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章來源于胡侃雜史 ,作者慕慕華
美國人也在戰鬥中試用了毛瑟 C.96,盡管與英國一樣,在美國這款手槍并未正式列入軍備。然而,一小部分美國軍官因好奇而私下在歐洲購入毛瑟 C.96,想看看 " 這是什麽東西——自裝手槍 "。這些私人購買的毛瑟在西班牙 - 美國戰争(1898 年)和菲律賓 - 美國戰争(1899-1902 年)中被它們的主人使用。經過這些戰鬥後,美國也出現了一小部分毛瑟 C.96 的愛好者,他們喜歡這款手槍的高射速、遠射程、精确度和射擊穩定性。但在美國大多數參與與熱情的拉美人戰鬥的軍官,尤其是在與堅韌的太平洋土著作戰時,認爲毛瑟并不适合與土著進行近戰。
那些參與近身戰鬥的士兵發現,毛瑟 7.63 毫米子彈和美國裝備的 .38 長口徑柯爾特手槍子彈一樣,太輕,不足以迅速和可靠地使強壯的 " 野蠻人 " 失去戰鬥能力。毛瑟的子彈隻有在擊中骨頭時,才能瞬間使對方失去戰鬥能力。在其他情況下,子彈會貫穿對方,繼續向前飛去,僅消耗部分能量。如果敵人能夠忍受疼痛(正如許多土著人所能),而且又兇猛,且被激勵要不惜一切代價消滅敵人(這在 " 野蠻人 " 中并不少見),即使在心髒中中了一槍,他們仍然可能在死去的前一兩秒鍾内殺死美國士兵。
然而,美國人對自裝手槍的快速射擊原理産生了興趣,因此在 1903 年他們進行了幾種這種武器的比較測試。參加比賽的有 7.63 毫米毛瑟 C.96、9 毫米魯格手槍以及剛剛在美國研發的 .38 口徑(9 毫米)" 柯爾特自動手槍 "。在這些測試中,毛瑟 C.96 被美國軍方立即否定,認爲其 " 過于笨重 ",而魯格和柯爾特則被認爲 " 過于弱 "。
因爲曆史上,美國人曆經幾個世紀在與頑強的 " 印第安人 " 作戰,成爲了大口徑武器的熱衷愛好者,軍隊對口徑低于 .44(11.17 毫米)的手槍不予認可。因此,歐洲的小口徑手槍被美國人完全否決,而他們對自己的 " 自動手槍 " 進行了徹底改造,适應了大口徑。最終新型手槍柯爾特 1911 型 .45 口徑(11.43 毫米)被美國軍隊正式列裝,後來它變得非常有名。這把手槍成爲 20 世紀初最先進的 " 短管槍 " 之一;它在兩次世界大戰中被使用,一直服役到 80 年代中期,直到今天私人仍廣泛使用。
柯爾特公司的手槍,由設計師喬 · 布朗甯(J. Browning)研發,在尺寸、可靠性、結構簡單性、生産成本和速度、重新裝填速度、野外維護便利性以及子彈的停止作用等方面,都優于毛瑟 C.96。
因此,保羅 · 毛瑟多年來努力争取其手槍的盈利和聲望的軍事訂單,直到他去世(彼得 - 保羅 · 毛瑟于 1914 年 5 月 29 日去世)時仍未取得顯著成果。但無論如何,不能說這個實際上是第一款大規模生産的自裝手槍的項目是失敗的。毛瑟 C.96 以大規模生産(從 1895 年到 1938 年,德國生産了超過 960,000 把 C.96)而著稱,沒有在倉庫中積壓,其作爲相對優秀武器的聲譽不斷增長。隻是這把手槍在歐洲的命運并非軍用,而是民用,其主要利潤來自零售市場——作爲冒險者的夥伴。
歐洲的旅行者和科學家在異國他鄉或荒野地區同樣需要自衛武器
在 19 世紀末到 20 世紀初,歐洲人對探險遠征非常感興趣,他們前往地球上未被開發和危險的地區——遙遠的非洲、亞洲和南美洲;這些地方 " 文明人 " 尚未到達。有些旅行者是出于好奇和對科學的興趣而去,另一些則是出于嚴苛的物質利益,試圖探查是否可以在那裏獲取一些資源:尋找礦産、開發新市場,或爲他們的企業尋找廉價勞動力。前往遠方土地,遇到猛獸或被歐洲人普遍視爲 " 野蠻人、比猛獸更爲兇狠 " 的土著的概率很高,因此不帶武器是極其危險的。然而,在長途旅行中,長步槍和卡賓槍對旅行者來說是相當不方便和沉重的負擔。
