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理事會主席奧斯本 26 日證實,該館大約有 2000 件藏品 " 失蹤 "。擔任 7 年館長的德國人菲舍爾宣布辭職,聲稱自己要爲在 2021 年收到相關警示後未作出全面應對而負責。
然而輿論并非就此平息。外界難以想象," 久負盛名 " 的大英博物館,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現失竊現象。1993 年羅馬硬币被盜;1997 年波斯書籍被盜;2002 年一尊有 2500 年曆史的希臘雕像被盜;2004 年十多件中國銅鏡、盔甲和寶石被盜;2017 年一顆價值 75 萬英鎊的卡地亞戒指鑽石被曝出在 2011 年就已經失竊。公開報道顯示,這次大英博物館有 2000 件藏品被盜,時間跨度數年。
大英博物館爲何多次發生失竊?奧斯本表示,大英博物館 " 長期以來一直是盜竊的受害者 ",坦承他們本應采取更多措施予以防範。在過去二十年裏,盡管大英博物館多次審查安保措施,安全問題卻始終沒有得到改善。
大英博物館被稱爲收藏了全球最多 " 贓物 " 的博物館。目前收藏中國流失文物多達 2 萬 3 千多件,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别,跨越了整個中國曆史。此外還有世界文明古國埃及、希臘、羅馬等國家的文物。這些價值連城的外國文物,很多都是英國殖民時代自他國劫掠所得。
從别人手裏搶奪而來的文物,不管有多珍貴,多價值連城,恐怕不會發自内心地價值認同,也不會發自内心地珍惜愛護。
包括中國在内的多國網友呼籲:要求大英博物館歸還劫掠文物。這些年,類似呼聲從未停止。然而,英國方面總是顧左右而言他,除了引用法律,還會以文物可能在運輸過程中受損、歸還國局勢不穩定無法保護文物、獲取途徑完全合法等理由搪塞。更可笑的是,英國前首相卡梅倫曾坦言:" 一旦你開口答應還了,有一天你會發現大英博物館變空了。"2004 年,英國考古學家皮特 · 阿凱教授在一次座談會上提出:大英博物館中收藏的中國文物是否應該歸還中國?随後,一名英國紳士起身,大聲表示 " 我不同意 ",理由是:" 文物是曆史的見證。文物存在的最大價值是記錄曆史。當年我們搶劫中國的一刹那,這些文物和大英帝國發生了聯系。所以,它們既是中國文物,也是我們的文物。我們有理由保存它。"
據悉,大英博物館承認,失竊藏品不少已經損壞。由此來看, 無論英國政府還是大英博物館,根本沒有用心保存和看護這些文物,而其中有不少是根本不屬于英國的掠奪文物。文物具有明确的國家屬性和文化價值,是一個國家的曆史文化遺産。 無論是英國方面如何掩飾和狡辯,都改變不了掠奪的事實。避免更多失竊," 物歸原主 ",讓真正愛惜它的人保管它、守護它,才是大英博物館外國文物最好的歸宿。
現代快報評論員 曹玉兵
(編輯 周冬梅 校對 季林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