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特大消息。
一代喜劇宗師又回來了!
十年來很少露面,無意中在直播裏露臉後,也能被網友炒上熱搜的他——
# 隐居老家還是喜歡吃豬肉酸菜炖粉條。
對。
趙本山。
2013 年,趙本山發表聲明," 今後小品舞台上不會再有我,來年地方台我也不去了,我會用獨立的時間,多思考公司的劇本,把空間留給别人 ",從此,便退出小品舞台。
同年,《一代宗師》上映,趙本山飾演東北武林高手丁連山,在影片裏對梁朝偉飾演葉問說出那句 " 面子和裏子 " 後,從此,我們便鮮少在銀幕上看到他。
偶爾,在《劉老根》,或者《鄉村愛情》中,我們還能看到他的身影。
隻是誰都知道。
此時的趙本山,已經把全部的聚光燈照射到他的徒弟們身上了,至于自己,早已與世無争。
但。
萬萬沒想到,十年後,他居然帶着一部全新的作品 " 再戰江湖 " 來了。
一人分飾兩角。
挑戰古裝喜劇。
被網友稱爲 " 整頓古裝片市場 " 的——
鵲刀門傳奇
Sir 一口氣看了十幾集。
怎麽說呢。
雖然開分隻有 7.8。(好像也是今年國産喜劇最高分?)
但喜歡本山大叔的,絕對一集不會錯過。
01
真假大俠,加量不加價
簡單來說,《鵲刀門傳奇》就是部古裝武俠類的情景喜劇。
與其說它是古裝版《鄉村愛情》。
不如說是東北版《武林外傳》。
先說故事。
某朝末年,倭寇四起,宦官當政,江湖一片腥風血雨,朝廷内憂外患。
而作爲鵲刀門掌門西門長海(趙本山 飾)身兼重任,一方面要掩人耳目,一方面又要進行秘密任務。
一人難以抽身。
怎麽辦。
長海找到跟自己長得一模一樣的孿生哥哥——西門長在,想讓他來自己的鵲刀門當個假掌門,幫忙打個障眼法。
可這個哥哥作爲一個廚子,哪裏學過什麽武。
就看這兩個人氣質,就完全不同——
一個,頭發一絲不苟,氣宇軒昂,一襲夜行衣,精神老頭。
一個,發髻歪向一邊,身上的衣服像是用碎布拼的,萎靡老頭。
看待事情的角度,也不同——
一個人,拿着燈,比喻家國情懷。
另一個人,就怕這燈油被浪費了。
這兩個本來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兄弟能達成家國大義的共識麽?
但。
西門長海還是用了一招 " 美人計 ",把哥哥給騙去了——
長海答應長在,給他在鵲刀門裏,找個老伴兒。
可你想,一個廚子,到了武林門派,能幹啥?
啥也不幹呗。
謊稱自己因爲閉關走火入魔,所以武功盡失,恢複還得一段時間。
該吃吃,該玩玩,該補補。
身邊有倆大徒弟,練鐵頭功的,郝盟(程野 飾 ),耍小刀的,趙德柱(宋曉峰 飾)。
他一個都看不上,練這些幹啥?
啥也不是。
後來真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爲鐵頭功找了個用處。
砸核桃。
emm…… 所謂 " 物盡其用 "。
總之就是。
在假扮大俠的這段時間裏,一群人鬧出了許多啼笑皆非的事兒。
而這也是很多人覺得趙本山 " 回來了 " 的原因——
喜劇部分,加量不加價。
是的,趙家班的質量還是有的。
比如,有簡單,但趙本山說出來又很對味的諧音梗技巧。
" 我們中計了!"
西門長在耳朵不好使—— " 種地你吵吵啥。"
表揚嫂子是華佗再世," 尿手回春 "。
或是,又玩 "長相攻擊"。
本來就長得醜的趙德柱,還非得 cosplay 楊過。
打扮完之後,把自己感動哭了。
這也太帥了
比如,一些似是而非的明喻暗喻。
就像因爲這個劇裏出現了一大幫趙本山的徒弟,但沒有 " 趙四 ",于是劇中就出現了這麽一句台詞:
- 趙四呢
- 夭折了,折得好吧
或者暗戳戳地指向德雲社的風波:
- 從古至今
徒弟坑師父的得有多少啊
- 師父說得對
像郭家店的郭掌門他徒弟
就把他坑夠嗆
- 别說别人
慢慢就輪到咱這
就連一些當下的梗,也能被用在這樣的古裝作品裏。
比如郝盟給老前輩飛鴿傳書。
爲了表示自己作爲晚輩的謙卑,在傳書裏,他先是禮貌友好的地寫了兩個字——
" 在嗎。"
因此,浪費了最後一隻信鴿。
郝盟這個人心地善良,也實在沒啥腦子。
但,這不也是我們社恐人士,要思量好久才敢跟别人打招呼,吞吞吐吐地說正事?