此外,這種笨重的非自動武器在突發攻擊的情況下,缺乏必要的機動性和近戰作戰能力。旅行者、探險者和科學家們需要一種快速、輕便且相當緊湊的武器。它必須在長途行走時不妨礙行動,但在遭到攻擊時能夠用密集的火力壓制攻擊者,并在必要時能夠進行遠距離的精确射擊。所有這些特性都體現在毛瑟 C.96 上。将其插入槍套後,它相當緊湊,攜帶起來也不重。在旅行者遭到攻擊時,毛瑟的 10 發子彈及其自動裝填功能,成爲了對付強盜和掠奪者以及猛獸的緻命障礙。經驗表明,與左輪手槍相比,7.63 毫米的 " 布倫亨德拉 " 子彈【" 布倫亨德拉 "(Broomhandle)是對毛瑟 C.96 手槍的昵稱】能夠穿透熊的頭骨,并且能夠完全 " 穿透 " 它的身體!當手槍固定在槍套上時,它變成了一種遠程半卡賓槍,能夠爲旅行者提供晚餐的某種小動物。
因此,毛瑟 C.96 在旅行者中非常受歡迎。它被探險者、測繪未知領域的探險家、在幾乎無人居住的山脈和沙漠中挖掘古代恐龍化石的古生物學家,以及研究異國動物群的動物學家所攜帶。尤其是在金礦勘探者中,他們追尋珍貴金屬,常常面臨土匪的威脅,因此對毛瑟的需求更加迫切。
所有這些因素共同塑造了 C.96 的形象,成爲 " 奇迹手槍—卡賓槍 ",每個自尊的旅行者、探險者或獵人都應該擁有一把。更何況,如果冒險者處在最好的情況下,還使用着老式單發的火藥槍,甚至是打火石武器,或幹脆隻有矛、弓和箭,毛瑟提供了顯著的火力優勢。顯然,對于那些土著人來說,快速射擊、遠程的 " 毛瑟 " 手槍确實給人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吓退了他們搶劫旅行者或将其作爲食物的欲望。例如,在一次不成功的搶劫後,烏幹達人對在他們領土上出現的探險者沃爾特 · 貝爾非常尊重,稱他爲 " 嘭嘭,帶着一百支隐藏的槍的人 "。
歐洲人的旅行方式各異。這位先生沒有毛瑟肯定是無法生存的……
受到爲軍隊設計但受到旅行者和獵人青睐的手槍商業成功的啓發,保羅 · 毛瑟急于基于 C.96 制造 " 專業旅遊武器 "。他沒有 " 太過于操心 " 設計,隻是進一步延長了手槍的槍管,并在其底部加裝了一個木制的前握把,并在 " 布倫亨德拉 " 上裝上了一個可拆卸的标準步槍托。最終得到了一種輕巧、優雅的小卡賓槍,便于拆卸以便攜帶。
武器制造商再次遭遇失敗!這個項目實際上是失敗的:卡賓槍的銷量非常低迷。盡管它輕巧小巧,但在尺寸和重量上仍然明顯超過手槍,因此在攜帶時顯得不夠方便。此外,改裝後的武器失去了機動性:拆開的槍無法射擊,而在突發攻擊的情況下,射手根本沒有時間進行組裝。由于銷量低迷,C.96 卡賓槍的生産量很小,1908 年其系列生産被完全停止(共制造了 940 支槍管長度爲 300 和 370 毫米的卡賓槍)。
盡管毛瑟卡賓槍沒有獲得很大的普及,但 C.96 手槍的銷量卻在不斷增長,因此彼得 · 保羅再次對 " 布倫亨德拉 " 進行了改進——根據開始收到的用戶反饋,考慮到了這種武器的優缺點。結果,新的改良版 C.96 —— 1912 年型投入生産和銷售。這一版本的産量比以前的型号更大(早期的毛瑟 " 帶有小拐角的擊錘 " 生産了 16000 支,第二系列 " 帶有大孔的擊錘 " 生産了 25000 支,而 "1912 年型 " 生産超過了 130000 支)。
毛瑟 C.96 1912 年型與前代産品的一個主要區别是槍管内膛線數增加到六條(而不是四條),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射擊的精度。1912 年型号另一個重要的設計改動是改變了保險裝置的開啓和關閉位置。在早期型号中,打開保險的杠杆需要從水平位置向上擡起。但這個動作與擊錘的上拉方向相反,在突發的近戰中,緊張的人們常常混淆發射第一發子彈所需的動作順序。因此,一些持有 C.96 的軍人在近戰開始時有時無法迅速開火;同樣,一些旅行者和科學家因未能及時抵抗強盜而遭到搶劫。用戶對手槍保險裝置的衆多投訴迫使保羅 · 毛瑟重新設計這一部件,在 1912 年型号中,關閉的 C.96 保險與擊錘一樣,都是水平位置,防止走火的杠杆需要向上擡起。M.1912 的其他變化包括擊錘形狀的重新設計和手柄邊緣凹槽數量的增加,這些都是純粹的外觀變化,對武器的作戰性能沒有任何影響。
