十二條明确指出," 公衆賬号信息服務平台應當規範公衆賬号推薦訂閱關注機制,未經互聯網用戶同意,不得以任何方式強制或者變相強制訂閱關注其他用戶公衆賬号。" 不關注公号就無法消費,顯然是一種強制性的規定,涉嫌侵犯消費者的隐私。
(文中張三 李四均是化名)
作者:鄭皓元、盧子怡
主編:陳俊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