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矽基研究室,作者 | 山核桃
2019 年,國泰君安總量團隊曾在一份行業報告中指出:" 我們相信,就像過去蘋果産業鏈創造無數十年十倍股一樣,錯過過去十年的蘋果,不要再錯過未來十年的華爲。"
眼下,随着華爲在芯片端的突破、Mate 60 系列手機、問界新款 M7 的上市以及 5.5G 的突破,「華爲概念股」可謂是一路狂飙。
光學鏡頭廠商歐菲光(002456.SZ )被踢出 " 果鏈名單 " 後,近期因華爲産業鏈景氣度上升,股價大漲逾六成。問界 M7 的熱賣,也讓賽力斯(601127.SH)創下年内股價最高點,市值更是再破千億。
「矽基研究室」經過梳理,華爲産業鏈涉及半導體、手機、基站、雲計算、智能汽車等多個領域,覆蓋衆多企業标的。
周期更叠間,随華爲「王者歸來」的華爲概念股們,此番随産業鏈景氣度上升迎來多重利好,這背後的關鍵原因既是華爲自身「技術創新 + 自主可控」的全面布局,也有競争對手送來的「潑天富貴」。
隻是這一次,這場背靠華爲打響的「反攻戰」,是昙花一現,還是未來可期呢?
從果鏈看華爲鏈,「潑天富貴」還沒到來
正如券商分析師所言,想要理解此輪華爲概念股上漲背後的關鍵邏輯,或許可以從「果鏈」看「華爲鏈」。
國泰君安曾在 2019 年對過往蘋果概念股的股價走勢做出詳細分析,可以看出産業鏈相關标的股價走勢大緻分爲以下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爲全行業景氣度上升 ,此階段主要受「鏈主」推動,與标的企業相關度直接決定了對資金的吸引程度。
第二階段則是回歸具體标的企業的基本面 ,标的所處細分賽道短期沒有天花闆壓制的公司更易脫穎而出,如果存在單一客戶依賴性強、行業門檻低或缺乏産業鏈話語權等标的,很快也會面臨危機。以顯示面闆環節的萊寶高科(002106.SZ)爲例,在失去蘋果手機訂單後,資金四散而逃,股價迅速垮塌,十多年來的股價躺平。
第三階段則爲在行業景氣度下行時 ,個股定價趨于理性,管理層具備前瞻視野與業績保持穩定增長的公司更易成爲赢家,典型如入立訊精密(002475.SZ)等個股。
因此,從這一層面來說,此輪華爲産業鏈相關企業股價上漲,主要也是依靠「鏈主」華爲的回歸,華爲 5.5G 的突破、芯片端的利好消息,以及消費電子領域 Mate 60 系列手機的蹿紅與智能汽車上問界的起死回生,短期提升了資金的吸引程度。
但從長期來看,一些「核心問題」未得到明顯解決。
首先,是行業周期今時不同往日,行業滲透節奏存在差異性。 以智能手機行業爲例,行業滲透率的觸頂,産品創新周期的緩慢叠代,相關标的企業或許難以享受蘋果當年所處的時代紅利。
其次,是業績基本面的結構性問題。 以歐菲光爲例,短期利好難以改善持續虧損的業績現狀,增收不增利依舊困擾着許多華爲産業鏈企業。
正如業内人士所言,華爲産業鏈雖具有一定的确定性,能夠緩解标的企業的産能、訂單等問題,但上述企業是否真的走出至暗時刻,迎來了「潑天富貴」,答案顯然是沒有的。
華爲産業鏈,唯一的确定性是「華爲」
如蘋果産業鏈、特斯拉産業鏈一樣,華爲産業鏈唯一的确定性,其實還是「華爲」。
而複盤此輪華爲在消費電子與智能汽車等領域的全面開花,除去情感性的「華爲崇拜」,本質上是國産替代浪潮下,華爲自身基于優勢領域圍繞「技術創新」與「自主可控」兩大核心關鍵詞所形成的全面布局。
