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王傳福率領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産業裏狂飙突進之時,他的表哥呂向陽也賺得盆滿缽滿。
得益于創業初期呂向陽 250 萬元的注資,王傳福的電池事業才能如願實現。如今,這筆 " 投資 " 已經獲得了近 4 萬倍的收益。
在《2023 年胡潤百富榜》中,兩兄弟以 1400 億和 1350 億分列 14 和 16 位,呂向陽的财富甚至比他的表弟還多 50 億元。
來源:2023 年 · 胡潤百富榜
除了入股比亞迪這筆足以載入史冊的投資案例之外,他的财富增長還源于搶先入局锂輝石礦。呂向陽旗下融捷股份也因此在新能源浪潮來襲後,實現業績大翻身,股價在 2021 年最高上漲超 3.5 倍。
可以說,呂向陽的成功離不開比亞迪,及和其相關的锂電等相關産業的布局,而且比亞迪還是融捷股份長年的第一大客戶。
兄弟二人既是親戚,還是生意場上的親密戰友,個人财富和企業經營上更是榮辱與共,休戚相關。但除了比亞迪,呂向陽鮮有成功的投資之舉。
進入 2023 年,上遊锂礦價格急轉直下,從暴漲到暴跌的周期輪回之中,呂向陽也要經曆個人财富的沉浮起落。但對于投資至今比亞迪股票零賣出的他來說,這并不是一個問題。
01
锂礦捕手
呂向陽挺過了至暗時刻。
四川甘孜,這座川藏北線的重要驿站,以其雄奇的山水和如同丁真那般純真的民族風情,吸引了衆多遊客慕名前往。而如今,随着新能源汽車的火爆,锂礦成爲當地新的經濟增長點。
位于甘孜康定的甲基卡山蘊藏着世界第二大、亞洲第一大的锂輝石資源,其中的 134 号脈是當前國内生産規模最大的在産锂輝石礦山。早在 2005 年,極富遠見的呂向陽就以 1.1 億元将其收入麾下,率先搶占了新能源産業鏈中锂資源的制高點。
要知道,彼時國内很多企業還沒弄清楚什麽是锂電。呂向陽這筆豪賭或許跟王傳福密切相關,因爲兩年前的 2003 年,比亞迪就已經成爲國内第一、全球第二大手機電池制造商,同年,王傳福大手一揮,收購了西安秦川汽車,正式進入了汽車制造業。
王傳福還撂下一句狠話:" 對電動汽車有 200% 的信心,未來比亞迪隻做新能源汽車 "。
可以發現,融捷的戰略布局和比亞迪高度同步。但坐擁富礦卻沒能讓公司富起來,新能源汽車爆發之前,是看不見曙光的漫長黑夜。
這段蟄伏期,呂向陽潛心研究锂電新能源,融捷先後開展钴鎳銅、锂電池正負極材料等等的冶煉生産。
2015 年,融捷正式入主路翔股份,并更名爲融捷股份。在剝離瀝青業務後,融捷股份全面向锂電進發。但轉型初期,經營并無起色,2020 年甚至還被實施了退市風險警示,無奈 " 披星戴帽 ",成爲了 *ST 融捷,險些退市。
絕對的黑暗意味着黎明已經不遠,好在呂向陽挺過了至暗時刻。2021-2022 年,新能源汽車徹底爆發,下遊需求暴漲,引發上遊資源價格迅速拉升。
融捷股份麻雀變鳳凰,在 2021 年盈利回升的基礎上,2022 年大賺 24.4 億元,同比勁增 3472.94%。公司股價從 2020 年 5 月的低點上漲到 2021 年 9 月的高點,累計飙升超 11 倍。
這一刻,呂向陽整整等了 17 年。
除了上遊的锂礦,融捷還向産業鏈中遊擴展,目前形成了锂礦、锂鹽、锂電設備及锂電正極材料的布局。
