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房市場,現在真的變了
這是很多人的共同感受,但具體是怎麽變的,卻很難籠統回答
這也是今天我們爲什麽選擇講故事的原因
故事在真實的發生,才代表趨勢真實的發生
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四個不同的,發生在北京、上海的租房故事
從他們或許有點意外,甚至有點 " 非主流 " 的選擇中
告訴我們在樓市市場的宏大叙事下,個體爲什麽在此時此刻進入租房市場?
01
在一線城市,賣房後租房的迪迪和阿欣
" 我把手裏那套一直在跌的老房子賣了,重回租房生活。"
2019 年,年紀輕輕便在北京常營買下一套 340 萬二手房的迪迪,從沒想過自己有一天還會重回租房生活
受訪者供圖(來源小紅書 @哈哈是小魚啊)
她買下這套 68 平一居的時候,北京市場一片大好
前前後後裝修花了 20 多萬,把這套原本一室一廳的房子,改造成爲溫馨明亮的小兩居
但後來大部分時間居家辦公,雖然房子改成了小兩居,但和老公長期居家下來,很快就發現
這套老房子,不太夠住
于是,小兩口就謀劃着等房子滿 5 年的時候,置換一套小三房
從 2020 年開始,迪迪就密切關注同小區的挂牌和成交價,在不斷寬松的樓市政策之下,二手房更加難賣了
尤其是在 2023 年,小區房價就開始一直走低,且成交周期越來越長
同年 9 月份迪迪決定先把房子挂牌,在賣房這期間,迪迪遇到了中介不斷勸自己降價,看過的房客一再壓價等等的外部壓力
終于 12 月迪迪以 360 萬的成交價,賣出這套當初 340 萬買進的房子
" 加上裝修費,和這幾年的利息,等于割肉賣了。"
沒辦法,2023 年一線城市的行情就是如此殘酷
本想着這邊老房子賣掉後,那邊看房置換無縫銜接的迪迪
看着持續下行的北京二手市場,同小區目前 350 萬的挂牌價格無人問津,自己看上的一套 560 萬的二手,短短兩三個月降到 500 萬 ...
接着,北京、上海出台了認房不認貸、降低普宅、首付的各項政策
樓市越放開,他們越想趕緊賣房,同時也越不想買
她和老公,決定推遲自己的買房計劃
現在買不劃算,先租房
想想當初自己要置換的原因,是爲了改善居住環境
環境更新一點、有地下停車位、有電梯、面積更大、最好是小三房
" 在北京這麽多年,說實話,我們沒怎麽住過新的小區。"
抱着這樣的想法
迪迪在自家附近,租下一套每月 6000 元租金的小兩居次新房,這樣以後父母來住也方便
租到同闆塊商品房後,她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買房觀和租房觀
對于未來什麽時候重新進入市場買房
她說,本來計劃是一兩年,照目前的情況,說不定三年或者更久
畢竟,擁有一套房就能擁有安全感的那種感覺,好像在他們這代人身上消失了
" 不管是租房,還是買房,這個時間都可能會無限期延遲。"
這是迪迪給我的回答
同樣的情況不止發生在迪迪身上
賣掉上海浦東金楊闆塊一套總價 298 萬(2017 年以 268 萬買入)二手房的阿欣
她認爲自己持有上海這套房子的這 5 年多時間,沒賺到什麽錢,不虧已經很好了
賣掉後,阿欣亦選擇了暫時不考慮買房,而選擇了租房
她賣房後租房的理由,卻和迪迪有點不一樣
因爲夫妻雙方均已經落戶上海,目前戶口也同時落到了在租房的禦橋次新小區裏
理論上來說,選擇租房也可以解決孩子幼兒園和小學的讀書問題
目前對學區并不剛需,且不打算現在加杠杆買房的阿欣,租房成了此時最好的選擇
對于自己未來下一套房子的規劃
阿欣說:" 說不定明年房價再往下降些,我也會毫不猶豫地出手,現在還是比較謹慎。"
賣掉一直在跌的老房子、暫時延遲置換的計劃、先租一套房子體驗體驗、不确定什麽時候再買房 ...
