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間鬧矛盾怎麽辦?
01
小孩子之間鬧矛盾,都是怎麽解決的?
5 月 16 日,哈爾濱兩個小男孩在課堂聽寫時發生了争吵。
老師了解情況後,讓他們先互相道歉,再讓他們自己選擇和好的方式。
原本老師以爲兩個孩子隻是會擁抱一下。
沒想到,高個子的男孩直接把同學抱起來了。
瞬間,兩個孩子就都笑了。
同學們也被他們 " 舉高高 " 這可愛的和好方式逗得哈哈大笑。
而且下課以後,老師就看到兩個孩子和好如初,又在一起玩了。
課堂上發生的不開心,兩人解決以後,誰也沒放在心上。
果然,前一秒吵得不可開交,後一秒就能握手言和,是小孩子的風格沒錯了。
02
前些天,四川街頭出現這樣一幕:
兩名小女孩起了争執,當街吵架。
雙方家長就在身邊,卻并沒有參與孩子的争吵,而是背着手,站在一旁笑着圍觀。
家長表示,他們兩家是很好的朋友,孩子之間出現分歧、争吵是很正常的事情。
平時他們都會盡量讓孩子的問題孩子自己解決。
對此,不少網友說這兩家的家長很理智。
其實," 孩子間鬧矛盾,父母要不要介入 ",一直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
生活中,有一些家長見孩子吵架,會下意識将自家孩子劃分到 " 受害者 " 的一方。
情緒激動之下甚至會失去理智,做出極端的事情。
這種不講道理的護短,看似是爲了保護孩子,實則是給孩子處理矛盾做了錯誤的示範。
因爲家長若是一直将孩子護在身後,隻會讓孩子更加沒有安全感。
一旦孩子日後遇到沖突,孩子要麽反應過度,要麽害怕退縮。
而這兩種方式,哪一種我們都不願意見到。
03
之前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新聞:
江蘇兩個小朋友在學校發生了沖突,老師爲了解決孩子間的矛盾,将雙方家長請來了學校。
沒想到在大家溝通期間,其中一個孩子的家長突然動手,一巴掌将對方孩子打倒在地。
孩子沒有一點防備,直接被男子打飛了出去。
可以想象,這名男家長打人的力道之大。
本來兩個孩子鬧矛盾,事情并沒有多複雜。
可這位家長出手打人,事情性質立刻就變了,被打男孩家長直接報警。
經鑒定,男孩被打成輕微傷,沖動打人的家長被處以行政拘留十三日的處罰。
作爲家長,誰也不願意看到孩子受委屈、挨欺負。
但說實話,孩子成長過程中難免會與人争吵,甚至打架。
家長若是連孩子之間的矛盾都沒弄清楚,就随意介入孩子間的矛盾,不僅不能解決問題,很可能還會激化矛盾。
都說,家長是孩子的領路人。
家長在孩子面前任意對人暴力出手,孩子有樣學樣的話很容易成爲一個沖動易怒的人。
這對孩子成長來說一點好處都沒有。
04
前幾天,四川兩名小學生在公交站台發生争執,倆人互相推搡了兩下,誰也不服誰。
看到這一幕,有人覺得兩個孩子可能會打起來。
但接下來的一幕,簡直不要太可愛。
他們并沒有打起來,而是決定用鬥舞解決矛盾。
(這裏提醒大家,在公交站旁邊要注意來往車輛,注意安全呀!)
你瞧,孩子們是有自己一套解決問題的方式的。
爲此,家長不要将孩子間的矛盾過度妖魔化。
吵架也是一種溝通,是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
孩子自己能解決,家長就不要着急出頭。
因爲小孩子之間,很多矛盾并不複雜,很多争吵都是來得快,去得也快。
與朋友發生矛盾,孩子更需要的是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家長的介入保護。
05
心理學有研究表明:
同伴沖突對孩子的自我發展以及與同齡人之間關系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孩子在解決矛盾的過程中,能夠提升社會交往能力,學會如何溝通、合作和解決問題。
也會更加懂得尊重、理解和包容的意義,有助于培養他們的同理心。
爲此,孩子與人産生矛盾,家長第一時間不要急着爲孩子出頭,要先了解并判斷孩子是否能夠解決問題。
如果問題不嚴重,那麽就站在孩子身後,相信孩子,他能夠處理好。
這種情況下,家長的不沖動、不護短,就是對他最大的支持!
當然,如果是孩子受到比較嚴重的欺淩,那便需要家長參與并且重視起來,及時和對方家長溝通,同時也教孩子保護好自己,讓他明白,我們不随意欺負他人,但也不能任由他人欺負。
希望家長們都能理智面對孩子間的矛盾,給予孩子正确的引導,讓孩子向陽成長!
本文爲米小圈公衆号(ID:beimaogege)原創。作者圈媽,有一男寶和一女寶的二胎媽媽,用心用文字和大家分享海量育兒知識,解讀婚姻情感生活。陪伴千萬父母們和孩子的成長。
點個 " 在看 ",一起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