其中,锂礦是融捷商業版圖的核心。甘甲基卡 134 号礦脈的采礦規模高達 105 萬噸 / 年,選礦規模 45 萬噸 / 年。而且,融捷還在推進 250 萬噸 / 年的選礦工程,建成後可提升到 47 萬噸的锂精礦選礦能力,屆時将成爲國内最大的锂精礦本土生産商。
中遊方面,主力産品爲锂鹽,聯營企業(持股 40%)成都融捷産能爲 2.48 萬噸 / 年,二期擴産結束後,可達到 4 萬噸的年産能;控股企業長和華锂現有産能 4800 噸 / 年。
今年上半年,融捷還投資設立了全資子公司正式進軍锂電正極材料,進一步延伸産業鏈,平抑周期波動。與此同時,融捷還布局了锂電設備,由旗下東莞德瑞負責,該公司的大客戶包括比亞迪、欣旺達等。
苦等 17 年,呂向陽一朝真正成名。
隻是,眼下锂電正遭遇周期之劫,這位廣州首富也難以逃離這一經濟規律。
02
動蕩時代
2022 年就是锂礦曆史上最大的瘋狂。
礦業資源具有明顯的周期波動屬性,锂礦也不例外。
2021 年底以來,新能源汽車浪潮似乎打破了這一周期鐵律,锂礦上演了一波 " 暴力美學 "。
2021 年初到 2022 年初,電池級碳酸锂的價格一路從 5 萬 / 噸暴漲到 50 萬 / 噸,甚至在去年 11 月達到 60 萬元 / 噸的曆史高位後,這一波史詩級的漲幅,讓前期押注锂礦的企業大賺特賺。
那段時間,産業鏈可以說是挾 " 锂 " 以令諸侯,資源供需錯配、成本層層傳導下,車企、電池企業隻能爲上遊資源打工。
但一切都逃不脫經濟規律,當資本大幅殺入锂礦争奪戰,原有玩家紛紛擴産,下遊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速放緩後,锂礦價格瞬間如雪崩般下落。到今年 4 月末,電池級碳酸锂産品價格跌破 18 萬元 / 噸,至今仍維持在這一水平。
泥沙俱下,融捷股份也未能幸免。公司前三季度淨利潤僅有 3.58 億元,同比下降 71.47%,第三季度隻賺了 5567 萬元。股價從最高點暴跌近 70%,目前市值僅有最高峰時期的三成。
業内預計2022 年就是锂礦曆史上最大的瘋狂,未來碳酸锂價格将維持在 20 萬 / 噸左右。此時考驗的是企業降本增效的能力。
目前,锂資源主要分爲礦石提锂和鹽湖提锂兩種方式,礦石提锂可一步直接生産氫氧化锂,制造成本相對鹵水方法有一定優勢,因此擁有自有資源的礦石锂鹽廠。
今年以來,融捷股份利潤大幅下滑,但向中遊擴充産業鏈後,其毛利率卻上升到近 60% 的曆史最高位。對比來看,其盈利能力僅次于礦産資源極佳的、鹽湖股份和西藏礦業。遠高于贛鋒锂業、雅化集團、盛新锂能——這些企業的毛利率還在一路走低。
這些優勢得益于呂向陽眼光獨到的選礦能力。甲基卡锂輝石礦區的平均品位超過 1.42%,氧化锂含量高,礦脈集中,而且可以直接露天開采,部分礦體呈正地形裸露于地表,開采成本不到 200 元 / 噸,而甘孜州其他的礦山基本都需要地下作業,開采成本都要超過 200 元 / 噸。
應該說,呂向陽是中國資本市場少有的長期主義者,他早期以低價切入優質锂礦,盡管經受了多年的煎熬,但最終看到了光明的前景。
近年來的锂礦生意場中,不乏諸多反面教材,江特電機就是一個典型。這家原本主營特種電機的企業,追趕風口跨界锂礦锂鹽行業。但随即遭遇锂礦過山車行情,當前産生的盈利已經無法覆蓋前期高價購買的锂礦成本。公司淨利潤直接從去年的 23 億元,暴跌到今年前三季度虧損近一個億。
