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衛星通訊社 2025 年 2 月 16 日報道稱,印度尼西亞巴厘島見證了一場盛大的軍事外交活動 —— " 科莫多 - 2025" 多國海軍演習。

此次演習規模空前,中國、俄羅斯、美國等 39 個國家的海軍力量齊聚一堂,使其成爲近年來國際軍事交流舞台上規模最大、關注度最高的活動之一。
中美俄作爲全球軍事格局中的重要力量,一舉一動都備受世界矚目。
在國際軍事舞台上,三國之間的互動與博弈一直是國際政治研究的重點。
但這種博弈始終是隔着 " 代理人 ",或者是呈現在軍備競賽上,這次 " 科莫多 - 2025" 軍演,算是爲國際社會提供了一個近距離觀察三國軍事态勢的絕佳窗口。
而且世界人民都希望 " 軍演 " 是中美俄三國軍隊出現的最後舞台,畢竟真正開戰的代價是全球性,也是毀滅性的。
那麽就戰争潛力而言,後來居上的我國,如今在三國中,到底處于什麽位置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們或許可以從一種特殊的棉花中尋找。
這種棉花就是美俄都需要向中國求購的 " 硝化棉 "。
硝化棉:現代彈藥的關鍵核心
硝化棉,學名硝化纖維素,看似普通,實則是現代軍事彈藥推進劑的核心成分。

它的制備過程相當複雜,需要讓棉花與強酸在特定條件下發生反應。
在反應過程中,對溫度、濕度以及各種化學物質的比例都有嚴格要求。
在現代彈藥體系中,硝化棉起着無可替代的作用。從手槍子彈到大型炮彈,從導彈推進劑到火箭燃料,硝化棉都是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

2024 年 8 月,《德國之聲》的一則報道猶如一顆石子投入平靜湖面,激起千層浪。
報道指出,歐盟由于硝化棉供應短缺,導緻北約标準彈藥的産能遠遠低于預期。
這一消息一經傳出,立刻引發了國際軍事工業領域的高度關注。
歐洲的一些軍工企業紛紛發表聲明,稱如果硝化棉短缺問題得不到解決,将不得不削減部分武器裝備的生産計劃,這将直接影響歐洲的軍事防禦能力。

俄羅斯在俄烏沖突的戰場上急需維持彈藥優勢,美國爲了持續援助烏克蘭也在擴充彈藥儲備,雙方都通過各種中間商,緊急從中國采購硝化棉。
中國:硝化棉領域的全球巨擘
據英國《金融時報》在 2024 年 4 月 9 日的一篇報道中,德國萊茵金屬公司首席執行官阿明 · 帕珀格表示,歐洲逾 70% 的棉短絨依賴中國進口。
而棉短絨正是硝化棉的主要原材料。
這一數據背後,是中國在硝化棉生産技術、原料供應以及産業規模等多方面的綜合優勢。在生産技術上,中國研發出了新型的催化反應工藝,大大提高了硝化棉的生産效率和質量穩定性,使得中國的硝化棉産品在國際市場上更具競争力。

以南京中硝化工爲典型代表,南京中硝化工在生産過程中,采用了先進的生産工藝和嚴格的質量控制體系,确保每一批硝化棉都能達到國際領先标準。
此外,新疆棉區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産出的優質棉花爲硝化棉生産提供了穩定且高質量的原料。
據統計,新疆每年爲硝化棉生産企業提供的優質棉花超過數十萬噸,有力地支撐了中國硝化棉産業的發展。
德國資深彈藥專家霍契爾曾明确表示:" 北約 155 毫米炮彈所使用的硝化棉,幾乎全部來源于中國。"
歐洲地區由于日益嚴格的環保要求和成本控制考量,在過去的一段時間裏逐步将硝化棉産能轉移到中國。

如今,他們面臨着嚴重的依賴困境:一方面,彈藥生産離不開中國的硝化棉;另一方面,此前毫無根據地抹黑新疆棉,使得他們在采購過程中陷入了尴尬的兩難境地。
法國總統馬克龍也不得不公開承認:" 火藥短缺問題,深刻暴露了歐洲工業鏈的脆弱性。"
硝化棉隻是中國強大戰争潛力的一個小小縮影。
強大工業基礎:戰争潛力的堅實基石
在工業領域,2023 年中國工業産值達到了驚人的 12.6 萬億美元,占據全球工業總産值的 30%。
以新能源汽車産業爲例,短短幾年間,中國不僅在國内建立起了完整的産業鏈,從電池研發生産到整車制造,再到充電樁等配套設施建設,而且還将産品大量出口到世界各地,成爲全球新能源汽車産業的引領者,比亞迪、特斯拉等品牌的新能源汽車在全球市場上廣受歡迎。

如此強大的工業基礎,賦予了中國在戰時快速将工業産能轉化爲軍事生産能力的底氣。
相關數據顯示,戰時中國 45% 的造船産能能夠迅速轉爲軍艦制造,年産量可以超過 250 萬噸;汽車工業僅需調配 10% 的資源,就能實現年産 1.5 萬輛坦克。
要知道,即便是在抗日戰争時期,重慶的一些兵工廠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依然能夠通過技術改造和生産組織優化,實現武器彈藥的增産,爲抗戰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如今中國工業在戰時的轉化能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語。
回顧二戰時期,美國也是憑借其強大的工業基礎迅速擴充軍備,在短時間内制造出海量的武器裝備。
如今的中國,不僅具備類似的軍工轉産能力,而且在部分領域的效率和規模上表現更爲突出,比如說造船業。
根據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我國 2024 年全年造船業最新數據,中國造船業三大指标:造船完工量、新接訂單量、手持訂單量,連續 15 年全球第一。

這些都是軍工潛力。
當然,我國也并非毫無短闆。
在資源層面,鐵礦石、石油等重要戰略資源在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這使得海上運輸線的安全保障成爲重中之重。
這也很好地解釋了近年來中國海軍建設不斷加速的原因。
中國海軍通過不斷提升艦艇裝備水平、加強海上巡邏和護航能力,努力保障海上運輸線的安全。
中國海軍的亞丁灣護航行動,已經持續多年,爲衆多商船提供了安全保障,有效維護了海上運輸通道的暢通,展示了中國作爲負責任大國的擔當。
不過,美國智庫經過深入評估後認爲,與中國正面沖突所要付出的代價過高,中國工業在戰時所爆發出來的強大生産力難以預估。
從作爲火藥原料的硝化棉,到彰顯大國重器的航母建造,中國正憑借着全産業鏈的獨特優勢,重塑着全球軍事力量的平衡。