此處我們以半導體、智能手機這兩大領域,聊聊華爲是如何形成自身确定性的。
首先,在半導體領域,「研發 + 投資」兩條線布局,形成了支撐華爲生态的底層基礎。
華爲旗下的海思芯片目前形成了 AI 芯片昇騰系列、雲計算處理器鲲鵬芯片、手機 SoC 芯片麒麟系列、5G 基站芯片天罡和 5G 基帶芯片巴龍、聯接芯片淩霄系列,對應華爲生态下的各項業務。
例如 AI 芯片昇騰系列,主要爲 AI 應用提供算力支持,在這一領域,英偉達一家獨大。
而在近期科大訊飛的業績交流會上,針對近日美國政府進一步收緊對尖端人工智能芯片的出口管制事項表示,科大訊飛透露,當前華爲昇騰 910B 能力已經基本做到可對标英偉達 A100。
國泰君安計算機首席分析師李沐華團隊對此分析:" 在有關制裁措施的影響下,以華爲爲代表的國産 AI 算力有望化危爲機,超預期發展。"
除了研發突破外,成立于 2019 年的哈勃投資,圍繞華爲自身産業鏈布局,通過投資半導體上遊,以确保産業鏈自主可控,涵蓋了半導體材料、射頻芯片、顯示器、模拟芯片、EDA、測試、CIS 圖像傳感器、激光雷達、光刻機等多個細分領域。
當時的華爲輪值董事長郭平向外界明确表示:" 哈勃投資是華爲遭美國制裁背景下專門成立的。"
據「矽基研究室」觀察,哈勃投資有兩大特點:一是主要關注半導體領域,截至目前,從哈勃投資生态内,已走出的 7 家半導體上市公司。二是每個時間段内,哈勃投資會集中投一類項目。
比如,2019 年集中關注模拟芯片領域(代表企業如恩瑞浦),2020 年上半年則轉向了材料、光電芯片等,到了 2020 年下半年,又開始在 EDA(代表企業九同方微電子、立芯軟件等)方面布局。
左右研發創新突破,右手投資上遊缺乏産業鏈話語權,由此可見華爲在半導體的良苦用心。
另一個例子就是智能手機領域。 得益于華爲自身的卧薪嘗膽,華爲較早意識到智能手機滲透率見頂下,高端市場的确定性,疊加獨立的自主研發能力與生态布局,因此一旦新技術突破産生體驗升級,就能爲整條産業鏈貢獻增量空間。
另一方面,從品類創新角度而言,華爲也較早認準了「商務折疊屏」的創新方向,目前折疊屏也是手機市場存量市場少有的增量,因此圍繞鉸鏈、蓋闆等環節的技術創新叠代又爲相關的供應商帶來了新機會。
華爲鏈,還是一門豪賭的藝術
目前來看,華爲産業鏈的發展尚在初期,依舊還是具有很多的增量空間。
一方面,國産替代趨勢與技術升級必然會帶來産業鏈的興替,在「鏈主」的助力下,相關生态方将收獲更多的訂單,促進産能釋放。此前,根據媒體的拆機數據, 華爲 Mate 60 Pro 絕大部分零部件,已實現本土供應,包括最核心的芯片、屏幕、系統,國産化率已超過 90%。
但另一方面,無論是果鏈、特鏈還是華爲鏈,依賴「鏈主」,本身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對生态方自身對技術的先發投入、生産策略、運營管理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從這一角度來說,對華爲鏈上的各方企業而言,依舊是一門「豪賭」的藝術。
參考資料:
1、國泰君安證券研究:《華爲産業鏈上的 149 家公司,誰将重現蘋果産業鏈上牛股的輝煌?| 國君總量》
2、東吳證券:《華爲産業鏈系列:技術創新 + 自主可控全面布局》
3、巨潮:《華爲資本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