相反,呂向陽的睿智和沉靜,加上王傳福的技術 " 指導 " 和訂單支持,可以幫助他扛過周期波動。
03
神迹難尋
呂向陽再也難尋下一個比亞迪。
據說,在呂向陽的辦公室放置着一張他和巴菲特、比爾 · 蓋茨三人的合影,而兩大世界富豪慷慨地把 C 位讓給了他。
股神的 " 佩服 ",可能源于呂向陽比自己更早的投資了比亞迪。
1994 年底,王傳福在《國際電池行業動态》上看到一則新聞:日本出于環保壓力,将放棄傳統的鎳镉電池。技術出身的王傳福敏銳地察覺到,對中國而言,這是一大利好。
王傳福決定下海創業,他最終說服了當時已經小有成就的呂向陽。1995 年 2 月,呂向陽出資 250 萬元,與王傳福共同創辦比亞迪。
到 2008 年,比亞迪推出了自己第一款純電動汽車 e6。這一年,巴菲特遠隔重洋來到中國,和王傳福交流後,投下 2.35 億美元拿下比亞迪 10% 的股份。而當時的比亞迪還隻是一個不怎麽起眼的民營車企。
網傳呂向陽與巴菲特、蓋茨的合影
如今,比亞迪總市值達到 7000 億,最高一度突破萬億關口,14 年時間裏巴菲特賺了 30 多倍。由于呂向陽是聯合創始人,其最初 250 萬元的初始資本如今已經暴漲到近千億元,呂向陽 27 年獲得最高 5 萬倍的收益,在全球投資史上都極爲罕見。
融捷集團的官網對這一 " 神迹 " 大書特書,并指出其對比亞迪的投資,是全球證券界的經典案例。這讓呂向陽也有了 " 中國巴菲特 " 的名聲。
呂向陽的投資戰績,來源:融捷集團官網
除了資本紐帶外,比亞迪和融捷之間的關聯交易也頗爲密切。2019 年,比亞迪以 5200 萬元收購了融捷锂電設備子公司東莞德瑞 32.5% 的股權,收購完成後比亞迪成爲其第二大股東。德瑞公司由此收獲比亞迪大量訂單,次年融捷股份成功扭虧爲盈,免于退市之危。
可以說,呂向陽的投資成敗和比亞迪緊密相關。但時至今日,呂向陽再也難尋下一個比亞迪。除了拿下融捷股份,注入锂電資産實現大翻身外,入主融捷健康後,至今仍舊浮虧;雖然全身而退,但也沒撈到什麽好處,而且這家公司後來卷入震驚資本市場的 " 專網通信騙局 ",如今已經黯然頹勢。
一級市場上的投資,諸如投資盛光微電子,進入數字成像智能視覺芯片領域;廣州文石,是一家類似的電子閱讀設備企業;成立融捷健康智能科技,跨界健康可穿戴智能硬件和雲平台健康大數據服務領域;融捷視訊科技,進行智能視覺芯片的研究。但這些被投企業至今大多籍籍無名。
這些年來,呂向陽一直在尋找類似比亞迪那樣的投資标的,可惜時過境遷,這種千載難逢的機遇,可能已經很難再遇到了。
04
寫在最後
" 十年窗下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呂向陽和王傳福雖然各自擅長金融投資和科技實業,但兩人都是忍得住寂寞的商業奇才,兩人相互成就,榮辱與共。
從 1995 年合資成立比亞迪,時至今日呂向陽沒有賣出過一股,即便是巴菲特和比亞迪的各路高管都有減持的情況下,他也沒有按下賣出鍵。顯然,比亞迪于呂向陽已經是一種信仰。
投資比亞迪,投資锂礦資源,他比行業絕大多數企業和企業家都要早,期間即便遭遇漫長的黑夜,他也沒有絲毫動搖。這不僅是對表弟的信任,也是對行業、對大勢的笃定。
就像孫正義投資阿裏巴巴,巴菲特投資可口可樂,對于投資人而言,這種史詩級别的機遇一次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