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蘭察布的土豆生意
在中國,肯德基、麥當勞的門店分别超過了 10000 家和 6000 家。
漢堡、薯條等這些洋快餐,逐漸成爲了中國人的 " 家常便飯 "。
中國人每年要吃掉多少薯條?
智研咨詢的數據顯示,我國每年薯條需求量超過了 54.76 萬噸。
以一根普通薯條的重量約爲 5 克計算,中國人一年吃掉的薯條多達 1000 億根。
1000 億根薯條背後,是關乎 50 億顆土豆的龐大供應鏈。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我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馬鈴薯産區,在内蒙古。
走進内蒙古烏蘭察布,走進 " 中國馬鈴薯之都 "。
産業版圖
烏蘭察布是内蒙古自治區下轄的地級市,位置北接蒙古國,截至 2023 年末常住人口爲 160.48 萬,總面積 5.45 萬平方千米,是一個典型的北方草原城市。
這個人口小城,馬鈴薯産業卻大得驚人。
我們可以在當地的産業規模和延伸衍生産業鏈這兩個視角中找到答案。
在上世紀 90 年代,烏蘭察布的馬鈴薯種植面積還隻在 100 萬 -150 萬畝。

烏蘭察布馬鈴薯種植
但目前,烏蘭察布年種植面積已穩定在 400 萬畝以上,年産值 80 億以上,品牌價值超過 100 億元,位居全國五大馬鈴薯産區之首。
烏蘭察布擁有 250 公裏長的馬鈴薯産業帶,良種繁育基地面積 40 萬畝,脫毒種薯種植比例達到 100%,在全球範圍内都屬于領先地位。
不僅如此,烏蘭察布還在馬鈴薯科技化種植領域拿下三個全國第一:
組培室面積 9.96 萬平方米,居全國第一;
網室面積達到 4146 畝,居全區第一;
氣霧培面積 123 畝,居全國第一。

馬鈴薯室内育苗
有了這些較大規模的繁育和種植面積,烏蘭察布也聚集起了衆多的企業。
公開資料顯示,截至 2023 年,烏蘭察布共有馬鈴薯種薯企業 16 家,加工企業 32 家,馬鈴薯産業相關的企業營銷協會 20 多個。
而在這諸多的企業中,不乏一些行業巨頭,其中:
占全國澱粉總産量的 35% 的福景堂在此建立生産基地;
國内第一家成功 " 走出去 " 的馬鈴薯企業希森馬鈴薯種業有限公司亦在烏蘭察布;
世界三大薯條供應商之一的藍威斯頓,就有兩家中國工廠均位于烏蘭察布,其中第二家工廠正式落成投産後年産冷凍薯條能力将達到 10.8 萬噸。
甚至,将數萬噸薯條賣到海外的薯條新勢力玩家 " 凱達恒業 " 也把工廠設置于此處,生産的薯條都會由烏蘭察布出發運到全球各地。
凱達恒業從 2019 年才進入法式冷凍薯條賽道,目前就已在烏蘭察布擁有一個擁有世界先進的冷凍薯制品産業園區。
雖說對比歐美 60%-70% 的加工轉化率仍有不足,但當地 45% 的馬鈴薯加工率相對國内其他地方 10% 左右的水平,已是十分領先。
也正是在這些規模聚集效應和技術深加工水平效果下,烏蘭察布打造了實打實的産業生意版圖,成爲全國最大的馬鈴薯薯條加工基地和馬鈴薯澱粉生産基地," 小土豆 " 也由此連接成了 " 長鏈條 "。

藍威斯頓馬鈴薯加工
如今,烏蘭察布早已形成了從最初僅有的澱粉,增加到目前的全粉、薯條、薯片、方便粉絲、馬鈴薯醋、馬鈴薯醬油、馬鈴薯料酒等深加工制品的全方位延伸衍生産業鏈。
公開資料顯示,全市澱粉年加工能力 24 萬噸(滿足國内馬鈴薯澱粉需求的 2/5),調和粉 10 萬噸,薯條薯餅年加工能力 44 萬噸,鮮切生産能力 5 萬噸,鮮薯能力達 200 萬噸,年加工轉化率 41%。
從土豆到薯條再到整體長産業鏈,烏蘭察布已成爲馬鈴薯産業版圖的重要角色。
生意秘訣
烏蘭察布,是如何成爲 " 中國薯都 " 的?
首先要感謝大自然的恩賜。
烏蘭察布馬鈴薯生産的自然條件,十分優越,具備吸引相關公司在此建廠 " 天時地利 "。
這座北方小城市地處北緯 41°-43° 的黃金種植帶,屬典型的中溫帶半幹旱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顯著,年平均氣溫爲 0 ℃— 6 ℃,年平均日照時數 2775 — 3080 小時。

烏蘭布察區位圖
加之有着充足的日照、長達 110 天的無霜期,以及最容易積累作物風味物質的晝夜溫差,這裏十分适合馬鈴薯這樣的高海拔寒帶作物。
即便是降雨,也通常集中在 6、7、8 三個月,年降水量在 150 — 450 毫米之間,而這正是馬鈴薯生長的最好季節。
北部丘陵山間盆地相間,最南部爲黃土丘陵,複雜的地質活動使得這裏形成大片大片肥沃的平原土地,土質松軟、地勢平坦,且多數集中連片,适合大規模的農業機械化作業。