是的。
在這小短劇裏,Sir 仿佛又看到了趙本山曾經的小品包袱,就連轉述過來,都會覺得損失了一大半的神韻。
喜劇這事兒仁者見仁。
而《鵲刀門傳奇》的喜劇方式也不是那種 " 語不驚人死不休 " 的炸裂,而是就像日常生活一樣,不經意地把一些包袱給抖出來。
但至少 Sir 覺得,作爲下飯劇,它還是很合格的。
趙本山功力不減。
尤其是。
它一集隻有 25 分鍾,追起來也不費勁。
02
不止搞笑
和趙本山合作多年的編劇崔凱曾回憶,趙本山對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 不能讓我的腳夠不着地 "。
什麽意思?
演春晚小品那麽多年,趙本山飾演了無數的角色,但不管哪一個角色,我們都會發現,他始終是站在群衆這邊的,不斷地替人們針砭時弊,說出那些說不出來的話。
而這,也是趙本山這麽久以來一直被惦記着的原因之一。
是的。
喜劇應該是什麽?
讓人捧腹大笑?
或者笑中帶淚?
這些說白了,都是表層,是 " 技術 ",而長久以來,無論是卓别林還是劉别謙,無論是馬三立還是郭德綱,他們 " 技術 " 的外衣下,藏不住的,永遠是一點——
對現實的關照。
和和氣氣的喜劇,是走不了太遠的。
就拿《鵲刀門》來說。
Sir 之所以說它是東北版《武林外傳》,不是因爲二者都是古裝情景喜劇,而是兩者的内核,其實都帶有創作者對現實問題的各種态度。
比如。
有一集,鵲刀門被奸人算計。
派卧底在此,每天好吃好喝供着這幾位師兄,就等時機對他們内部挑撥離間。
郝盟起疑心,問,爲啥你那麽有錢,你不說,自己是農民麽?
卧底答:
老家有個房子,動遷了,官府給了不少銀子。
呵,在這兒整拆遷房賠償款這一出呢。
再或者,最近開盲盒風潮興起。
在鵲刀門裏,他們也玩。
開的還都是少林寺藏經閣盲盒,有各種武林秘籍。
西門長在開了個 " 天山童姥 " 秘籍。
練了。
結果,身體變小,再也回不去了。
怎麽辦?
隻能再不停地抽盲盒,傾家蕩産也要直到抽到 " 天山童姥 " 的下半部分。
呵,這分明是在諷刺商家的手段啊。
着墨最多的,其實還是對娛樂圈的諷刺。
比如,它調侃了炒作——
一天,爲了提高師父名氣,多收幾個徒弟,師兄弟們找了個說書人來編故事,炒作師父的绯聞,說當今江湖上名氣很大的五毒幫幫主是西門長海的私生子。
誰知,五毒教教主真的找上門來了。
可你猜這教主是來幹啥的?
砸場子?
不。
因爲 " 私生子绯聞 " 熱度太大,所以五毒教教主的團隊研究後建議,兩家可以聯合起來再炒作一把,提升一下熱度。
爲什麽?
原來,這個五毒教教主的名氣,也是炒作出來的:
這年頭
真正的大俠能有幾個
不都是編出來的嗎
這不就是活脫脫的《羅刹海市》嗎?
在最新的兩集裏,它還調侃了選秀與追星——
師兄弟三人參加比賽 " 大俠請就位 ",資方代表過來談判,每人 500 兩,保證進入前三名。
西門長在懵了:我們打赢比賽,還得給你們錢?
資方:這你就不懂了,到時我們包裝一番,巡演、唱片,錢很快就賺回來了。
(emm…… 花錢轉椅子,這還真與現實相印證)
結果呢?
因爲和資方配合,全方位打造出了 " 人設 ",三人出名了,引來了不少粉絲。
有人整夜扔錢,看他們睡覺。
有人圍觀他們上廁所。
有人花錢看他們吃飯。
甚至後來。
因爲一些原因,西門長在看不下去了,和粉絲們說,我是他的師父,你們别這樣,這樣會毀了他的,但粉絲們的反應呢?
我們二過(三師弟藝名)那麽優秀,無師自通
不需要什麽師父
咱們共同給二過贖身,讓他退出師門
嗯 …… 怎麽能不叫似曾相識呢?
總之就是。
雖然《鵲刀門》看起來故事簡單,笑點也是細碎分布。
但趙家班卻能将喜劇與現實調和在一起,并一點不違和。
最終,讓你笑的,也許不是這群某個朝代的人。
而是你自己。
03
趙本山的江湖
Sir 在微博看到有網友在電視劇開播後,寫下了這樣的一句評論。
雖不提《鵲刀門》的種種。
隻有一句話——
趙本山,謝謝你。
是的。
在一代又一代的喜劇新星升起又落下後,趙本山還是我們這個時代 " 最後的癢癢肉 "。
碰着它,還是會笑。
所以趙本山這次是憋足了勁 " 複出 " 嗎?