新型号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兩年大量生産,到戰争爆發時,毛瑟 C.96 1912 年型與之前的版本一樣,幾乎在所有國家得到了廣泛使用(主要作爲商業模型供自由銷售)。因此,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各種版本的毛瑟被各方廣泛使用;可以說," 雙方陣營都在使用 "。
因此,保羅 · 毛瑟在不同國家争取獲得 C.96 手槍的有聲望且盈利的軍用訂單的嘗試幾乎沒有成功。除了相對少量的 " 布倫亨德拉 " 供給意大利海軍以及土耳其蘇丹和暹羅統治者的保镖外,世界上沒有其他軍隊願意裝備他那複雜且最重要的是非常昂貴的手槍。即使是在德國本土,盡管馬爾瑟的步槍備受推崇,他的手槍在軍事領域也未能取得成功:德國軍隊經過長期試驗,最終裝備了喬治 · 魯格的 P.08 手槍。其 "P.08" 實際上是對第一款自裝手槍—— " 博查特 " 進行深度改進和巧妙再造。與 C.96 相比,P.08 更加緊湊,雖然彈匣容量較小,但平衡性出色,顯著提高了 50 米距離上的射擊精度。
最重要的是,它的結構更簡單,生産成本也相對較低。然而,一些俄國出版物提到(沒有引用來源)稱,C.96 在 1913 年确實被德國部分裝備——似乎供給了德國輕騎兵團的軍官。可能這隻是日期的誤解或簡單的打字錯誤——因爲自 1916 年起,德國騎兵的确主要裝備了毛瑟手槍(不過關于這個問題,稍後再說)。然而,即使有關在戰前裝備輕騎兵 C.96 的信息确實屬實,C.96 在德國軍隊的供給也極其有限。因爲九個輕騎兵團的所有軍官總共大約有 350 人;即使給了負責的軍士,也不太可能德國軍隊采購了超過 1,000 到 2,000 支 C.96。這與到 1913 年時凱瑟爾軍隊幾乎獲得了 100,000 支 P.08,以及海軍又獲得了 30,000 支 " 帕拉貝倫 " 相比,簡直是微不足道的。
德國軍隊的标準手槍競争對手:P.08" 帕拉貝倫 " 和毛瑟 C.96。
由于 " 毛瑟 " 在飛行員中極受歡迎,一些國家的空軍指揮部将 C.96 列入其飛行員的标準武器中。因此,意大利和奧匈帝國的飛行員得到了政府供給的毛瑟手槍。一些俄國出版物(同樣沒有引用來源)聲稱,俄羅斯的情況也是如此(對此,表示懷疑,因爲俄羅斯領導層傳統上存在 " 軍事需求資金不足 " 的情況)。很可能,俄羅斯飛行員是自己私下購買了 " 毛瑟 " ——好在俄羅斯的槍械商店裏有大量在戰前進口的商業毛瑟手槍。因此,除了德國及其盟友,法、英和俄的飛行員也都使用毛瑟 C.96 進行飛行和作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了德國指揮部對複雜且昂貴的 " 毛瑟 " 的态度。戰鬥開始後不久,德國軍隊便遭遇了 " 武器短缺 "。這場戰争的規模超出了所有國家的預期。戰争前生産的彈藥和武器在幾個月的激烈戰鬥中便迅速耗盡。各國的生産能力無法跟上損失的補充速度,也無法爲數十萬新征入伍的新兵提供足夠的武器。由于連步槍都供不應求,德國領導層更無暇顧及爲新征召的後備軍官提供相對次要的制式手槍。因此,他們開始鼓勵這些後備軍官自行購買武器。于是," 毛瑟 " 大量湧入德國軍隊。後備軍官們明白,戰場上擁有一件好的武器可能意味着保命,因此他們急于購買這些雖昂貴但被證明威力強大、射程遠且多發的手槍。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毛瑟 C.96 在德國軍隊中廣泛流傳。