當地土豆種植狀況
當地曆史上火山噴發遺留下的火山灰,也讓這裏的土壤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使得其土豆,澱粉含量高,綿沙可口,品質絕佳,成爲天然的 " 地利 "。
這些優良的自然因素,使得烏蘭察布具備豐富的适合種植糧食的土壤、氣候和地形條件。
正是依托于這些因素,加之通過品種改良、應用集約化等技術,目前烏蘭察布的土豆種植面積穩定在 400 萬畝左右,鮮薯總産量爲 450 萬噸,約占全國 6%。
這些成就僅僅靠 " 天收 ",是不夠的,成爲 " 薯都 ",政府的專項政策支持,也起了重大作用,這是烏蘭察布馬鈴薯産業成功的 " 人和 "。
這一點,可以追溯到多年來烏蘭察布給予馬鈴薯産業的支持。
早在之前,該市明确了要 " 三個中心、三個基地、三個産業園、三個集中區、五個種植示範帶 " 馬鈴薯産業發展規劃,并從種薯、種植、加工、品牌 4 個方面提出多項發展舉措,支持資金總額達到 4.26 億元。
在科研上,支持 " 鏈主 " 企業與科研院所組建創新聯合體,聯合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吸引優秀人才,完善市縣鄉三級科技特派員選派制度,推廣新品種、示範新技術。
烏蘭察布培育出已被驗證的高産馬鈴薯種子," 希森 6 号 " 達到單季畝産 9.38 噸、9.58 噸的産量,2 次創造畝産世界紀錄。

希森 6 号成品圖
同時,烏蘭察布還在财稅上加強政府引導給予種植生産和加工者獎勵,如 2024 年興和縣馬鈴薯生産者補貼合計發放資金 1977.64 萬元,補貼惠及 20888 人次;對形成有效訂單和交易的薯條薯種植者則補貼标準爲 200 元 / 畝,澱粉薯補貼标準爲 150 元 / 畝。
種種措施,推動了當地馬鈴薯産業的快速發展。
2009 年,烏蘭察布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命名爲 " 中國馬鈴薯之都 ",2020 年,又被農業農村部确定爲 " 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 "。
可以說,烏蘭察布這個 " 薯都 " 的名号,當之無愧。
産業進階
如今的烏蘭察布,已經從馬鈴薯産業中受益良多。
目前,該市馬鈴薯年産值朝着百億規模邁進,産業鏈涉及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2024 年帶動農副加工業稅收同比上升 11.6%。
馬鈴薯相關農業生産還幾乎覆蓋了全市有勞動能力的所有農戶,且在全市脫貧人口中,人均來自馬鈴薯産業的收入已占種植業總收入的 1/2。
當地稍微大點的種植戶,基本都能種植上千畝馬鈴薯,年均純收入能達 20 萬元左右。
" 薯都 " 的稱号不僅帶動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也成爲了城市的特色名片。

烏蘭察布城市面貌
僅僅做 " 中國薯都 " 于烏蘭察布來說,早已不夠。
如何持續走向全球化,并同當地投資建廠的企業,形成強大的農産品品牌化實力,或許才是地方政府和當地建廠企業最爲迫切的事情。
像凱達恒業、蒙薯食品這類企業,在将生産的薯制品遠銷海外後,也紛紛着手打造屬于自己的品牌,直接面向終端消費者。
2021 年,蒙薯食品首次開展薯條出口業務,把重達 50 噸、分裝在 4 個集裝箱的薯條成功出口至日本。
彼時,蒙薯食品已經創立了自有品牌 " 薯小皇 ",推出蘋果泡泡、那麽嗨鴨兩種全新口味産品,主打營養、健康理念,緻力于還原食材的原始風味。

蒙薯馬鈴薯食品
無獨有偶,早在 2022 年,凱達也開始涉足休閑食品領域,嘗試打造自有品牌—— " 薯都薯 " 。
在當時市場趨近飽和的狀況下," 薯都薯 " 另辟蹊徑,成功打入頭部外資零售渠道。
事實上,凱達采取了雙軌并行的發展策略:一方面,從單純的 OEM 代工模式向自有品牌轉型,于 2022 年推出自有品牌 " 薯都薯 ";另一方面,持續依據市場需求進行創新,推出了粉料、配方以及粗細度各異的二十多種産品。
尤爲關鍵的是,在 2022 年中國首次成爲冷凍薯條淨出口國之際,凱達恒業開啓了海外拓展之旅。
目前,該公司 40% 的營收來自海外市場,60% 來自國内市場。随着 " 原味烏蘭察布 " 的推廣宣傳,旗下烏蘭察布馬鈴薯的品牌效應也日益凸顯," 中國馬鈴薯之都 "" 馬鈴薯中國特色農産品優勢區 " 等殊榮開始傳向世界。
産自烏蘭察布的馬鈴薯相關産品,不僅供應給百事、百草味、7-Eleven、三隻松鼠等知名品牌,目前越來越走向海外,遠銷至日韓、歐美、大洋洲等全球 30 多個國家和地區。
中研産業研究院公布的《2022 — 2027 年中國速凍薯條行業深度調研及投資前景預測研究報告》顯示,我國馬鈴薯加工約占總産量的 15%,遠低于美國的 60%,且 15% 的加工馬鈴薯中,中國冷凍薯條産量較低,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薯條大生意,烏蘭察布大有可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