Sir 其實并不這麽看。
畢竟《鵲刀門》在沒有什麽宣傳的情況下,終究是不會激起多大的水花。
那他爲什麽還要拍這部劇?
其實,《鵲刀門》看久了,Sir 從心底會有一聲哀怨的氣,歎了出來。
因爲這不單單是個搞笑喜劇短片。
仿佛還在講他自己。
趙本山在裏面成爲大俠的時間并不多,反而,是那個常常坐在炕頭的萎靡小老頭,讓人更爲親切。
也更像他自己。
一個例子。
電視劇裏,爲何安排兩個真假大俠?
真大俠,像是他的前半生;假大俠,是趙本山後半生。
前半生,用一身武藝弘揚自己門派功夫;
後半生,還躲在林子裏,偷個清閑。
(也不知道是不是在林子裏偷吃豬肉酸菜炖粉條)
在被迫成爲鵲刀門掌門後,他并沒有成爲一代武林霸主的欣喜,反而是這個門,讓他力不從心,就算是徒弟求師父下山,不然鵲刀門不保,可西門長在的想法是:
散了算了。
實在不能不讓人聯想趙家班的這幾年,也着實不平靜。
最愛的徒弟,如今離開小品界,走進大銀幕,成爲一名演員。
剛上映不久的《熱烈》,同時能看到郭德綱、趙本山的兩位徒弟在同框。
着實,讓人唏噓。
" 象牙山 F4" 中,有被爆睡粉、酒駕醜聞,還有被爆出直播獲上億打賞事件,而女神于月仙 " 謝大腳 " 又因爲車禍不幸辭世,讓《鄉村愛情》又少了重要的女性角色。
哪個徒弟能讓人省點心?或是再出一個像小沈陽咖位的演員?
難了。
如今,新式喜劇脫口秀登上了春晚,雖然尴尬至極,但還是成了年輕受衆最喜歡的喜劇模式。
而老套路的小品、二人轉。
自然已經不再是喜劇、娛樂的主流。
再看這幾年,本山傳媒又傳弟子出逃,公司被列入違紀名單内。
可以說,本山門派與鵲刀門一樣,也在風雨飄搖之間。
一門裏,有人當面子,就得有人當裏子
面子不能沾一點灰塵
流了血,裏子得收著
收不住,漏到了面子上
就是毀派滅門的大事
趙本山的江湖何在?
《一代宗師》裏。
他飾演的丁連山有一句台詞,是他自己加的。
他對葉問說," 有多大屁股就穿多大褲衩。"
這句非常不 " 王家衛 " 的台詞,最後被保留在了電影裏。
這更像是 56 歲的趙本山突然抒發的人生的理解,随着日益老去的他,也愈發的對曾經的這片江湖,變得力不從心起來。
站在已經不再屬于自己勢力的範圍裏,他學會的,就是 " 讓 " 字。
讓更多新人站出來。
把 " 我 " 讓出來。
曾經在江湖上有這樣的一句話:
" 出了山海關,有事找本山。"
他曾經是一代宗師,是一座屹立不倒的喜劇之山,沒有人能翻過去,走到山腳下,也都爲之仰望。
可他總有老去的那一天。
十年後,《鵲刀門》裏的這一幕,依舊值得讓人玩味。
他坐在炕上,嗑着瓜子,面對跑來怒氣沖沖的徒弟,問他:" 你送給我,說是小龍女睡過的涼席,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西門長存,反問,你覺得是真的還是假的。
不等他回答,繼續說——
如果一句謊言
要能給你帶來快樂
你難道說這不值嗎
徒弟說,心裏的信仰轟然倒塌。
西門長在歎了口氣說:" 你應該看看郎中。"
" 趙本山 " 的名字,就是這張破涼席。
它的内在,是對喜劇的創作力與表現力,這是真正的好東西。
可,又有多少人,是拿着這張破草席在面前磕頭保佑,求名聲,求财富,求地位。
當無數像 " 趙本山 " 的鄉土角色成就了他的徒弟們時,又有誰,能從這些固化的形象裏,站出來,成爲另一個不一樣的喜劇大師?
這份 " 信仰 " 之下。
又有多少人是對喜劇虔誠,對藝術有所追求?
也許,趙本山也早已看清。
這也就是他所處的江湖——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
而如此的天地,還 不如一口酸菜炖粉條。
Sir 想起了《一代宗師》裏他與梁朝偉最後一場對手戲。
他指着桌子上的照片說:
到了民國元年,照片裏的我不在了
沒了就沒了
都說照片留下的是曆史、是證據
是騙人
隻有我這裏裝的東西
才是真實的
可如今又有誰會在乎真實 呢。
大俠沒了就沒了。
鵲刀門還會另立山頭。
這便是如今這個時代。
一個善于遺忘的,淘汰的時代,它早就不是大佬曾經的那片江湖了。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小田不讓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