這些經曆,都是我們在迪迪和阿欣的賣房故事中找到的共性
其實也代表了此刻購房群體心态的變化
以前買房之後的人,很難再想象,自己有一天會重新租房住
但我們看到,如今的樓市行情
不僅讓客戶覺得,買房不一定擁有安全感,反而租房能提供更多安全感
買房和租房,原來泾渭分明的界限正在被打破
買房者和租房者之間的身份,不再有明确的邊界
這樣的趨勢,好像越來越普遍了
02
租房改善,既當房東又當租客的蘋果
" 我真的想要一個有落地窗,充滿陽光的客廳。"
2015 年初,蘋果畢業一年後在北京朝陽區雙井地鐵站旁買房,總價值約 400 萬
兩個月前,蘋果選擇換一種生活方式:以租養租
她把手裏那套 60 多平的兩室一廳老房子租出去,同時自己在附近新小區租了套也是 60 多平的一室一廳
兩個房子的租金水平差不多,自己那套老房子,每月能有 6800 元的租金收入
而現在租的新房子月租金,7300 元
因爲老房子的租金也基本可以覆蓋,蘋果也覺得每個月多花幾百塊在房租上,自己也心甘情願的原因是
她來到北京打拼的這些年,即便很快就上車買了房,令身邊所有人豔羨
但關于房子,蘋果一直有個願望仍未實現
她說:" 我真的很想要一個擁有落地窗、陽光可以在早上時候照進屋子的客廳。"
說起這話時,她的語氣明顯雀躍了起來,并解釋原因:
" 北京的老房子你也知道,它基本都是暗廳,而父母搬回武漢之後,這套兩室一廳的老房子也就隻剩我一個人住。"
" 我平時比較喜歡社交,邀請朋友同事來家裏聚聚是常有的事,一套房子裏客廳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于是,自從父母今年回湖北生活,自己又開始獨居之後
她有了以租養租的想法,曾作爲媒體人的她,高效地說做就做
終于,她在自家附近正好看到一套符合自己要求的夢中情房,簡約的裝修風格
最重要的是,30 平左右的客廳有一扇超大的落地窗
自如整租産品,受訪者供圖
對于蘋果來說,即便自己在一座城市買了房,但因爲各種條件的約束
當買房離自己理想生活,還有一段距離的時候
想要住更舒适的房子,擁有更貼合自身需求的生活狀态,比如以小換大、品質升級、解決通勤等等
而無論是什麽需求,租房都比買房更自由
因此,通過租房來改善,是她解決在大城市生活落差的最好選擇
03
從單身到三代同堂,長期租房的小美
小美的故事應該很能引起一線城市裏很多人的共鳴
她在北京的租房生活,大概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年輕單身的時候,她一人北漂,選擇了小中介租房,還遇到了黑心中介洗房
租金一去不複返就罷了,獨自一人打拼,竟落到無家可歸的地步
從那以後,小美意識到租房找正規機構的必要性
不過好在,結婚後她和老公便一起在北京買下一套學區房,雖然面積隻有 41㎡,但距離孩子就讀的小學,隻有 2km
這套學區房可以說是完全爲了解決孩子的教育而買
在北京這樣的超級都市,似乎從來就沒有能夠兩全的選擇
既然是一套學區老房子,上車門檻也不高,300 萬總價的入門級産品,就注定了無法兼具舒适的居住環境
41㎡老房子 vs86㎡兩房,受訪者供圖
最難的是,等到真的搬進學區房裏,他們卻發現,原以爲 2km 的距離應該能夠平衡好接送小孩和夫妻雙方的工作
但事與願違,疲于工作和通勤的小美和老公,依然還是需要來自父母的場外援助
于是小美和老公做了一個決定:就搬到學校所在的那個小區裏租房住吧!
學校和出租房一路之隔,搬過去了才發現,孩子學校有不少父母也租在同小區
爲了孩子更方便上學,同時也爲了省心方便,小美在自如上選擇了一套 86 平的兩居
即便目前一家三口居住在租來的房子裏,但他們的生活幸福感卻遠勝從前
每天早上在窗台,就看着孩子過馬路就能進學校,她說:
" 自如房子裏的幸福時刻,給我最愛的寶寶每天做早餐 ..."
受訪者供圖
甚至小美今年還計劃将遠在東北哈爾濱的父母接過來,父母帶了專門做粘豆包的工具,還有一些東北特産
不同于大家所想
從小美身上,我們看到租房群體的變化是
租房,不再隻是年輕單身過渡期的選擇
也越來越有可能變成一對夫妻、一家三口、甚至三代同堂的居住改善
當大家開始意識到:" 不是房子買不起,而是租房更有性價比。"
長期租房、拖家帶口地租房,真實地在租賃市場上發生着
04
不知不覺間,人們的租房觀已經發生了如此大的改變
今天我們看到的迪迪、阿欣、蘋果、小美
放在十年前,或許他們都會被歸爲異類,甚至不被理解
賣房後租房的迪迪,可能會被周邊人質疑
選擇以租養租的蘋果,會被認爲太矯情了
三代都在北京租房住,讓人覺得有點不可思議
尤其是樓市下行之時,他們對買房需求的重新審視
但每次行業的調整,都會帶來一些結構性的紅利
租賃市場本身也在調整,底層的剛需被政府租賃體系接納
整體市場化租賃面臨更好的産品更好的服務,從而滿足結構性紅利帶來的需求改變
我們亦感受到了未來租賃市場,有幾種增長正在發生
1、租房客戶更加多元化
數據顯示,全國重點 40 城租賃成交中,2023 年 35 歲以上的租客占比超過 35%,較 2021 年提升了 4.9 個百分點
涉及的客戶範圍正在變得多元,平均年齡增長
來源:貝殼研究院
2、人們的長期租房需求增加
尤其在一線城市,由于不同的被動原因,租客在租房市場的停留時間延長了
作爲長期租房者,更傾向于選擇自如等長租公寓品牌,或者進入保租房市場,尋找更穩定的産品
3、租房産品進入改善時代
自如研究院數據顯示,2020 年以來,城市租房人群對 " 房屋品質、居住體驗、租期服務 " 的關注程度提升了 34%
數據來源:自如研究院
當下客戶對租賃産品有提出更多樣的需求,也意味着品質租房時代的到來
不論是個體故事,還是數據
我們都能感受到
租房市場很多改變正在發生,很多偏見需要扭轉,很多增長空間等待挖掘
一個越來越多人,想要租好房的時代,真的要到來了
(故事主人公均使用化名,故事某些情節因涉及主角隐私有所改動)
以上爲正文,來自喬不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