随着戰争的進行,德國軍隊對手槍的需求達到了災難性的程度。DWM 公司在 1914 年至 1916 年間向軍隊提供了 35 萬支 "P.08" 手槍,但仍無法滿足對短管武器的需求。因此,1916 年,德國政府不得不向毛瑟公司尋求幫助。盡管毛瑟公司的産能已被用于爲德國軍隊生産數十萬支步槍,毛瑟公司仍接受了提供 15 萬支 C.96 手槍的訂單。
然而,爲了完成這一政府訂單,毛瑟公司需要開發新的手槍型号:德國政府将 C.96 正式列入軍隊裝備的條件是要将 " 布魯姆漢德爾 " 改造爲能夠使用德國軍隊标準 9x19 毫米 " 帕拉貝魯姆 " 彈藥的手槍!于是 1916 年款的 C.96 誕生了,基本上還是 1912 年款的 C.96,但配備了爲 9x19 毫米彈藥重新設計的槍管和彈膛。然而,這種改造削弱了槍管強度,如果使用更強的 7.63 毫米彈藥(由于其瓶型設計,7.63 毫米彈藥可以完美匹配 9 毫米的彈膛),可能會導緻槍管爆裂。因此,爲了避免彈藥混淆,1916 年款的所有手槍都在握把上刻有一個大的數字 "9",并填充了鮮豔的紅色油漆,這就是 1916 年款 C.96 被稱爲 " 紅九 " 的由來。
大多數 " 紅九 " 都是匆忙生産的粗糙武器,這在戰争時期的制造中非常典型。然而,與其他公司在戰争期間生産的手槍相比,即便是這些 " 毛瑟 " 也擁有相當不錯的戰鬥性能和可靠性。
在戰争期間,手槍的需求不斷增加,這不僅僅是由于軍官損失慘重。20 世紀初,随着技術的發展,戰争逐漸演變爲 " 機械化戰争 "。空軍、裝甲車、坦克的乘員,以及摩托車手、通信兵和炮兵需要大量小型武器,這些武器既不會妨礙他們操作裝備,又能在與敵人近距離接觸時有效防身。19 世紀時,隻有軍官和騎兵的部分軍士才會配備手槍,但到了 20 世紀,普通士兵也開始使用手槍。盡管步槍和機槍是戰場上的主導武器,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塹壕戰凸顯了短管武器的重要性。當步兵設法穿越鐵絲網和槍林彈雨,成功沖入敵軍陣地時,肉搏戰就随之展開。此時,長步槍在狹窄的戰壕中顯得毫無用處,它們的尺寸限制了戰鬥的靈活性,而需要手動上膛的低射速步槍無法迅速消滅敵人。
正是爲了這些塹壕戰,指揮部開始大量向步兵配發手槍;手槍的輕便性、靈活性和高射速使得士兵能夠迅速清理戰壕中的敵人。然而,在近戰開始之前,士兵還需要穿越戰場,而大多數手槍并不适合遠程射擊。正因如此,射程較遠的 C.96 手槍 - 卡賓槍在軍中聲望日益上升。在遠程射擊方面,隻有所謂的 " 火炮型号 "LP.08 能夠與毛瑟競争,該版本的 " 帕拉貝魯姆 " 手槍配備了 203 毫米的長槍管。該型号最初是在戰争前夕爲炮兵部隊設計的,但在戰争期間,LP.08 和 C.96 都被用于塹壕戰。然而,直到 1916 年,該型号僅生産了大約 2 萬支,它隻是作爲對軍隊中大量 " 毛瑟 " 的補充。從 1916 年到戰争結束,DWM 公司又生産了近 18 萬支 LP.08 手槍,與數以千計的 " 紅九 " 一起,這些長管手槍裝備了德國軍隊中爲塹壕戰專門設立的衆多突擊隊。
德國突擊隊中最常見的射擊武器—— LP.08「帕拉貝魯姆」和毛瑟 C.96 手槍
1918 年,典型的德國突擊隊裝備有兩挺 " 手持 " 機槍 MG.08/15 和一支 " 施邁瑟火槍 "(德國第一款沖鋒槍 MP.18);這些武器構成了突擊隊火力支援的基礎。當然,相對輕便且體積較小的 MP.18 沖鋒槍,能夠以每分鍾 400 發的射速進行連發射擊,非常适合塹壕中的近距離戰鬥,理想情況下應該爲每個突擊隊員配備。然而,這種新開發的沖鋒槍嚴重短缺,直到戰争結束時,僅生産了 12,500 支。因此,突擊隊的其他成員則配備了德國較爲充足的其他高射速小型武器:毛瑟 C.96 手槍和 LP.08「帕拉貝魯姆」手槍——這兩款武器都被設計爲輕型卡賓槍,并配有可以扣在槍托上的皮套。除了手槍外,每個突擊隊員還攜帶了一把戰壕刀或刺刀,16 枚 " 棍式 " 手榴彈和 8 枚 " 雞蛋式 " 手榴彈。
協約國軍隊沒有任何一支手槍在射程上能與 C.96 和 LP.08 相比,因此,任何俘獲到這兩款 " 德國手槍 " 的士兵都對它們極爲推崇。俄羅斯軍隊也不例外,尤其是對毛瑟手槍情有獨鍾,這種手槍在一戰開始之前就已經在俄羅斯很受歡迎。
毛瑟 C.96 手槍早在 1897 年便出現在俄羅斯的商店裏,但由于價格極高(它是俄國市場上最昂貴的手槍),最初并沒有受到太多歡迎。毛瑟手槍在俄羅斯的廣泛流行是在日俄戰争和 1905 年革命之後。俄羅斯城市的街壘戰鬥(起義者使用從被摧毀的武器店中獲得的武器)展示了毛瑟手槍的卓越戰鬥性能。而擁有豐富戰鬥經驗的軍人們從遠東戰争中歸來後,也極爲贊賞毛瑟手槍的威力、射速以及與制式納甘左輪手槍相比的快速裝填能力。從那時起,毛瑟手槍開始了在俄羅斯作爲許多人心目中 " 最具标志性短槍 " 的勝利進軍。
最初在俄羅斯,這款手槍通常被稱爲 " 帶槍托的毛瑟 ",後來随着其 " 弟弟 " —— 1910 年推出的口袋版小型毛瑟手槍——在商店裏出現,槍械目錄将其稱爲 " 毛瑟 2 号 "。在俄羅斯,同一家公司生産的武器通常按口徑而非生産年份進行編号。較小口徑的手槍被标爲 1 号(因此 1910 年 6.35 毫米的毛瑟手槍被稱爲 " 毛瑟 1 号 ");而較大口徑的型号則标爲 2 号。
兩兄弟的毛瑟手槍:巨人與小不點;兩者在俄羅斯都非常受歡迎
正如前面提到的,日俄戰争的經驗向俄羅斯軍方展示了在 20 世紀初戰鬥條件改變後,左輪手槍的主要缺點—— " 裝填緩慢 "。許多軍官開始自掏腰包,從商人那裏購買這些沒有此缺點的新型手槍。俄羅斯軍事領導層也對這種新型武器産生了興趣,但由于 " 缺乏用于指揮官隊伍集中換裝的資金 ",決定讓軍官們自己承擔費用。因此,1907 年發布了 " 皇帝批準 " 的第 74 号命令,允許軍官在部隊中使用個人手槍,而不是制式的左輪手槍。命令推薦了幾款最适合戰鬥使用的手槍,其中之一就是德國的毛瑟 C.96。而 " 毛瑟 2 号 " 一直是俄羅斯槍械店中最昂貴的手槍之一,直到 1917 年權利更叠,并爲應對内戰而沒收了所有商用武器。
裝備毛瑟 C.96 的俄羅斯軍官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擁有昂貴的 C.96 在俄羅斯軍隊中是軍官的特權(任何一名士兵若獲得戰利品毛瑟手槍,都會立即被指揮官沒收,因爲 " 士兵不該擁有手槍 ")。然而在 1917 年的革命中,這場革命事實上導緻了俄羅斯軍隊的瓦解,士兵們開始解除軍官的武裝;各種類型的武器被從軍官手中奪走,包括許多 " 毛瑟手槍 "。然而," 帶槍托的毛瑟 " 很快便有了新的、更高級别的主人,他們從普通士兵手中沒收了這些手槍。
毛瑟手槍優異的戰鬥性能、相對稀缺性(與納甘手槍相比),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威嚴外觀吸引了新的革命精英——指揮官的注意。到 1918 年," 帶槍托的毛瑟 " 再次成爲指揮官們的象征,尤其是在新成立的蘇軍中——與皮夾克和 " 紅色軍褲 " 一起,象征着他們的身份。然而,由于從國外運來的 C.96 數量不足,無法滿足所有人的需求,毛瑟手槍仍然是許多指揮官夢寐以求的目标。年輕的蘇聯開始将毛瑟手槍作爲一種獎勵手段,通過授予銘刻有姓名的 C.96,政府和最高軍事指揮部獎勵那些在戰場上證明自己的指揮官。
緻命的 " 掃帚手柄 ":毛瑟 C.96 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